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東路派出所民警康雲能:社區居民的“家裡人”

“要讓群眾滿意,就要從群眾最關心、最期待的基層問題抓起。”說這話的是雲南省昆明市公安局盤龍分局拓東路派出所的普通社區民警康雲能。

康雲能,男,漢族,1972年10月4日出生,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一級警督警銜,1994年8月參加工作,2004年4月調入拓東路派出所工作。幹社區民警15年,在0.3平方公里的警務區內,康雲能在不同角色之間自由轉換,一會是老人貼心的“忘年交”,一會是叛逆孩子的“好爸爸”。

正是把群眾的事放在心上,康雲能急群眾所急,一股腦幫忙解決,用實際行動踐行“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八個字;他被轄區群眾親切的稱呼為“阿康”,比喻為“梧桐樹”。

47歲的他如今仍在社區民警崗位上幹著,且幹得越來越順手,越來越舒坦。康雲能說自己要繼續幹下去,“累麼累點,有價值就行!”

貼心的“忘年交”

如果有老人有事沒事老找你聊天,也不管你忙不忙,你耐煩嗎?說心裡話,很多人會不耐煩,哪怕你性子再好。康雲能不一樣,安心做起老年人的“忘年交”。

轄區東風巷112號的八旬老漢馬老漢好找人聊天,自從康雲能幹社區民警,也不管白天晚上,馬老漢有事沒事就找康雲能,找不到人就打電話,康雲能沒抱怨過。

原來,馬老漢10年前痛失愛子,心裡孤獨,總覺得有人要害他,所以想找人傾訴。康雲能知道後,有事沒事就拐進馬老漢家,和他聊家常。有時康雲能工作實在太忙,一時去不了,馬老漢就找到派出所,找不到人就打電話,直到聽到聲音為止。“乾脆你給老人家當乾兒子得了!”同事打趣說。康雲能聽著欣慰,“說明老人對我信任啊!”

康雲能的“忘年交”不止馬老漢。轄區明通巷68歲的特殊管控人員王阿姨,2009年9月因加入邪教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康雲能知道後,堅持每月到老人家裡瞭解情況,王阿姨一開始很牴觸,不願讓康雲能進門。康雲能沒洩氣,一直保持著耐心,真誠相待。時間一長,老人覺得這人靠譜,把康雲能當成貼心人。之後,每次康雲能到王阿姨家開展工作,王阿姨總要請康雲能嘗自己醃製的各種鹹菜。前兩天,王阿姨到銀行取錢,因身份證老證換新證時號碼出現問題,影響到業務辦理,王阿姨第一個就給康雲能打電話。康雲能接到電話後馬上帶老人到戶籍窗口瞭解情況,並幫她出具相關戶籍證明材料,問題迎刃而解。

去年12月7日,康雲能在轄區明通巷42號院進行“一標三實”信息維護採集入戶時,83歲的王大媽愁容滿面反映自家的戶口冊不見了,找了3個多月還是沒找到。

康雲能安慰大媽彆著急,戶口冊遺失可以補辦,並告知大媽補辦戶口冊需要的材料。當看到大媽居住在6樓,腿腳不靈便,康雲能主動說:“大媽,你準備好材料後打電話給我,我幫你補辦,辦完給你再送來!”康雲能這麼一說,大媽臉上露出了笑,“真的太好了,謝謝!謝謝……”

類似的小事還有很多,“你不煩嗎?”有人好奇問。“老人嘛,就要多關愛!”康雲能笑笑,眼睛眯成一條縫。

濃濃的“父子情”

對老人而言,康雲能是“忘年交”;對轄區需要幫助的孩子,他把濃濃的“父愛”潤物細無聲地體現。

租住在轄區明通巷42號的8歲小女孩文雅(化名),母親在其兩歲時就離家出走,父親因吸毒及其他違法犯罪幾乎大半生在牢裡度過,小女孩從小由年邁且身體有中風後遺症的奶奶帶大。由於得不到家庭關愛,小文雅上學後成績一直不好且非常厭學,經常逃學離家出走。每次文雅離家出走被送到派出所,康雲能都要親自把她送回家中。

去年冬天一個寒冷的下午,小文雅又被送到派出所,康雲能看著小文雅被凍得瑟瑟發抖,想到小文雅和自己兒子同齡,心裡感慨萬千,於是在送小文雅回家途中,為她從頭到腳精心挑選了一套漂亮冬服。看到小文雅一再逃學且無法得到家庭的溫暖,康雲能通過多方努力,聯繫到一家兒童救助中心,在徵得家屬同意的情況下,由兒童救助中心將小文雅接走。此後,康雲能會定期到救助中心看望小文雅,當看到小文雅在救助中心開心快樂地學習生活,康雲能心裡甭提多高興了。

有些孩子比小文雅難“對付”,康雲能會用更多的耐心幫扶。居住在東風巷121號的小朱(化名)從小由外公外婆撫養長大,性格叛逆孤僻。在小朱上小學、初中時,康雲能就經常和他溝通交流,給他關心和溫暖,小朱也非常聽康雲能的話。後來,小朱順利考上了昆明本地的一所大學,康雲能和他見面交流的次數才少了。

直到今年年初,小朱因思想壓力過大沉迷網絡,和外婆又相處不順,經常有衝突發生,外婆第一個便想到康雲能。通過溝通交流,康雲能得知小朱對未來迷茫,加之其性格孤僻,找不到人傾訴,便沉迷網絡。瞭解情況後,康雲能努力開導他,小朱倍感溫暖,悄悄告訴康雲能,自己大學畢業後想當兵,並答應以後在學習和生活中有困惑或者需要幫助,都會去找康雲能。“哈哈,歡迎你隨時叨擾我!”康雲能笑著說。

這種被孩子們需要的感覺,康雲能很喜歡。有些事已經過了很久,連康雲能自己都不記得了,可孩子們記得。

“小姑娘你好,警方在開展‘一標三實’信息採集工作,方便我們為你和家人採集一下家庭信息嗎?”去年4月3日晚,康雲能走進轄區東風巷18號的院子時,遠遠看到一個十二三歲的女孩,便微笑著叫住了她。“我是盤龍公安分局拓東路派出所社區民警康雲能……”剛做完自我介紹後,小姑娘驚喜地問:“叔叔,原來您就是康警官啊。我是小芳(化名)啊,去年您幫助過我啊,您記不記得?”看到小姑娘驚喜、激動的樣子,康雲能思索了一通卻還是沒有想起小姑娘是誰。

原來,小姑娘是雲秀中學的一名中學生,去年學校裡有一份表格需要社區蓋章確認,由於一些原因,父母跑了三趟也沒有蓋到,康雲能忙前忙後,幫小姑娘順利蓋到了章。說到這裡,康雲能才想起來的確有這麼一件事。“叔叔,我們全家都太謝謝您了,我都把您電話記在了我家客廳的牆上啦。”小姑娘邊說邊拉著康雲能去看。看到用鉛筆寫在牆上的電話和名字,康雲能一下溫暖起來,“你說這緣分是不是太奇妙了!”

不把自己當外人的“家裡人”

“他就這樣,把轄區老百姓當成自己家人!”同事評價康雲能,他笑而不語。確實,15年來,雖然處理的多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可帶著對轄區群眾的深厚感情,康雲能始終主動融入群眾,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幫群眾所需,把群眾冷暖掛在心上,從身邊的瑣事、小事、尋常事做起,熱心為群眾服務,贏得了群眾的普遍讚譽。也因此,康雲能的辦公室裡,牆上的錦旗不少,感謝信更是連他自己也不記得收了多少封。

隨便指面錦旗,故事都很豐滿。5年前,在派出所值班的康雲能,看到一名中年婦女在接待大廳門口徘徊,他把婦女請到接待室細細詢問。過了好一陣子,這名叫高玉(化名)的女子才含含糊糊說:“女兒謝林(化名)消失將近半個月,女兒姨媽剛接到一個電話,對方自稱是謝林,說自己在貴州盤縣。”康雲能立即與謝林姨媽聯繫,證實來電的人確實是謝林。情況落實後,康雲能迅速與貴州盤縣水塘派出所取得聯繫,並將謝林接回當地派出所,等待其昆明的家人去接。

作為民警,這件事康雲能的職責盡到這兒本該到頭了,可看到高玉母女倆靠低保度日,幾年間,他堅持到高玉家中回訪,定期送去日常生活物品,時不時幫忙打掃家裡,完全不把自己當“外人”。“謝謝!謝謝!你是我見過的最好的警察,比我的親人還要親啊!”前段時間,高玉母女倆將一面繡著“人民公僕 為民解難”的錦旗送到康雲能手裡,嘴裡不停說著感謝。

康雲能最近一次收到感謝信是8月1日。當天一早,明通巷社區居民史志強(化名)帶著兒子來到康雲能辦公室,將一封感謝信交給他。臨別時,史志強的兒子向康雲能敬了一個崇敬又充滿真情的少先隊隊禮。

原來,15年前,史志強和妻子李瓊花(化名)因吸毒被處理,迴歸社會後,康雲能用心地對二人教導、關心。待二人有了孩子後,康雲能又鼓勵二人要好好做人,一定要讓孩子在健康有愛的家庭環境里長大。他還積極聯繫社區居委會,為一家人申領了低保和廉租房,逢年過節還會送去問候和關心。

在康雲能關心下,史志強和妻子沒再沾染過毒品,兒子也健康成長,如今已上小學4年級。“康警官是我們家最大的恩人!”史志強和妻子逢人便說。前幾天,兩人的兒子放暑假,夫妻二人帶著孩子找到康雲能,說要讓孩子看看恩人。看到孩子茁壯成長,康雲能很欣慰,到書店給孩子買了新書包和學習用具。史志強兒子既開心又激動,所以給康雲能行了一個充滿真情又崇敬無比的少先隊隊禮。

上述種種,只是康雲能日常工作中的部分剪影,事情雖小,卻充滿溫暖。轄區群眾都說,是康雲能讓他們改變了對警察的一貫印象和看法,也是康雲能讓他們深切感受到基層民警正兒八經是為人民服務的。

確實,15年如一日,康雲能紮根社區,服務群眾,在平凡的社區民警崗位上,盡職盡責,無私奉獻,贏得了社會各界的肯定與褒獎,先後4次被評為優秀公務員,2次榮立個人三等功,2次被評選為昆明市公安機關先進個人,並榮獲分局“十優民警”榮譽稱號,受個人嘉獎4次。因為其事蹟感人,昆明電視臺曾以專題片《最後一公里》的形式,講述了他的故事,社會效應良好,一張反映康雲能到轄區群眾家中開展走訪工作的照片—“老人豎起的大拇指”,被“今日頭條”評選為“2018年全國8張最美工作照”,話題討論突破1.5億次。也正是因為有了像康雲能這樣的社區民警,近年來,春城老百姓的安全感越來越強,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還記得上世紀60年代,浙江諸暨市楓橋鎮幹部群眾創造了發動依靠群眾就地化解矛盾的“楓橋經驗”。近年來,昆明市公安機關不斷創新,推動“楓橋經驗”向城鎮社區治理延伸,築牢社會和諧穩定的根基。而類似康雲能這樣的普通社區民警,就是築成這一根基的最基礎力量。(昆明信息港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