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曾是晉國最後的都城“新田”

侯馬,地處臨汾盆地南段,是臨汾盆地和運城盆地的交通要道,素有“水旱碼頭”之稱,

這裡,曾是晉國最後的都城“新田”。晉國在這裡譜寫了令人津津樂道的春秋輝煌,創造出了一個個不滅的傳奇故事。

這裡,曾是晉國最後的都城“新田”

侯馬晉國遺址鳥瞰

千百年來,從《漢書》等文獻記載中得來,晉都應該在山西太原附近。然而,這個說法卻在上世紀50年代被推翻:曲沃西邊的小鎮侯馬,似乎才是晉國春秋時期的國都新田所在地

孰是孰非,考古發現似乎是解決這一分歧的最好證據。

這裡,曾是晉國最後的都城“新田”

侯馬考古大會戰1

這裡,曾是晉國最後的都城“新田”

侯馬考古大會戰2

這裡,曾是晉國最後的都城“新田”

侯馬考古大會戰3

1952年,山西省文教廳副廳長崔鬥臣路過曲沃西邊的小鎮侯馬,在路邊休息時發現了一些陶片。經過分析,學者們認為這裡有一個春秋時期的晉文化遺存

1955年,考古隊員在侯馬發現了總面積近5萬平方米的兩處鑄銅遺址,共出土銅錠、鋁錠一百多塊,陶範三萬餘件,熔爐、鼓風管、刻刀等生產工具數以萬計。

這裡,曾是晉國最後的都城“新田”

鑄銅遺址發掘現場

這裡,曾是晉國最後的都城“新田”

鑄幣陶範

這裡,曾是晉國最後的都城“新田”

破損的陶範

在崇尚禮樂制度的周王朝,青銅代表貴族的等級地位。兵器和錢幣,則關係著國家的命脈。

如此重要的工業基地,怎麼能不放在國都之內呢?

這裡,曾是晉國最後的都城“新田”

晉式青銅器

難道侯馬真是晉國當時的國都所在地嗎?

這裡,曾是晉國最後的都城“新田”

但是,確定晉都新田對於當時的中國考古學界來說,是一件大事,一切都還需要更多有力的證據來證實。

1965年,考古人員在侯馬遺址中發現二百多個東周時期的祭祀坑,同時在一些坑內發現了大量石簡、玉塊、玉片

這裡,曾是晉國最後的都城“新田”

盟書玉片

玉片上的文字刊載著春秋晚期至戰國早期,晉國卿大夫之間訂盟誓約中所記載的言詞,被稱為“盟書”或“載書”。

盟書的發現,也進一步證明侯馬遺址與晉國都城新田有著密切的關係

這裡,曾是晉國最後的都城“新田”

墓葬發掘現場

最驚人的一次發掘發生在1979年。

在侯馬西南處15公里的新絳縣柳泉村,考古隊員發現了一處面積足有15平方公里的墓葬群,其中四組夫妻異穴合葬墓,經過對墓葬形制和規模的判斷,這些大墓應為西周時期的幾位晉國國君所有

這裡,曾是晉國最後的都城“新田”

晉侯大墓棺槨

這裡,曾是晉國最後的都城“新田”

晉侯大墓裡的玉器

1992年到2000年,考古隊又先後對晉侯墓地進行了六次發掘工作,共發掘出19座晉侯及夫人大型墓葬

有了國君、諸侯的墓地,不是晉都新田又是什麼?

然而奇怪的是,晉都的城牆卻始終沒能被發現……難道說晉國真的有不築牆的傳統?

這裡,曾是晉國最後的都城“新田”

侯馬晉國遺址出土器物

“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猶鎖壁間塵。”

堅持不懈幾十年的大規模考古,數萬平方米的晉國遺址發掘,構建起晉文化發展歷程的始終,千古疑團正在被一一揭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