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賀蘭山,恩怨糾葛的終結

鐵馬賀蘭山,恩怨糾葛的終結

遼興宗耶律宗真

文接上集,上一文說了遼興宗因為李元昊的自以為是感覺面子上掛不住就去攻打西夏,豈料被李元昊打了個大敗,自己差點被俘,而且落得個被一個戲子嘲笑。這讓之前在宋朝那裡佔便宜的遼國如何能忍受,而遼國自從戰敗後,就一直為再次出兵伐夏做著周密的準備。上次戰後,遼興宗下令普查人口,招募甲兵,日夜操練軍隊,同時派遣北院樞密副使蕭惟信將討伐西夏的信息告訴宋朝,爭取得到宋的政治聲援。就在遼國厲兵秣馬準備的時候,西夏那邊露出了一個破綻,終於讓遼國出動了。

李元昊在簽訂宋夏和議後開始獨行專制、日益驕淫並且貪好女色。後宮之亂引來貴族部族的叛變。又中了宋朝大將種世衡的反間計而錯殺野利旺榮與野利遇乞,並且迷戀迎娶野利遇乞的妻子沒藏氏,生李諒祚。李諒祚就被寄樣在其舅舅沒藏訛龐家裡。由於沒藏氏在枕邊的不停建議,沒藏訛龐被元昊升任為國相,開始掌控國政大權。

李元昊在酒色中越陷越深,國事基本由沒藏訛龐掌控。1047年五月,李元昊被兒子寧令歌娶的妻子沒移氏的美貌所迷,便將她納為新後,沒藏氏因此失勢。元昊專門為沒移氏在賀蘭山修建離宮,日夜遊宴作樂。看到沒藏氏被廢,而元昊依然沉湎酒色中,沒藏訛龐從個人情感出發,要為妹妹的失寵報仇;從圖謀大業的角度出發,這也是他篡權的絕好時機。於是沒藏訛龐教唆太子寧令歌去刺殺李元昊。寧令歌不負眾望,雖然沒有當場殺死李元昊,但是也砍下了李元昊的鼻子。說來也諷刺,西夏軍每次都將俘虜的鼻子割了,李元昊最後自己鼻子也被割了。李元昊不久傷重去死,遺命李諒祚繼位。李元昊的突然死去,給西夏留下了巨大空白,來填補這個空白的太子寧令歌卻已經成了政治犧牲品。整個西夏的高層權力基本投靠了沒藏家族。襁褓中的諒祚登基,暨夏毅宗。這是西夏曆史即位年齡最小的皇帝,太后沒藏氏臨朝聽政,國家軍政大權由沒藏把持。沒藏訛龐分別遣使到宋遼兩國告知元昊“不幸”,新君繼位。而趁著上次大敗之後的遼國君臣一直在尋找“思雪前恥”的機會,於是趁著西夏“新君幼弱,強臣用事”之良機,興師復仇,而拒絕對李諒祚的冊封,並且扣留了西夏使者。

鐵馬賀蘭山,恩怨糾葛的終結

西夏版圖,選自《中國歷史地圖集》

1049年(宋皇祐元年,遼重熙十八年)初,遼興宗又一次會集逐路兵馬命北面樞密使蕭惠統領出徵,同時也派遣使者去宋朝告知宋不要多管閒事,宋的態度和上次一樣,坐山觀虎鬥。

七月,遼興宗下詔親征,以天齊王耶律重元、北院大王耶律仁先為前鋒,韓國王蕭惠為河南道行軍都統,趙王蕭孝友、漢王貼不為副都統之,率兵渡過黃河攻入西夏的唐隆鎮,西夏地方官吏紛紛撤走。同時以耶律敵魯古為北道行軍都統,率阻卜諸部軍由北郡直趨涼州,突入西夏右廂地區。遼興宗親率中路軍,以皇太弟耶律重元北院大王耶律仁先為前鋒,隨後跟進接應。

九月,蕭惠率領遼南路軍沿著黃河推進,聲勢浩大,戰艦糧艘,綿亙數百里。但是蕭惠此人十分輕敵,不設戒備,偵候不遠,鎧甲悉載車上,軍士不得乘馬,諸將請求嚴設戒備一方不測,蕭惠傲慢地說:“諒祚必自迎車駕,何暇及我?無故設備,徒自弊耳。”數日不立營柵,沒藏訛龐知其不備,遣兵從高坡衝下突擊,遼軍來不及披甲迎戰,西夏軍萬箭齊發,遼軍士卒死傷慘重,蕭惠幾乎不得脫身。

十月,遼北道行軍都統耶律敵魯古率阻卜諸部軍,由北路趨涼州,至賀蘭山,沒藏訛龐以三千騎扼險拒戰,遼烏古敵烈部詳隱蕭慈氏奴、南克耶律斡裡等陣亡,耶魯敵魯古大呼奮擊,夏兵敗潰,原來的太子妃沒移氏及官僚、家屬皆被遼軍俘虜。

次年年初(1050年),沒藏訛龐派人將所俘虜的遼軍士兵獻給宋朝,宋朝豈肯上當,命令邊境將領拒絕接受。

二月,西夏軍侵入遼國境內,圍住了金肅城,被遼國南面林牙耶律高家奴、西南面招討使耶律僕裡篤擊敗。西夏大將猥貨、乙靈紀等陣亡,窪普中創逃走。
三月,戰於三角川,覆敗。欲偷襲遼國威塞堡的夏國士兵反遭到遼都檢點蕭迭裡得率領輕兵襲擊,斬候者八人,夏軍諸將不及備,迎戰,大敗,訛都被擒,失輜重器械無數。遼興宗命西南面招討使蕭蒲奴、北院大王耶律宜新、林牙蕭撒末率師伐夏,以行宮都部署別古得監戰,北院同知樞密使蕭革按軍邊城為聲援,蒲奴等入境圍興州四面,縱兵大掠。
五月,遼軍深入西夏境內,四面圍攻西夏都城興慶府,縱兵大掠。沒藏訛龐不敢戰,令諸城堅壁拒之。西夏將軍窪普投降遼國,開始的時候,窪普因為圍攻金肅城兵敗,沒藏訛龐欲誅之,但是因為遼軍入侵,於是沒藏氏將其在賀蘭山練兵以責後效,後來遼軍侵入賀蘭山的時候夏軍懼怕遼軍而投降遼國。


六月,遼軍攻破攤糧城,此城在賀蘭山西北,是西夏的“國中儲糧處”。遼兵攻破之,將城裡的糧食物資全部搶掠完畢才離開。
秋九月,沒藏訛龐不甘心兵敗,發兵侵入遼國邊境,被遼將軍耶律敵魯古遣六院軍將海里等擊敗。

十月,沒藏訛龐深感力量不足,於是開始上表豈和,被遼興宗拒絕。

十二月,沒藏訛龐又一次上表求和,遼興宗還是不答應。

遼興宗因為數次攻打西夏勝負互見,損失不小,卻一時難以徹底擊敗西夏,也同意了西夏的議和,雙方各守原來疆界,但是遼國佔領西夏的唐隆鎮就不還給西夏了。史載:“唐隆藩屏夏州,為東北重鎮,自經契丹殘破,族帳逃亡,契丹以地介河西,不置戍守。沒藏氏思經復其地,遣使請之,契丹主不許。”

九月,西夏進降表於遼國,但遼卻以“表不如式”,派遣南面林牙高家奴持詔諭意。次年(1052年)正月,西夏派遣使者去遼國進貢,遼興宗以諒祚降非誠心,諭使者曰:“爾主若念國威,不忘姻好,當心懷恭順,不在貢獻勤怠間也。”卻其物不受。秋七月,請婚於遼。遼興宗以沒藏氏反覆,不許。冬十月,進誓表於遼。沒藏氏遣使上誓表,並請誓詔。遼興宗賜以車服,而不許誓詔。直到遼興宗去世,遼夏兩國之間一直沒有冰釋前嫌。

鐵馬賀蘭山,恩怨糾葛的終結

夏毅宗李諒祚

1055年遼道宗繼位之後,積極改變對外關係,遼夏關係開始改善。而在1058年,李諒祚12歲,開始參與國政。沒藏訛龐又藉故殺害了諒祚的親信高懷正、毛惟昌。1059年,沒藏訛龐父子陰謀殺害李諒祚,李諒祚因與沒藏訛龐的兒媳梁氏私通,因而獲此消息,隨即派大將擒殺訛龐父子及其家屬,又殺沒藏後,立梁氏為後,結束了沒藏氏專權的局面。李諒祚親政之後也積極改善遼夏關係,至此,直到遼國滅亡遼夏關係一直沒有發生什麼大的波折。

第二次遼夏戰爭是上次戰爭的延續,可以說是因為面子問題而導致的後遺症。這一次戰爭之後,宋遼夏三國鼎力的局勢徹底穩定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