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壩高田村學懂做實農村產業革命“八要素”系列報道之八“基層黨建”強保障

平壩高田村學懂做實農村產業革命“八要素”系列報道之八“基層黨建”強保障

高田村新貌

初冬時節,位於高田村的高標準蔬菜基地裡,平壩區天龍鎮高田村黨總支書記朱高學和第一書記明華正在查看新栽下去的豌豆尖的長勢情況。

自2018年年底,高標準蔬菜基地啟動建設以來,一年時間,基地先後種植了甘藍、生菜、南瓜、豇豆、豌豆、萵筍、大蒜等10餘類時令性蔬菜,近1500畝的蔬菜基地產值達到了近700萬元。

朱高學告訴記者,“高標準蔬菜基地發展中,我們切實發揮了黨帶群、富帶窮、強帶弱、先帶後優勢,從流轉土地到採摘蔬菜的每一個環節,都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帶動作用,深入推動了蔬菜產業發展。”

基層黨組織是農村產業革命的“指揮所”和“先鋒隊”。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高田村緊扣農村產業革命“八要素”,把黨建觸角延伸到產業發展第一線,讓黨員幹部在田間地頭閃光,激發出產業革命的內生動力,帶領群眾滿懷信心闊步奔小康。

加強黨建 夯實基礎

11月8日,高田村黨員活動室,圍繞黨建話題,村支兩委成員正交流工作感受。

“我們的蔬菜基地,如何在帶動村民致富上取得進一步發展?”高田村村委會主任李祥問。

“今天的活動主要聚焦產業發展和村民致富。大家有問題可以提出、探討。村黨總支工作有不妥之處,也能及時糾正。”朱高學一邊記錄,一邊回答著。

朱高學翻起了準備的黨課課件《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對記者說道:“我們要像培養致富帶頭人一樣培養黨員幹部。從兩委幹部到普通黨員,都要上臺講黨課。加強黨的建設是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根和魂’,讓高田村在黨建引領下實現大跨越發展。”

朱高學回憶:“過去高田村基層黨建工作有一定的困難:比如重產業輕黨建,過去村幹部宗旨意識淡化,對黨建工作重視不夠。另外,黨員活動形式單一,僅滿足於一般的政治學習,吸引力不強。有的黨員黨性意識不強,開展活動時,說一聲有事就不來了。”

如何破解這些難題?

“2016年,平壩區政府辦選派明華書記到高田村擔任第一書記,在他的建議下,我們圍繞貧困現狀、產業形式、自然資源和生態優勢,把87名黨員分為高院和竹林兩個黨支部,成立8個黨小組,把黨小組建在矛盾突出的地方,建在產業項目和易地扶貧搬遷點上,促使黨員亮身份、樹標杆、做榜樣。”朱高學介紹,基層黨組織貴在發揮作用、提升組織力,為打好振興農村經濟的產業革命提供堅強保障。

除此之外,高田村還注意強化班子隊伍建設,積極選配致富帶頭人進班子,選配有戰略執行力的能人進班子,選配懂法律、會調解的“能人”進班子,對黨員幹部實行“黃牌式記分”管理,提升黨員幹部隊伍的素質,理清黨員幹部的責任清單和要務,吸納有知識、有剛勁的年輕人到黨員隊伍中來。

生產一線 組織引領

李祥每天都要往返於村裡的產業基地。“與德康公司合作建設的養殖場,是我們通過‘黨組織+公司+農戶’的模式發展起來的,養殖場不僅帶動了群眾就近就業,也為全村鞏固提升脫貧成效夯實了基礎。”

在養殖場務工的村民李菊香表示,“以前我在外面打工,因為家裡的小孩讀書所以我回家了。在這裡幹了半年了,工資收入很穩定,我相信生活會過得越來越好。”

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就是要堅持把黨建觸角延伸到產業發展第一線,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一線指揮部”的戰鬥堡壘作用,發揮基層黨員幹部的“先鋒隊”作用,調動群眾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的積極性。

明華談到高田村兩個黨支部和8個黨小組對於產業發展的意義時表示,單就高標準蔬菜基地的建設發展而言,高田村根據徵地拆遷、土地平整、設施建設、種植佈局等工作,形成了以黨員幹部任組長的不同工作小組,全力推進高標準蔬菜基地的建設發展。村裡還將產業發展成果納入考核、豐富支部主題黨日活動內容等方式,提高黨的建設質量。

由此,支部及黨小組的最大化作用開始顯現。“就拿我們小組來說,要做的就是和貴陽農投公司打好交道,做一些蔬菜產業發展過程中需要的協調服務工作。”明華表示,我們積極對接各級政府和農業部門,盡最大努力保障蔬菜基地的順利生產。

“作為一名基層黨員,我們要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鬥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帶動我們村發展村集體經濟。產業發展得到利潤後,讓村民每年能夠得到分紅,並且帶動我們周邊的農戶就業,逐步讓全村老百姓走上致富道路。”明華說。

產業強不強,關鍵看黨建。高田村黨總支將抓黨建作為產業發展的工作切入點,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農村產業革命中的戰鬥堡壘作用,實現駐村幹部、支部書記帶頭幹,黨員幹部齊上陣的產業發展之路。

先鋒力量 破解難題

基層黨組織要配好產業發展的“領路人”,產業強不強,關鍵看黨建。而黨建強不強,還得看“人”。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得配好乾事創業的“領頭羊”,發揮基層黨員幹部“領路人”作用,最大限度讓基層“火車頭”動力強起來。

朱高學說,黨建是高田村起步的開端。朱高學帶領村支兩委,通過開展“兩學一做”活動、認真抓好“三會一課”、組織學習“淬火昇華”六項行動和學習“塘約經驗”,提升黨員幹部隊伍的素質,理清黨員幹部的責任清單和要務,加強對黨員幹部管理,逐步在高田村建立起了一支朝氣蓬勃、富有戰鬥力的黨員隊伍,為該村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打好了基礎,朱高學有了底氣。

朱高學帶領村支兩委幹部結合本村的實際情況,召開黨員大會,村民代表大會,制定了高田村的一二三產融合的規劃,並對規劃分近期、中期、遠期的建設做了實施的計劃安排。幾年時間,就在高田村佈局發展了800畝高山雲霧茶種植、400畝水產養殖、6萬羽林下養雞、230畝中藥材三七種植、1500畝高標準蔬菜種植、年出欄6000頭的生豬養殖等8大產業,總產值達6870萬元。

2018年年底,以高田村為核心區的安順高標準蔬菜示範基地啟動建設,給該村實現大發展帶來了機遇。如何抓住機遇實現蔬菜規模化生產?是朱高學最先思考的問題。“就是要從農民手中,把土地集中起來!”

說幹就幹, 在正式流轉土地時,以朱高學為代表的黨員幹部們紛紛帶頭讓出自家的土地。“遇到難動員的農戶,我至少要上門10次,人心都是肉長的,去的次數多了,村民們也就慢慢能夠理解了。”遇到不配合的群眾,朱高學則帶領黨員幹部主動上門做工作,一次不行做兩次,兩次不行做三次,直到工作做通為止……在黨員幹部們的努力下,短短的十多天時間,高田村1205塊地挖掉了田坎,平掉9000多米地埂,整合成片1500餘畝,有力支持了高標準蔬菜基地的建設。

“朱書記擔任支書的這些年,哪裡有困難,哪裡就有他的身影,哪裡有矛盾,哪裡就有他的聲音,哪裡有產業,哪裡就有他的腳印……。”天龍鎮黨委書記龍海斌對朱高學如是評價。

如今的高田村,在以朱高學為代表的黨員幹部們帶領下實現了人均純收入從2014年3000元提升到如今的8100元,村集體資產達1200萬元以上。

高田村牢牢把握農村產業發展“八要素”的“基層黨建”,找準產業發展的“發力點”,真正幫助群眾打通發展產業的最後一道壁壘,走上了產業致富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