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抄襲”說起,回答你關於小米手錶的5大焦點問題

從“抄襲”說起,回答你關於小米手錶的5大焦點問題

小米手錶終於發佈了。

這個在很多米粉心中早就該推出的產品線,從首次傳出消息到現在,至少也有兩三年時間。為什麼小米拖到了9102年?眾說紛紜,真實原因無從考證。

作為一款“早就該有了”的產品,小米手錶的關注度甚至不亞於同日亮相的小米CC9 Pro,畢竟小米手環的用戶基礎擺在那兒,其中有相當一部分都在等手錶,這從“親兒子”華米近年來的強勢表現就可見一斑。

不過,所有這些期待,似乎都在真機亮相的那一刻化為了泡影,太像了、這不就是AppleWatch、抄襲…… 關於小米手錶所有的關注和話題,一時間全都集中到了對它外觀的討論上。

從11月5日發佈會後拿到,我剛好戴了約一週時間,基本算是瞭解用透,可以給關心這款產品的你們一些參考和建議,不用避諱,就讓我們從到底像不像說起。

從“抄襲”說起,回答你關於小米手錶的5大焦點問題

到底像不像AppleWatch?

關於這個問題,我覺得只有小米手錶的設計師心裡才有真實答案。你要問我像不像,說不像肯定是假的。但問題的關鍵是,“像”究竟意味著什麼?尤其像的對象是蘋果時。

這讓我想起幾年前和某手機品牌的工程師探討攝像頭擺放位置的問題,他說你看為什麼市面上幾乎所有手機(當時)的攝像頭都放在左上角,看起來就和iPhone大同小異,這是因為蘋果總是在設計產品時驗證所有的可能性,最後應用最優的解決方案。

那麼,小米既然選擇了屏幕利用率相對較高的方形錶盤,手錶的樣子還有多少不同的空間呢?恐怕很難。你可能又會說,行吧,那按鍵呢?錶冠呢?

從功能層面上說,這兩顆按鍵都是必要且合理的,至於小米是選擇為了不像而蓄意換一下位置和形狀,還是直接應用成熟的模式,後者顯然更合理。

所以,結論:像,抄沒抄你說了算,戴不出去就別買,覺得不重要就接著往下看。

從“抄襲”說起,回答你關於小米手錶的5大焦點問題

小米手錶的錶盤尺寸是44mm,和現款AppleWatch相同,前者錶盤略窄,但機身更厚,也更重,再加上相對較細的錶帶,整體看上去比後者大一圈。這種感覺還源於小米手錶硬朗的線條,說直白點就是看上去比較Man,男生當然沒有問題,女孩子,尤其是身形嬌小的同學,戴起來可能就會顯得有點女漢子。

估計小米後續應該會推出小一號的錶款。


佩戴舒適度還可以,尤其是這個氟橡膠抗敏錶帶,耐熱性、抗氧化性、耐油性等,都要比普通的塑料或者硅膠好很多,基本不用擔心會像小米手環那樣,每隔一段時間就需要“交個朋友”,換跟錶帶。

我對小米手錶設計上的評價,或者說建議是:1.面子觀念重的,酌情考慮;2.女生稍安勿躁;3.排除以上,沒什麼大毛病,符合這個價位應有的表現,特別是錶帶,點贊,戴起來很大程度上抵消了錶盤厚重所帶來的頂手感。

從“抄襲”說起,回答你關於小米手錶的5大焦點問題

MIUI For Watch好用麼?

MIUI For Watch是小米手錶的操作系統,實際上就是基於Wear OS的MIUI,和手機上基於Android的MIUI是一個意思。

大家都知道,Wear OS在國內並不是太好用,就跟原生Android一樣,幾乎沒有幾個廠商在採用。少有的幾個搭載Wear OS的手錶品牌,其產品也都和小米一樣在原生系統的基礎上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定製。

第一次連接手錶時,除了安裝小米穿戴APP,還需要再下載一個Wear OS APP,並且如果一旦斷開連接,單靠小米穿戴還不行,而是需要通過Wear OS恢復。也就是說,你不能只把Wear OS APP當作一個“框架”來使用。

在體驗的這幾天我發現,不知道是處於何種考慮,如果長時間手錶和手機沒有數據交換,系統就會自動斷開連接,這個設定(或者Bug)還是有欠考慮,畢竟每次都要打開兩個APP來恢復連接和同步數據,還是挺麻煩的。

從“抄襲”說起,回答你關於小米手錶的5大焦點問題

小米手錶內置了包括Keep、支付寶、QQ音樂在內的數十款常用APP的手錶版,它們都可以獨立在手錶上運行和使用,並且在應用商店中,用戶還可以自行下載安裝其他所需的應用,APP的類別與數量後續也會不斷增加。

這在目前的Android手錶中並不多見,特別是如果你開通了eSIM服務,不管是獨立號碼還是一號雙終端,小米手錶在很多情況下都可以作為一款獨立設備,而非手機的附屬品來使用。

在這點上,甚至超過了蜂窩版的AppleWatch,因為雖然AppleWatch也可以安裝APP,watchOS 6後有了自己獨立的應用商店,但很多APP還是對手機的依賴較高。

為了測試只帶手錶不帶手機是不是偽命題,我還刻意兩次出門就只帶手錶,肯定玩起來遠不如手機方便,比如看微信刷微博,就僅僅只是能用。但是,手錶獨立使用的場景顯然是特定的,比如出門運動,我覺得就完全可以不帶手機了。

從“抄襲”說起,回答你關於小米手錶的5大焦點問題

數據監測專業、準確麼?

對於多數人來說,平時用智能手環或者手錶最多還是記錄各種數據,所以儘管現在各家的產品在這方面很難玩出什麼獨特的賣點和花樣,但卻是用戶最為看重的功能之一。

六軸傳感器、HRM心率傳感器、三大衛星定位系統、指南針、氣壓計……從硬件配置層面上看,小米手錶完全能滿足基礎的日常生理數據記錄,以及多數日常運動場景的需求,比如常見或者不那麼常見的戶外跑步、越野登山、室內單車等等。

當然這只是基礎,更重要的還是小米手錶系統和軟件層面的Firstbeat運動算法。這家成立於2002年的公司,核心技術就是基於心率和心率變化率這些變量,以及一個人的基本生理特徵(年齡、性別、身高、體重),再結合運動本身的一些數據(比如距離、時間、配速等等)。

將這些數據經過專業的算法處理後,給出科學且直觀的建議和評估,比如最大攝氧量預估、訓練效果、完全恢復時間等等。

有了這一套算法的加持,小米手錶記錄的數據和體徵才有參考價值和實際意義。

從“抄襲”說起,回答你關於小米手錶的5大焦點問題


我用AppleWatch 5作為基準,用它和小米手錶對比了一些簡單的日常數據,整體上還是比較接近的,誤差率基本控制在5%~10%之間。由於AppleWatch原生並不支持睡眠監測,所以這項數據無從考證。

至於運動數據,我覺得參考價值可能不大,或者後續需要邀請相對比較專業的用戶來進行配合測試。畢竟運動數據不像日常體徵,普通人多少心裡對自己有點數,容易出現判斷上的誤差。

作為一個用過下到一兩百塊,上到大幾千塊智能手環/手錶的用戶,我覺得自己還是有資格對一款產品的數據是否準確做出判斷的。小米手錶應該屬於比較可信的級別,隨著後續用戶數據和算法的進一步匹配,準確性應該還有提升空間。

從“抄襲”說起,回答你關於小米手錶的5大焦點問題

特色功能有什麼?

說完“沒什麼特色”的部分,再來聊聊不能算是獨家,但綜合起來一定是小米手錶核心競爭力的幾大特色功能。

首先就是eSIM,這點我前面已經提到過一次,目前很多城市都開通了該服務,如果你的所在地已經支持,強烈建議辦理,否則小米手錶的獨立性就會大打折扣。

開了eSIM最大的好處是,現在生活中有一些場景其實真的不需要或者不方便看手機,或者說帶著很麻煩,比如開會、跑步、游泳……當然主要還是一些運動場景,如果手錶不支持eSIM,總歸是擔心有人找或者錯過什麼重要信息,反之則完全沒有這些顧慮。

從“抄襲”說起,回答你關於小米手錶的5大焦點問題

其次就是NFC,在這個功能上,小米說自己第二,可能沒人敢說自己第一。其地鐵公交支持全國超過200個城市,以前還要掏下手機,現在用手錶更方便,真的是一個習慣了就回不去的功能。

再次就是小愛同學,現在它已經是小米各個產品線的標配,承載著整合小米生態鏈的重任。小米手錶上的小愛用起來比在手機上有價值很多,舉個簡單的例子:打車。我相信通常情況下,很多人在手機上還是更習慣用手而不是嘴來操作。

但手錶就不一樣,尤其是你沒帶手機的情況下,在1.78英寸的屏幕上操作起來,顯然不如動嘴來得快。所以語音功能在手錶上屬於剛需。

這幾個功能單看沒什麼稀奇,競品也都有,但綜合比較,我一時間還真沒想出來有誰做到像小米手錶這麼好。

從“抄襲”說起,回答你關於小米手錶的5大焦點問題

續航怎麼樣?

最後,聊聊續航。

小米官方給出的時間是36小時,測試條件為:使用出廠默認設置、手錶連接手機藍牙、心率使用智能監測模式,默認通訊開關狀態:自動。

測試內容:第一天:累計接收通知90條,其中藍牙接收60條,手錶LTE連網接收30條。開啟室內跑步、音樂播放,60分鐘。使用其他APP 45分鐘,查看時間90次。其餘時間正常佩戴。第二天:除去室內跑步、音樂播放重複第一天測試用例,其餘時間正常佩戴。

我的使用強度沒這麼高,但續航時間也不止36個小時,而是超過了兩天,當電量低到一定程度時,小米手錶就會自動進入節能模式,只顯示一個時鐘。

綜合來看,如果正常使用,也就是不天天帶著跑步運動,那麼兩天一充問題不大。而重度用戶,或者每天都要去健身房擼鐵,那麼一天一充還是有必要的。

從“抄襲”說起,回答你關於小米手錶的5大焦點問題


最後的最後,說一下我對小米手錶的看法和購買建議。

如果你現在還在糾結它到底像不像AppleWatch,戴出去會不會被誤會什麼的,那麼我勸你別買了。

不考慮這一層因素,只是橫向來看同價位的產品,我覺得小米手錶還是具備幾大優勢賣點:

1.方形錶盤,你別說,選擇面真不多,如果你喜歡方的;

2.功能完善且都在水平線以上,這點前面已經說過,不再贅述;

3.MIUI For Watch系統,這使得它在eSIM的基礎上,朝著獨立設備的道路又更進一步,擴展及潛力遠超其他非Wear OS的手錶。

Android陣營目前其實沒有爆款,最近勢頭很猛的華為,也是依靠手機業務的強勢,帶動了穿戴業務。在這點上,小米可以說有過之而無不及,雖然手機賣得不如華為多,但其小米手環的用戶基礎,以及龐大的生態鏈無疑將起到關鍵作用,大賣並非不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