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访古--南高峰烟霞三洞,最值得一看的水乐洞?胡适曾在这养病

  渐渐对西湖周边群山的古迹,特别是各种石窟造像、摩崖石刻越来越感兴趣,每当看着山间各个朝代的前人留下的各种印记,仿佛能与他们产生某种关联。揣摩着当时他们游山玩水的心境,寻找各个题刻背后的故事,总是让我越发对杭州这片湖山产生新的认识,新的感情。我觉得这种感受是别的城市所不具备的,因为从来没有一个城市像杭州这样,历朝历代的人们,不管是达官贵人、文人雅士,还是平民百姓,都把西湖群山当做一块天然的巨大画布,在这里或留下诗句,或留下到此一游的印记。经过一千多年的“绘画”,西湖群山这个天然画卷上的内容早已是浩若星海,而且这些古迹不是像在博物馆里一样只能隔着玻璃观赏,它们就分布在群山之中,你可以去寻找它,观赏它,触摸它。

杭州访古--南高峰烟霞三洞,最值得一看的水乐洞?胡适曾在这养病

  ● 行走路线:石屋洞--水乐洞--烟霞洞--观音洞--无门洞--南高峰--血园陵--法相唐樟--高丽慧因寺--于谦祠码头

◎ 石屋洞

  石屋洞非常好找,在满觉陇路与五老峰隧道口,公交车就有这一站。清朝时这里有一寺院名为大仁寺,咸丰年间毁后重建,到民国时尚存,六七十年代就消失了。现在的石屋洞大门进去有喝茶吃饭的地方。

杭州访古--南高峰烟霞三洞,最值得一看的水乐洞?胡适曾在这养病

  大洞壁原有释迦如来、罗汉、菩萨、天王、飞天等造像和浮雕。大龛左有一小龛,造像三尊,其左又一大龛,雕刻有一佛二菩萨,龛楣上还有坐像七尊。这三龛周围,布满小型罗汉五百多尊,一直蔓延到石别院。大佛像头部据说毁于太平天国,而剩余的残像及五百多尊小罗汉则在六七十年代的浩劫中损毁殆尽。现在看到的这些佛像和小罗汉像都是后来重塑的。

杭州访古--南高峰烟霞三洞,最值得一看的水乐洞?胡适曾在这养病

  洞口有北宋熙宁六年的苏轼留名题刻,不过也并非原物,是不知何时补刻上去的,洞口有仙境二字 落款为甲子春海盐王海品等刻,洞口上方有“湖南第一洞天”,姚元之题于清道光十八年,这个湖南指的是“西湖南面”的意思,洞后上宽下窄,状如浮螺,取名“沧海浮螺”,主洞边上另有一洞称“石别院”,沿着石别院的小洞往里钻可以一直走上去。石别院内的钟乳石还在生长,闪光灯照上去还会闪闪发亮。在主洞右侧有一小洞可往上爬,爬出小洞后沿台阶上行,有亭名为吟香,九月时有彼岸花盛开,再往上有两个小洞 一为青龙洞 一为乾坤洞。沿小路下行 又回到了主洞左侧,这里有几方摩崖石刻 这一方为“苍苔峭壁”,出了这里就是那家很贵的饭店的后厨,再往主洞右边走去,有个庭院称为桂花厅,遍植桂花,园内还有假山。

杭州访古--南高峰烟霞三洞,最值得一看的水乐洞?胡适曾在这养病

  从桂花厅绕一圈出来就到了出入口了,这里有一个元代坐虎,应该是一个墓道石像生,出了石屋洞,往右边走,就是满觉陇了,这里有很多小店、民宿、小饭店,这个季节每家都有卖各种桂花制品,桂花蜜、桂花龙井、干桂花等等,也很便宜。要买干桂花的话建议买那种还没开花的,品质比较好,还有桂花龙井从十块钱到一两百都有,根据品质不同价格也不同,自己挑选喜欢的就好。

◎ 水乐洞

  往上走一段路就到了烟霞三洞的第二个洞——水乐洞,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洞。烟霞三洞之中,烟霞洞自然是最珍贵、保存最完好、最值得一看的,但守卫森严,保安一直盯着不让拍照,甚至还搬出“损福报”这样的话来,让人难以亲近。石屋洞破坏太严重,现在的主龛大佛像和众多小罗汉都是后来重塑的,少了些古意。唯有水乐洞,虽然古代的无弦石琴已经不存,但“水乐”犹在,听着洞里叮叮咚咚的泉水声,看着里面众多的摩崖石刻,寻找古人留下的各种信息,有种寻幽访胜,心旷神怡的感觉。

杭州访古--南高峰烟霞三洞,最值得一看的水乐洞?胡适曾在这养病

  清代阮元所编《两浙金石志》中记载,《宋郑獬水乐洞题名》:熙宁二年十二月,翰林郑公与诸□,寻山至此,□□久之,遂命曰水乐洞。南舒正夫题。 由此可知,水乐洞最初是由北宋熙宁的杭州知州郑獬(字毅夫,安州人,举进士第一。熙宁二年五月癸未知杭州。三年四月己卯,徙知青州)所命名。这方摩崖现在还存在,据说在洞口一不起眼处,只是漫漶严重,以我的肉眼难以发现。

  洞内摩崖石刻众多 大多是民国时期的

杭州访古--南高峰烟霞三洞,最值得一看的水乐洞?胡适曾在这养病

  “汉安张虎痴及其弟丽诚文修大千君绶五人来游于此” 张大千兄弟五人游玩提名

杭州访古--南高峰烟霞三洞,最值得一看的水乐洞?胡适曾在这养病

  左:金刚经句子 右:吴兴沈燮臣题《水乐洞》诗文

  这是水乐洞内我最喜欢的一方石刻,作者与我同乡,是吴兴的沈燮臣先生(沈氏为吴兴望族),网上也搜不到什么关于此人的信息,似为民国时一政治人物。

  诗文如下:

  入世五十年,百事成逝水。哀乐烁我心,茫然靡所止。局趣尘壒间,素衣化为锱。偶作山林游,其乐乃如此。云霞幻明灭,木石杂青紫。微风度回响,流波生鸭嘴。乐水复乐山,我恐皆非是。好恶根天性,人我无二致。为语山中僧,我将至所至。

  特别喜欢这首诗,有种开朗豁达、寄情山水的感觉。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点,用普通话读不怎么押韵,用吴语读就很押韵。

  洞里可以一直往里走,钟乳石上还在滴水,这里的石头颜色、质感就跟石屋洞的有些不同了,这个洞非常深,里面是漆黑一片的,越走越瘆人,我自己一个人是决计不敢走的…走到底看到用石头封起来了,从左边的洞口进去,钻了一圈后从右边的洞口出来,再往前走,有两处地方名为“云门”和“留云谷”。再往上走,有水乐洞开山祖师“云峰”的夫妻合葬墓。

杭州访古--南高峰烟霞三洞,最值得一看的水乐洞?胡适曾在这养病

  在墓前方往下的地方还有一块民国时的断碑,但上面的文字保存还比较完整,碑文为:水乐洞,北宋神宗二年,杭知州郑獬提名。后沧桑。明朝(实为宋朝)贾似道作庭院,造楼台。又沧桑。直到光绪维新年代,道台子流落水□,重兴开山,创建石桌、石凳、道路,望后代为水乐多造福。开山祖云峰,弟子徐月修、秋生、德龙、月珍、影胜亭、胜倩、□喜、莉刚厅。民国九年。墓边的地上散落了很多野栗子,是这个季节特有的景象,随手就能捡到很多,还看到过松鼠抱着一颗野栗子在树上跑,很是可爱。

  至此水乐洞游览完毕,再往上走就是烟霞洞,外面有能开车的柏油大路可以走,在水乐洞边上还有一条古道,我选择走古道。

◎ 烟霞洞

  没多久就到大名鼎鼎的烟霞洞了。 烟霞洞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洞口高7米,宽3米,深20米,外宽内窄,形如牛角。因洞壑顶部密布钟乳,阳光映入闪烁绚烂色彩,宛如朝霞,故名。 烟霞洞内壁上的罗汉造像,为五代时的作品,依山势而雕凿,造型各异,形象生动,或 禅坐闭目静修,或横眉怒目,非常值得一看。洞口的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是北宋的,造型最为精美。

杭州访古--南高峰烟霞三洞,最值得一看的水乐洞?胡适曾在这养病

  古时此地曾有烟霞寺, 经清咸丰兵役后,日渐荒芜,到了光绪年间有一个来自福建的学信和尚来此重修寺院,并凭借自己的厨艺让烟霞寺名声大噪,据说不管是文人雅士,社会名流,还是普通游客,只要来吃饭的,不论面菜,学信都亲自下厨。《清碑类钞》上记载:“寺庙庵观素馔之著称于时者,京师为法源寺,镇江为定慧寺,上海为白云观,杭州为烟霞洞。” 而根据民国十八年陆费执先生所著的 《杭州西湖游览指南》 ,当时在烟霞洞吃一次饭价格也不便宜,抵得上当时中高级旅馆一天的房费了。

  关于烟霞洞,还有一段不得不提的往事。1923年,胡适被痔疮困扰,身心俱疲。六月,他坐火车到杭州,住在新新旅馆,随后赶来的还有他的侄子胡思聪。他们一起游玩,先过龙井,再到九溪十八涧,至烟霞洞——也许只是一念之间,“因爱其地风景好,房屋也清洁”,胡适决定退掉宾馆,在烟霞洞住下。 彼时胡的表妹曹诚英在杭州女子师范就读,抽空常去胡适居所,二人感情由此升温,请看胡适的日记:

  9月12日 晚上和佩声下棋。

  9月13日 下午我同佩声出门看桂花,过翁家山,山中桂花盛开,香气迎人。我们在一个亭子上坐着喝茶,借了一副棋盘棋子,下了一局象棋。

  9月14日 同佩声到山上陟屺亭内闲坐。我讲莫泊桑小说《遗产》给她听,上午下午都在此。

  10月3日 这是在烟霞洞看月的末一次了(次日佩声回杭州女子师范读书)。下弦的残月,光色本惨惨,何况我这三个月中在月光之下过了我一生中最快活的日子!自此一別,不知何日再能继续这三个月的烟霞洞山月的“神仙生活”!

  后来胡适回了北京,摄于江冬秀的威力,没有离成婚, 并且很快就从和曹的感情纠葛中脱离出来。而曹诚英的世界里,似乎只剩下胡适,她一辈子对胡念念不忘,没有再嫁。 临终前,她只有一个愿望,把自己安葬在旺川公路旁——那是胡适回家必经的道路。

  出了烟霞洞,右边有个厕所,厕所前有石头形似大象,上有“象鼻峰”、“象象”的题刻,左边是个茶楼。烟霞洞外诸建筑均源于清末民国时期,后有损毁,大多予以按原制重修或者修复,看上去很新。

杭州访古--南高峰烟霞三洞,最值得一看的水乐洞?胡适曾在这养病

  呼嵩阁的上方有一个小亭子, 就是陟屺亭,为1911年金凤藻女士为纪念其母所建,取《诗·魏风·陟岵》诗“陟彼屺兮,瞻望母兮”句名之。亭柱上原来刻有一组金氏自撰楹联,曰:“三月湖光杭郡景,六朝山色秣陵秋”。 时过百年,文字已毁大半, 如今上联只剩下“三月湖”,下联只剩下“六朝山色”。 胡适日记中记载的在陟屺亭中为曹诚英讲读莫泊桑小说《遗产》 ,便是在此。

  在亭子的柱子上,还有两个有趣的题刻,非常小,很难发现。左边为1921年清末大臣陈夔龙作—— 青山依旧向吾曹/竹杖芒鞋未觉劳/已过重阳情更好/白头兄弟补登高——落款辛酉重九后五日。右边题刻还未考证,应该是同一个人数次游览这里留下的感想,“……有一老妇腰脚不逊于前而今三至忽十年”

  至此烟霞三洞便已游览完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