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辉:以守信立身,凭诚信兴业

“刚开始创业,用一个‘苦’字来形容。但创业的过程实际上是树立信念和精神的过程,因为有了信念和精神,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人生的路就越走越宽……”这是姜辉谈到自己创业历程时分享的一句心得。姜辉,何许人也?他是一名“不安分”的创业者。怀揣着3000元和一腔创业热情开始创业,他开过书报亭、办过弯管厂、经营过饭店,最终创办了句容市仑山湖生态卤制品有限公司,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诚信经营让姜辉的企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赢得了群众的好口碑和信誉。

初生牛犊不怕虎,拿着3000块钱创业

1996年底,姜辉从烹饪学校毕业,拒绝了父亲给他找的一份稳定工作,18岁的他怀揣着梦想和父亲给的3000元开办了句容第一家“磨菇亭”经销报刊,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那时的报刊亭还是个新鲜事物,姜辉用心经营着自己的书报亭,时不时用小黑板向读者介绍新出版的报刊内容,有宣传意识所以生意不错。

姜辉善于观察,他发现自己的报刊亭周边没有一家自行车修理辅,经常会看到过往的行人因车胎坏了,只好推着车步行,很不方便。于是,他就在亭边放了个“便民箱”,免费向市民提供自行车打气筒和简单修理工具,方便了来往的行人。因为这个“便民箱”周边的居民都十分愿意到姜辉的书报亭买东西,这让他的报刊亭很快发展到了四家,因为他的热心肠和乐于助人,为他积攒下了一些人脉,也为他的第二次创业打下了基础。

初尝失败滋味, 砸锅卖铁不拖欠工人工资

“我是一个不安分的人。”这是姜辉的自我评价。开设报刊亭的成功经验,让姜辉对于创业充满了信心,他开始琢磨起“跨界”创业——生产经营一种弯管,但姜辉这次创业经历却十分坎坷。姜辉拿出自己全部积蓄承包了后白镇张庙村委会的老铸造厂生产弯管,谁知与他签订销售合同的企业老总突发脑溢血死亡,企业也随之倒闭,还欠姜辉接近三十万元的货款。

工厂里堆积如山的弯管销售不出去,货款追讨不回来,那时候正值春节,工人工资、原料商的货款都需要结清。姜辉说,那时候的他几乎被逼上了死路,为了结清这些欠款,他拿出了家里所有积蓄,还向亲戚借了很多钱,但他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坚决不拖欠工人工资和合作企业的货款。为了渡过难关,姜辉一个人拎着几十斤重的弯管,开始四处推销寻找市场。为了省钱,他第一次在外面出差住五六元一晚的大通铺,第一次尝试夜宿火车站,饿了就啃方便面或者干面包。功夫不负有心人,跑了三个月市场的姜辉,终于谈成第一单生意,就在他松下一口气的时候,对方却以产品不合格为由要求退货。姜辉坚信自己的产品质量没有问题,如果说有问题,也只是规格与对方的要求稍有差异,是可以解决的。姜辉耐心说服了对方先不要退货,他马上出发上门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第二天天刚亮,他就带着一名技术人员直奔那家单位,姜辉和技术人员在一夜时间里,把数千只的弯管修改成了对方需要的规格。姜辉负责到底的态度让企业负责人刮目相看,也让他在业内小有名气,市场逐步打开,还把村里的运输业带动了起来。

做人,一定要守住底线!做生意,一定要守住口碑!

在姜辉的企业生意最红火的时候,他察觉到弯管市场发生了变化,并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吃惊的决定:改行转产。他结束了弯管生意,进行多方考察和论证,决定凭借自己烹饪技能腌制老鹅,打造属于句容的土品牌。他在风景秀丽的句容边城仑山湖水库坝下租赁厂房,招聘一批有志青年,创办了句容市仑山湖生态卤制品有限公司。

诚信立身,守信经营。有过两次创业成功经验的姜辉信心十足地踏入了对他来说还相对熟悉的行业,他第一批老鹅就腌制了几千只,但是哪里知道,有一个大难题在前面等着他。几千只老鹅全部腌制好,准备投放市场,姜辉在做最后的产品测试时,发现个别的老鹅有些部位是有问题的。姜辉为了不让有问题的老鹅流入市场,组织人员对几千只老鹅进行逐一排查,但是老鹅总量太大,排查成本太高,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卖,最终姜辉决定一只鹅都不卖。他将一部分老鹅进行深埋处理,另一部分老鹅当柴火烧掉。这个决定,除了让姜辉前期所有投资都打了水漂血本无归外,也让与他一同创业的伙伴选择了离开他。对于这样的结果姜辉说:“我既然进入这个行业,口碑是慢慢积累起来的,钱没有了可以再赚,口碑一旦没有了,我就没办法再继续经营下去。就算没有同路人,我也要守住好口碑。”

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

失去一切但是守住口碑的姜辉,选择重新再来。意识到技术的重要性,专业的事情还是需要去请教专业的人。姜辉到南京农业大学肉制品研究所寻找技术合作,多次远赴连云港、河南、浙江等禽类深加工企业取经,回到句容后,又没日没夜地奋战在车间里。

姜辉以诚意打动了专家和兄弟单位。南农大的一位专家动情地说:“一个来自老区的青年人创业,不依靠投机,而走科技武装的放心绿色食品路子,他的超前观念、非凡胆识,尤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我们深受感动”。专家把风鹅制作的技术配方以较低的价格转让给了姜辉。为了追求“低盐、香嫩”特色,姜辉在专家技术配方基础上,组织了技术攻关小组,围绕“低盐、香嫩”这一核心,反复试验,终于获得了成功。

产品刚试制成功时,由于还没有被市场认同,姜辉的精力用在了开拓市场培养客户上。他对所有客户承诺是“句容城区范围内,24小时免费提供送货,哪怕你只要一箱。”有一次正值深秋,为了给一个客户送两箱风鹅,姜辉冒着雨骑摩托车30多分钟,当风鹅送至客户手中时,他已经浑身湿透,回去的路上冷得直哆嗦。

2005年春节前,产品第一次批量投放市场,由于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客户群,一万多只风鹅很快被抢购一空。仑山湖风鹅逐步有了名气,目前,他公司的年生产量已经达到了10万余只,产品供不应求。姜辉说因为在创业的时候被许多人帮助过,现在自己有能力了,也是想力所能及的去给需要帮助的人提供一些帮助,他发现周边的村庄有一些低保户、残疾人生活入不敷出,姜辉发动这些群众养殖活鹅,实行“企业+农户”的生产模式,姜辉给农户提供养鹅的技术和鹅苗,并且给农户承诺鹅卖不掉的情况下,他会保护销售,为当地农民增收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如今句容市仑山湖生态卤制品有限公司公司形成了固定资产100余万元,年销售500余万元的经济规模,2014年被评为“镇江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7年被评为“镇江市放心消费示范单位”。 邹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