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币或替代流动中的现金,但现金才是老百姓最后的保障

中国数字币或替代流动中的现金,但现金才是老百姓最后的保障

中国数字币或替代流动中的现金,但现金才是老百姓最后的保障

​文丨郭小兴 编辑丨杜海 来源丨正经社

区块链带动的行情来得快,去得也猛。有人空欢喜一场,也有人不听正叔劝告,失身被套。

但伴随区块链而生的数字货币,却正在真真实实地向我们走来。

假以时日,无论是对于整体社会运行,还是对于我们的投资行为,它的影响都将是颠覆性的。

11月12日的《财经》年会上,大咖们分享的观点与资讯,值得仔细研读。

01

流动中的现金或被替代

李礼辉(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中国银行原行长):

我们了解的货币,第一种是贵金属的铸币,第二种是纸钞,然后就是大家银行账户和手机上的资金。

未来数字货币到底会怎么样影响我们的生活,这可能是大家最关心的。

我把数字货币分为三种:法定数字货币、虚拟货币、可信任机构的数字货币。

法定数字货币,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它到底对于现有的货币体系,在哪些方面可能会传承,哪些方面可能会替代。我把具有法定地位、具有国家主权背书、具有发行责任主体的数字货币称之为法定数字货币。

很多国家中央银行五、六年以前就宣布启动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到现在其他国家还都没有推出。

中国的法定数字货币研发差不多五年了,近期出现了准备发行的迹象,因为一些央行官员在正式和非正式的讲话都透露了这些信息。从这些信息解读,我们国家的法定数字货币可能称作数字货币或电子支付。

它会采用双层的运营投放体系,数字货币是可以直接发行的,我们还是会选择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到公众的发行模式,这就能传承现行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应该有利于保持商业银行初始的信贷能力,有利于稳定市场,如果直接发行商业银行的初始信贷能力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采用并行的技术路线,坚持央行中心管理的模式。很多专家认为,现在的区块链技术无法达到超大市场零售级别的高定化的需求,中国是一个真正的超大市场,现在中国的法定数字货币应该会保持技术中性,不依赖单一技术,比如区块链技术,也应该会坚持中心化的管理模式,以保证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可靠性,保证货币调控的效率。

采用账户松耦合的方式替代货币M0,我们现在熟悉的电子支付工具采用的是账户紧耦合的方式,在银行帐户的管理制度下,是没办法实现匿名支付的需求的。

我们的法定数字货币,有可能会采取账户松耦合+电子钱包的方式,可以脱离银行帐户,实现端对端的价值转移,减轻交易环节对于金融中介的依赖,而且会在央行许可的范围内,实现可控的匿名支付。至于可控到多少,这是央行把握的。

我们国家法定数字货币的设计,可能指向于替代M0,就是流动中的现金,而非协议货币M1或者广义货币M2。讨论中国法定货币的时候也应该关注新的支付工具的创新,到底能不能成功?我认为这取决于适配要素。

虚拟货币,我把公有链社区的coin或Token定义为虚拟货币。

虚拟货币是有它的生存土壤的,或者生长具有经济层面的原因。它的生存土壤是,在公有区块链的社区通行网络共识的治理机制,虚拟货币参与者认可的等价物。虚拟货币的交易可匿名、可挂职、难管制,也可能成为投机交易的工具,暗网市场的非法交易需要地下可以信任,地上难以管控的支付工具。

虚拟货币技术性的缺陷在于,他们采用的是去中心化的公有区块链的架构,到现在为止,在这种架构下,全网的验证需要超大规格的数据同步和节点的运行能力,无论是比特币还是以太坊至今都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虚拟货币的经济性缺陷在于,缺乏足够的实体资产支撑和信用背书,价格不稳定,投机性太重。比如2018年比特币触底3158美元,比最高价缩水84%。由于前面提到的这些原因,虚拟货币目前只能偏居一隅。

可信任机构数字货币,超主权与超银行。能够成气侯的数字货币必须是可信任的,法定数字货币因为法定地位和国家主权背书而可信任,其他的任何机构的数字货币要做到可信任,必须具备一些品质。

现在一些跨国银行已经获准发行数字货币,这些数字货币主要是用于银行间的清算和金融交易的结算,所以他们替代的是M1、M2。

我们需要关注的是脸书创始的数字货币Libra,具有突出的优势:它可以提供足够的信任背书和覆盖全球的超过20亿的基础性客户总体;应用分布式对等架构和隐私计算技术,构建可以覆盖全球的端到端的交易平台;以硬资产做支撑,维护独立的数字货币的价值。

Libra一推出开始就倍受监管的压力,原因是怎么样得到主要国家市场准入的门口,比如它的技术平台的效率和可靠性到底怎么样呢?它的商业运行模式、可行度和透明度到什么程度呢?管控的路径怎么样?最根本的原因在于,Libra可能成为超主权货币从而重构全球的货币体系。

有三点:

第一,可能冲击主权货币的地位。比如弱小的国家,如果遭遇重大的经济困难,它的主权货币可能失去国民的信任,在这种情况下,可能被超主权的数字货币所替代。

发展经济体的主权货币,一般来说不会退出货币的舞台,但是它同时也会成为超主权数字货币的锚定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超主权货币发展规模越来越大,超主权数字货币跟所谓的主权数字货币的主次地位可能被颠倒过来。

第二,可能重塑货币霸权地位。

第三,可能形成跨越商业银行的金融体系。它一旦形成可以覆盖全球各个角落的金融基础设施,就可以从支付、清算环节入手,逐步进入储蓄、融资、保险、投资、财富管理等等领域,渗透大众的生活,全面争夺传统金融业的市场。

脸书的CEO答复议员的时候说了一个观点,说现在中国的金融基础设施已经超过美国了,他的意思是,如果美国不批准Libra上市运行,可能美国的货币霸权地位就会被超越,当然他提出了一个很特别的观点,希望能够打动美国的政客,至于Libra是不是得到批准,我们还要观察。

数字货币对我们已经构成了现实的挑战,而且应该是我们未来的机遇,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提一些简单的建议:

第一,我们应该掌握数字技术、数字经济的主导权。比如我们要进一步落实数字经济和数字技术的国家战略,明确产业政策,对数字技术研发企业的专业人才给予税费方面的优惠,鼓励数字技术研发和应用,国家队加民营队、大中加小微,在数字技术的关键领域掌握自主知识产权。

中国的法定数字货币也要进一步研究,比如替代范围的选择、可控匿名的尺度、脱网运行的技术等等。而且我认为,数字货币在未来全球数字经济中居于核心的地位,当前我们有必要研究发行中国主导的全球性数字货币的可行性路径和实施方案。

第二,加快数字金融制度建设。立足于保证数字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应抓紧制定数字货币发行、数字金融市场监管等制度。应该抓紧研发数字金融技术国家标准,建立专业化的数字金融技术应用审核和验证体系。在数字金融全球制度的建设中,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并且争取我们应有的话语权。

02

现金是最后的屏障

彭文生(光大集团研究院副院长、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时间关系,我讲三个观点:

第一,我们今天讲货币,实际上是货币竞争的问题,是比特币、是Libra、是支付宝,还是央行数字货币?今天的数字货币竞争是什么样的竞争?

大家可能听说过传统的货币竞争,劣币驱逐良币和良币驱逐劣币。对于“劣币驱逐良币”,大家是比较清楚的,但良币驱逐劣币是哈耶克1976年讲的。

在数字经济时代,币值竞争或货币竞争主要体现在效率和安全层面。刚才王行长提了很多值得我们关心的问题,我认为最值得关心的主要是两类:一类是平台数字货币,一类是央行数字货币。

平台数字货币为什么重要?在竞争的环境之下,数字经济时代的平台效率更高,所以我们尤其要关注Libra,关注微信支付,关注支付宝。

为什么其他试图发展数字支付的机构没有受到关注?而Libra还是个计划的时候就受到全球的关注?为什么中国那么多试图做第三方支付体系的,只有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做起来了?这就是平台的优势。

平台的优势体现在什么地方?平台和货币有一个共性,就是网络效应,就像语言一样,用的人越多,效率越高。

货币是这样,平台也是这样。平台带来的优势,在货币领域体现为非线性的特征,有利于数字平台货币。如果单单只有一个货币,用起来就不容易,因为用的人少,用的人越少,就越不容易吸引更多人用。

但是一旦有了平台,像腾讯、阿里、Facebook、亚马逊,本身就有大量的用户,就可以超越非线性的短期阻力,很快成为一个具有系统重要性的货币。

第二,平台数字货币具有什么重要的影响?

最大的影响是分开了支付和金融。现在,支付和传统的金融服务是可以分开的,实际上微信支付、支付宝开始发展的时候是和平台的功能联系在一起,而不是和金融联系在一起的。

Libra也是这样,所以为什么大家担心,不是因为Facebook与金融有关系,而是因为它有平台。它的起步不是金融,不代表它不可以发展金融。

在支付的体系基础上,平台可以延伸金融服务,比如现在的蚂蚁金服、腾讯的金融服务等等。

第三,对于央行数字货币,我们到底应该关心什么?

最根本的问题或最关键的因素是:支付不支付利息。

按照中国央行最近的一些说法,强调电子支付,就要替代现金,而现金是没有利息的,这自然就问到一个问题,我们中国还需要替代现金吗?我们不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已经替代现金了吗?

所以替代现金的空间有限,但是替代支付宝和替代微信支付的可能性有多大?这可能是大家要关心的问题。

国际上的其他央行也在研究央行数字货币支付利息的问题,如果支付利息,就不是现金了,类似于银行存款;如果支付利息,该担心的就是传统的银行机构,这就是我们关心央行数字货币未来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就是“支付不支付利息”。

不支付利息,受到挤压的是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支付利息,受到挤压的是传统的银行体系。

那么对宏观来讲,它有什么含义?

对货币政策来讲,如果不支付利息,就是现在央行计划的DCEP,现金量是很小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我们做资本市场、做经济研究,关心每个月信贷是多少,没有人关心M0是多少,因为它很小,它是交易需求决定的,不是原因。

如果支付利息,那就影响消费和投资。财政政策也一样,如果按照现在的说法,没有利息,央行获得所谓的铸币税有限,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如果支付利息,可能对财政政策的空间有明显增加,可以减税,但不增加预算赤字。

还有一个问题,支付利息对金融稳定会不会有影响?

如果支付利息,可能对银行体系有一些挤出影响,但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大家可以把银行存款提出来,反而增加了老百姓对银行体系的信心。

至于它到底对金融稳定是负面还是正面的影响,其实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数字货币还有一些结构政策的含义,包括我们怎么看大数据、大数据应该是公共品还是私人产权、如何平衡数据的效力和隐私保护等。

刚才讲产融结合,数字货币带来了新型的产融结合,Facebook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社交平台,它还要做支付,还要做金融,它到底想干什么?这种新的产融结合,对垄断、对竞争、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有什么样的含义?

最后一个问题:我们到底是国家货币还是私人货币?是竞争还是监管的关系?

央行如果发行数字货币的话,它就会同时又监管金融体系,又监管第三方金融体系,现在自己也搞一个支付工具,既是竞争又是监管,怎么来平衡?其实最根本的是价值尺度和计账单位,怎么在现有的框架之下落实记账单位?

有三个方式:

一是财政支出为人民币。中国缴税是人民币,美国缴税是美元。

二是监管银行体系。现在我们主要是广义货币、银行存款,保证银行存款价值的稳定是保证法定货币具有竞争性、持续性的关键,所以要监管银行,要提供流动性担保。

三是现金。老百姓心里有一个预期,万一不行了,万一某个银行出问题了,或者某个金融机构出问题了,我可以持有现金,而现金是最后的屏障,保障法定的记账单位能够落实。

这样数字经济就会带来挑战,数字经济时代没有现金,在无现金时代,保障法定记账单位只剩下财政和监管银行,财政和金融监管的压力可能会很大。

所以在数字经济时代,央行发行数字货币替代现金等于维持了第三个支柱,从这个意义上讲,央行数字货币的根本原因或必要性,一定和维护法定货币的记账单位有关系。

最后我总结一点,无论私人的数字货币如Facebook的Libra、微信支付、支付宝等,还是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都会对现有金融格局产生重大的影响,这里面涉及到超越金融的公共政策。

而央行数字货币还涉及到竞争者还是监管者的角色问题,要考虑怎么平衡竞争和监管者之间的关系。

03

比特币只能是虚拟资产

王永利(海王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银行原副行长):

从脸书发布了Libra之后,数字货币全球都很热,但是在中国更热。现在说数字货币的很多,什么是数字货币,这个最根本的问题首先要弄清楚。

大家讲数字货币的时候至少有这么几种:第一,网络的内生加密币。第二,与某种法定货币等值挂钩的稳定币。比如USDT、GUSD。第三,与一篮子法定货币结构性挂钩的稳定币。第四,央行数字货币,或者叫法定数字货币。这几种都叫数字货币,但是它的本质是相差巨大的。

数字货币的核心叫货币,他们都是货币吗?这个问题必须首先弄清楚,到底什么是货币?现在全世界都讲不清楚了,不光是老百姓讲不清楚,学院派讲不清楚,金融从业人员也讲不清楚。

我说一点自己的看法,货币今天已经从商品的实物货品发展到金属货币,进一步发展到纸币,到今天发展到脱离实物的信用货币,为什么货币一定会进入到信用货币?信用货币的信用是谁的信用?信用货币下货币怎么投出来的?应该怎么管控?

这些问题我们是不是清楚,时间关系我讲两个方面:

第一,因何而来。货币在人类社会立法会的作用越来越大,但人们意识到,它最本质的定位和核心的功能是价值尺度,派生的是交换媒介、支付手段和价值储藏。作为价值尺度,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币值的相对稳定。

怎么稳定?其实货币不一定是一个物,说黄金天然是货币,那是实物货币的时候才有这个概念。如果保持一个货币的币值相对稳定,理论上必须做到一个国家的货币总量跟这个国家主权范围内可以用法律保护的需要货币化的财富的规模对应起来。如果这个成立的话,货币必须从实物里退出来,回归它社会财富的本原,只能用货币标价。

另外,货币必须从财富里脱离出来,完全成为这个财富的价值对应物或者表征物,它就是一个符号。今天我们再讲锚,锚定什么东西,锚定黄金,不可能。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它不是个实物,怎么投出来?还是需要央行去买货币储备物,比如买黄金,买美元。

为什么呢?因为你是价值的符号,你价值是多少,要买一下告诉大家。比如现在一克黄金330或者360,换算出来一块钱值多少黄金或者美元。要用社会的负债把钱投出来,这就是为什么信用体系下全世界的负债率不断提高,今天我们说去杠杆,不让它负债那么高,根本不可能,违反货币的规律。

第二,谁的信用?

有人说是央行的信用,央行发的货币是央行的负债,真是这样吗?

有人说是政府的信用或者财政的信用,真的是这样吗?

信用货币是以这个国家主权范围内整体的社会财富作为支撑的,这个信用是国家的信用,如果货币还有锚的话,它是整个国家的财富作为支撑的,而不再是某一个机构,中央银行是国家赋予你发币的权力。

这是我们今天理解信用货币必须掌握的一个问题。

这时候就会发现今天的信用货币一定要跟国家主权和法律对应起来,所以才带来为什么信用货币一定是主权货币或者法定货币。

一个国家的货币是不可以拿别的国家的财富跟你的货币去对应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很多结论,为什么好多货币是不行的?比如比特币到底能不能成为货币?比特币是比照黄金原理设计的,总量及每十分钟的供应量预先设定的,由去中心化的系统自动控制,完全是网络内生的加密数字货币。

比特币缺乏法律社会保护的财富,币值很难稳定,所以它不是货币,只能作为一种虚拟资产。

不是货币不代表它没有价值,就像黄金退出了货币舞台,不代表黄金就没有价值。但是虚拟货币的价值在哪里呢?一定是公链才稍有点价值,下载了一个开源的系统,但还是自己在那儿主控着,就更没有价值。

网络加密币只能是一个网络平台或者社区的专用币,必须接受代币的监管,只能在指定的社区里使用,它可以与法定货币进行兑换,但必须坚持原币、原名、原账户进入的原则,进一步可以作为大宗商品做衍生品等等,但必须接受相应的监管。

与法定货币挂钩的稳定币难以取代法定货币。与多种货币比例挂钩的,像Libra的设计,它的本质一定是超主权货币,或者无国界货币,这就带来一系列的问题,这种货币缺乏足够的法律保护跟财富对应,如果它出来跟篮子货币同时运行,将形成一种竞争关系,如果它能够成为一个世界流通的货币,势必对篮子货币的国际地位构成冲击。

首当其冲的不是弱国的货币,而是篮子货币,最重要的是美元。

这一点我跟很多人的看法不一样,因为Libra出来以后,很多人的看法是这样的,我读一个非常具有典型的说法,从某种意义上Libra就是数字化美元,是典型的由美国人控制的比美元更具垄断性的数字货币,通过压倒性的储备地位强化了美元在数字化时代的霸权。

如果人民币不加入到Libra篮子货币,你很快可能在数字经济时代被淘汰掉了。

这是现在很多人非常忧虑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这样吗?我认为恰恰不是。如果Libra能够成为一个世界货币,首先冲击的是美元,不是其他货币。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大家想想,SDK是什么东西?SDK在货币原理上,跟Libra没什么两样,为什么SDK只能成为特殊的政府间的储备资产,这是我们要看得清楚的。Libra如果出来,一定它篮子里的东西会退出,可能吗?

央行数字货币,从2013年有些国家说要研究法定数字货币的时候?我一直在问央行数字货币指的是什么?是像比特币一类的货币,还是法定货币的数字化?如果法定数字货币化,我赞成,如果像比特币一样的,我坚决反对,因为比特币是去中心的,而央行数字货币一定是中心化的,这个逻辑上讲不通,是不可能的。

法定货币的去现金化,数字化,不是今天就开始的,今天大量的支付不再是现金支付,而是记账清算,这是一个重大的变化。

整个现金在货币总量里的比重都非常低了,将现金存在银行就转化为存款,但作为货币,它依然是法定货币,依然享受同样的国家主权和法律保护,银行的存款属于银行的负债,但不代表银行的存款货币也依赖银行的信用,不能把货币和存款等同,因此划分出央行货币、银行货币、私人货币。

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作为货币,它们是同质的,现金、钱包、存款只是货币的表现形态,而不是货币的本身,货币表现形态和运行方式的变化都跟我们支付工具和结算方式的变化密切相关。

现在央行说,他们准备发数字货币,是替代现金的数字货币,可以不跟账户挂钩。

但我的概念是,货币只有两类,一类叫现金,一类叫非现金。所有非现金的必须靠账户支撑,没有账户支撑现金怎么入到手机里,谁来监督手机的余额是不是准,他转给别人的时候,是不是同时转给了很多人。

没有数字货币的时候,我们曾经也有所谓离线的支付,但那是非常少的场景,极低的限额,而且赶紧调整账户。所有这些东西,都涉及到支付工具和支付的载体怎么做,这些东西应该发动全社会参与做测试,而不是现在局限在极少的机构里。

所以,要问的一个问题是现在的央行数字货币,到底是一个新的货币,还是一种新的支付结算方式?至少我认为它是人民币,不是一种新的货币。

最后的结论是,一定要把握本质,去伪存真,科学的发展数字货币。【《正经社》综合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