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發展“智囊團”探尋協同發展新機遇

11月12日,第九屆泛成渝經濟區商會合作峰會“開放新成渝·活力新遂寧”主題研討會舉行,知名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圍繞成渝一體化發展機遇、民營經濟發展、促進商會合作交流進行了主題研討。

遂寧要把“中心”變“軸心”、發揮關鍵節點城市作用助推成渝融合發展、商協會要當好民營企業“孃家人”……一系列助推成渝經濟區一體化發展的關鍵詞不僅成為了本次峰會的熱詞,更成為了兩地協同發展決心:巴蜀千載情,川渝一家親,川渝兩地要把握時代發展大勢,堅定發展信心,強化“川渝一盤棋”大局意識,秉持“巴蜀一家親”合作理念,攜手打造內陸開放經濟新高地,為推動新時代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作出更大貢獻。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教授,博士生導師,四川省決策諮詢委員會副主任李後強

遂寧:把“地理中心”變為“功能軸心”

成渝发展“智囊团”探寻协同发展新机遇

遂寧市區到成都到重慶都在150公里左右。從地理的角度來看,遂寧是成渝經濟區的地理中心。但從發展的眼光來看,遂寧就要把“地理中心”變為“功能軸心”。

遂寧要實現“中心”變“軸心”,就要切實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發揮“五大效應”,激動、轉動、帶動、聯動、互動,產生強大向心力、輻射力、影響力、催化力、粘合力,建設文旅中心、物流中心、金融中心、商貿中心、調配中心等,凸顯強大的“心臟”功能,做活“心”文化,做大“心”文章。

具體說來,在發展中,遂寧要發揮磁場效應吸引信息流,把“過路經濟”變成“通道經濟”,實現要素積聚,把這個成渝連線的天然區位優勢轉化為具有巨大磁場效應的截流能力,把通道上豐富的資本、技術、信息、人才、項目等要素截取下來;要發揮“窪地效應”吸引資金流,以一流的人居環境、政策環境把“窪地”變為充滿活力、充滿希望的投資熱土。

成渝本是一家,一家人應該越走越近,不能越走越遠。在這場成渝相向而行的抱團發展中,遂寧要加大對產業、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投資項目的支持力度,把過去的“框架協議”“備忘錄”轉向更多的“具體方案”“具體項目”,使各種合作更加務實。

與此同時,遂寧還要做優做靚“成渝最美夜色”月亮經濟名片。在成渝經濟區發展中豎起建設“綠色經濟強市”和“文化旅遊名城”的“燈塔”,吸引成渝經濟區近1億人口的關注支持和省內外遊人的目光。同時,發揮“燈塔效應”,吸引精英人才積極回鄉投資興業,引導農民工嘗試返鄉創業,為成渝經濟區實施振興鄉村戰略探出一條新路,成為一塊創新創業、施展才華的理想之地。

此外,遂寧要更加開放,吸納成渝及國內外人才。要積極發揮人才優勢,成為知識的匯聚地。要加強智庫建設,提升影響力和話語權,擴大對外回應力和塑造力。同時,通過報紙、期刊、論壇、座談、視頻、自媒體、微信公眾號等多種途徑,高頻率發聲,傳達正確理念,消除分歧,達成共識。

全國工商聯常委、四川省工商聯副主席、海特高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飆

關鍵節點城市助推成渝區域融合發展

成渝发展“智囊团”探寻协同发展新机遇

成渝經濟區發展很關鍵的一點是要發揮節點城市的軸心作用。尤其像遂寧這樣地處成渝經濟區黃金節點的城市,即位於成渝經濟區發展主軸“軸心”位置,又處在成渝城市群“核心”地帶,電子信息、文化旅遊、現代物流等綠色產業初具規模,既可與周邊市州在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方面互聯互通、優勢互補,又具有配套成渝的產業基礎,在區域格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四川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明確支持遂寧建設“成渝發展主軸綠色經濟強市”,進一步提升了遂寧在成渝城市群中的戰略定位。推動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遂寧的地位和作用不可或缺;實現成渝中部崛起,遂寧應有主軸“脊樑”擔當。在成渝一體化發展的過程中,遂寧主動順應開放潮流,拓展開放合作深度和廣度,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和新優勢,與成渝主軸其它地區一道,走協同發展齊頭並進、特色化與差異化發展的道路,已逐漸成為成渝城市群區域性中心城市和最具活力城市。

今年上半年,遂寧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557.72億元,同比增長8.9%,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0個百分點,比全國平均水平高2.6個百分點。全市有179家產值過億元企業,同比增長17.7%,拉動規上工業增長13.9%,工業經濟保持增長平穩、後勁十足。遂寧市已成為驅動成渝經濟一體化發展的軸心城市,是企業落戶發展的優選城市。

重慶總商會副會長、重慶市潛能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龍義

弘揚企業家精神是推動經濟發展的不竭動力

成渝发展“智囊团”探寻协同发展新机遇

目前,一部分企業正處在新舊動能轉換的膠著期,同時這也是一個孕育無限希望的關鍵期。企業家們要堅守創業時的初心,要有敢想、敢拼、敢幹的勁;要有開放的心態、合作共贏的心態,加強交流與合作,共建營商環境;要跟上時代步伐,創新發展,騰籠換鳥;要有比平時更高的靈敏度去發現商機,實現低速超車、換道超車和彎道超車,贏得未來發展優勢;要有工匠精神、釘釘子的實幹精神;要有敢為天下先、敢於承擔風險的精神。

企業作為市場主體,最能反映一個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活力和創新力。企業的發展、企業家的崛起都離不開本地經濟發展和文化的長期積澱。成渝兩地的企業家們,憑著吃苦耐勞、敢拼敢闖敢為人先的精神,憑著一股韌勁,在改革發展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國奇蹟”驚豔世界,就因為它始於夢想、基於創新、成於實幹,弘揚企業家精神,是推動中國經濟滾滾向前的不竭動力。

泛成渝經濟區商會合作峰會的召開,讓成渝兩地的企業家們更加充分認識到會議的重要意義所在,將在兩地政府、兩地企業家的努力下,共同營造企業和企業家成長的良好營商環境,促進兩地企業家更加緊密地合作與交流,創造出更多的奇蹟,迎來兩地企業更多、更大的發展,尋找到更多的合作項目與夥伴。

臺灣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高級顧問、中華大學講座教授尹啟銘

用新的發展思維創造新的發展模式

成渝发展“智囊团”探寻协同发展新机遇

為什麼臺灣能做集成電路的第一,因為以前集成電路都是垂直的生產。以英特爾為例:英特爾的設計、製造、封裝都是由一家企業做,臺灣創新的把設計、製造、封裝三段進行切割,由三個不同的企業分別做,並讓他們融合發展。這種發展模式把美國原有的半導體優勢全部打破。由此說明,一個產業要發展必須要有一個新的發展模式。

而當環境發生改變的時候,產業的發展模式也要進行改變。遂寧在成都和重慶的發展中扮演了一箇中間的角色。遂寧市區到成都到重慶都在150公里左右,具有等距離的地理優勢。遂寧在發展中必須要把這種距離優勢轉化成發展優勢,把發展優勢轉換成產業優勢,把產業優勢轉換成競爭優勢,才能獲得成功。

同時,遂寧要找準在成都和重慶之間的定位,要把自己作為成、渝的供應鏈產業生態圈,發揮磁吸效應,把英特爾通道上豐富的資本、技術、信息、人才、項目等要素截取下來;要做雁行理論:成、渝是一個大的雁群,成都、重慶發展的規模越來越大,部分產業在成、渝兩地就沒有發展的空間和競爭力,遂寧需要做的就是把這些產業順利地移轉過來發展;要與成、渝水平和縱向錯位互補,並對既有的化工、食品、紡織、機械等產業進行轉型升級,同時以聚落模式建構健全投資環境,發展特色新興產業。

中國民間商會副會長、重慶市工商聯副主席、重慶小康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興海

川渝兩地抱團協同共樹西部形象

成渝发展“智囊团”探寻协同发展新机遇

川渝兩地同處西部,地域相鄰、經濟相融、人緣相親、文化相通、互補性強。

川渝兩地要圍繞“推進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推動川渝合作走深走實”的要求,攜起手來,制定普遍遵循的規律,為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以及更大範圍的生產協作創造條件。在更大範圍內實現生產分工和社會協作,以此來提升生產效率,讓產品更有競爭力。成渝兩地各有各的資源稟賦,各有各的基礎條件,大家抱團一起來搞生產協同,分工就會更科學合理。

川渝兩地在資源和產業以及其它生產要素上都存在互補性。比如重慶在製造業方面,特別是汽車摩托車產業優勢明顯,正著力構建“芯屏器核網”全產業鏈;四川有汽車和電子方面的優勢,川渝正好可以發揮整車整體的長板效應。同時,四川的零部件企業可以更多地與重慶的製造業形成配套。以小康集團為例,東風小康及東風風光品牌汽車每年銷售過30萬輛,四川有40餘家供應商為小康產業配套,像四川建安為小康集團供應後橋總成及後車架,四川泛華電器為小康集團供應全車線束,成都華川電裝為小康集團供應雨刮系統……這些都是川渝兩地深度合作的典型代表。

四川省商會副會長、成都金房物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聞濤

打造商協會跨界大融合

成渝发展“智囊团”探寻协同发展新机遇

在市場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必須要合力取勝、抱團取暖。深入推進成渝一體化發展就要打造商協會跨界大融合,發揮其重要紐帶作用。

要充分發揮行業商會和協會的管理作用,加強行業自律和規範管理,才能利於行業的健康發展。同時,充分發揮商協會的橋樑紐帶作用,廣泛聽取會員企業在市場經營中遇到的問題和呼聲,積極協調政府主管部門,反映行業的願望與訴求,為企業解決發展經營中的難題,維護行業的公共利益和會員的合法權益,真正把商協會打造成會員企業的“孃家”。

政府主管部門要通過對商協會工作的指導,進一步規範對行業發展的監管;廣大企業要通過商會和行業協會為政府建言獻策;商協會要在其中發揮好橋樑紐帶作用,為行業發展發聲,指導企業的經營管理,形成政府、企業、行業之間凝心聚力的無縫鏈接。

此外,行業商會的會員企業多為民營企業,商會要特別注重堅持黨建引領、教育引導,堅持在黨的領導下,按照“團結、服務、引導、教育”的方針,把廣大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最廣泛最緊密地團結凝聚在黨的周圍,聽黨話、跟黨走,做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優秀建設者。要大力開展民營企業黨的組織建設和黨建活動,發揮黨組織在民營企業發展中的政治引領作用,確保民營企業發展的正確方向。

全國工商聯石油業商會會長、四川省民營石油業商會會長、巨能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曾國勇

擔起民營石油業發展的時代重任

成渝发展“智囊团”探寻协同发展新机遇

我從第九屆泛成渝經濟區商會合作峰會“開放新成渝·活力新遂寧”主題上,讀到了主辦方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構建“親”“清”政商關係、“不忘初心、維護核心、服務中心、凝聚人心”的真摯情感,也是政府為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的務實舉措。新形勢下,所有制形式更加多樣,社會階層更加多樣,社會思想觀念更加多樣。這“三個更加多樣”是治國理政推進四川“三大發展戰略”、實現“兩個跨越”的關鍵,作為四川省民營石油業商會的會長,也是全國工商聯石油業商會的會長,我深感使命和責任重大,將與大家一起擔起民營石油業發展的時代重任。

在能源發展方面,四川把握天然氣資源優勢、推進頁岩氣商業化進程、先行先試能源體制改革混合所有制模式。在與油氣能源骨幹企業的合作中,重視配套產業輔導、產業鏈延伸、下游產業企業孵化以及稅源培育,在區域經濟發展中取得了經驗。以遂寧的安居區為例,油氣裝備製造、天然氣為主導的“2+2+N”現代工業產業體系逐步形成,工業集中發展區聚集了規上工業企業超過50戶,支柱產業逐漸形成,“經濟新引擎”強勁啟動。

而成渝兩地、一衣帶水,承擔著助力“一帶一路”發展、協同長江經濟帶佈局、深化西部大開發等重大戰略規劃實施的重任,遵照《關於依託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未來成渝地區必將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極。渝西歐和蓉歐快鐵引領川渝深入國際市場,佔全球四分之一開採量的“頁岩氣”再次將川渝影響力拔高。

全媒體記者 陳醒 範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