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晋中-山西-中国名称由来

您的关注和点赞就是如蚁人生创作更新的动力

本文作者郭恒耀,1956年生,榆次修文镇郭村人,中共党员。1973年参加工作,曾任中学数学、政治、历史教师,源涡学校校长。现为榆次区作家协会会员,曾主编《榆次乡村简志》和榆次《郭村村志》,现已基本完成《榆次地名》、《榆次古今之最》、《榆次方言》的编撰。

榆次名称由来

榆次之名最早记载见于战国赵惠文王时,其来历说法有五:

其一,“榆次”,很有可能不是汉语地名,而是春秋时期晋国势力进入之前当地人的地名。榆次,在春秋中期以前为北族人的活动范围,北狄曾久居榆次,名称由来应与北族语言有关。出土的“榆即”布币就是例子,上古时“即”与“次”音同,说明当时的人们只重视读音,至于用哪个字比较随意。因此,在未实现华夏化时形成的地名是不能从字面上解释的。“榆次”是音译,究竟那时起的这个名是什么意思,年代久远又无早期的文字记载,恐怕永远无法知晓了。

榆次-晋中-山西-中国名称由来

其二,清乾隆《榆次县志》认为榆次名与上古时期的榆罔有关。

《山西大观》与清乾隆《榆次县志》记载:“上古帝(实为部落长)榆罔凭太行以居冀州,其后代建榆州国,后亡于西周末”。先秦时期应当确有一个榆州国,它在春秋初年亡于晋国的别宗曲沃,所以他的位置应该距离曲沃不远。宋朝人认为曲沃的位置在榆社或者魏榆。《周书》云:孤而无使,曲沃(国)伐之。榆州既亡,其社存焉(今榆社境内有社城),古谓之榆社。榆次与榆社地“相次接属”,故因以称名“榆次”。

榆次-晋中-山西-中国名称由来

其三,《九州地理》云:太原、上党间,其地上(上空)值(正遇)天榆(天榆星),故有榆社、榆次之称。

其四,榆树,不仅是一种上等木材,而且在历史上若干饥荒年代,其皮、叶、种子(榆钱)曾挽救过无数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生命。因而,从人们的精神层面提升了榆树的地位。据传,古代的榆次境内栽植榆树很多,质优,故名榆(榆树)次(处所)。其的含义是“优质榆树多的地方”。

榆次-晋中-山西-中国名称由来

其五,还传说与榆州国有关。

据传,姜榆罔就是炎帝八世,与黄帝轩辕氏是同一时代的人。“上古帝榆罔凭太行以居冀州。榆罔之后,国为榆州”。 “榆”即“榆州国”,“次”古义为“所在地或处所”,“榆次”的含义为:此地曾是榆州国所在地。

榆次,又名魏榆、中都、涂水,别名“凤城”。

春秋中期,因晋悼公用大夫魏绛和戎之策,以货易土而得榆次这一带。盖取魏绛之姓,榆州国之名而得名“魏榆”。

榆次-晋中-山西-中国名称由来

晋昭公五年(前527年),中行穆子(即中行伯,本名荀吴)据魏榆北伐狄。荀吴的祖先荀林父做过晋文公的中行统帅。文公时,改革军制,分中、左、右三行,中行为首,荀林父的子孙遂以中行为姓。清乾隆《榆次县志 · 地理》载:“中都自战国时已有之,《秦本纪》伐赵取中都是也。汉置中都县,地理释名云:因晋中行氏所都,故称中都。”

榆次-晋中-山西-中国名称由来

到鲁昭公二十八年(公元前514年),榆次名为“涂水”,是因境内有涂水河而得名。《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载:“涂水城,在榆次西南二十里。”

榆次-晋中-山西-中国名称由来

明万历《榆次县志》载:“晋武帝时,凤凰集于(榆次)境”,故得别名“凤城”。这与太原龙城相呼应,形成“龙凤呈祥”。

晋中名称由来

1948年8月,随着榆次、太谷、祁县、平遥、介休、寿阳六县的解放,由晋察冀边区与晋冀鲁豫边区合并而来的华北区要设置一个机构来管辖上述六县。因这六县处于山西省正中,历史上对这片区域组合也没有名称,而山西的简称是“晋”,故此得名“晋中”,设置了晋中行政公署来管辖六县。

1949年2月,太原市政府与晋中行署合并,第一次出现的晋中之名仅存在了7个月。

1958年11月,榆次专员公署改名为晋中专员公署,简称晋中专区。从此,晋中之名才稳定下来。

1968年9月,晋中专区改为晋中地区。

1999年9月,晋中地区被国务院撤销,改设晋中地级市,沿用至今。

榆次-晋中-山西-中国名称由来

山西名称由来

山西在黄河的东面,唐朝时被称为“河东”。元朝时,根据其位于太行山以西的地理位置而得名“山西”。明朝初年(1369年)设置山西省,一直到今天。

春秋时,山西的中南部属晋国领地。春秋末期,被“三家分晋”而开启了战国时代,历史渊源深厚,故山西简称“晋”。

榆次-晋中-山西-中国名称由来

中国名称由来

“中国”这两个字最早发现是在一件青铜器上,考古学家称之为“何尊”,它是1963年在陕西省宝鸡县发现的。尊上有铭文,上面出现两个字,就是我们现在看到最早的“中国”二字。铭文中叙述了这样的大意:武王在攻克商朝首都后,举行了一个隆重的仪式,向上天报告:“我现在占有了中国,准备把它当作自己的家,并统治那里的民众。”

榆次-晋中-山西-中国名称由来

榆次-晋中-山西-中国名称由来

榆次-晋中-山西-中国名称由来

中、国这两个字最早都是象形文字。“中”字,本来是一面特殊的大旗,是商朝人为召集他的部队和民众集合用的标志。由于集合时这面旗帜总是处于中间,以后就衍生出中心、中央、最重要的等意义。“國”字,中间的“口”表示人,有几个口就是几个人,所以称为人口。“口”下面的一横杠表示一片土地。无论生活、生产都离不开自己的土地,就还得有人拿着戈守卫。为了更安全,需要在四周筑上城墙,就有了这个字的“国字框”。所以,国,实际上就是有围墙围起来的、有守卫的一个居民点、一个聚落、一座城,古代又称国。

“中国”的含义就是在很多国里,处于中心的、最重要的国,这就是中国。在古代文选中,“中国”一词有五种不同的含义:一是专指帝王所在的国都;二是指天子直接统治的王国;三是指中原地区;四是指国内内地;五是指古代华夏族、汉族居住的地区或建立的国家。直到辛亥革命后,才把“中国”作为“中华民国”的简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也把“中国”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今天的中国,包括组成中华民族的56个民族。“中国”的文化,也是56个民族的文化。

“中国”两个字从三千多年前发展到今天,与中国的国土、人口、民族、文化、历史密切相关。“中国”所蕴含的意义不是简单以多少万平方公里或地理坐标所能诠释的,是一部活生生的国家和民族发展史。

点击以下文章标题可直接阅读:







更多榆次怀旧文章和视频,请识别下方“二维码”或点击“了解更多”关注本公众号

榆次-晋中-山西-中国名称由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