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是他,智勇双全是他,英雄暮年被犬欺也是他

文|午梦堂主

记得以前在中学教书,给学生上《行路难》诗,分析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名句时,课本下注释写道,长风破浪,比喻政治理想。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当时讲解到此处,不过是把注释给学生读了一遍,然后串讲诗意,又让学生们把这个比喻政治理想的注释背下来,也就罢了。

这个年少时便立下大志的宗悫,长大后是否如卫青霍去病一般在沙场建功立业;还是如李白一般,二十四岁仗剑出蜀,要去踏马天下,却最终直至四十二岁才官至翰林,旋又被朝廷所不容,被迫离京?

无奈当时手边资料缺乏,教学任务又重,无暇及此,只好作罢,竟不得而知。

周末在小城古桥边旧书摊翻检旧书,无意中发现一本中华书局版的《宋书》,信手一翻,正巧翻到《列传第三十六·宗悫》,便不觉停了下来。只用了短短三分钟的时间,我便在古人一千多年前的文字里匆匆走完宗悫传奇的一生。

乘风破浪是他,智勇双全是他,英雄暮年被犬欺也是他

锋芒初露少年时

那一年,宗悫十四岁。那日,兄长宗泌结婚。大婚之日,宾客盈门。谁成想,竟有数十贼众,也趁机混入迎亲队伍,正大光明踏入宗府大门。正当众宾客欢天喜地饮酒吃肉时,一干人等悄悄潜入宗家库房,实施盗窃。事有凑巧,正好被宗家一个去库房取东西的仆人发现,大声呼叫起来。众宾客很快围拥而至。却怎料贼众早有防备,一个个肩背偷盗财物,手持棍棒利器。手无村铁又喝的晕晕乎乎的众宾客,虽然人多,却难势众,吓得连连退却。

就在这时,我们十四岁的小英雄宗悫闪亮登场。但见他手握长剑,飒然而至。一见不过是个黄口小儿,贼人愈加有恃无恐,一拥而上。却怎料,从小便痴迷苦练剑术的宗悫,对于击、刺、格、洗四大剑法,早已烂熟于心。长剑挥舞,如蛟龙入云。豹头击、逆鳞刺、旋风格、凤头洗。招招狠准,剑剑封喉。众贼纷纷败下阵来。有那力道弱的,手中棍棒利器,竟被震落在地。一见势头不对,一个个乖乖放下财物,抱头鼠窜。

经此一战,年少的宗悫声名大震。连一向瞧不上他的当时著名书画家,叔叔宗炳,也对他刮目相看。当时的刘宋王朝,上流社会,人们崇尚的是日日讲论文义,整天说道谈玄;所以对于成日只知耍枪舞剑的宗悫,以风雅自居的叔父,当然瞧不上。于是便有了叔侄二人的一段著名对话:

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炳曰:“汝不富贵,即破我家矣。

前一句宗悫的网红句,世人皆知,还因此诞生了长风破浪的成语,沿用至今。后一句宗悫叔父的话,却很少人知道。其实,熟读史书又阅尽世事的宗炳,说这话,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试看一下水浒式英雄们的最终人生结局,便知道宗炳说这话,还是有他从家族利益出发的理性思考的。只是,我们的少年英雄宗悫,既不是梁山式好汉,也不是报国无门的李白们。很快,他就将迎来属于自己人生的黄金时代。

乘风破浪是他,智勇双全是他,英雄暮年被犬欺也是他

智勇双全建奇功

元嘉九年,宗悫被江夏王刘义恭召入军府。因有勇有识,江夏王对其青睐有加,屡有升迁,最终官至上将军。

在江夏王军府任职时,宗悫还做过一件类似拼命三郎石秀这样抱打不平的事。

原来,宗悫有一个堂兄叫宗绮。这宗绮也在江夏王军府,任主簿一职。宗绮有一个同事叫牛泰。这牛泰趁宗绮值班期间,竟和他的小妾勾搭上了。然后这事不巧又被宗悫知道了。英雄气盛的宗悫,如何忍得了这等腌臜事,一听之下,二话不说,拖起长剑,就把牛泰给结果了。

由此可见,不是什么男人的女人都能勾搭的,尤其是这种背后还有一个牛性兄弟的男人,就算你姓牛,也得玩完。

闲言少叙,言归正传。且说元嘉二十二年,林邑国发生叛乱。这林邑国,在今天的越南南部。西汉时曾在此设立日南郡象林县。顾名思义,这个地方大象太多,都成片成林了。后来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这厮就闹着要独立,自称林邑国。刘宋王朝政权稳固之后,消停了几十年。现在,又开始闹了。

这时,宗悫认为自己的机会来了。通过当时已官至宰相的江夏王刘义恭,他向皇上毛遂自荐。老上司的极力推荐和诸多夸赞之词,让宋文帝很快授予他振武将军的头衔。不久,宗悫带领的刘宋大军,便浩浩荡荡开赴林邑。

他们首先攻打的是区粟。这区粟城,在今天越南的广治省。城池方圆六七里,在广治河与甘露河的二水交界处,又三面临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在宗悫之前,交州刺史檀和之曾多次派人攻打,均铩羽而归。宗悫来到此地,详细考察地形后,开始改变常规攻城战略,分兵数道,趁夜黑风高,众军士偃旗息鼓,悄悄潜入城内,然后化零为整,合力攻城。敌军大败,区粟城被顺利拿下。

乘风破浪是他,智勇双全是他,英雄暮年被犬欺也是他

首战告捷。林邑王大惊。很快派遣大将范阳迈为统帅,举倾国之兵,定要与刘宋大军拼个你死我活。

这次,他们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把重重铠甲装备在身的大象推向了战场。这全副武装刀枪难入的庞然大物,在战场上横冲直撞,刘宋大军的刀枪兵戟,毫无招架抵挡之力,众将士只得四下溃散奔逃。在大象的巨大铁蹄下,死伤无数。

面对敌军所向披靡的大象阵,宗悫再次发挥了他的聪明才智。他说:“吾闻狮子威服百兽。”于是下令众军士夜以继日,打造出大量木制狮子模型,让它们身披铠甲,然后把它们也威风凛凛推向战场,俨然一个狮子阵。

两军再次对战。敌军故伎重演,却怎料,正准备要冲锋陷阵的大象群,一见到百兽之王的狮子,吓得四散奔逃。乘敌方阵势已乱,宗悫率领大军长驱直入,大败林邑叛军,一举拿下林邑,迫使林邑王投降认罪,俯首称臣。

经此一役,刘宋大军缴获珍宝财物无数,宗悫一无所取,让宋文帝大加赞赏。

开局便是满堂红的宗悫,后来在为朝廷南征北伐的道路上,一路顺风顺水,立功无数。

任随郡太守的时候,他和沈庆之、柳元景诸大将,大败雍州蛮、南新蛮——两个势力最大的蛮夷势力。其后,群蛇无首,诸蛮夷再不敢犯上作乱。

乘风破浪是他,智勇双全是他,英雄暮年被犬欺也是他

英雄暮年被犬欺

已届暮年的宗悫,开始在自己人生的晚年被迫卷入一场又一场宫廷斗争中。

先是太子刘劭杀死老爸宋文帝,成功登基。继承大统的刘劭,开始大肆诛杀异己。江陵王刘骏在江州率先起兵,又在宗悫及一干忠臣大将的帮助下,大败刘劭军队。刘劭兵败被杀,刘骏即位称帝,是为孝武帝。宗悫功封洮阳候。

刘骏即位后不久,南郡王刘义宣在荆州起兵叛乱。宗悫率领朝廷大军在梁山州大败叛军,刘义宣狼狈逃回荆州,后为刺史朱修之所杀。

五年后,竟陵王刘诞在广陵再次起兵叛乱。这一次,又是宗悫,像年轻时一样,以毛遂自荐的方式,带兵前往,再次顺利平定叛乱。因战功显赫,宗悫累官至左将军。

宋孝武帝统治后期,开始大兴土木,扩建华美宫室;这也是封建王朝的惯例。皇家的穷奢极欲,自然要各路官员买单;一如后来北宋的花石纲。官员们的大力赞助,当然又要搜刮民脂民膏,自己也顺路发一笔横财。

廉颇老矣,大明五年的宗悫,因随孝武帝刘骏外出狩猎,不慎堕马折了腿,在家养病,只任了一个金紫光禄大夫的闲职。宗家养了一头高大健壮的良牛,被负责采购皇家御用品的官员相中,要出钱购买。给多少钱,当然由他们说了算,所以后来才有卖炭翁的一车炭,卖了半匹红纱一丈绫。

自然,宗家肯定不缺这点钱,但是这种明抢豪夺的腌臜做法,让宗悫非常厌恶。对这等宵小,宗悫连正眼看他们一下也不愿意,只给了他们一个只可远观的高大背影,然后是远远扔给他们两个字:

不卖!

乘风破浪是他,智勇双全是他,英雄暮年被犬欺也是他

当然大快人心。但是这样做的后果是,宗悫被免去一切官职优待和礼遇。原来在皇家利益和体面面前,个人的一切功劳都是零,哪怕战功赫赫如宗悫者,为了区区一头牛的小事,也能让你万劫不复。

大明八年,孝武帝去世,南北朝著名暴君——太子刘子业即位,大赦天下;也因此,顺水推舟给了宗悫一个雍州刺史的官职。

第二年,改年号为永光。是为永光元年。

宗悫也就在这一年,病逝于雍州。

顺便说一句,宗悫,字元干,南阳(今河南邓州)人,出生年月已无考。

从十四岁的少年剑客,到成年后,无数次的为国家开疆拓土;为朝廷忠心护主。他这一生,不是征战沙场,就是行军在奔赴战场的征途上。南征北战,戎马倥偬,战功赫赫。

多希望,英雄暮年,能被朝廷尊崇礼遇;能被岁月温柔以待。余生可以远离宵小,安享尊荣,体面辞世。

离开教学岗位不觉一年多了。我终于可以完整说出名将宗悫的人生故事了。

只是如今,又说与谁听呢?

作者姓名:郭昌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