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擱淺》:小島秀夫獨具一格的藝術理念與克蘇魯文化的融合

克蘇魯文化在近幾年從小眾變得人人皆知,其龐大的世界觀以及各種不為人知的古老傳說吸引了大量的粉絲。正因如此,很多知名遊戲在怪物以及背景設定上借鑑了克蘇魯文化——比如《爐石傳說》、《魔獸世界》以及《血源》等。此類遊戲乍一看和克蘇魯神話沒什麼關係,但是其中的壓抑和絕望卻真真切切的傳遞給了玩家。對於《死亡擱淺》來說,在遊戲性上的確沒有"槍車球"來得實在,但是它展示了一個迷人的超自然科幻世界,而這個世界包含了製作人小島秀夫對未來遊戲發展的獨到看法以及充滿神秘色彩的克蘇魯要素。和很多3A級大作一樣,《死亡擱淺》並沒有把克蘇魯設定為遊戲主要基調,而是在一些設定和BT方面做了參考,也正因為是這樣才能把氣氛烘托的如此到位。

《死亡擱淺》:小島秀夫獨具一格的藝術理念與克蘇魯文化的融合

令人毛骨悚然的氛圍和BT設定

克蘇魯文化就像海面上的冰山一樣,很多人只能看到冰山一角,卻不知下面有著極為深邃而又龐大的結構。在很多借鑑克蘇魯文化的遊戲中並沒有將比較複雜內容展示出來,而只是選擇了人們最為熟知、又能代表克蘇魯特色的元素——也就是"不可名狀之物"、"觸手"以及"異世界"。在《死亡擱淺》這款遊戲中也不例外,遊戲中極其詭異的氛圍搭配上恰當的背景音樂讓屏幕前的玩家瘋狂掉SAN。在遊戲發佈前舉行的PAX Australia活動中,外媒sausageroll的編劇Erina Rose有幸見識了一下本作的試玩版。然而她只堅持了25分鐘,《死亡擱淺》便帶給她一段深刻如同噩夢一般的體驗。這並沒有誇大其詞,玩家送著快遞突然BGM響起一併而來的還有那些觸手般的怪物,真的讓人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不得不說,小島秀夫的品味和藝術真的不可和常人相提並論。

《死亡擱淺》:小島秀夫獨具一格的藝術理念與克蘇魯文化的融合

遊戲中克蘇魯元素最明顯的就是BT方面的設定。(以下涉及劇透)

首先遊戲中分現實世界以及煉獄,因為一場"大災變"讓煉獄中的黑色凝膠流入了現實世界中。然而這黑色凝膠並不是普通的液體,它連接著煉獄中無數的怪物並有著信息傳遞和個體間鏈接的效果。沒有持有小嬰兒的普通人如果被BT和黑色凝膠吞噬,就會變成那種漂浮的、常規不可見的BT怪物,這種狀態也就被稱之為"死亡擱淺"。這就像克蘇魯中的邪惡儀式一樣,黑暗的祭祀打通鏈接兩個世界的道路,從黑水中湧現出來的怪物將人類通化成為種族內的一份子。而遊戲中的大反派Higgs似乎擔任著類似祭司的職責,他對"死亡擱淺"的認知要比任何人高的多,他不僅能通過黑色凝膠控制BT,還能連接到煉獄召喚出真正的巨型怪物。

《死亡擱淺》:小島秀夫獨具一格的藝術理念與克蘇魯文化的融合

普通的BT與舊支配者扎特瓜的下僕種族不定形菌絲在形式上極為相似,它們的身體都是由由完全不透明的黑色粘性的軟泥形物質組成,同時也潛伏在該物質中。能夠變化成任何形狀,通過任何可以想像的方式進攻敵人,還可以通過哪怕是一絲微小的縫隙很快湧入房間。不過不定型菌絲的攻擊目的是為了讓目標死亡,而遊戲中的BT則是為了將人類吞噬到黑色凝膠物中從而進行通化。說到這裡我想起了《上古卷軸5》龍裔系列任務中的魔神"赫瑪耐斯·莫拉",其形象就是帶有多個觸手和眼睛的球體,而它召喚出來的眷屬也是從一攤黑水中出現,外觀與深潛者極為相似。不過《死亡擱淺》中的小型BT多為人型,要麼在天上像虛影一樣飄著,要麼從黑色溶膠中湧現出來,就像一群身處地獄中的惡鬼渴望生者的生命一樣不斷地往下拖拽。

《死亡擱淺》:小島秀夫獨具一格的藝術理念與克蘇魯文化的融合

震人心魄的大型BT BOSS戰

如果BT只有小型的那完全不夠看,所以遊戲中安排了幾場大型BOSS戰來讓玩家過過癮。遊戲中最有特色的幾個大BOSS有章魚、獅子狗、巨人還有巨鯨,其中章魚形象上與克託尼亞人極為相似,它們頭部長有流線形的觸手柔軟的身體就像一個大布口袋,能夠在黑色物質中任意穿梭。克託尼亞人看起來雖然像水生生物但其實完全不是水生種族,反而會受到水的傷害。但是他們可以在土地中任意穿梭,而且壽命極長可以活上千年。獅子狗在形象上拋開觸手而談並沒有什麼特色,在這裡就不再贅述。

《死亡擱淺》:小島秀夫獨具一格的藝術理念與克蘇魯文化的融合

巨人作為第一場超大型BOSS戰相信給玩家極其深刻的印象,巨人看起來並沒有頭,捦元素化為兩隻巨大的雙手一前一後的用詭異的姿勢扣住了它的脖子。而這一形象則和以阿撒託斯為首的外神們在地球上的使者兼代行者奈亞拉託提普不謀而合,他常常化作一個巨大、纖瘦、膚色黝黑的男人形象在地球上行走。奈亞拉託提普非常熱衷於欺騙、誘惑人類,並以使人類陷入恐怖與絕望中獲得極大地愉悅感。在克蘇魯神話中,它的形象最接近於傳統"惡魔"與Trickster的概念。遊戲中的巨人BT則是被金面具男Higgs召喚而來並與他合為一體,企圖造成第六次大災變進而毀滅整個人類不過我們的主角依然淡定的用自己的血消滅了他。最後一個BOSS鯨魚看起來和頁遊中的腐鯤非常相似,雖然和克蘇魯關係不大,但是憑藉其龐大的身軀以及滲人的叫聲帶來的壓迫感和絕望的氛圍可不是其他幾位BT可以相比的。在這裡我只想說鬼泣哥,收回你的一覺吧!

《死亡擱淺》:小島秀夫獨具一格的藝術理念與克蘇魯文化的融合

貫穿整個遊戲的Bridge Baby

布橋嬰,全名為Bridge Baby(以下簡稱BB),在還未出生前就從不幸成為植物人的母親的母胎內取出,並放置於模擬母親子宮的特殊容器中,讓BB以為自己還在子宮內。BB還未出生所以處在介於生與死之間的狀態,而這一狀態則可以在兩個世界之間存在。因此能夠感知到同樣處於生與死之間的BT,才會被用來製作成BT感測器的核心元件。將BB的設定和遊戲中淋上就會讓人衰老的時之雨,不得不讓人聯想到克蘇魯中的一位魔神——舊日支配者誇齊爾·烏陶斯(Quachil Uttaus)。

《死亡擱淺》:小島秀夫獨具一格的藝術理念與克蘇魯文化的融合

這位魔神通常被與死亡、凋零和年齡聯繫在一起。其能力和JOJO中暗殺隊隊長的替身"壯烈成仁"比較相似,被觸碰過的人會瞬間老化、死亡,而物體則會變成千年之後風化了得樣子,有的直接就會化為齏粉。而在C.A.史密斯所著的《踏塵者》中有這樣一段話來描寫這位魔神"它的身體不比一個小孩子大多少,就像有著千年歷史的木乃伊那樣乾枯發皺。那如同骷髏一樣細的脖子支撐著沒有一根發毛的腦袋,無論是腦袋還是它那沒有任何特徵的臉上,都長滿了無數細小的裂縫。那樣子,就像是一個在母親體內還沒有呼吸過一次就去世的乾癟死胎;在它那細細的胳膊盡頭,是骨瘦如柴的爪子,那爪子硬直地前伸,就好像永遠都在摸索著什麼一樣。"從文中我們可以得知這位魔神的形象和遊戲中的BB比較相似只不過看起來更恐怖一些,遊戲中的時之雨雖然沒有魔神的那麼誇張不過也帶有一點意思。當然了,也有可能和很多引用克蘇魯元素的遊戲一樣,《死亡擱淺》只是運用了克蘇魯中的一些設計理念和想法,結合一起後進行二次創作,並非真正的克蘇魯背景。

《死亡擱淺》:小島秀夫獨具一格的藝術理念與克蘇魯文化的融合

有些玩家覺得《死亡擱淺》這款遊戲捨棄了"讓遊戲好玩"的本質,但是在畫面、劇情以及音樂方面可謂是驚為天人。如果將其他因素拋之於腦後,閒暇時玩家如果能細細品味遊戲中的劇情和送快遞時主角的碎碎念,你將會對遊戲中的世界觀和故事內容有更進一步的瞭解。對於我來說這款遊戲更像一個藝術品,是遊戲發展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雖然目前受到了大量輿論的質疑和不理解,相信早晚有一天人們能夠體會這款遊戲的深度所在。

關注“碎碎念工坊”,每天分享更多精彩遊戲內容,讓你告別遊戲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