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完寶寶就輕鬆了?錯!產後八大疼痛,也只有當媽後才能深刻體會

關注 ,點擊加入下方圈子,學習更多孕產知識,做靠譜家長。

看到不少孕期的媽媽留言,覺得孕期很辛苦,好希望寶寶能早點出生,但殊不知寶寶出生後並不輕鬆,反而會更累,因此,往往生了寶寶的媽媽會告訴還在孕期的媽媽“要好好享受孕期的時光”,是啊,寶寶出生了,才真是各種累、各種疼、各種難受。

寶寶出生後,新媽產後病痛多,主要是這些部位容易出現疼痛,接下來就跟著京媽一起來看看。

生完寶寶就輕鬆了?錯!產後八大疼痛,也只有當媽後才能深刻體會

疼痛一、全身肌肉痠痛

生個孩子就像是跑了一次馬拉松比賽,完全是個體力活兒,即使過程很順利,也會因為宮縮時用力、生產時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而導致肌肉拉緊和變硬。因而當寶寶出生後,新媽媽恢復平靜後,會感覺胳膊拉的痠痛、臀部也痛、腿也痛、背部肌肉也痛,好像全身的肌肉就沒有不痛的地方。

應對建議:

1、首先生寶寶時,一定要聽醫生的建議,配合好醫生,正確用力,減少不必要的耗力;

2、生完寶寶新媽媽要多休息,還可以通過熱水淋浴、按摩等方式緩解疼痛,能下地走動時,可以適當的走動,通過伸展身體也有助緩解肌肉疼痛。

3、產後肌肉痠痛,

一般過幾天可以逐漸緩解,新媽媽不必太擔心

生完寶寶就輕鬆了?錯!產後八大疼痛,也只有當媽後才能深刻體會

疼痛二、產後宮縮痛

懷胎十月,孕媽的子宮會被逐漸撐大,以適應寶寶的生長髮育需求,但當寶寶出生後,子宮的使命也就算完成了,就要恢復到原來的大小和位置,由大變小(分娩前1000g恢復到未孕時的50g)、又上到下(子宮底從肚臍下一橫指的地方,降入骨盆腔)的恢復過程,需要靠“產後宮縮”來完成,有宮縮就會有疼痛,那新媽媽就需要承受“產後宮縮痛”。

關於這個疼痛,有的媽媽可能印象深刻,也有的媽媽並沒啥感覺,這是為什麼呢?

除了不同產婦體質上存在個體差異外,還因為產後宮縮痛有這麼幾個特點:

一般在生完寶寶後1-2天開始出現,會持續2-3天;

尤其是生育過寶寶的產婦痛感會更明顯;

給寶寶餵奶時會刺激子宮收縮,痛感也會明顯加重。

所以,頭胎的媽媽可能痛感並不明顯,但二胎媽媽由於生育過一次,子宮肌肉纖維懷老大時已經被拉扯過一次,肌肉相對鬆弛、彈性也沒那麼好了,因此產後子宮恢復收縮時就需要更大的力氣,痛感就會更強,而且生育的次數越多,產後宮縮痛會越痛。

應對建議:

產後宮縮痛,是產後身體恢復的正常生理現象,每個產後媽媽都會經歷,只是不同產婦、不同胎次,痛感不一樣而已,所以要從心裡正確認識這個疼痛;另外,產後宮縮痛一般不需要用藥治療,它可以自行緩解。

生完寶寶就輕鬆了?錯!產後八大疼痛,也只有當媽後才能深刻體會

疼痛三、傷口疼

剖腹產和順產側切、撕裂的產婦,生完寶寶都會留有傷口,那就免不了得忍受來自傷口的疼痛了。

剖腹產的術後傷口,一般7-10天皮膚可以癒合側切和撕裂的傷口,現在一般都用可吸收的內縫線,3-5天局部傷口也會癒合,一個月左右縫線會徹底被吸收,傷口徹底癒合。

應對建議:

有傷口的產婦,要遵醫囑進行清洗和換藥,不能捂著傷口,也要注意個人衛生,避免發生感染;萬一傷口處有“紅腫熱痛”的感覺,可能是感染了,要及時看醫生。

生完寶寶就輕鬆了?錯!產後八大疼痛,也只有當媽後才能深刻體會

疼痛四、肛裂疼

孕期不少孕媽有便秘的習慣,甚至出現肛裂或痔瘡,產後不少新媽媽也還會延續這樣的“尷尬”,甚至更嚴重,尤其是精神緊張、總在床上躺著活動少的產婦。

應對建議:

新媽媽在產後要適量運動,還要放鬆心情,尤其排便時不可太過緊張,飲食上可以適當吃些含膳食纖維豐富的食物、增加湯水的攝入,如果是嚴重便秘、有傷口不能用力排便的產婦,也可以諮詢醫生後使用開塞露。

生完寶寶就輕鬆了?錯!產後八大疼痛,也只有當媽後才能深刻體會

疼痛五、頭疼

月子裡的新媽媽還容易出現頭疼的毛病,這是因為生寶寶時體力消耗多、出血多,產後一段時間內會處於氣血虧虛的狀態,再加上產後休息不好、太過勞累,照顧寶寶手忙腳亂、育兒壓力大,產後激素水平改變等所致。

我生完我兒子的前幾天,自己能感覺出特別累,但就是睡不著,結果就出現了頭疼,好在疼了兩天,通過自己調節緩解了。

應對建議:

1、首先要休息好,也就是睡眠充足,有助新媽媽身體恢復;

2、其次要放鬆心情,新媽媽除了照顧好自己和寶寶外,其他的都不用多想,餓了就吃、困了就睡,除了餵奶,寶寶可以多讓家人幫忙帶帶;

3、還可以適當的頭部按摩和熱敷,如按摩太陽穴和髮際處,哪裡疼就輕輕的按揉哪裡,熱敷就是用溫熱毛巾敷在前額部,這樣都有助促進頭部血液循環,緩解頭痛;

4、飲食方面也要配合,少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其實就算不頭疼,哺乳期的媽媽也要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生完寶寶就輕鬆了?錯!產後八大疼痛,也只有當媽後才能深刻體會

疼痛六、乳房疼

幾乎每個新媽媽剛開始餵奶時,都經歷過這種“餵奶痛”,嚴重時還會出現乳頭皸裂出血,只要寶寶吃奶一觸碰到就會疼。

另外,除了乳頭皸裂疼痛外,在月子期間,母乳還沒達到“供需平衡”狀態,可能會頻繁堵奶導致乳房痛,嚴重時還會發生乳腺炎,疼痛加劇。

應對建議:

1、這兩種來自“餵奶”的痛,母乳媽媽們大部分會遇到,預防乳頭皸裂,可以在孕期時就經常用溫熱毛巾熱敷乳房及乳頭,寶寶出生後,已經出現乳頭皸裂的,可以每次餵奶後,再擠出來一點塗抹在乳頭上,也可以使用乳頭皸裂膏。

2、對於堵奶和乳腺炎,那就要做好預防、正確餵奶了:如每次給寶寶餵奶後,吃不完的奶最好都擠出來儲存起來;如果媽媽感覺有脹奶但是寶寶還不餓,那也最好先擠出來些;如果是出現輕微乳腺炎,可以冷敷乳房,緩解疼痛和腫脹不適,若自己嘗試緩解後並不管用,或已經有發燒,要及時去醫院尋求醫生幫忙。

生完寶寶就輕鬆了?錯!產後八大疼痛,也只有當媽後才能深刻體會

疼痛七、腰疼

月子裡經常抱寶寶,除了手腕疼、胳膊疼,還會有一個明顯的疼痛部位,那就是腰疼。月子裡,新媽媽由於孕期子宮對腰部的壓力剛解除,腰部還在逐漸恢復階段,若是餵奶姿勢不當(總低頭看寶寶、長時間以一個固定的姿勢餵奶、餵奶時腰部受涼)、

長時間抱孩子做些家務再次刺激腰部,引起腰部肌肉疲勞,就容易出現腰疼,甚至可能落下“腰疼”的月子病。

應對建議:

1、避免長時間抱寶寶,也要避免給寶寶餵奶時總是固定一個姿勢,可以選擇一個媽媽自己感覺舒服的姿勢,在腰部周圍墊一圈枕頭等,也可以躺著給寶寶餵奶,但要注意寶寶的安全,別因自己犯困,堵住了寶寶鼻子造成窒息。

這裡給新媽媽們推薦一個安全又舒服的餵奶姿勢:半躺式哺乳法。

就是新媽媽採取半躺的姿勢,可以用多個枕頭墊著腰背部,以自己感覺舒服為宜,然後讓小寶寶趴在自己肚子上吃奶,這樣新媽媽自己舒服,不會腰疼,雙手也是自由的,也便於觀察寶寶的狀況;而對於寶寶來說,由於重力作用,會吃奶省事,這個方法也適合剖腹產的新媽媽們哦(如下圖)。

生完寶寶就輕鬆了?錯!產後八大疼痛,也只有當媽後才能深刻體會

2、每天適當的活動腰部關節,幫助局部乳酸排出;少做家務,尤其是提重物之類的活兒等

3、注意飲食補鈣,以幫助韌帶恢復正常的緊張度,避免因鈣流失導致的腰疼,《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哺乳期媽媽每天鈣攝入量為1000毫克。

疼痛八、手腕疼、胳膊疼、肩膀疼

這種疼痛,新媽媽們應該也是深有體會,很多媽媽因為抱孩子,甚至得了“腱鞘炎”。我兒子出生時7.7斤,三個月時已經18斤,是很胖的寶寶,他一歲之前,我胳膊疼是家常便飯。

導致新媽媽出現手腕疼、胳膊疼的原因,主要有這幾個:

過度勞損。新生兒並沒多重,但對於新媽媽來說,這突然的頻繁抱寶寶,手腕和胳膊上肌肉可能會因過度疲勞出現勞損類疾病,引發胳膊疼、手腕疼。

上肢關節炎症。寶寶出生後,由於需要長時間哺乳,而上肢關節大多暴露在外面,就容易產生無菌性炎症,肩周炎就是常見的一種。

骨質疏鬆。新媽媽產後哺乳,乳汁會帶走一部分鈣,另外新媽媽若食慾不好、營養不良、不注意補鈣,就很容易產生骨質疏鬆,也是可能引起上肢疼痛的。

生完寶寶就輕鬆了?錯!產後八大疼痛,也只有當媽後才能深刻體會

應對建議:

1、少抱寶寶,避免勞損。經常抱寶寶不僅媽媽的身體可能受不了,出現疼痛,而且被抱習慣的寶寶,不喜歡躺著,不抱就哭鬧,這樣照顧起寶寶會更累。因而,最好從剛開始就養成少抱的習慣,讓寶寶自己多躺著玩,出去的時候可以推著嬰兒車

,解放媽媽的胳膊。

2、給寶寶餵奶時披個衣服、選個舒服的姿勢。給寶寶餵奶時最好披個或穿個長袖的衣服,尤其夜裡餵奶時,另外就是餵奶時,媽媽自己要感覺舒服,可以再胳膊下和腰部墊些墊子枕頭等。

3、注意飲食營養和補鈣。在營養均衡的基礎上,注意適當多吃含優質蛋白、含鐵含鈣豐富的食物,預防因骨質疏鬆帶來的胳膊疼痛。

生完寶寶就輕鬆了?錯!產後八大疼痛,也只有當媽後才能深刻體會

看完後,是不是覺得當個媽媽太不容易了?母愛之所以偉大,可能就是因為付出了太多。這些疼痛,你都經歷過哪些,歡迎留言討論與分享。

關注「京媽說」,學習更多專業實用的母嬰育兒知識,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要給京媽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