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史:唐蕃“吐谷渾爭奪戰”

吐蕃史:唐蕃“吐谷渾爭奪戰”

|吐蕃史/週三更新/噠噠的馬蹄(撰文)|

在上一章我們講到松贊干布死後,吐蕃政權名義雖然由贊普執掌,但是實際上的掌控者是當時的輔政首席大臣——祿東贊。

在祿東讚的“統領”下,吐蕃再次走上了“四面出擊”的道路,並且還改變了松贊干布在世時奉行的對唐友好政策,開始對那些名義上歸附於唐朝的其他民族政權下手。另一方面,唐朝也因為主要力量被牽制在朝鮮半島一時無法抽身,再加上那些被吐蕃佔領的地方對唐朝來說是可有可無的,所以也就這樣算了。但是,唐朝沒有想到正是自己的這種態度使得吐蕃的膽子越來越大,胃口也越來越大。等吐蕃將自己周邊的小政權吞併乾淨之後,目光再次放到了自己的老對手——吐谷渾的身上了。然而,這一次,唐朝終於發現了事情的重要性,不再像之前那樣“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就這樣,當時東亞地區兩個最強大的帝國正式拉開了廝殺。

那麼問題也就來了,為什麼吐蕃一定要吞併吐谷渾呢?祿東贊等人難道不知道吐谷渾在當時雖然名義上是個獨立國家,但事實上已經徹底屬於唐朝的附庸國了。我們之前提過,松贊干布時期吐蕃曾經進攻過一次吐谷渾,打得吐谷渾落花流水,後來還是在唐朝的壓力下才將軍隊撤出吐谷渾地區,也就是說吐谷渾的復國完全是靠著唐朝的幫助。除此之外,在吐谷渾復國不久之後,其國王諾曷缽的和親請求也獲得大唐最高統治者——太宗皇帝的批准。在貞觀十四年(公元640年),李世民就派遣左驍衛將軍、淮陽王李道明及右武衛將軍慕容寶節護送弘化公主至吐谷渾與其國王諾曷缽成婚,當然了,隨行的還有公主的大批嫁妝。可以說,在這兩件事情的影響下再加上之前大唐武力的強力震懾,吐谷渾的王室基本上已經徹底導向了唐朝,而唐朝也很樂意保護吐谷渾。

在這多一句嘴,如果從唐朝這邊來算吐谷渾和吐蕃的關係的話,它們兩個應該算是連襟,俗語稱作旦跳或跳旦(其中“跳”發三聲,“旦”發一聲或輕聲)。因為它們兩個的國王一個娶了弘化公主,一個娶了文成公主,而這兩個公主名義上都是唐太宗的女兒,所以它們的關係從大唐這頭來算的話就是連襟,並且吐谷渾還算是吐蕃的姐夫,畢竟弘化公主的年齡要比文成公主大。如果繼續這樣算下去的話,芒松芒贊在位時期吐蕃對吐谷渾的進攻就是“外甥打姨父”,而唐朝出面為吐谷渾站臺就是“小舅子護姐夫”。

吐蕃史:唐蕃“吐谷渾爭奪戰”

弘化公主

好了,扯得有點遠了,讓我們把話題拉回來。那麼為什麼吐蕃要冒著直接和大唐正面剛的風險來吞併吐谷渾呢?另一方面,大唐為什麼對於這次吐蕃的行動極為惱火,甚至也打算與吐蕃兵戎相向了呢?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因為吐谷渾的地理位置對於吐蕃與唐朝兩方來說都十分重要。我們首先來看一下當時大唐、吐谷渾、吐蕃三方的地理位置。

吐蕃史:唐蕃“吐谷渾爭奪戰”

唐、吐、蕃三國形勢圖

從唐朝這邊來看,吐谷渾存在的重要性有以下幾點:第一,吐谷渾的存在可以唐朝不用擔心西域地區與內地之間的聯繫受到威脅,同時也可以保證絲綢之路的暢通無阻。第二,吐谷渾的存在也在唐與吐蕃之間構成了一個緩衝地帶,同時,只要吐谷渾存在一天,吐蕃就無法走出青藏高原,無法向北擴張。

從吐蕃這邊來看,吐谷渾消失的重要性有以下幾點:第一,佔領吐谷渾地區後,吐蕃就有能力和唐朝爭奪西域地區以及隴右地區了,並且還可進一步控制絲綢之路,從而從中獲得大量利益。第二,青藏高原的地形限制使得吐蕃要想對外擴張,只能向北擴張,而當時擋在其前方的就是吐谷渾。所以,為了吐蕃帝國的利益,吐谷渾必須消失。

在當時,吐蕃已經發現唐朝似乎把更多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朝鮮半島上,於是祿東贊迅速做出了決定,趁唐朝還未注意這邊的情況時,主動出擊吐谷渾,爭取一擊必殺,造成既定事實,從而迫使唐朝承認這一現狀。但是俗話說的,“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事實上,祿東讚的這種設想是很成功的,並且在後來還真的讓他做成了。但是這次祿東贊少算了一個人,結果導致吐蕃軍隊大敗而歸。那麼這個人是誰呢?不是別人,就是有“滅國狂魔”之稱的蘇定方,史稱其“前後滅三國,皆生擒其主”,可知其戰鬥力之強悍。

吐蕃史:唐蕃“吐谷渾爭奪戰”

蘇定方

話說在高宗顯慶四年(公元659年),祿東贊率領吐蕃大軍氣勢洶洶的向吐谷渾地區進軍。結果好巧不巧的,當時蘇定方正奉命經略西域。而得知吐蕃進軍消息的吐谷渾抓住了這個機會,上書蘇定方,請求其援助。蘇定方毫不猶豫的答應了吐谷渾的請求,隨後率兵迎擊吐蕃。雙方在烏海地區展開交戰,結果蘇定方以少勝多,大敗吐蕃大將達延莽布支,甚至達延莽布支本人也在戰鬥中中箭而亡。《敦煌吐蕃歷史文書》記載了這一過程:“及至羊年,(高宗顯慶四年,己未,659年),贊普駐於‘札’之鹿苑,大論東贊前往吐谷渾(阿豺)。達延莽布支於烏海之‘東岱’處與唐朝蘇定方交戰。達延亦死,以八萬之眾敗於一千。是為一年。”經此一役,吐蕃只得再次將自己的兵力收縮回青藏高原地區。

如果蘇定方一直留在西域進行經略的話,可能後面就沒吐蕃啥事了。但是,天意弄人啊。就在蘇定方擊退吐蕃對吐谷渾進攻後的第二年,蘇定方經略西域結束返回內地,隨後就投入到大唐與百濟和高句麗的戰爭之中。直到七年後,蘇定方才再次以“安集大使”、“節度諸將”的身份返回隴右地區。

蘇定方走後,吐蕃迅速抓住時機對吐谷渾進行第二次的進攻。但是俗話說得好“爛船還有三斤釘”,雖然這次吐谷渾一方沒有蘇定方和唐軍的支持,但是自身的實力還是比較強悍的,所以在戰爭初期還是和吐蕃打得有來有往。但是隨著時間一久,吐谷渾也快支撐不住了,於是急忙上書唐廷,請求出兵支援或要求吐蕃退兵。神奇的是,在吐谷渾使者告狀的時候,吐蕃的使者也來了,也上書唐廷說自己攻打吐谷渾是因為吐谷渾先動的手。於是,雙方使者在唐廷展開了激烈爭論。然而,在當時唐朝的重心已經轉移到了朝鮮半島上,可能再加上吐蕃的攪局,使得唐廷錯誤的認為此次只是兩個國家之間的一些小衝突和小摩擦。反正最後,唐高宗拒絕了吐谷渾的請兵。

除了軍事進攻之外,吐蕃這次還搞了內部分化活動。在吐蕃的操作之下,吐谷渾內部分化成了兩個對立的派系,一個是以吐谷渾王諾曷缽和弘化公主為首的親唐派,另一個則是以吐谷渾丞相素和貴為首的親吐蕃派。這就類似於民國時期,國民政府內部的英美派和親日派。雙方展開了激烈的鬥爭,但畢竟吐谷渾王諾曷缽和弘化公主兩人佔據了大義和名分,所以局勢一直在向有利於他們的方向發展。於是吐谷渾丞相素和貴便計劃在祭天活動(吐谷渾的一個重大節日)那天劫持諾曷缽和弘化公主。但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弘化公主得知了這個消息。在這個時候,弘化公主展現了一個大國公主應有的風範,她和諾曷缽一起帶著少量親兵,連夜向鄯城(西寧)奔去,並在鄯州刺史杜鳳舉的幫助下順利平定了素和貴的叛亂。

但是素和貴卻趁亂跑到了吐蕃,並且將吐谷渾的所有情報告訴了祿東贊。這也拉響吐谷渾滅亡的警報,果然,在素和貴的協助下,吐谷渾一敗塗地,整個青海地區都被吐蕃佔領。萬般無奈之下,諾曷缽和弘化公主只得率領殘部投靠唐朝,被安置在了涼州地區。

吐蕃史:唐蕃“吐谷渾爭奪戰”

唐朝時的涼州

到了這時,唐朝才發現過來事情的不對,並且迅速做出了反應,“詔涼州都督鄭仁泰為青海道行軍大總管,率將軍獨孤卿雲等屯涼、鄯,左武候大將軍蘇定方為安集大使,為諸將節度,以定其亂。”同時派出使者譴責吐蕃的侵略行為,要求吐蕃退兵道歉。但是這時的祿東贊已經發現唐朝的主要軍力都被牽制在了朝鮮半島上,根本騰不出手來針對自己,於是也只是和唐朝打太極。果然,唐朝最後也沒對此採取什麼實質性的行動。

就這樣,唐與吐蕃的“吐谷渾爭奪戰”最終以唐朝的失敗告終。但是,這件事卻成為了雙方徹底撕破臉皮的導火索,從而揭開了唐與吐蕃之間長期的攻伐。

參考文獻:《敦煌吐蕃歷史文書》、《資治通鑑》、《新唐書》、《舊唐書》

吐蕃史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END

喜歡本文/作者,文末讚賞一下表達支持吧!

本賬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賬號

☆好文推薦☆

<strong>

<strong>

<strong>

吐蕃史:唐蕃“吐谷渾爭奪戰”

知道點兒新故事了嗎?知道你就點個贊告訴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