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男人已經用他的後半生,告訴了後人,他對這個女人所有的愛戀

唐代宗李豫是唐朝第八個皇帝,代宗即位之初,大唐的江山正在風雨中飄搖,安史叛軍也正在作最後的垂死掙扎。在那幾年流離失所的生活中,唐代宗的妃子沈珍珠在戰亂中不知去向。代宗四處尋找,卻一直沒有結果。十幾年後,唐代宗的兒子唐德宗李適繼位,李適也從來沒有放棄過對自己生母的尋找。後來,千辛萬苦之後,終於找到一個和沈珍珠非常像的人,卻被告知是假冒的。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這個男人已經用他的後半生,告訴了後人,他對這個女人所有的愛戀

沈珍珠在大唐三百年曆史裡,書寫了隱秘而傳奇的一頁。

《舊唐書·后妃傳》中記載:“代宗睿真皇后沈氏,吳興人。世為冠族,父易直,秘書監。開元末,以良家子選入東宮,賜太子男廣平王。天寶元年,生德宗皇帝。”
沈珍珠出生在浙江吳興(今湖州)的一個書香世家。在這樣一個家庭成長起來的沈珍珠,不僅出落得如花似玉,清純脫俗,而且才華橫溢,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雖然年紀不大卻已經是名滿吳興的才女。
沈珍珠16歲那年進宮選秀,與當時還是廣平王的李豫一見鍾情,被冊封為廣平王妃。
當時的李豫,英氣逼人,氣宇軒昂。在玄宗的一百多個孫子裡面,只有他為嫡皇孫,而且相貌又是如此不凡,因此,玄宗格外喜歡他。他從小非常喜歡學習儒家經典,頗具才氣,倒也把儒家中庸的思想習得,喜怒往往不外露於表。

這個男人已經用他的後半生,告訴了後人,他對這個女人所有的愛戀

沈珍珠成了廣平王妃以後,李豫對珍珠是非常疼愛。但是,珍珠的溫順柔弱,不能給李豫在宮廷權力鬥爭中帶來任何好處。宮廷裡的婚姻和愛情,更多是為了政治上的需要。在皇權的爭鬥中,獨孤鏡的精明強幹對於他,有很大幫助。於是,他把獨孤鏡納為妾。珍珠清楚地知道,廣平王不可能給她所有的愛。她有些傷心,卻不得不為自己所愛之人的前途讓位。給你自由,只要你能飛得更高。珍珠總是在心裡默默地叨唸著。
安史之亂髮生之後,玄宗倉皇之間只帶上自己的部分妃嬪、皇子皇孫和公主們逃亡四川。其餘的人,全部都被丟在了長安。安祿山攻佔長安以後,下令搜捕百官、宦官、宮女等,每抓到幾百人,就押送洛陽。那些隨從玄宗逃到四川的大臣,很多人的妻子兒女還留在長安城,安祿山的手下毫不留情,很多官員全家誅戮連嬰兒也不放過。幸運的沈珍珠混在人群中,被安祿山的手下押送到東都洛陽,關在洛陽的宮殿裡。她一直聯繫不上丈夫和兒子,也不知道他們到底怎麼樣了。

這個男人已經用他的後半生,告訴了後人,他對這個女人所有的愛戀

至德元年(756年),李豫的父親李亨即位為肅宗,李豫被封為兵馬大元帥。第二年十月,李豫親自收復東都。當他在洛陽宮殿之中巡視的時候,竟然意外地看到一個女子。當她緩緩轉過身來的時候,李豫高興得要瘋狂了,居然是珍珠而珍珠也愣在李豫的面前,她不敢相信,她等了很久的人,如此真實地站在自己的面前。夫妻倆悲喜交集,不禁相擁而泣。李豫看著妻子瘦削的臉龐,心疼萬分。然而,由於李豫行軍之中,軍情緊急,竟沒有來得及將妻子送回長安,便又倉促北征。沒想到,不久史思明再犯洛陽。等到李豫再次打敗史思明的兒子史朝義,收復洛陽時,珍珠卻已從洛陽的皇宮中不知去向。
李豫悔恨萬分,派出大量人手到處尋找珍珠的下落,卻一直沒有任何消息。
李豫後來即位成為唐代宗,他在位17年,雖然從來沒有得到過珍珠的確切消息,但是,他卻從來沒有放棄過尋找。多情的李豫始終不相信珍珠已死,臨死都期盼著有夫妻重聚的一天,最終卻是失望。他多麼希望上天能夠再給他一次驚喜,就像當年在洛陽宮中,他和珍珠第一次失散後的重逢,那剎那之間的驚喜,猶在心間。
也許,直到彌留之際,李豫仍然能夠清楚地記得那個巧笑盼兮的16歲江南女子第一次見到他時,那眼神裡流露出的羞澀和無助。她以為自己從此可以有了依靠,卻沒有想到,天不遂人願。

這個男人已經用他的後半生,告訴了後人,他對這個女人所有的愛戀

代宗在位17年,也尋找了失散的妻子17年。以至於他一生沒有冊立過其他皇后,中宮的位子永遠為沈珍珠而保留。

唐代宗李豫死後,珍珠的兒子李適即位,即唐德宗。
李適記憶裡的母親,還保留著他十二三歲時候的模樣。那個時候的珍珠,細心地照顧著兒子,總是恬淡地微笑。當還是孩子的李適在母親的懷抱裡撒嬌的時候,他就想著,自己長大以後,一定要讓母親成為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


他即位以後,遙尊沈氏為皇太后,也和父親代宗一樣,不遺餘力地尋找著母親。
有一次,有一位老婦人向別人講述自己就是太后。德宗聽說以後,馬上派出舊日服侍過珍珠的宦官宮女去識別。女官李真一以前曾長期陪侍沈氏,知道沈氏早年因為斫肉糜喂德宗時左手指受傷。她見老婦人同沈氏長得一模一樣,年齡也一致,左指受傷,就認定是沈氏,迎入宮中,報告德宗。德宗大喜過望,奉她為太后。不料幾天後,高力士養子高承悅密奏德宗,說老婦人並非沈太后,而是他的姐姐高氏。他怕事情敗露後連累自己,所以上奏以避禍。德宗連忙命令高力士的養孫樊景超再去識別。樊景超到了上陽宮,見自己的姑姑儼然以太后自居,就立刻對高氏說:“姑姑,你為什麼把自己放在案板上呢?”左右侍衛呵叱他退下去。樊景超高聲說:“有聖旨,太后是假冒的,左右侍衛退下。”左右皆退下宮殿後,高氏才說:我是被他們強迫的,這不是我自己的意思。”於是,稟報皇帝以後,樊景超用牛車把高氏帶回家。

這個男人已經用他的後半生,告訴了後人,他對這個女人所有的愛戀

原來,高氏年輕時常在宮中與沈珍珠在一起,兩人相貌酷似,年齡又是一樣。她的左手指曾因剖瓜時不小心,也受過傷。她看見皇上如此急切想要找尋母親,為貪圖榮華富貴,才演出了一場冒名頂替的醜劇。樊景超如實奏報,請德宗加罪於高氏,德宗卻對他說道:“朕寧受百欺,欲求得一真,倘若降罪於高氏女,天下人誰敢為朕求訪太后?”當即下令釋放了老婦人,沒有加罪,但真正的沈太后卻始終沒有找到。
李適終其一生的尋訪,仍然沒有在有生之年再次看到母親的容顏,孝心可嘉,他那句“吾寧受百欺,欲求得一真”,實在讓人感動不已。德宗在位26年後去世,他的長子順宗即位七月後也駕崩,又由順宗的長子憲宗即位。這個時候,對沈珍珠下落的尋找,已經進行了幾十年。有司建議予以停止,同時發詔,在肅章內殿為沈氏發喪,上太皇太后號,建衣冠冢於代宗陵並立神位於代宗廟。
珍珠的尋找終於宣告結束。其實,對於恐怕早已死於亂軍之手的珍珠而言,什麼皇后、太后的虛名,早已不重要。

這個男人已經用他的後半生,告訴了後人,他對這個女人所有的愛戀

代宗心繫髮妻,德宗不忘生母,父子兩人雖算不上是多麼聖明的君主,卻也算得上是有情有義之人。當年李豫在出逃之時,如果能想到為沈氏安排保護;如果李豫在第一次收復洛陽時,能夠及時把妻子送到安全的地方,又怎麼會有這樣生離死別?代宗李豫沒有能保護好心愛的女人,他的後半生為此痛苦和悔恨。也許,直到生命的結束,珍珠的下落,仍然是他念念不忘的牽掛。在他心裡,那個明眸善睞的女子,在她轉身時候的嫣然一笑,至今想起來仍是徹骨的痛。
當愛情安然握在手中的時候,千萬記得好生珍惜。
一個女人,可以讓一位帝王傾其所有,苦等半生,可以讓另一位帝王尋覓一生,卻仍是一無所獲。這樣的女子,到底擁有怎樣的魅力?歷史早已淹沒在時空之中,珍珠的容顏,早已在後人的視線之中模糊,珍珠的故事,永遠留在了那個年代。縱使長安城有著享不盡的榮華富貴,她卻永遠不再回來。
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沒有丈夫和兒子的保護,一個江南的弱女子,她無處可逃。洛陽的宮殿,在叛軍的手中已經不成宮殿,她日日朝往西京長安的方向,渴望丈夫騎著白馬將她解救出來然而,一切都是徒勞的等待。一天,兩天她等待了太久,時間似乎長得她都記不住了。失望,一點點地洇透她的心。最後,她絕望了。她不再每天望向長安的方向,她甚至背轉身,再也不抱任何的希望。

這個男人已經用他的後半生,告訴了後人,他對這個女人所有的愛戀

當代宗和她在洛陽宮中相見的時候她是如此的驚喜,如此的幸福,她甚至覺得自己是天下最幸福的女人。渡盡劫波的相逢,讓他和她開始想要彼此更加珍惜對方。然而,命運沒有給他和她這個機會。丈夫還有他的天下需要去打拼,對於他的離去,她沒有阻攔。當李豫跨上戰馬的時候,她在心裡默默地祈禱著,希望這個自己16歲就相嫁的男人有著更好的前途!她沒有想起,丈夫離開以後,自己該何去何從


她目送他轉身離去。
而這一次的轉身,卻是一輩子的離開。
代宗失去了珍珠。他對珍珠的愛,因為失去而變得更加珍貴,因為曾經短暫的擁有而變得更加難以忘懷,也因為為時已晚而變得至死不移。這個男人已經用他的後半生,告訴了後人,他對這個女人所有的愛戀。

這個男人已經用他的後半生,告訴了後人,他對這個女人所有的愛戀

其實,當不能相濡以沫的時候,唯有相忘於江湖,才是最好的故事結局。

只有如此,愛才無傷。
然而,愛情真如毒藥,真正陷進去的人們,並不容易走出。幾百年以後,有兩位詞人用他們的詞,寫出了這樣生離死別的傷感:陸游的《釵頭風》:

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
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託,莫,莫,莫!

蘇軾的《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悽凉。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崗。

這兩個多情的詞人,一個被迫和妻子分開,一個和妻子陰陽兩隔,卻都傷情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