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的技術,不同角度的使用,產生的效果不同,運用效率也不一樣

在羽毛球中,相同的技術,不同角度的使用,產生的效果不同,運用的效率也不一樣,如果只是一味的把球回到對方的區域並不能形成很好的威脅,這就需要你在擊球的時候不僅是保證把球回到對方有效區域還要儘量控制好擊球的方向和角度,從而充分調動對方跑動為自己贏得控制權。

相同的技術,不同角度的使用,產生的效果不同,運用效率也不一樣

假如,對手在頭頂打一個直線高球,自己回一個斜線高球,然後下一拍吊對手正手網前,單純來看,這是一個不錯的進攻組合,但是有沒有更有效率的進攻呢,我們想象一下對手頭頂打一個直線高球后,我們回一個直線高球,對手可能不需要怎麼移動就能接到這個球,然後再進攻對手的正手網前,這樣使得進攻遠離對手而更有效率。為什麼這樣說呢。

相同的技術,不同角度的使用,產生的效果不同,運用效率也不一樣

我們第一個回球,對手不需要做太大的步法動作和判斷,而接第二個球的時候,是一個比較大的步法移動,一個小的移動加上一個大的移動而且步法移動不一樣。

相同的技術,不同角度的使用,產生的效果不同,運用效率也不一樣

第一種進攻,對手的移動比較相似,雖然兩個落點的角度不一樣,但是步法運用相近,人們的身體總會記得前一次移動的感覺,重複的動作沒有太大的難度,而第二種打法的移動是相反的方向,一個小的移動到一個大範圍的移動,難度要大一點。

相同的技術,不同角度的使用,產生的效果不同,運用效率也不一樣

從一個小角度的進攻到一個大範圍的進攻,從追身到空擋,這樣的進攻順序帶來的有點有時候不能一下看出,有如做菜時候,原料的配備影響最後的口感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