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混凝土公司實驗員的一天太不容易...

近日,長沙某商砼站混凝土質量出現重大問題的情況鬧得沸沸揚揚,泵車之家昨日也給大家詳細報道了情況:特大新聞!商砼出重大質量事故!涉及100多個樓盤!51個項目在建!

在一線作業的泵工都知道,與混凝土質量息息相關的崗位有混凝土實驗員,但是長沙此次混凝土重大事故,不可能是實驗員一個崗位的原因,不過珊珊今天想和大家聊聊實驗員這個崗位。

真實!混凝土公司實驗員的一天太不容易...

很多混凝土企業管理人員及其他部門人員都認為實驗室人員太多,有些人甚至認為實驗室人員都是閒人,整天無所事事,他們往往不瞭解實驗室工作的特點和工作任務。很多混凝土企業老闆及管理人員一再壓縮實驗室人員,遇到主管部門檢查隨便拉幾個人員充當實驗員,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真假。不知道有多少實驗室壓縮人員造成實驗員身兼多職,匆忙應付工作,甚至個別企業實驗室主任充當實驗員、調料員使用。其實混凝土企業試驗人員不是混日子的,一天到晚還是很辛苦的……

清晨,天剛矇矇亮,人們還沉睡在甜美的夢鄉,混凝土攪拌站便開始了一天的忙碌工作。泵車離開攪拌站,調度人員開始聯繫混凝土攪拌車司機、生產人員,混凝土技術人員忙碌一天的工作也自此開始。

真實!混凝土公司實驗員的一天太不容易...

作為一名混凝土技術人員,起床洗漱後,就匆匆去生產部查看一天的生產任務單,瞭解各工地的開工時間。清晨是攪拌站新開工地最多的時間,也是混凝土技術人員最忙的時候,一般半個小時內會開3~5個工地,甚至更多。作為一名混凝土技術人員,首先要去料場看一下夜裡來的原材料,雖然夜裡已經驗收,為了保證生產順利還是要複驗一下的,然後配合主機操作員輸入配比、核實配比,防止出錯。此外,清早也是原材料進場最多的時間段,在這一時間段,人員少,任務多,很多情況下,整個清晨都是在料場或主機上度過,很多時候忙的來不及吃飯。

真實!混凝土公司實驗員的一天太不容易...

待混凝土生產正常後,混凝土技術人員便要對各工地出廠混凝土進行抽查取樣,發現問題及時調整,同時對混凝土進行試塊成型,對已成型硬化的試件進行編號、拆除、放養護室進行養護。混凝土技術人員還要將符合規定齡期的待檢試塊取出,放置在待檢區。經過一段時間的忙碌,一個清早就這樣過去了,匆匆吃點早飯,還要和其他混凝土技術人員交代需要檢查原材料情況。

真實!混凝土公司實驗員的一天太不容易...

通常來說八點上班,七點半左右,試驗室混凝土技術人員便全部到崗,檢測待檢的水泥、粉煤灰、礦粉、砂石骨料的技術指標,以便指導生產。試驗員緊張地進行試驗,將試驗結果快速地以口頭、書面等形式進行報告。混凝土技術人員到調度室及時瞭解各工地發貨情況,供貨速度,工地反饋信息,及時調整混凝土配合比。待生產正常,混凝土技術人員還要及時去工地,實地查看工地施工情況,對工地不當施工行為進行勸說…,瞭解混凝土拌合物泵送前後的狀態,及時調整配合比,保證工程質量。

越是惡劣天氣越要去工地查看,惡劣天氣下混凝土質量事故易發,難以控制,混凝土技術人員需要根據混凝土性能配合施工單位施工。在工地,混凝土技術人員和建築施工人員一樣,站在遍佈鋼筋、模板的樓頂,頭頂著烈日,夏季衣服幹了溼、溼了幹,冬季迎著寒涼的北風,在工地查看施工情況……工地施工不結束,混凝土技術人員就時時刻刻想著工地,牽掛著混凝土,跑完這個工地去那個工地。

混凝土技術人員的一天,是十分忙碌的一天,每天要面對施工單位的生產任務,

原材料進場檢測,配合比調整,整天滿腦子都是水泥、砂石和混凝土。每天聽的最多的詞彙是:驗料、要料、泵送、堵泵…,勞累的是身體,疲憊的是精神,汗水和淚水一起流。

現在,很多攪拌站都存在混凝土技術人員不足的情況,一人身兼數職,再加上混凝土作為商品的特殊性,出了問題不被理解,備受委屈。現今,在環保壓力下,原材料五花八門,難以穩定,混凝土技術人員天天倍感壓力,有苦難言,出廠的每一方混凝土不出現質量問題就是我們做大的心願…

看看在混凝土企業的其他同事們也是如此,如從生產開始到結束的剷車司機,在料場與料倉間一鏟一鏟的運送;堅守在工地聚精會神的泵車操作手;來來去去的罐車司機;操作室的操作員等等,這裡的每一個崗位都很辛苦。

對此珊珊採訪了兩位砼行人的看法:

①壓縮實驗室人員編制,是各個攪拌站老闆最想做的事。莫說老闆,就連別的崗位人員都覺得實驗室的活稀鬆平常,有時候還跟眾人唱反調。如果不是應付政策,數據要求等,老闆們巴不得沒有實驗室的存在。這是個容易被理解,卻不容易被諒解的存在;

②一天到晚,工地沒堵泵啊、退料啊,風平浪靜,要實驗室幹啥?一天到晚這個工地料不好,那個工地泵送困難,工地打電話投訴後,又會想要你們實驗室幹嘛的,做得好是應該的,正常的。不管什麼原因引起的,實驗室首先的背鍋。

作為混凝土技術人員,你感到心累嗎?有什麼想說的話?

作為泵工你有什麼想對實驗員說的話?請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