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海 昆明自始至终的核心

草海 昆明自始至终的核心

草海似乎有着某种魔力,可以承载有关昆明的各种畅想。

随滇池而生,见证昆明这座城

距今约7000万年前,古老的盘龙江在地壳运动的影响下开始发育,长期的流水侵蚀冲刷,诞生了最初的昆明谷地平原。

到约1200万年前时,云南的大地出现了多次间歇性的不等量抬升以及断裂运动。在南北向的断层线以西,地壳在抬升作用下耸起,形成了今天的西山;而在断层线以东,地面下沉与刺桐关山地抬升的共同作用,阻断了古盘龙江的南流之势,古滇池就此诞生了。

从滇池诞生之初,草海区域便作为整个滇池的最北端而存在。不过,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盘龙江水势汹涌,包括草海在内的整个滇池东北岸地区都处于沼泽之中——从草海的名字就不难联想到当时的场景。

草海 昆明自始至终的核心

因此,先人们最初聚居在滇池东南侧的晋城一带。直到汉代时,随着滇池东北岸的水位不断下落,加之兴修水利,人们才逐渐向草海周边的滇池北岸迁移,这一片区开始逐渐成为昆明城的核心。

自战国以来,滇池的水位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一直在下降。唐宋时期,滇池水域面积有510平方公里,这也是人们能目睹500里滇池的最后时间段;此后,元朝时水面缩小到410平方公里,明朝时进一步缩减至350平方公里,到清朝时仅余320平方公里了。

草海 昆明自始至终的核心

水域的缩减和水位的退让,让滇池沿岸的居民们拥有了更多的良田沃土,但河道与出水口的淤塞,又使得水患问题日益突出。历元明清三朝,虽先后有赛典赤治滇,弘治、雍正疏浚河道等工程,但水患从未根治。到民国时期,水患更是频繁至平均每隔一年便发作一次。对于生活在沿岸的先民们而言,草海、滇池与盘龙江,既是滋养他们富足生活的“母亲”,却也是带来灾难的祸首。

围海造田与水质污染,一场痛苦的劫难

如果说古代先民们与滇池草海的来回拉锯,还保有几分朴实的浪漫主义色彩,那从1969年开始的轰轰烈烈的“围海造田”运动,则给滇池带来了不可逆的伤害。

上世纪60年代,一场全国参与的“农业学大寨”活动席卷整个中国,云南与昆明的革委会也以“向滇池要粮,向荒山要粮,移山填海,围海造田”为口号,向滇池进发。

很多史料在描述这段历史时,会使用类似浩劫、劫难这样的字眼,这一点也不夸张。从1969年到1972年的三年时间里,昆明地区数十万人、2000多个单位投入围海造田运动,男女老幼、农工学生无不参与其中。

三年下来,围田面积达到了3.5万亩,滇池面积相较清朝时缩小了整整20平方公里。之前历经一朝才会自然衰减的湖面面积,在当时仅仅用时3年便消失不见。

草海片区由于最接近中心城区,成为整个围海造田运动首当其冲的区域,也是受伤害最大的一个片区——围田所产生的3.5万亩新地中,有2亩都位于草海。经过围田之后,草海的水域面积损失近半。

草海 昆明自始至终的核心

1972年,在全国计划会议“一般不要围湖”的指导精神下,这场针对滇池和草海的劫难才算刹住了车。但伤害已不可逆,填出的新地完全不适合耕作,滇池整体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湖水的净化能力被削弱,本就处于自然衰老中的滇池遭受一记重创。

但灾难并未就此停止,从上世纪70年代始,滇池的水质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工业与生活污水不经处理的无节制倾倒,造成大量富养元素和重金属沉积于湖底,到1998年时,滇池的水质已超劣五类,几乎丧失了作为水的所有功能。

令人欣慰的是,从上世纪90年代起,昆明对于滇池的治理便一刻没有放松过。2018年,昆明印发了《滇池保护治理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在三年攻坚的第一年,草海、外海水质已从V类恢复为Ⅳ类,全年蓝藻水华出现的时间也大幅减少。滇池和草海在一点点变好。

重新焕发城市核心活力,草海的前途不可限量

站在当下回望,不难发现草海这一滇池最北端的区域,在过往历史中的曲折经历及其与昆明人之间的复杂情感纠葛:这里是近千年昆明城的核心,滋养了众多的昆明原住民,但它同时给周边居民带来过水患,却也被居民们深深伤害过,伤痕至今仍在。

围海造田运动有其对应的时代背景,我们不必刻意去苛责谁;但正因这段历史的存在,其时刻提醒着我们今日草海片区的得来不易,警示着我们需以慎之又慎的态度去对待区域。草海值得当代昆明人更多的呵护。

草海 昆明自始至终的核心

其实,之前提到的草海5号地块相关土地的流拍,根本的原因也是出于对区域的保护,有两方面的证据可以证明这一点:首先,相关595亩8宗土地在首次挂牌时的总价合计为46.13亿元,此后的两次出让,交易底价上调至了47.83亿元,这与常规的地块流拍后降价出让的操作相反,说明了相关部门对片区价值的肯定和看重。

如果以10年前昆明轨道交通公司参与草海片区土地一级开发为起点,距今昆明开发草海区域已过去整整十年。而在最初的几年里,草海区域的建设进展其实也并非一帆风顺。从2012年开始,昆明每年的土地推介会上,都会将草海作为重点推介对象。但在最初的三年里,区域内土地仅有两次入市,也仅有一家房企成功拿地开发。

转机出现在2017年,随着区域内城中村及市场的拆迁腾退工作逐渐完成,“一带、两湾、两区”的规划价值开始显现,草海作为昆明花园品质 “城市客厅”的定位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可。当年的土地推介会上,草海片区成为众多企业关注的重点,也有不少房企在这一年落地草海。

这一开发草海的势头在去年和今年达到高潮。之前提到5号地块与8宗土地同批出让的另外15宗土地,就在去年年底时吸引了4家不同的房企落子草海畔,其中就包括金地这样的品牌企业。而通过其拿地情况,我们也能一窥未来草海畔将会呈现的形态。

金地当时以14.13亿元的总价,拿到了包括4宗居住2宗商业用地在内的170余亩土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居住用地的容积率在1.01-1.6之间,其计划为草海5号地块带来的这一高端项目,已定名为金地云海一号。

经历了一路的坎坷,今天的草海正焕发新的城市核心魅力。不止是高端居住体验,这里同时也将成为昆明试点海绵城市,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键试验田。围绕滨湖绿色景观休闲带这“一带”,大观楼公园、望海公园、旅游商业中心“三核”,大观楼文化片区、民族风情商业街片区等“七片”,草海片区在轨道交通、景观旅游、配套建设等层面都进入了发力期,一个融时尚、文化、生态为一体新草海,正慢慢走向现实。

草海 昆明自始至终的核心

2019年,草海的区域热度丝毫不逊于巫家坝、会展等热门板块,占据城市中心位置的天然区位优势,以及与滇池-会展片区的呼应联动,令草海的前途不可限量。这里是昆明的核心,记载了城市的过往,更寄托着未来的期望。

【购房资讯轻松享,快来关注乐居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