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已有超过100家电池企业倒闭

中国的动力电池企业有240多家;到了今年下半年,存活的电池厂家只剩下约100家,

缩水近六成。有超过100家电池厂倒闭。

今年已有超过100家电池企业倒闭

容百科技的一则公告,让自身以及中国第六大动力电池厂商比克动力都陷入舆论的漩涡之中,投资者在担心的同时不免要问:受比克动力影响的上市公司是不是只有容百科技一家。

近日,当升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及子公司对深圳市比克动力电池有限公司司(以下称“深圳比克”)及其子公司郑州比克电池有限公司(以下称“郑州比克”)(以上两公司合称“比克动力”)的应收账款余额合计3.79亿元。公司采取措施加大对上述应收账款的催收,但上述应收账款仍存在无法收回的风险。

目前比克动力与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存在买卖合同纠纷,在这2起纠纷中,比克动力均为被告,不过涉案金额未知。

牵扯了如此多的上市公司和知名投资机构,比克动力事件的影响不可谓不大,那么比克动力破局的关键在哪呢?或许不再于其自身,而在于另一家上市公司,比克动力主要客户之一的众泰汽车。

根据比克动力发布的澄清公告,众泰系企业对其的欠款合计约6.21亿元,于是比克动力向众泰汽车发起了诉讼,该案于8月5日在杭州中院立案,此后双方达成和解协,比克动力撤诉,由于但众泰方面未按协议履约,目前

比克动力已再次提起诉讼。

无独有偶,一场“欠薪门”让动力电池上下游企业间的“三角债”浮出水面。“前期劳动仲裁,国能电池拒不执行,现在已经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了。”近日,有北京国能电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员工反映,公司原定于9月20日发放拖欠员工的工资,但截至目前仍有以售后人员为代表的部分员工没有拿到工资。

—— 1 ——

回款难成了一个绳索

扼住了大部分企业的咽喉!

“2016~2018年3年间,动力电池装机量比较大。但2017年国家补贴的门槛提高了,车厂没能及时拿到补贴,也没有给货款,资金压力基本上都压在电池厂身上。“今年以来,整车厂对我们的账期最长已经达12个月,企业的资金链已经到了断裂的边缘。”深圳一家电池企业负责人无奈地对外透露,“我们现在完全是看‘天’吃饭,但‘天气’难测。”

除电池企业以外,很多上游材料、设备企业负责人也反映,今年回款状况不如往年,账期普遍被拉长,导致公司经营及发展规划都受到了影响。

资金链断条直接带给企业的影响极其严重,而且往往都是一家企业资金链断裂,紧跟着几家企业都出现了危机!由于收不回来款,导致无法付给员工和其他项目资金的周转。

如果说,难回款是成了企业直接倒闭破产的原因,那对于恶性的价格竞争,无疑是压倒许多小企业的最根本原因!恶性价格的竞争会让企业现金流直接降到最低。突遇,难回款这等问题,导致难以承受,伤害了市场,也让自己的企业丧失了应急的能力!

—— 2 ——

恶性价格竞争压塌了更多企业

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的下滑,车企寻求产业链共担成本,大大压缩了电池企业的利润。

最后,由于补贴申请设置“运营里程要求不低于2万公里”的里程要求,延长了车企获取补贴的时间,车企也相应延长了给动力电动企业付款的周期,进一步增加了动力电池企业现金流压力。

而几乎所有的新能源商用车都是运营车辆,这意味着,国能电池可能有大部分资金压在客户那里拿不回来,这可能就是国能电池在内部邮件中提及的12亿元应收款项。

今年已有超过100家电池企业倒闭

除了补贴政策的搅动外,我国动力电池格局正在形成以宁德时代为首的寡头市场。从2018年动力电池出货量占比来看,宁德时代以绝对优势的市场份额领先,比亚迪排在第二,但出货量仅为宁德时代的一半。

尽管如此,宁德时代或许不会在中国市场一家独大。就目前来看,比亚迪还有很大机会与之抗衡。当前,比亚迪正在通过开放战略,扩大在动力电池市场的实力。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车企为了防止电池企业“店大欺客”,也不会允许一家动力电池独大的发展,丰田同时选择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作为供应商就是最好的例子。

但一个不可忽视的趋势是,动力电池市场正在形成一种“马太效应”,随着电池市场的集中度变高,强者正在变得越强。以宁德时代为例,获得资本市场认可后,便有了进一步扩大产能、培养人才、投入研发的根基,与国内数十家主流车企达成合作。

在以乘用车为主战场的同时,宁德时代并没有放弃商用车市场,

并表示将继续开发高能量密度、低成本商用车产品,同时继续拓展商用车市场。具备产能、品牌、成本等多方优势的电池巨头必将对规模体量小的企业形成打击。

—— 3 ——

“宁德时代在某客车展”

与此同时,动力电池领域正在涌现一批新的闯入者,这些企业的特征是一批以车企为背景的电池企业,例如长城汽车旗下的蜂巢能源。

来自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出的外部压力,加之动力电池产业内部的革新与竞争,行业洗牌在所难免,用王子冬的话讲,“大多数电池企业都可以洗洗睡了”。

能够存活下来的锂电企业一定是那些做好准备并具有资金、技术、管理、品牌实力的,而绝非“台风来了猪都会飞”的全面繁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