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憶東:科技和價值交替引領核心資產牛市

張憶東:科技和價值交替引領核心資產牛市

“立足全球低利率環境,在價值股領域’守株待兔’,精選房地產,銀行,保險等低估值高分紅的藍籌股。”

“海內外’資產荒’情況會更加明顯,美股2020年’吸金’能力在下降,長錢配置中國核心資產方興未艾。”

“港股:2020年便宜是硬道理,來自內地的優質港股將有大驚喜。”

這是興業證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師張憶東,在11月12日舉辦的興業證券2020年度策略會上發表的主題演講,他認為,核心資產仍將是明年行情主線,但主角會換,科技股和價值股將交替引領引領核心資產牛市。

本文內容由聰明投資者根據公眾號“張憶東策略世界”,以及現場演講內容整理。


新平庸時代,內生增長動能將成為國別資產配置的關鍵變量

當前,全球處在歷史罕見的經濟增長低迷期。在債務壓力的約束下,政策寬鬆對經濟的刺激力度不斷弱化,內生性需求成為物以稀為貴的“奢侈品”。

2020年,全球經濟正在延續“低增長、低利率”的平庸期。全球資金配置陷入了“資產荒”,在尋找配置機會的時候,將更加傾向於性價比更高的新興市場,特別是以中國權益資產為代表的資產。

國內“資產荒”明年進一步凸顯。一方面,金融監管從嚴背景下,非標、房地產信託等理財產品逐步出清;另一方面,龐大的社會財富和機構資金需要尋找配置的出口,權益市場是一個重要方向。

在海內外雙重“資產荒”的背景下,將帶動境內外資金主動配置A股和港股的大行情。

海外“資產荒”情況會更加明顯,一方面美股“吸金”能力在下降,另一方面資金的避險情緒在減弱。因此海外資金會在明年繼續流入中國權益市場,而且有望表現出主動配置A股的趨勢。

過去10多年,除了2016、2017年之外,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市場持續跑贏了新興市場。全球資金的配置方向,跟新興市場國家與發達國家的經濟相對強弱密切相關。

未來兩年新興市場的經濟相對增速有望進一步強於發達國家,從而,有助於全球資金重新“風水輪流轉”向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配置。

與2018年四季度全球投資者對美聯儲貨幣政策的悲觀預期不同,當前市場對於2020年全球貨幣政策環境較為樂觀。

但是,2020年美聯儲貨幣政策較難像2019年超預期寬鬆,美國無風險收益率不太可能像2019年那般大幅下降。同時,美聯儲正在密切地關注市場的流動性,這使得2020年美國經濟大概率丕會陷入流動性危機。但其動能趨弱,消費能否繼續保持強勢支撐美國經濟存疑。

2020年美國大選的不確定性,將導致企業家在投資方面謹慎,美國投資端2020年有望繼續低迷。消費作為2019年美國經濟最重要的支撐力,但當前消費者信心開始出現下滑。

其次,2020年美國經濟陷入衰退依然只是小概率。

海外對美股2020年盈利一致預期不高,2019年“先調低盈利預期,真實業績超預期”的情形不斷助推美股上漲,2020年美股不排除重演這一幕。

2020年要小心上市公司回購超預期下滑。2019年,回購是支撐美股盈利穩定、驅動估值提升的關鍵變量。

“避險”是2019年大類資產表現的主要邏輯之一,“確定性相對高”的美國股市則成為全球權益型資產配置的“避風港”。

一旦避險情緒減弱,面對“資產荒”的全球資金配置將更關注“性價比”、願意承擔更多風險來追逐高回報。

隨著美國自身政治經濟不確定性上升,而美股市場整體估值已經處於歷史均值上方,吸引力下降,投資者會找尋新的“更高性價比的優質資產”。

與此同時,中國權益資產迎來全球資金戰略性配置的良機,中國持續推進改革開放,有助於提升中國資產的吸引力。

市場化的改革開放有助於保持中國經濟的長期活力,有助於提升投資者對中國的長期信心。

2019年中國在改革方面,繼續落實和推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落實金融供給側改革,強調經濟高質量發展、激活微觀主體的活力。

在對外開放方面,2019年中國大力度推進金融市場的開放,金融開放的制度紅利有較大空間,將會長期釋放。

中國經濟更穩定、可持續的增長模式正在形成中,在全球需求萎靡的背景下依舊保持韌性,而且微觀層面競爭格局改善、活力提升。

宏觀託底政策比其他主要經濟體的選擇多、空間大,足以避免中國經濟硬著陸。一方面,貨幣政策結構性放鬆的效果會逐步體現。另一方面,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加積極,積極釋放市場化的政策紅利,積極增強地方政府的財力和動力。

行情展望:先抑後揚,科技和價值交替引領核心資產牛市

中國經濟未來數月“類滯脹”的假象,將帶給資本市場短期困擾。

首先, 2019四季度後期乃至2020年1季度,國內外投資者對中國經濟的預期仍會比較悲觀,擔心”滯脹"風險。但其所謂“類滯脹”其實是“假滯脹”,不會出現貨幣政策收緊,最多隻是有可能階段性抑制貨幣政策進一步寬鬆。

其次,未來數月,投資者會擔心短期經濟下行風險,進而影響股市風險偏好。

製造業投資將成為2020年中國穩增長的最佳選項和最大受益者,經濟政策、產業政策和金融政策均向先進製造業傾斜。

2020年最大的變化是重點向製造業發力,“精準滴灌”的角度,對製造業進行貸款傾斜。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助力企業研發和創新。相關部門加快5G在製造、能源、交通等領域的融合應用,培育壯大行業龍頭企業。

同時,庫存週期規律再現,週期見底之後低庫存的行業反彈更強。

當前產成品庫存已經處於週期底部區域。庫存週期可能已見底,但未來數月“類滯漲”陰影下,整體回升不會顯著,亮點在於結構分化。

總得來看,在庫存週期底部區域,即將迎來的主動加庫存的週期時,庫存水平與未來一年的股價表現有著較為明顯的負相關關係,及低庫存水平,往往對應著相較更好的股價表現。

展望2020年庫存週期的影響,結合當前的庫存水平,疊加政策刺激和長期國家的戰略方向的利好,我們判斷,有真實科技含量的高端製造業將成為耀眼明星,其股價表現有望獲得超預期驚喜。

截至2019年8月低最新已公佈的數據,下游製造業中,汽車製造、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通用設備製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均處在庫存同比分位數相對更低的水平。

科技股和價值股將成為主角

2020年中國資本市場對先進製造業扶持力度將更顯著。

資本市場改革與產業政策相輔相成,以激發微觀主體活力為導向,2020年科創板及創業板為代表的IP0融資便利將進一步落實。

其次,產業併購重組相關的再融資便利,引導經濟轉型升級。證監會召開例行發佈會,修改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再融資規則。

2020年行情主線仍是核心資產,但科技股和價值股將成為主角,立足中國經濟轉型新動力,看好科技賦能的機會,看好先進製造業、TMT領域的核心資產。

具體領域包括:

一是5G帶動的“To C”和“To B”全產業鏈發展,特別是5G手機產業鏈;

二是低庫存邏輯下,汽車、化工、電力設備、機械等行業景氣度已到低位,應關注科技創新能力強的龍頭盈利率先反轉的機會。

此外,立足全球低利率環境,在價值股領域“守株待兔”其實是不錯的策略。在明年下半年,價值股的’夏天’有望到來。

另外,立足我國內需增長和人口結構變化的長期趨勢,消費股雖然短期性價比已經不算高,但長期而言確定性機會仍在。具體看好有科技含量的醫藥股和相對便宜的可選消費股。

明年是A股市場“三十而立”之年,2020年也恰恰是A股戰略性配置的好時機。

截至2019年10月,全部A股市盈率倒數與2倍的10年期國債收益接近。股權風險溢價顯示,A股市場已經確認了“黃金坑”,長期底部區域已經探明,因此,戰略性配置、逢低佈局正當時。

第一、A股的估值與海外市場相比,有明顯的優勢,可謂性價比很高。

第二、當前投資者對宏觀經濟的預期偏悲觀,但未來經濟很可能借助改革開放、科技創新、內需擴張而展現出超預期的內生增長動能。內生增長動能將成為全球資金進行國別資產配置的關鍵變量。

第三、資本市場在穩增長中的作用將越來越大。IPO融資便利、併購重組相關的再融資便利,都將促使資本市場“星光閃爍”。

中國核心資產配置價值凸顯源自於相對於美股市場的重大差異性,長錢配置中國核心資產方興未艾。

港股方面,便宜是硬道理

首先,港股市場的資金面受全球投資者主導,2019年香港局勢的變化,並沒有影響到投資者對金融市場的過度擔憂。新興市場ETF 8月大幅度撤出港股市場,之後逐漸脫敏。

其次,2019年三季度已經相當程度地Price in了投資者對於香港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矛盾風險的擔憂。

一方面,香港局勢對與本地股的影響大於內地股。

另一方面, 內地公司是被殃及池魚,透支了恐慌情緒,A-H溢價指數在2017年後震盪區間的高位,意味著H股相比已經處於戰略性底部區域的A股還要打折30%左右。

港股市場的大驚喜可能來自於確認中國經濟軟著陸,風水輪流轉,全球“安全資產荒”的背景下,2020港股市場將受益於中國經濟軟著陸以及美國降息週期,將有望獲得全球資金的優先配置。

2020年下半年中國內地以及海外的機構投資者將有望形成合力,共同驅動全球估值窪地的港股市場走強。

延伸閱讀





點擊右邊鏈接下載聰明投資者APP,更多精彩在等你!

聲明:凡註明“聰明投資者”的作品,版權均屬聰明投資者。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違者必究。所有文章旨在記錄和傳遞信息,不代表“聰明投資者”贊同或反對其觀點。

張憶東:科技和價值交替引領核心資產牛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