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億噸垃圾、1900座填埋場,垃圾正在包圍我們

日前,西安市江村溝垃圾填埋場因填埋量飽和,將於近期關閉封場。

江村溝垃圾填埋場建於1994年,佔地1000多畝,高150米,日填埋量為2500噸,主要填埋西安生活垃圾,預期使用期限為50年,江村溝垃圾填埋場關閉後,西安主城區將無垃圾填埋場可用。

江村溝垃圾填埋場的倒閉凸顯出城市矛盾:越來越多的垃圾無處掩埋,垃圾將包圍城市。

相關專家表示:“城市經濟水平越高,居民製造垃圾的能力越強”,據瞭解,1950年北京每年生活垃圾為200多萬噸,而到2016年,北京每天生產的垃圾數量就已經達到1.84萬噸。

垃圾產生量巨大,處理能力不足,北京垃圾處理指標為1.04萬噸/日,但垃圾實際處理量為1.74萬噸/日,設備超負荷運轉率達到67%。有媒體報道稱,五環內面積在36平方米以上的垃圾堆,北京有700多處,佔地500多萬平方米,並以每年3%-5%的速度增長。

10億噸垃圾、1900座填埋場,垃圾正在包圍我們

太平洋上的垃圾島

垃圾包圍城市正在形成普遍現象,《中國統計年鑑》顯示:我國每年產生的垃圾總量約有10億噸,但國內垃圾掩埋場只有1900座,填埋場庫容量不足以消化日益增長的垃圾,國內有三分之二的城市被垃圾困擾。

“60%的垃圾是通過填埋的方式處理,而通過焚燒節省土地資源,還能發電”,有專家建議生活垃圾的處理應該告別掩埋這種粗獷、簡單的處理辦法,而應該建立垃圾焚燒廠。

其實國內城市早前曾試圖大規模建設垃圾焚燒廠。

2006年,海淀在六里屯垃圾填埋場的南側,新建一座投資超過8億元的垃圾焚燒發電廠。隨後當地居民因擔心二噁英汙染氣體,發起首起避鄰運動,六里屯垃圾焚燒廠項目被廢棄。

隨後各地的垃圾焚燒廠項目在上海青浦、海南萬寧、江西贛州、浙江嘉興等多個地區在當地居民牴觸下流產。

據未來商業評論瞭解,垃圾焚燒會產生二噁英等汙染氣體,二噁英與黃麴黴素、亞硝胺、尼古丁等 同為一級致癌物。

環保專家表示:“含氯垃圾不完全燃燒,極易生成二噁英。”

據瞭解,垃圾完全燃燒通常需要溫度高於800℃,但由於國內垃圾未分類,導致國內垃圾焚燒爐內焚燒溫度經常性低於800℃。

環保專家表示,目前國內居民倒垃圾通常是一桶垃圾,未進行分類。而溼垃圾存留各種液體,需要進行3-5天的發酵,只有通過發酵後,溼垃圾才能充分燃燒,反之未加發酵的溼垃圾極易產生致癌物質二噁英。

此前全國47個重點城市監測垃圾焚燒廠情況,結果發現二噁英超標率為57.1%,有的落後垃圾焚燒設施二噁英超標99倍以上。

垃圾正在包圍城市,改變城市窘境的不在於垃圾焚燒技術,而是人們的生活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