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歷史上“吐谷渾”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歷史上“吐谷渾” 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关注」历史上“吐谷浑”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关注」历史上“吐谷浑”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最近,一則我省天祝縣發現吐谷渾王族墓葬的新聞成功上了熱搜,墓主人是吐谷渾國王、烏地野拔勤豆可汗慕容諾曷缽的第三子喜王慕容智。

那麼,吐谷渾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國家呢?皇子的墓地為什麼又會在武威呢?

祖先東胡

吐谷渾的祖先是中國歷史上的東胡。“東胡”這一稱謂最早出現在《周逸書》裡,有“東胡黃羆”“正北(有)匈奴……東胡”這樣的記載。而到了春秋戰國時期,東胡已經成了北方一支重要的少數民族力量,先後與晉、趙、燕等國爭奪領土。

匈奴和東胡之間原本有一千里的無人區,是為雙方的緩衝區,稱之為“棄地”。東胡希望佔有這塊無人區。這下激怒了匈奴,於是大舉進攻東胡,東胡倉促迎戰,後果是全線潰敗。戰敗後,東胡分為兩支,分別逃到了烏桓山(在今內蒙古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西北)和鮮卑山(在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左翼中旗西)。

我們今天說的吐谷渾,就是逃到鮮卑山的這一支東胡的後裔。

鮮卑壯大

鮮卑這個稱謂在《史記》之前都沒有出現過,直到東漢才見諸史冊並與中原發生交往。

東漢初期,鮮卑經常被匈奴脅迫著一起騷擾大漢的北部邊境。漢光武帝建武二十四年(48年),匈奴分裂為南北二部,南匈奴歸附漢帝國。北匈奴被東漢中央政府擊敗後遁往更遠的北方,鮮卑乘機佔領匈奴原來的領地,並收留了大批匈奴遺留下來的人口,隨即逐漸強大。此後鮮卑憑藉騎兵優勢,連續多年騷擾東漢北部邊境,因其進攻總是“來如飛鳥,去如絕弦”,東漢政權也無可奈何。

但這種強人政治並不牢靠,鮮卑各族組成的鬆散聯盟也迅速瓦解了。此後鮮卑分解為步度根集團、被稱為“小種鮮卑”的柯比能集團、東部鮮卑。

兄弟翻臉

此後,東部鮮卑裡宇文部、段部和慕容部漸次興起。

曹魏初年,慕容部首領莫護跋率領部族向東南移動,進入遼西。莫護跋死後傳位於兒子慕容涉歸。涉歸有兩個兒子,一個是嫡子慕容?,一個就是庶出的吐谷渾。兩個兄弟大概劃分了一下牧場,結果一次放牧時,雙方的馬撕咬了起來,慕容?就把大哥喊來罵了一頓,吐谷渾一氣之下就帶領自己手下的1700戶人一路西遷,最遠到達?罕(今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臨夏縣),並通過多年作戰征服當地的羌人後,建立了自己的根據地。吐谷渾死後,長子吐延繼位。結果吐延被昂城(今四川阿壩)一位羌族酋長刺傷後不幸身亡,死時囑咐其子葉延迅速保衛白蘭(今青海巴隆河流域布蘭山一帶)以鞏固其統治。葉延在沙州(今青海省貴南縣穆克灘一帶)建立慕克川總部,以祖父吐谷渾為其族名,從此,吐谷渾由人名轉為姓氏和族名。

中興時期

此後,吐谷渾與建都榆中的西秦通婚,首領視連被封為白蘭王。到樹洛幹為首領時,吐谷渾國力再度強盛,率部落數千家奔慕賀川,自稱大單于、吐谷渾王。

其時正當十六國割據混亂時期,吐谷渾部得以縱橫甘、青之間,實際控制的區域東至疊川(今甘肅迭部縣東南)、西臨于闐(今新疆和田縣西南)、北接高昌(今新疆吐魯番市東)、南通秦嶺(泛指今青海西傾山東北至洮水通向秦嶺一帶),勢力範圍縱橫千餘里。

隋朝建立初年,忙著應付北部的突厥和南方的陳朝,西部邊防較為空虛。吐谷渾乘機多次侵擾弘州(今甘肅臨潭)和涼州(甘肅武威),但遭到了隋軍的有力反擊。等到隋文帝滅了陳朝以後,吐谷渾再也沒有勇氣騷擾隋帝國的西部邊界。

公元608年,隋煬帝發動了對吐谷渾的進攻,並如願擊敗了伏允,設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幾年之後,吐谷渾不僅收復全部失地,還攻打隋朝河右,隋朝郡縣難以抵禦。

走向滅亡

唐貞觀九年(635年)六月,唐太宗李世明派左驍衛大將軍段志玄率軍攻擊吐谷渾,唐軍追至青海湖後班師。當年十一月十九日,吐谷渾再次寇擾涼州。

十二月初三,李世民再次進擊吐谷渾。在接連遭受唐軍一系列致命打擊後,吐谷渾投降,歸附於唐朝,青海全境也被納入了唐朝的版圖。

唐龍朔三年(663年),吐谷渾被吐蕃所滅,其國王慕容諾曷缽逃到涼州,率數千帳依附大唐帝國。至此,自晉永嘉年間建國的吐谷渾宣告滅亡,歷時350年。

之後,唐朝政府在今寧夏同心縣附近設置安樂州,以諾曷缽為安樂州刺史,子孫仍世襲青海地號,直至貞元(785年~804年)時為止。此次墓葬發掘中出土墓誌一方,上篆書“大周故慕容府君墓誌”。志文內容顯示,墓主為“大周雲麾將軍守左玉鈐衛大將軍員外置喜王”慕容智。喜王慕容智即諾曷缽第三子,大周則表明喜王生活的年代為武則天統治唐代時期。

後裔去向

唐朝後期,吐谷渾族群移居河東,被稱作退渾、吐渾。五代時散處蔚州(今河北蔚縣)等地,曾附屬於沙陀李克用,後又歸附後晉石敬瑭。938年燕雲地區割屬契丹,吐谷渾人又不得不依附於契丹人,後世多同化於漢族或其他民族。

值得一提的是,吐蕃滅吐谷渾後,仍有一部分吐谷渾人留居故地。9世紀中葉吐蕃崩潰後,吐谷渾人居住在湟水和大通河流域,依險聚居自保。12世紀後,河東的吐谷渾人返回甘青故地,與湟水流域的吐谷渾人聚會。元朝時,被稱作西寧州土人。一些研究者認為,今青海土族即吐谷渾的後裔,此說能否成立,尚待進一步研究。

蘭州晨報/掌上蘭州記者 盧偉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