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精緻窮的同事,工資4000雙十一買了3000元的戴森吹風機,值嗎

如果問國人的消費力如何,我想一個“雙十一”足矣說明。

11日零點剛過1分36秒,2019年天貓雙11的成交總額突破100億元,截止14點21分,成交額超過2000億元,即將超過去年雙11全天的2135億,最後定格在2684億。

那個精緻窮的同事,工資4000雙十一買了3000元的戴森吹風機,值嗎

國人的戰鬥力真的是日益增長。雙11,已經從一個“單身狗”自嘲的節日,搖身一變成這個消費致死時代的狂歡節。

一天的狂歡過後,留給我們的餘溫是什麼呢?

是接下來一個月的“吃土”,瘋狂消費背後是年輕人的“精緻窮”。

今早同事收到了第一份快遞,是花了一個月工資買的戴森吹風機。我們羨慕之餘更多的是疑惑:“你工資就4000,買了這麼貴的吹風機之後,怎麼生活呀?”

“這有啥,現在誰不是提前消費,開心最重要,女人要對自己好一點。”同事不以為意的說。

1、“精緻窮”:偽裝的慾望陷阱

什麼是“精緻”?

李銀河說:“精緻的生活首先是清醒的,不是懵懂的,即意識到自身存在的;其次是平和的,不是不安的;再次是喜樂的,不是痛苦的。”

而什麼是“精緻窮”?

網絡上的定義是:現在那些雖然賺錢不多,但是花錢卻不少的年輕人。他們為了買喜歡的東西,即使窮的明明明白白,也覺得自己活得精緻而善良。

這是一種自我欺騙,更是商家為了賺錢包裝的噱頭。糖衣包裹下的是透支未來的苦果!

那個精緻窮的同事,工資4000雙十一買了3000元的戴森吹風機,值嗎

詹青雲說:“我們不是在為喜歡的東西買單,而是為“精緻”這個概念買單,是因為有一個聲音不斷地在用流量和網紅告訴我們,這就叫做精緻。”

沒有一個女人能抵擋的住李佳琦的一句“買它”。

天啊,塗上它你就是貴婦;

買了它,男朋友不會再嫌棄你是黃臉婆;

塗上這個口紅,你就是精緻有錢本人。

這些話在刺激著我們的大腦神經,什麼時候我們覺得離精緻的距離很近?那就是下單的那一瞬間而已。

在被別人定義之下所打造的“精緻”生活,並不是真正的精緻,我們只是商家賺錢的提線木偶,是偽精緻的搬運工而已。

2、偽精緻:你生活的“兇手”

雙十一期間,四川男子王某坐在33樓高層有了輕身的念頭。

一家老小全靠他一個人養家,妻子不但不知道體恤他的辛苦,反而痴迷購物,在去年欠下了20萬之後,不聽勸阻,今年雙十一又欠下30多萬。

王某說:“幾千塊買的包只用了兩三個月,就幾百塊錢處理掉,買的化妝品沒用完也低價售賣,用來補窟窿,自己真的很累。”

前段時間,珠海西區某小區內,一個27歲的女孩燒炭自盡。出生於1992年的她,生前在某律師事務所任職律師助理,月薪3000多元,名下有14張信用卡,經查實授信額度超過77萬,合計欠款總額達到87萬多元。

女孩的母親說她經常到澳門購買化妝品、衣服帽子等,去世前買了一輛3000多元的自行車健身用。

為了追求精緻的生活,讓自己深陷貧窮的漩渦,這樣本末倒置的消費觀,真的值得嗎?

有數據表示,90後群體負債率高達1850%,在消費貸款的群體中佔比達43.48%。衝動消費成了生活的負擔。

那個精緻窮的同事,工資4000雙十一買了3000元的戴森吹風機,值嗎

3、真正的精緻不是表面光鮮,而是內心豐盈

關於精緻窮的辯論,傅首爾的一段話讓我感同身受,希望你也能在這段話裡找到自己生活的意義。

傅首爾說:

“三年前的自己,第一次參加奇葩說的時候,那件西裝420,是我那幾年最像樣的一件衣服。

我白天上班,晚上哄孩子睡覺之後,就在寫字檯邊看書邊寫作。

如果我今天的我讓觀眾能夠感受到我有一些光芒,那不是因為我買了多貴的衣服,是因為我把一個女人最美好的那幾年,花在了那張冷板凳上。

沒有那個粗糙的我,就沒有今天這個閃光的我。

如果沒有那個知道自己應該買什麼的我,就沒有現在這個漂亮衣服可以隨便買的我。

我想討論的是那些家境不太好,但是心比天高的年輕人,應該在這個消費主義橫行的生活中,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活。

年紀輕輕,需要一些勇氣更需要一些耐心。”

外表物質的精緻永遠經不起歲月,只有那些靈魂精緻的人,他們由內而外散發的學歷、談吐,是靠歲月去累積的,並不是花錢就能買到的。

年輕人,你真正該追求的精緻是多讀書、多出去走走,開闊你的眼界上升你的格局!

更多幹貨內容,請關注公眾號【秋葉圖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