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少,規則才起作用?“國情”不應是規則失靈的擋箭牌

把超車道當作行車道,把應急車道當作擁堵時自己車輛的應急通道,當真是路少車多的“國情”問題嗎?

我們有必要區分哪些是國情,哪些無關國情而是規則。是規則就得遵守,遵守了規則,秩序自然就跟著來了。

人少,规则才起作用?“国情”不应是规则失灵的挡箭牌

把超車道當作行車道,把應急車道當作擁堵時自己車輛的應急通道,當真是路少車多的“國情”問題嗎? (IC photo/圖)

前不久,我參加了一箇中歐自駕遊活動。開始幾天,我們穿梭在奧地利境內的高速公路上,常年駐守在歐洲的領隊請我注意左邊的超車道。我注意到,出現在超車道上的汽車都是去完成超車動作的——從行車道轉向超車道,超車完畢,立刻回到行車道上——沒有一輛車佔在超車道上行駛。

看到這,我由衷驚歎:“這真好!這樣行車多有序!行車道行車,超車道超車,應急車道應急,各司其職,井然有序。如果我們的高速也能這樣多好!”

說這話時,我自然聯想到我們的高速公路行車現狀:超車道被當作正常的行車道,超車只成了一個輔助功能;我也自然回憶起這麼一個鏡頭:去年的某一天,我們被堵在杭州繞城高速上,只短短一分鐘的時間,就有13輛車從應急車道上駛過。

“我們的國情不同。”領隊回應道。

我疑惑:“你說的國情是人多?車多?”

“是啊,車多啊。那麼多的車在高速上開,當然就不分超車道、行車道了。”

啊?這邏輯成立嗎?在人少的地方,規則才會起作用?因為我們人多車多,規則就起不到約束的作用了?難道不是因為人多才更需要規則嗎?

而且,又是“國情”論!我聽過不少的“國情”論,電瓶車在機動車道上行駛,有人就說,這是國情啊,我們有多少人在騎電瓶車啊,所以要和機動車爭道了;服務區、旅遊景區女同胞搶佔男廁所,男士在外面跳腳,有人言,這是國情啊,現在,我們外出旅遊觀光的人多了,女廁少,不夠用,借用一下男廁也沒什麼啦;大媽跳廣場舞,音箱開得震天響,非常擾民,也有人說,這是國情啊……

我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當我們看到人家遵守規則、秩序井然的時候,就呼喚規則:看人家歐美國家,多有秩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完全可以借鑑;然而,當規則不發揮作用的時候,就馬上甩鍋給國情:我們的國情不同,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嘛。

我想,我們確實有我們具體的國情,諸如人口數量多,基數大,人均耕地面積少,自然資源人均佔有量小;諸如我們的傳統文化以儒家思想為背景、以天地君親師為信仰;諸如我們習慣午睡,我們喜歡喝熱的水……

但是,把超車道當作行車道,把應急車道當作擁堵時自己車輛的應急通道,當真是路少車多的“國情”問題嗎?

我自認是一個較真的人,特意查了一下我們的高速公路之國情:我國的高速公路總里程世界第一,從世界銀行發佈的2019年全球20個主要國家千人汽車擁有量數據來看,中國每1000人擁有汽車173輛,位列第17位。

從這個數據來看,說車多路少,高速公路上駕車人無法遵守規則這個說法並不能成立。然而,我發現,人們似乎習慣拿“國情”說事,有些事情往“國情”身上一推,就變得理所當然起來。既然是理所當然,那麼就沒有改變的需要。於是,超車道繼續理所當然地變成行車道,大媽們繼續理所當然地擾民,女同胞們繼續理所當然地佔用男廁,打麻將的繼續理所當然地在麻將桌上加點小彩頭……

所以,我覺得,我們有必要區分哪些是國情,哪些無關國情而是規則。是規則就得遵守,遵守了規則,秩序自然就跟著來了。比如,我們這次在自駕的十多天內,路上的車子並不少,一輛緊跟一輛,很密集的,但是,大家都謹遵規則,都在規則的框架內行駛,所以我們的車子一路暢通,路上沒碰到什麼么蛾子。

如果我們高速公路上的駕車者,也像這樣在規則的框架範圍內行駛,不急著搶道,不隨意變道,事故和擁堵是否會少發生一點呢?

什麼時候,面對一些陋習,面對一些大家習以為常但又不符規則的現象,我們不用國情去做擋箭牌,而是努力地去改變它們,我們這才算是有了真進步。

(作者為浙江嘉興退休返聘教師)

(南方週末App“hi,南周”欄目期待您的來稿。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卜玉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