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新通路11.11大捷的祕密:引爆“極致變量”

京東新通路11.11大捷的秘密:引爆“極致變量”

全渠道供貨和全渠道賣貨是大促成功背後的關鍵按鈕。

全文3300字,讀完約需要5分鐘。

京東新通路公佈了一份11.11超級戰報,數據非常亮眼。11月1日到11日累計銷售額是2018年同期的300%,大促首日前4小時銷售額是2018年同期的7倍。同時,通過線上、線下、全渠道、多場景聯動,京東新通路帶動品牌商、平臺商家、聯合倉以及線下多業態門店實現高速增長。

京東新通路11.11大捷的秘密:引爆“極致變量”

京東新通路業績的爆發,讓我想起了巴菲特最好的搭檔、著名投資人查理·芒格的一句經典判斷,他說“在商業領域中能夠勝出的系統,通常會在一個或幾個變量方面處於極端水平,要麼最大化,要麼最小化。”

京東新通路的成功本質上也是“極致變量”的成功——供貨渠道變量的最大化+賣貨渠道變量的最大化+全鏈路生態資源聯動的最大化。這幾個變量疊加在一起,產生了“聯動效應”和“乘數效應”,為零售業的生長提供了探索和示範意義。

01

B2B模式的本質靠什麼?

京東新通路誕生於2015年12月,承接京東集團“火車頭一號”項目,為全國中小門店提供優質貨源和服務,在“知人、知貨、知場”的基礎上,重構零售的成本、效率和體驗。

京東新通路11.11大捷的秘密:引爆“極致變量”

雖然已經成立了近4年時間,但很多C端消費者未必瞭解京東新通路,因為其商業模式是B2B2C,通過引領行業上下游打造全鏈路生態佈局。

To C好理解,因為所有的零售行業最終都要面對消費端。B2B如何理解?這裡蘊藏著京東新通路模式的本質。

所有B2B模式能夠存在,一定是因為前面的B可以解決後面的B解決不了的問題,雙方通過互相借力,最終能更好的服務C端。


就京東新通路來說,其要解決的一定是單個的、孤立的、垂直的、資源結構單一的小B解決不了的問題,通過最大化供貨、最大化賣貨、數據打通、物流等等資源,讓品牌商、渠道商、零售商和消費者最終實現共贏。

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零售集團新通路事業部總裁鄭宏彥在前不久的一次演講中,專門講過這個問題。他說,“新通路作為B2B的一員,如果只是一個替代或者只是一個江湖勢力分割,那就沒有價值。”“新通路必須貢獻增量價值,解決傳統模式下遇到的困難,通過共生,共建,實現共贏。”

京東新通路11.11大捷的秘密:引爆“極致變量”

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零售新通路事業部總裁鄭宏彥

順著這個思路,就能理解京東新通路在做的事情,以及真正的價值到底是什麼。

比如,對品牌商來說,尤其是一些大品牌,要進入下沉市場,面臨很多切實的痛點,比如推廣成本,人工成本,倉配成本,精準匹配的成本;對於零售實體店來說,困難就更多了,需要正品貨源,需要消費者的品牌信賴,需要線上流量輔助,甚至需要金融服務。

這就是京東新通路可以做的事情——搭建一個開放的生態體系,整合京東集團內部各業務條線的找貨能力,並與社會化的供貨渠道做互補,形成全渠道多模式供貨;再通過對線下傳統業態賦能升級,以及新通路旗下各類門店與線上流量結合,實現多場景聯動賣貨;再加上物流、倉配網絡、大數據、技術等各種能力,幫助小B解決痛點,進而提升零售行業上下游全鏈路的效率。

京東新通路11.11大捷的秘密:引爆“極致變量”

京東新通路其實是在做排憂解難的事,也是又苦又累的事,要為零售鏈條的打通鋪設基礎設施,盤活存量,挖掘增量,降低成本,最終提升效率。據瞭解,目前京東新通路已經成為貫通1-6線、深入3線以下市場、多場景覆蓋的百萬用戶級B2B2C智能平臺。

02

京東新通路的增量價值是什麼?

京東新通路本質上是要為零售業態做增量,這種增量在這次11.11的超級戰報中有充分的體現。

這份超級戰報有“三大增量”:

一是“供貨端增量”。比如在11.11期間單日最高銷售額增速品類榜單中,強勢品類中的牛奶乳品是去年同期的17倍,計生用品是去年同期的14倍,嬰兒奶粉是去年同期的12倍;隨著新通路在生鮮、飲料、寵物用品等品類上的持續發力,此次11.11,新興品類呈爆發式增長。其中,西式烘焙單日最高銷售額是去年同期的100倍,貓糧狗糧是去年同期的 36倍,茶飲料、牛肉均呈15倍以上增長。

二是“下沉市場增量”。11.11期間,三線及以下市場的客單價是去年同期的 130%,活躍門店數、訂單量佔全平臺的 80%以上。已覆蓋1800多個縣級行政區的4000多家聯合倉是本次新通路在下沉市場的主力部隊之一,其中64%的聯合倉已覆蓋三線及以下市場。

三是“賣貨端增量”。11.11期間,京東便利店掌櫃管家POS系統累計11天銷售額是去年同期的31倍,京東便利名酒薈單店單日銷售額是上月同期的12倍,京東母嬰生活館單店單日銷售額是上月同期的5倍。有京東商城、京東便利GO、京東到家、美團等多元線上流量加持,京東便利店在O2O平臺累計11天店均交易額是同類型店鋪的200%,京東便利GO小程序訂單量是去年同期的5倍。

能夠實現以上三大增量的支撐,就是京東新通路通過整合上下游打造的更強B2B2C全鏈路生態佈局。11.11是這個生態佈局的一次小爆發,也是一次測試和實踐。

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零售集團新通路事業部總裁鄭宏彥在11.11之前,就已經把話講得很清楚,他說今年的11.11不僅是一場鉅惠狂歡,更是新通路全渠道履約能力的一場“練兵”。新通路整合了京東集團內部各業務條線的找貨能力,並與社會化的供貨渠道做互補,打造更成熟的“全渠道供貨和全渠道賣貨”平臺。


“全渠道供貨和全渠道賣貨”,就是這一次大促成功背後的關鍵按鈕。

在全渠道供貨方面,這次11.11京東新通路聯合品牌商、平臺商家、聯合倉等全渠道合作伙伴,發力原有強勢品類並創新扶持新興品類,千餘爆款單品迎戰;京東自有品牌“生活英雄”也首次亮相大促,為門店提供更加多元化、差異化、高毛利的商品選擇;品牌自運營中心、一體化開放的B端專屬倉配網絡負責保駕護航。

在全渠道賣貨方面,新通路旗下京東便利店、京東母嬰生活館、京東便利名酒薈及掌櫃寶供貨門店首次同步開啟多場景狂歡,為消費者送上專屬福利。同時,京東便利店陸續入駐京東到家、美團,開啟新的線上流量入口;參與活動的京東便利店還通過京東便利GO及京東商城的線上引流,實現消費者線上領券,到店消費。

京東新通路11.11大捷的秘密:引爆“極致變量”

11.11期間,全國各地的京東便利店、京東便利名酒薈、京東母嬰生活館被大促物料裝點

正是通過這些努力,最終實現了這次11.11業績的“精準引爆”。

03

無界零售的雪道還很長

零售業的“增量之路”遠未到終局。

這些年,從線下零售到線上再到線下,O2O模式,即時消費,社交電商,下沉市場,網紅直播帶貨……零售業態的創新速度堪稱全行業之首,令人應接不暇,眼花繚亂。

京東新通路作為京東無界零售的一個重要支撐和領跑者,承載著試水和實踐的重任,以及為整個零售業態做增量的重要使命。

零售的核心參與者包括品牌商、渠道商、零售商、消費者,以及京東新通路這樣的價值創造者。多方參與的終極目標是什麼?

回到“第一性原理”,零售行業最終的使命是什麼?我覺得應該是“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更好的服務,更優的體驗”。

不管是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市場創新,還是要素資源的創新,零售行業最終都應該圍繞這4個目標來進行。

圍繞這4點,未來還有許多工作要做。對京東新通路來說,無界零售的雪道還非常漫長,既需要持續不斷的滾雪球,也有機會獲得巨大的市場紅利。

在更高的效率方面,供貨的效率、賣貨的效率、倉配物流的效率都是京東新通路可以持續發力的著力點,也是其優勢所在,這次11.11算是小試牛刀,未來還有巨大的增量空間可以挖掘。

在更低的成本方面,京東新通路將線上線下流量打通可以有效節約營銷成本,流量數據打通可以降低匹配成本,掌櫃寶、掌櫃管家可以降低門店運營成本,倉配物流合作可以節約物流成本……其他可以做的事情就更多了。

在更好的服務方面,作為在三線及以下市場滲透率最高的B2B2C平臺,京東新通路將產品和服務送到下沉市場,本身就是一種消費平權、服務平權。未來也還需要持續發力,真正打通零售業態下沉的通路。

在更優的體驗方面,京東新通路發力全渠道供貨和全渠道賣貨,本質都是為了消費者的體驗升級。線上+線下,全場景+全渠道,最終也都將傳導到消費者端。新通路力求在供給端實現從供應鏈向完備的供應網升級,以滿足需求端由在線、互動向智能方向轉變,本質上也是為了更好的體驗。

總之,今年11.11的亮眼表現是京東新通路的厚積薄發,是“極致變量”的精準引爆,也是一次練兵和實踐。未來,隨著無界零售的推進,開放平臺的壯大,京東新通路有望釋放出更大的增量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