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擊電子煙阻擊電子煙

  

  

阻擊電子煙阻擊電子煙

  

  

  

阻擊電子煙阻擊電子煙

  

  11月1日,距離立冬還有一週時間。但對電子煙行業來說,監管的“嚴冬”卻在這一天提前到來了。

  當天,國家菸草專賣局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佈通告,向電子煙發出“線上全面禁售令”。

  禁令迫使電子煙含恨缺席今年的“雙十一”電商購物狂歡節。

  電子煙曾一度被標榜為“無毒無害”的“戒菸神器”,國家為何要對它出重拳?強化電子煙監管,還要在哪些方面繼續發力?記者就此進行了調查採訪。

  美麗的謊言

  清華大學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中國2018年電子煙年銷售總額達337.5億元。電子煙正在成為高速增長行業,消費人群持續增長。

  電子煙之所以受到追捧,原因之一是它科技感強、造型時尚、口味多樣,比傳統香菸更讓年輕人心動。“抽電子煙很潮、很酷。”接受記者採訪的一位高中生說。

  電子煙的上述特點,也使得一些追求時尚的年輕女性成為電子煙的擁躉。

  另一個更為重要的原因,是電子煙從一問世就在打的“健康牌”。“電子煙不是煙”“無害健康”“不產生二手菸”“有助戒菸”……這些隨處可見的營銷口號,人們耳熟能詳。據2016年的一項調查統計,89%的電子煙網店會宣傳與健康有關的益處,78%會宣稱沒有二手菸的危害,67%會提出能夠幫助戒菸。

  記者的隨機調查表明,八成以上消費者最初接觸電子煙,是因為受到上述宣傳的誘導。

  周先生原本是位資深菸民,為了戒菸,2017年他開始嘗試被標榜為“戒菸神器”的電子煙。如今兩年過去了,他很少再吸傳統香菸,然而,電子煙卻始終沒有戒掉。“電子煙一樣上癮。”王先生坦承。但他同時認為,電子煙畢竟不算煙,對自己、對他人的危害比傳統香菸小得多,“戒不掉也無所謂”。

  這種認知在電子煙消費群體中具有廣泛代表性。然而,世界衛生組織卻給出了截然相反的評價。

  早在2014年,世界衛生組織就曾發佈報告指出,電子煙同樣含有尼古丁、甲醛等有害化合物,某些品牌的電子煙產品還會釋放出一些致癌元素,相比傳統香菸對身體損害更大。另外,電子煙也有二手菸問題,電子煙的氣霧可能含有尼古丁、金屬顆粒、硅酸鹽顆粒以及其他物質,同樣會危害周圍人的健康。

  今年7月,世界衛生組織發佈的《2019年全球菸草流行報告》再次強調,電子煙“無疑有害”,不僅有尼古丁,還有其他一些有害物質,對健康的長期影響尚不明確;沒有充足證據表明電子煙有助於戒菸。報告提醒人們不要被相關企業的宣傳所誤導,並呼籲各國政府加強監管,防止電子煙危害公共健康。

  11月4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邀請專家就“電子煙對健康的危害”等話題進行在線訪談。據專家介紹,電子煙的危害包含四個方面:一是電子煙主要成分“尼古丁”本身是一個成癮性物質,在我國被列入《劇毒化學品目錄》,過量攝入可能危及生命,且尼古丁成癮也是一種疾病;二是電子煙釋放的氣溶膠含有乙二醇、醛類、揮發性的有機化合物、多環芳香烴等物質,這些物質成分是已知有害健康的致癌物質;三是電子煙可引起肺部疾病、癲癇、哮喘、過敏,長期使用會增加患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癌、心臟病、中風等疾病的風險;四是電子煙的廠商為了增加電子煙的吸引力,在煙液里加入很多添加劑、不同口味的調味劑,這些添加劑或調味劑在加熱後會產生有害物質,存在健康風險。

  專家們指出,很多人把電子煙作為一個戒菸的替代品,這是非常錯誤和荒謬的。電子煙無助於菸草依賴者戒菸,反而會加重尼古丁成癮的狀態。此外,專家們還特別提醒,女性在懷孕期間吸電子煙是非常不安全的,悉尼科技大學研究發現,孕婦吸用電子煙會增加嬰兒過敏哮喘的風險和哮喘的嚴重程度。

  扣開菸草世界大門的敲門磚

  最令人不安的是,電子煙生產廠商把主要目標客戶瞄準在了青少年身上。

  以美國為例。據今年11月最新發布的2019年美國“全國年輕人煙草調查”披露,目前電子煙在美國青少年中的流行程度之高“令人擔憂”:在接受調查的約1.9萬名美國中學生中,約27.5%的高中生和10.5%的初中生報告在過去30天中使用過電子煙。如果將這一調查結果外推到全美範圍,那就意味著2019年美國有410萬高中生和120萬初中生使用電子煙。從使用頻率來看,估計有160萬學生經常使用電子煙,有97萬每天使用。調查還顯示,為吸引青少年人群,很多商家提供水果味、巧克力味、奶油味等多種香味的電子煙產品。

  鑑於近年來美國青少年使用電子煙已達到“流行性級別”,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今年9月宣佈,其下屬的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將出臺規定,禁止銷售非菸草味的電子煙產品,以控制青少年吸電子煙的趨勢。美國總統特朗普11月8日也表示,計劃將購買電子煙的最低年齡從18歲提高到21歲,以遏制電子煙在美國年輕人中間氾濫。

  我國的情況同樣不容樂觀。今年5月,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佈的2018年中國成人煙草調查結果顯示,我國15歲及以上人群使用電子煙的人數約有1000萬,使用電子煙的人群主要以年輕人為主,15歲至24歲年齡組人群電子煙使用率為1.5%。獲得電子煙最主要的途徑是互聯網,比例佔到45.4%。聽說過電子煙、曾經使用過電子煙以及現在使用的比例均有大幅提高。

  記者的隨機調查與上述數據相印證。中學生成為電子煙重要消費群體的現狀,尤其令人感到擔憂。

  “我們班45位同學,經常吸電子煙的有兩三個,有的課間都忍不住偷偷拿出來吸幾口。”11月1日,在北京石景山一所中學走訪時,一名高二男生告訴記者。據他介紹,這些同學的電子煙主要通過電商平臺購買,“附近的便利店也有賣,很容易買到。”

  “電子煙中普遍含有的尼古丁成分是誘導成癮的物質,提高了非吸菸青少年轉換為吸菸者的概率。”這是今年“3·15”晚會對電子煙進行多維度調查後所得出的結論。有人因此把電子煙比喻成替青少年扣開菸草世界大門的敲門磚。

  “青少年吸菸會對多個系統特別是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產生嚴重危害。菸草中含有的尼古丁對腦神經有毒害,會造成記憶力減退、精神不振等。尼古丁具有極強的成癮性,一旦吸菸成癮,很難戒斷。開始吸菸的年齡越早,成年後的吸菸量越大,菸草對其身體造成的危害就越大。”國家衛健委相關負責人這樣指出。

  法律“身份”仍待明確

  11月的第一天,就在各大電子煙製造商和銷售商摩拳擦掌備戰“雙十一”、準備在一年一度的電商購物狂歡節大幹一場的時候,國家有關部門果斷出手了。

  當天下午,國家菸草專賣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佈《關於進一步保護未成年人免受電子煙侵害的通告》(下稱《通告》)。《通告》明確要求各類市場主體不得向未成年人銷售電子煙;敦促電子煙生產、銷售企業或個人及時關閉電子煙互聯網銷售網站或客戶端,電商平臺及時關閉電子煙店鋪並將電子煙產品及時下架,電子煙生產、銷售企業或個人撤回通過互聯網發佈的電子煙廣告。

  這份被形象比喻為給電子煙“斷網”的《通告》,旋即引發國內電子煙行業的大地震。

  據介紹,《通告》的出臺,針對的正是電子煙企業以年輕人作為互聯網營銷的重點,用“幫助戒菸”“健康無害”等違背客觀事實的宣傳誤導消費者,並將電子煙標榜為“年輕”“時尚”“潮流”的代表誘導未成年人的現狀。

  6天之後,國家衛健委等八部門又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青少年控煙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確提出,要全面開展電子煙危害宣傳和規範管理,要求各地主動加強對電子煙危害的宣傳教育,不將電子煙作為戒菸方法進行宣傳推廣,倡導青少年遠離電子煙。在地方控煙立法、修法及執法中要積極推動公共場所禁止吸電子煙。結合中小學校周邊綜合治理等專項行動,警示各類市場主體不得向未成年人銷售電子煙,尤其是通過互聯網向未成年人銷售電子煙。

  監管的效果立竿見影。但與此同時也有人擔心,阻斷網絡銷售的線上渠道之後,電子煙會不會轉戰線下,繼續毒害青少年?在目前國家層面立法缺位、電子煙“身份”不明的情況下,相關部門的執法會不會面臨依據不足等問題?

  記者日前在北京城區走訪調查發現,上述擔心並非杞人憂天。網售禁令出臺後,電子煙的線下銷售有所抬頭。各種菸酒店,很多超市、便利店都有電子煙產品出售,打著“戒菸”旗號吸引消費者的現象仍未禁絕,銷售門店基本上都不會認真核實電子煙購買者的年齡。

  同時,電子煙的法律“身份”不明確,也無疑會給相關部門的執法帶來麻煩。記者查閱相關資料發現,對於電子煙的性質定位,目前各國的規定各不相同,概括起來主要有三種:普通消費品;按菸草立法和規範標準要求的菸草製品;按醫藥監管技術標準進行要求的醫藥產品。我國2015年修改的菸草專賣法規定,菸草專賣品是指捲菸、雪茄煙、菸絲等,電子煙未被納入其中。電子煙的相關生產標準,迄今也尚未出臺。那麼,在我國,電子煙究竟應該按照何種定位進行監管?相關執法部門查處電子煙違法行為的法律依據,又是什麼?這些問題得不到解決,僅憑一紙通告、通知,恐怕難以真正達到規範電子煙生產銷售、全方位強化監管的目的。

  從相關部門近期的密集動作來看,我國對電子煙按照菸草製品進行監管,這一法律定位基本上是確定無疑的。當務之急,是儘快修改完善法律,以國家立法的形式把電子煙的“身份”確定下來,以避免實際執法中面臨的爭議與尷尬。

  另外,據國家菸草專賣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6月,電子煙強制性國家標準已經審查完畢,目前處於“正在批准”狀態,按照項目計劃預計將於今年內發佈。

  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進一步加強電子煙流通環節的監督管理,清理整治市場亂象。

  隨著電子煙進入依法治理、嚴監管、高標準的階段,防止電子煙成為未成年人接觸的“第一口煙”、避免青少年誤入電子煙迷途,都將成為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