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81個字,關乎每一個河北人的福祉

11月6日至7日,中國共產黨河北省第九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召開。

會議對“堅持和完善統籌城鄉的民生保障制度,不斷增進廣大人民群眾福祉”進行了部署,提出六個必須“構建”:

構建有利於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的促進機制,

構建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

構建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

構建健康河北制度體系,

構建滾動實施民心工程工作機制,

構建精準扶貧脫貧防貧長效機制。

這81個字,無論是“機制”還是“體系”,都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每一個河北人的民生福祉。

就業:“更充分”“更高質量”

就業乃民生之本。

街叔瞭解到,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城鎮新增就業81.38萬人,完成全年目標的95.74%;全省城鎮新增就業、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就業困難對象實現再就業三個就業群體均已經完成全年任務目標的95%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13%,零就業家庭保持動態清零。

这81个字,关乎每一个河北人的福祉

從已有的數據來看,全面超額完成全年就業目標任務已無懸念。而構建“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促進機制,無疑為河北省促進就業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如何理解“更充分”就業呢?街叔以為,這幾年來我省在化解過剩產能、破除無效供給、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動優化升級,以及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和現代都市農業等方面取得積極成效。

與此同時在就業方面出現新的問題,結構性就業矛盾更加突出,比如,適應產業轉型升級需要的高層次研發人員、高技能工人和創新型複合型人才不足,部分新成長勞動力的實踐能力還難以跟上市場變化,大齡低技能勞動者就業難題或將持續存在等。

從省委全會傳遞出來的信息中,我們能夠感受到,未來一定會更加註重促進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良性互動,不斷拓展就業新空間,在高質量發展中創造更多就業機會,進而在“更充分”的基礎上提升就業質量。

如何理解“更高質量”就業呢?對於勞動者而言,“高質量”體現在持續增長的勞動報酬、穩定的工作機會、良好的就業環境、完善的社會保障以及體面的社會地位;對於市場主體而言,“高質量”體現在不斷優化的勞動者結構和不斷提升的勞動者素質帶來更高的勞動生產率、更具競爭力的優勢。

这81个字,关乎每一个河北人的福祉

這項工作,河北省一直在做。在不斷加強職業教育和培訓促進就業方面,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共培養中職畢業生185.6萬人,高職畢業生83.26萬人,分別年均開展各類培訓65萬人次、70萬人次,每年安排近3萬殘疾人參加技術培訓。

可以想見,無論是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還是城鎮各類就業困難人員,亦或是其他就業群體,未來會有更多人受益於這樣的培養和培訓機會。

教育:“終身學習”

2018年12月25日,河北省教育大會發出了“由教育大省邁向教育強省的新跨越”的號召。

這次會議上,圍繞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教育熱點難點問題作出部署,提出要優化配置教育資源,統籌推進學前教育普惠發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普通高中優質特色發展、職業教育做大做強、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

在街叔看來,構建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則提出了更高的標準。

比如圍繞“終身”二字,就意味著要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健全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和普及高中階段教育保障機制,完善職業技術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統籌協調發展機制。

比如圍繞“教育”二字,從教育管理部門和學校、老師方面來看,就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就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聚焦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完善立德樹人體制機制,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这81个字,关乎每一个河北人的福祉

上面提到的“學校教育”是我們通常所理解的“教育”,但如果要理解“體系”,那還需要有更廣闊的視野。

比如“家庭教育”常常被忽視,或者並未提升到應有的重要位置。當前有些家庭存在只養不教、養育能力缺失等問題,甚至家庭成員的教育能力無法滿足現實的需求,無法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相互銜接、良性互動。當然,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這都將會成為“家庭教育”的應有之義。

此外,還需要關注的就是教育“新業態”。當前,網絡教育和人工智能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如何創新教育和學習方式,發展面向每個人、適合每個人、更加開放靈活的教育方式,進而建設學習型社會,這將成為實現“終身學習”的一個重要領域。

社保:“覆蓋全民”

社會保障體系有多重要?

年老、疾病、傷殘、失業、生育、死亡、遭遇災害……當面臨這些情況時,人們的基本生存與生活需要往往無法得到有效保障。為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就需要制定社會保險、救助、補貼等一系列制度,這些制度就構成社會保障體系。

我們看幾組數據:今年前三季度,河北全省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1315.44萬人、556.36萬人、940.71萬人,分別比年初增加54萬人、10萬人、60萬人,均已提前完成全年擴面計劃。

全省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486.65萬人。全省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徵繳收入1213.2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18.45億元。

權威數據顯示,2018年河北省退休人員養老金待遇人均提高5%,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每人每月增加18元,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均年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490元,農村低保平均標準提高12.5%,新建95家社區和居家養老服務中心。

這些數據說明,無論是社會保障覆蓋面,還是城鄉居民所享受的社保福利水平,都在不斷提升。

这81个字,关乎每一个河北人的福祉

橫向來看,如何實現“覆蓋全民”,這是下一步需要解決的問題。

街叔舉個例子。河北省社會保險惠及面已經大大擴展,參保人數持續增加,但同時也應該看到,還有部分社會成員沒有參加社會保險,尤其是流動性較強的工薪勞動者參加社會保險的比重還很低,如何讓社會保障覆蓋到這部分人,這是需要著重解決的問題。

此外,如何進一步完善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健全殘疾人幫扶制度,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等,這些都是構建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所需要關注的重點。

從養老保險、失業保險等到社會保障體系,這項涉及千千萬萬人的民生福祉工程正在全面推進。

醫療:“健康河北”

當前,河北已經成立高規格的健康河北領導小組,組長是省長許勤,副組長為省委副書記趙一德、副省長徐建培。

今年9月21日,健康河北領導小組審議了《關於開展健康河北行動的實施方案》和《健康河北行動(2019-2030年)》。

從“開展健康河北行動”到“構建健康河北制度體系”,由領導小組會議到省委全會,這中間不只是幾個字的變化,更意味著“健康”的分量在全省各項工作中的位置更加突出。

这81个字,关乎每一个河北人的福祉

為什麼要把“健康河北”擺在如此重要的位置?

一句話: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不斷提升人民健康水平既立足當下,也著眼長遠。

街叔在省衛健委官網發現,早在2008年5月,河北就已經在全省開展“健康河北”科普宣傳活動,活動通過在農村和城市社區開展系列、有效的知識傳播和技術推廣等活動,實現提高基層衛生技術服務水平、農村和城市社區居民健康素質兩個目標。

構建健康河北制度體系意味著,河北將全面促進衛生健康領域由以“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

目前,針對主要健康影響因素、重點人群和重大疾病,河北實施了健康知識普及、婦幼健康促進、心腦血管疾病防治等15個專項行動,朝著全方位、全週期維護人民健康的目標而努力。

这81个字,关乎每一个河北人的福祉

相關資料顯示:重點人群主要指,婦女嬰幼兒、中小學生、勞動者、老年人等重點人群,維護群眾全生命週期健康,實施婦幼健康促進、中小學健康促進、職業健康保護、老年健康促進等行動。

重大疾病主要指,心腦血管疾病防治、癌症防治、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防治、糖尿病防治、傳染病及地方病防控等。

民心工程:“滾動實施”

何為“滾動實施”?

街叔看來,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需要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幹。

比如2018年河北著力實施了20項民心工程,不僅全部完成,而且部分還超額完成,最大限度地讓群眾得到實惠。

这81个字,关乎每一个河北人的福祉

在2019年河北再次提出要著力完成20項民心工程,從內容來看涵蓋了群眾的衣食住行,包括了兒童的幼兒教育、農村中小學教育、職業教育、成年人就業、老年人養老、貧困殘疾人生活等方面,覆蓋了重點人群。一些民心工程銜接2018年相關工作,同時也為下一步更高水平的民心工程打下基礎。

2月11日,春節後上班第一天,河北召開高規格的省市縣鄉四級幹部網絡視頻會議,安排部署了“三深化、三提升”活動,其中之一就是“深化20項民心工程、提升保障改善民生水平”,這次被媒體稱為“省委書記、省長吹響節後開工‘第一哨’”的會議上,省委書記、省長親自“掛帥”,要對“民心工程”親自抓、負總責。

為何“滾動實施”?

街叔能夠感受到,每一項民心工程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而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需要協調全省各地各有關部門齊心合力完成。這裡面涉及的工作,有的是長期性的需要年年接力,有的是年度性的,當年即能完成。

这81个字,关乎每一个河北人的福祉

為了讓群眾從民心工程中持續得到更多實惠,就有了構建“工作機制”的必要性。

街叔梳理發現,此前全國各地慣以將年初在兩會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措施稱為“民生實事”。在河北,“民心”與“民生”相比,一字之變折射的是黨委和政府執政和施政理念的轉變。

而將之建立成“工作機制”則意味著這項工作一定會“壓茬推進”,一項工程要接力另一項工程,循序漸進,層層推進,每個階段都要紮紮實實,力求最佳效果。

畢竟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新的起點。

精準扶貧脫貧防貧:“長效”

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大攻堅戰之一,精準脫貧工作是必須要完成的工作。

这81个字,关乎每一个河北人的福祉

在這方面,河北的脫貧工作卓有成效:2018年,河北省推進扶貧脫貧工作,打了一個翻身仗,在國家脫貧攻堅成效考核和東西部扶貧協作考核中取得了好的成績。

數字最具說服力:這一年河北省65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2510個貧困村出列,21個貧困縣摘帽出列,貧困發生率由2017年的1.86%降至0.78%,圓滿完成年度脫貧任務;10個深度貧困縣共減貧20.8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8.02個百分點。

而尚未脫貧的貧困縣和貧困人口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共有39.95萬貧困人口、13個貧困縣。今年年底確保33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13個貧困縣全部摘帽;剩餘的6.95萬人到2020年上半年全面脫貧,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这81个字,关乎每一个河北人的福祉

告別絕對貧困後,如何建立防貧的長效機制?這需要提前謀劃。

河北已經在行動。按照要求,即使脫貧後,從省到市到縣,各級包聯貧困縣鄉村和貧困戶的領導幹部,還有扶貧工作隊和駐村工作組,要做到“四個不摘”,即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為了一個目的:堅決防止返貧。

“長效機制”則意味著,還要進一步增強貧困地區的“造血”功能,確保可持續發展,這就要結合正在實施的鄉村振興戰略,突出抓好產業扶貧、就業扶貧、科技扶貧和易地扶貧搬遷。

以剛剛獲得全國脫貧攻堅獎的先進單位邯鄲魏縣為例。

这81个字,关乎每一个河北人的福祉

建立扶貧脫貧防貧工作機制,設立精準扶貧防貧服務中心,為貧困群眾提供綜合服務的創新平臺,受到國家和省有關部門肯定;

設立“預警檢測線”,將收入不穩定的已脫貧戶和未納入建檔立卡的低收入戶作為防貧重點群體,將支出超過此線的納入防貧重點對象;

設置“防貧保障線”,對收入低於此線的,凡符合救助條件的發放保險金;

魏縣的這一系列做法都可圈可點。

此外,為杜絕一“保”了之,堅持從增強“造血”功能入手,安排幹部幫扶,因戶施策,通過產業扶持、引導就業、兜底分紅等方式,提升抗擊風險能力。

就這六項民生保障制度而言,都是涉及全局,覆蓋全民的,也是一個長期的構建過程,需要久久為功,持續發力,因為它與每個人的福祉息息相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