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改名为努尔苏丹,中欧高铁即将开工

2019年3月20日,哈萨克斯坦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将首都阿斯塔纳更名为努尔苏丹,以纪念刚刚卸任总统职务的哈萨克斯坦第一任总统努尔苏丹·阿比舍维奇·纳扎尔巴耶夫。

1940年7月6日,努尔苏丹出生于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州。1991年12月,他当选为独立后的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首任总统。后来他连续担任5届总统直到2019年3月才退休,任期长达28年。

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改名为努尔苏丹,中欧高铁即将开工

79岁才退休,可以看出这是苏联时代老人政治的延续。更重要的是,一个国家的首都竟然用最高领导人来命名,可见哈萨克斯坦的专制和个人权威的盛行,试想一下,中国的首都北京叫做毛泽东,我们会有什么感觉?

1997年12月10日,哈萨克斯坦的首都从阿拉木图迁到阿斯塔纳。阿拉木图是哈萨克斯坦最大的城市,2019年人口有187万人,是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但因为位置太偏,所以苏联解体后,哈萨克斯坦迁都到中北部的阿斯塔纳,这样更有利于全国的开发。

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改名为努尔苏丹,中欧高铁即将开工

一晃20多年过去了,阿斯塔纳从一座人口只有20万的小城市发展成大城市,到2019年,人口已经有150万,成为了中亚最现代化与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2019年1月9日,阿斯塔纳市市长巴赫特•苏力坦诺夫在会议上表示,首都常住居民2030年有望增长至200万人,而到2050年将突破300万人,届时将成为哈萨克斯坦最大的城市。

作为世界面积最大的内陆国,哈萨克斯坦虽然在地图上占据一大片,但存在感却很低,平时在新闻上很少看见有关它的消息。哈萨克斯坦的面积达272.49万平方公里,世界排行第八位,比印度稍小一些,2019年人口只有1840万,比上海的2400万要少四分之一。和新疆的面积166万平方千米、人口2487万相比,哈萨克斯坦的人口密度更小,每平方千米只有6.75人。试想一下,面积比新疆还要大很多,而人口却比上海还要少,可想而知哈萨克斯坦的人口密度有多低,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是荒芜人烟的地方。这样低的人口密度,交通成本会非常高。

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改名为努尔苏丹,中欧高铁即将开工

从苏联独立后,哈萨克斯坦的经济和俄罗斯一样没有起色,主要靠卖资源、农产品为主。这个也和它的国情有关,这么大的面积、这么少的人口,很难发展什么工业,光靠卖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和牛奶、粮食等农产品也差不多够了。

同时哈萨克斯坦不断推行去俄化,把首都迁到阿斯塔纳就是其中一个手段。从19世纪开始,哈萨克斯坦就被俄罗斯统治,境内的俄罗斯人比例很高,特别是北部地区,俄罗斯族和哈萨克族人口的比例差不多。苏联解体前夕的1989年,哈萨克族的人数为653万,俄罗斯族则为620万,只比哈萨克族人数少一些。把首都迁到阿斯塔纳后,哈萨克斯坦北部的哈萨克族人口比例得到迅速提升。

2017年11月,努尔苏丹签署法令,要求把哈萨克语现在采用的西里尔字母分阶段转为拉丁字母。法令称,政府将组建相应的国家委员会,编写新的教科书,确保最晚于2025年实现全部官方文字改版工作。这是一个世纪以来哈萨克斯坦第三次改变书写系统——1929年从阿拉伯字母改为拉丁字母,1940年从拉丁字母改为西里尔字母,2017年又宣布从西里尔字母改回拉丁字母。

未来哈萨克斯坦将何去何从呢?

翻开地图,我们可以看到,哈萨克斯坦的两大邻国是俄罗斯和中国,因此如果哈萨克斯坦想去俄化,那么未来就必须倾向中国,引入中国力量和俄罗斯平衡。

根据资料显示,目前有两条横贯欧亚大陆的高铁正在规划,其中一条是从北京到柏林的,途径乌鲁木齐、努尔苏丹、莫斯科等城市,总长度是9447公里。按照时速250-300千米,届时从北京到欧洲坐高铁只需要30多个小时。

目前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波兰等国家正在大力推行中欧高铁的建设,预计几年后将开工。一旦这条高铁完工,哈萨克斯坦将更倾向中国,中国将取代俄罗斯在中亚的影响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