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擬“摘帽”脫貧縣對標衝刺

涼山擬“摘帽”脫貧縣對標衝刺

10月27日,甘洛縣蘇雄鄉沙哈村五組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

村民們忙著在自家門前的“微田園”裡種植從漢源引進的黃果柑果樹。(宋恩 攝)

“建檔立卡貧困戶搬新家,通村入戶路全硬化,發展產業腰包鼓……”11月5日,說起脫貧攻堅以來的變化,雷波縣八寨鄉甲谷村黨支部書記吉日木石一口氣說出了好幾個變化。

這個在山腰上的村莊,曾經不通路,信息閉塞,村民居住條件差,現已成功退出貧困村行列。

退出的不止這個村。雷波縣委書記王榮華說,目前,該縣的戶脫貧、村退出、縣“摘帽”的所有指標已達到,正在等待驗收。

今年,按照涼山州脫貧攻堅安排,將有雷波、甘洛、鹽源、木裡4個縣“摘帽”,退出貧困縣序列,這也是涼山州11個貧困縣中首批退出的縣。

現實

貧困面積大程度深

大山帶來了豐富的自然資源,也阻隔了人們的出行。以雷波縣八寨鄉甲谷村為例,“以前去集鎮買鹽,都得早出晚歸走一天。如果去縣城,那就非得兩三天不可。”村民曲比阿洛說,甲谷村的老人大多沒有去過縣城。曲比阿洛家有6口人,過去僅靠種玉米、土豆維持基本生活。

像曲比阿洛這樣的貧困戶,雷波縣有7.4萬餘人,171個貧困村,貧困發生率30.98%。

距離雷波縣400多公里外的木裡縣,這個藏區縣有97個貧困村、7396戶貧困戶、33757名貧困人口,貧困發生率最高時達25.27%。

經多輪精準識別動態調整,到2018年底,甘洛全縣共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71247人。

相比之下,鹽源縣貧困發生率稍低,但也達19.1%,122個貧困村中,極度貧困村7個,貧困人口15062戶68970人。

舉措

發展產業促進就業

近日,甘洛縣新茶鄉茶旅融合園區在大林村開工。該項目位於甘洛縣新茶鄉新場村、普卡洛村、大林村及安呂洛村。園區規劃面積1萬餘畝,計劃投資4000多萬元,是以生態開發為宗旨,集茶葉種植、加工、銷售及鄉村旅遊為一體的茶旅融合園區。

當地利用項目建設促進區域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引導貧困戶通過流轉土地、進場打工,經營茶園,切實促進農民增收致富。不僅如此,園區的建設還將對引導該縣農業產業化以及三產融合起到示範引領作用。

在脫貧攻堅中,甘洛縣把產業扶貧作為主攻方向,建成核桃基地64.8萬畝、速豐林8萬畝、花椒4.6萬畝,發展果薯蔬草藥蕎26萬畝。同時,強化就業創業,年輸出農村富餘勞動力5.6萬人次以上,確保貧困群眾人均純收入達到當年“脫貧線”。

木裡縣始終把增收作為貧困戶穩定脫貧的根本性措施,多舉措發展產業、促進就業。通過大力發展“兩椒”“一菌”“兩芋”“一藥”“一蔬”“一果”“一林”等九大扶貧產業,採取“公司+合作社+園區+基地+貧困戶”模式和“事後獎補”“成效獎補”形式,實現縣城有園區、村村有基地、戶戶有產業。

近日,鹽源縣也制定2019年脫貧攻堅“冬季衝刺”行動方案,對照貧困戶脫貧“一超六有”、貧困村退出“一低七有”、貧困縣“摘帽”“一低三有”標準,按照“缺啥補啥”原則,抓緊對標補短,搞好達標建設項目的掃尾工作。

攻關

暗訪初審對標補短

涼山州委、州政府近日安排部署暗訪組,對今年即將脫貧“摘帽”的雷波等4個縣開展了為期一週的暗訪督導。

在甘洛縣,5個暗訪小組分赴最偏遠鄉鎮村組,對標“兩不愁三保障”國家考核必考內容,採取現場走訪群眾、電話問答核查等方式對25個鄉鎮75個村開展暗訪督導。

鹽源縣近日召開脫貧攻堅領導小組第24次會議,駐村工作隊下沉一線,對標問題短板,全力推進問題整改,緊盯“兩不愁三保障”等脫貧驗收指標,全力攻關。

11月3日,涼山州貧困縣“摘帽”驗收組到雷波縣,對該縣脫貧“摘帽”開展初審。驗收組分綜合協調、入戶調查、資料檢查和幹部訪談4個大組,每個大組又分若干個小組。11月4日起,各小組分赴該縣各貧困村開展初審工作,預計本月18日結束。此次州級初審,將為該縣迎接省級和國家級驗收奠定堅實基礎。

近日,木裡縣嚴格按照檔案管理有關標準,對脫貧攻堅檔案資料進行再檢查、再完善。該縣還發動4000餘名幫扶責任人、297名駐村工作隊員、136名綜合幫扶隊員和鄉鎮、村組幹部,開展了一次滿意度摸底排查。針對滿意度低於97%的村,逐戶梳理享受優惠政策清單,逐戶開展政策再講解,提高群眾滿意度。(記者 何勤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