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理工男下廚房:做六年核工程師不如用十年時間做一碗好面


江小魚,清華大學核能與動力工程專業研究生,祖上八代農民,從來沒有出過一個像樣的知識分子,他是家族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大學生。然而當了六年的核電工程師之後,他一封郵件打碎了自己的鐵飯碗,走上了賣面的不歸路。如今的理想是,用十年的時間做好一碗麵。

“大學是個好理想”,江小魚自小就從父親口中聽說了“理想”二字。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並非紙面格言,對農村後生而言,沒有其他出路。然而直到從中國最高學府畢業,江小魚發現自己並沒有改變命運。在工作單位裡,他每天都在低水平重複已有的研究,剛畢業時候會畫的圖紙,工作幾年後就未必畫得出來了,在三平米的工位上,他越做越心慌。

15年春節,江小魚帶外國朋友回湖北咸寧老家,招待他們咸寧當地特色小吃魚糕。朋友吃得合不攏嘴、讚不絕口。春節過後,江小魚帶著魚糕回單位,分給同事吃,大家也是好評如潮,這讓江小魚更加確信:魚糕有搞頭。江小魚轟轟烈烈地開始了清華理工男的魚糕創業之路。


2016年3月份,沒做過任何市場調查的江小魚,根本不知道魚糕的市場接受程度,毅然辭職創業了。他信不過家鄉人制作魚糕的技術,“什麼祖傳秘方,每一次做出來的味道都不一樣,不能標準化”。他查英文、日文資料,買來了絞肉機和各種設備,天天晚上做實驗。

一個清華的學長就直言不諱地“訓斥”江小魚,“我覺得你是個人才,但不能浪費在賣魚糕這種小事上,簡直是不務正業,丟清華的臉”。 除了妻子,所有親人都覺得丟臉,“他們覺得我應該要當大官的,一個清華畢業生怎麼能做這麼下賤的工作”。

轟轟烈烈的創業很快露出了嚴酷的本相,開始時江小魚還能通過自媒體轉發帶來了1000多個訂單,拉到100萬投資,但是魚糕作為一種地域性小吃,大眾知曉度低,市場需求量少。到了2017年8月,店鋪無單可做,他最終只能關門大吉。

窩在家裡也不是辦法。此時,家附近新開了一家盒馬鮮生,他每天從早上9點到晚上9點,一連半個月,就在盒馬超市裡蹲點做市場調查,最終發現像蔥油拌麵、咖喱牛肉麵等半成品賣得最好。江小魚就想,為什麼不試一下呢?把魚糕加點面、加一個高湯包、加一個蔬菜包,不就是魚糕面嗎?面是主食,而且全國各地的接受程度都很高,也是高頻消費品。這一次,他成功了。

江小魚的店鋪的每一款產品都自帶清華理工男的嚴謹。八角、桂皮、香葉、花椒、豆蔻……做一款滷肉需要的香料少說有十幾種,多的甚至有二三十種,還要加醬油、鹽等佐料。江小魚認為所謂的祖傳秘方是“瞎搞”,在他看來,這數十種香料佐料的配比是一個包含幾十個未知數的矩陣方程。

做到極致,是江小魚一直以來的執拗。在當初接到1000單魚糕訂單的時候,他因為聞到了桶裡有洗潔精的味道,想也沒想就把桶裡魚肉、豬肉、澱粉和雞蛋打碎攪拌在一起的魚漿倒掉了。在一旁幫忙的岳母和他大吵了一架,魚糕還沒賣出去100份,就一下子倒出去了300份的原料,光成本價就一萬塊。


正因為在產品上“求真”,江小魚刻意不在包裝上下功夫,他希望客戶煮出來的面,比包裝上還要好。有人就在評論裡寫道“從此圖片不再僅供參考,我終於吃到了方便麵包裝上的方便麵”。這正是江小魚努力的終點。他想做的就是讓一個沒有任何廚房經驗的人都可以煮出很好吃的面,慰藉他們忙碌的日常生活,他要用十年的時間做好一碗麵,做一個專業的速食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