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全球化浪潮扼殺科技創新

反全球化浪潮扼殺科技創新

反全球化浪潮扼殺科技創新

​張競

反全球化運動是始自上個世紀末期,由立於不同角度來自不同階層,但卻不約而同認定全球化浪潮會為其本土社會與全球帶來負面效應的人士所推動。其原始思維相當多元,但都認定社會衰敗、貧富差距擴大及產業危機,皆因受產業分工全球化與自由貿易影響所致,並曾在全球多處引發過多次大規模社會抗爭運動。

其實,反全球化是傳統保護主義以不同面貌、在產生貿易競爭危機之社會上的再度湧現,只是其具備強烈民粹色彩,在毫無實質證據之假說下,將所有問題歸諸於跨國產業與國際資本流通,讓本身就業不利、待遇低落的一些國家政治人物所利用,成為其進行選舉動員與奪取政權的重要基礎。

儘管反全球化風潮在過去十餘年間逐漸消散,就算偶爾仍會以此等口號發生社會抗爭事件,但由其所衍生之民粹主義思維,卻讓保護主義進入多個國家政治體系,成為全球自由貿易與國際企業跨境營運所面對之最大政治逆流。

歷史上,人類社會曾經多次藉由新科技帶動產業革命解決經濟發展難關與景氣循環困境。但是,由於科技創新愈來愈仰賴產業合作與技術整合,在國際分工以利各盡所能追求效率前提下,要研究發展新科技,早就無法完全仰賴任何單一國家之研究團隊,而是必須透過國際學術交換機制與信息聯結網絡,才可能讓科技研發成果能夠迅速普及運用,不但替產業本身創造出財富,更能刺激景氣、活化經濟供需架構。

全球經濟活動與科技研發合作必須透過人員、商品、服務、資本與信息等五大流通與聯結關係,而這正是國際社會區域經濟整合與自由貿易主流思維。尤有甚者,在世界貿易組織框架下所倡議之全球自由貿易體制,亦須鞏固前述五項跨境流通機制,否則所有互通有無增加價值之跨境貿易活動,都會受到約束與箝制,讓其所能創造財富規模受到嚴重影響。

檢視當前國際經濟議題,從英國脫離歐盟過程所產生之不確定性,到美國特朗普政府採取單邊主義,重新建構多項貿易關係,運用關稅壁壘壓迫貿易對手就範,並管制科技產品出口,企圖扼殺競爭者技術優勢,其實都顯示出國際合作創新科技發展之結構關係,正面對由反全球化浪潮所衍生保護主義所帶來之威脅。

在技術或商品管制出口前提下,究竟是保護本國科技不致外流,讓知識產權獲得更多保護,抑或是壓縮此等技術產品的運用空間,讓其市場前景蒙上陰影,確實具有相當大之探索空間,更在政策層面值得深入進行辯證。

為何某些產品規範能夠成為全球性同類商品之標準規格?講穿了就是因為其市場佔有率,從眾隨俗是商品經濟能打入市場之重要法門,更是能與配套商品相互搭配之關鍵所在。技術封鎖看似聰明,但卻喪失掌握市場成為標準規格先機,權衡得失,確實必須審慎拿捏。

反全球化浪潮興起於自利自保考慮,再度化身為保護主義影響經貿政策後,國際社會跨境合作科技更新將受到傷害,全球經濟景氣循環生機亦面臨嚴重威脅。

(作者系臺灣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