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历史文化,品味古今长安。西安,是我见过的最有穿越感的城市

西安,是我见过的最有穿越感的城市。

  这种穿越感来自于背过的那些古诗、在历史书上看到的故事、地铁上的地名、偶然碰到的牌坊。西安的古迹并不算隐藏在深处,作为十三朝古都,很多古迹它压根就藏不住。

大明宫

探寻历史文化,品味古今长安。西安,是我见过的最有穿越感的城市

探寻历史文化,品味古今长安。西安,是我见过的最有穿越感的城市

  这座中国历史上最宏伟的宫殿群,它曾伫立在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它是中国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宛若“天宫”静静矗立在长安城的北方。夯土色复建的遗址,看过《大明宫》的小伙伴们熟悉的那些宫廷池园的名字,太液池、丹凤门、玄武门,这里曾经是唐朝的政治中心,也是西安市内唐代遗址较为集中的区域。

青龙寺、乐游原

  去洛阳不能不去白马寺,到西安不能不游乐游原青龙寺。这两座寺院自佛教传入,对佛教思想在我国的传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青龙寺的建筑是唐代建筑,那曲折的回廊,回廊的墙面上刻着高僧的事迹,文人墨客的墨宝。。。。。。走着走着,仿佛听到西方传来的梵音,空灵,悠长。。。。。。青龙寺的主要区域分为:西南部的隋唐青龙寺遗址保护区;南部的青龙寺寺庙区及青龙寺遗址保护中心;东南部的惠果堂商务宾馆;北部的乐游原历史文化体验区;中部的古原楼青龙寺博物馆。青龙寺位于西安市东南铁炉庙村的乐游原上。

  李商隐曾在乐游原上感叹人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青龙寺位于唐长安城延兴门内的新昌坊,是唐朝皇家护国寺庙,也是中国佛教密宗祖寺,日本的空海大师度过远洋来唐。在青龙寺内学习佛法,回日本后创立了真言宗,故而青龙寺也是日本人心中的圣寺,在复建青龙寺的过程中,日本佛教协会向青龙寺赠送了樱花树,每年三四月,这里也成为了西安人伤春的一个好去处。

  都聊到了青龙寺,那也顺带说一下乐游原。在唐长安城特别接地气,百姓常去,而且现在依旧能感受到千年以前穿越气氛的景点一个是曲江,一个就是乐游原。乐游原是唐长安城的一大块土梁,是唐代城内的至高点,登上可以一览全城。为什么说乐游原有穿越感呢?且看唐代有多少诗人在这里写过诗

  登乐游原·张祜

  几年诗酒滞江干,水积云重思万端。

  今日南方惆怅尽,乐游原上见长安。

  登乐游原·杜牧

  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忆秦娥·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大唐芙蓉园

探寻历史文化,品味古今长安。西安,是我见过的最有穿越感的城市

探寻历史文化,品味古今长安。西安,是我见过的最有穿越感的城市

  西安市政府为了能让大家真实的感受到大唐风华,在唐长安城的芙蓉园遗址上,复建了现在的大唐芙蓉园。大唐芙蓉园虽然是新建,但也是目前西安少有的唐代建筑复原典范,更何况,还是出自缔造了西安诸多地标建筑的大师张锦秋之手,绝对的五星级体验。走进这里,你就能完美的脑补唐代宫苑是什么样子。

明德门遗址

探寻历史文化,品味古今长安。西安,是我见过的最有穿越感的城市

  明德门遗址位于西安市南郊明德门小区东北约200米处,明德门是唐长安城外郭城正南门,从明德门进去就是唐长安城的中轴线朱雀大街,这里是继大雁塔,小雁塔,大明宫之后,西安又一显示唐长安城遗迹的重要地标。

大雁塔&小雁塔

探寻历史文化,品味古今长安。西安,是我见过的最有穿越感的城市

  提一个不太小众的古迹,哈哈,大雁塔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玄奘为保存从天竺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见证了唐代宗教的繁盛发展,这大雁塔还是应该去看看滴。

  小雁塔位于唐长安城的安仁坊内,又称“荐福寺塔”,它见证了唐代高僧义净翻译佛经的岁月。

大唐西市遗址

  大唐西市是我要强推的一个地方,尤其是大唐西市博物馆。如今的大唐西市就是在唐长安城的原址上建立的,当你进入大唐西市博物馆后,能够看到当年坊城内的十字街和排水渠,一千多年前的城市构造就这样展现在眼前踩在脚下,最真实的穿越不过如此了。进入大唐西市博物馆,看到的是平民的真实生活,胡姬的酒肆、武士穿的靴子、普通人家卖的丝绸,不同于陕历博、西安博物院这些展示帝王将相文物的博物馆,大唐西市就是一部真实的唐朝社会史。

  当然还有李白那首充满着少年意气的《少年行》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大唐东市遗址

  上面李白的那首诗,大家读起来可能会有种:“今天进城顺便去回民街吃了顿好”的亲切感,因为西市是平民化的交易场所,反观东市就升了一个level的感觉,东市紧邻着兴庆宫(等下也推荐),皇宫周围非富即贵,人口密度也比较低,所以没有西市看上去那么繁荣,但是东市的商品比西市高端的多。大唐东市现在大致位于西安市东安街、友谊东路、经九路、咸宁西路合围的地块中。现在仅是一个遗址坑,所以喜欢小众打卡的小伙伴千万不要错过!!!!

兴庆宫

探寻历史文化,品味古今长安。西安,是我见过的最有穿越感的城市

探寻历史文化,品味古今长安。西安,是我见过的最有穿越感的城市

  兴庆宫是唐玄宗最爱的一块自留地,他登基后扩大了兴庆宫的地界,最终兴庆宫成为了可以比肩太极宫、大明宫的宫殿,也形成了唐长安城“三大内”的格局。兴庆宫的西南角有两座高大的宫室花萼相辉楼和勤政务本楼,李白在翰林院时,被唐玄宗叫来花萼楼作诗夸杨贵妃,于是便有了《清平调》三首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瑤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的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1958年,为配合上海交大搬至西安,兴庆宫在残存的地块上进行了系统的考古挖掘,确定了花萼相辉楼合勤政务本楼等宫殿的大致位置,并且依照有形制建起了兴庆公园,也成为了无数西安人童年生活的打卡地,公园北门至今还是五六十年代的样式,极具年代感。

玄武门

探寻历史文化,品味古今长安。西安,是我见过的最有穿越感的城市

探寻历史文化,品味古今长安。西安,是我见过的最有穿越感的城市

  南朱雀,北玄武,玄武代表着北方,在唐长安城中有两座玄武门。其中一座玄武门位于大明宫,今天大家还能看到复建后的模样,大明宫玄武门也发生过自己的宫变,大家可以百度搜索“景龙政变”。唐玄宗弑兄的玄武门在太极宫的北边,如今西安市城北自强西路与工农路十字的东北边,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西校区的西侧,如果大家要打卡,找这个地方就对了。

唐城墙遗址公园

探寻历史文化,品味古今长安。西安,是我见过的最有穿越感的城市

探寻历史文化,品味古今长安。西安,是我见过的最有穿越感的城市

  西安唐城墙遗址公园位于大唐不夜城南500米,位于雁南二路和雁南三路东西向平行的两条城市道路之间,是唐代长安城的南城墙所在地。延平门遗址、唐长安城外城郭西南角遗址都在此公园内。依旧是由设计过大明宫和大唐芙蓉园的大师张锦秋设计,还免门票喔~

东木头市李家大院

探寻历史文化,品味古今长安。西安,是我见过的最有穿越感的城市

探寻历史文化,品味古今长安。西安,是我见过的最有穿越感的城市

  东木头市李家大院,光绪年间老院子150年历史,2015年东方卫视「梦想改造家」栏目提供200万资金进行了修旧如旧的修缮,目前因为碑林博物馆改扩建,房子所在区域属于征收范围内。李家是西安最早一家做外贸生意的,从四川贩兔皮到临潼加工,上海的兔皮之王说的就是他们家,战争年代一艘货轮在越南被炸沉,还有历经辛亥革命、西安围城、日本轰炸、解放战争等多个时代的地道。李家大院现在的境遇,确实令人担忧。这也是我作为一个西安人要反思的地方,“一个不注重真正的历史的城市,是没有资格称之为古城的。”希望在民居保护方面有所进展,真正的保留下来这些历史的细节,西安不应只有古城墙。

高培支故居

  兴隆巷内高家大,西安的高家大院其实是有两处:一处位于北院门(回民街)144号,是高岳崧的故居;另一处则是兴隆巷42号,高培支的旧居。高培支(1881-1960),祖籍富平,1911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20-1960年,曾在多所学校任国语、国音、算术教员。1912年7月与他人以“辅助社会教育,启迪民智,移风易俗”为宗旨创办了陕西易俗学伶社。此后数十年,他热心于戏剧事业,把戏剧事业当作社会教育的重要手段,辛勤耕耘,乐此不疲。如今老宅院孤零零矮卧于高大的水泥建筑间隙里。

奎星阁

探寻历史文化,品味古今长安。西安,是我见过的最有穿越感的城市

  位于碑林博物馆门外咸宁学巷东侧,建于明代,三层方形实心砖塔,壁龛供奉泥塑奎星神像。奎星阁是一座风水塔,目前四面俱被民居包围。明清时西安城东南为孔庙、咸宁县学、长安县学、西安府学所在地,一到科举考试时附近都是考生,这座奎星阁(奎星主宰文运)位于孔庙附近,有保佑文人学士文运、官运亨通的功能。这里有许多跟儒教、科举有关的建筑,除孔庙、县学、府学和奎星阁外,城墙的城门即名“文昌门”,其上亦有魁星楼,这些建筑都有紫气东来之意,以图考试顺利。

卧龙寺

  卧龙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柏树林街,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据寺内碑刻载,卧龙寺创建於汉灵帝时。

探寻历史文化,品味古今长安。西安,是我见过的最有穿越感的城市

  著名碑石有佛足迹碑、唐吴道子画观音像碑、明洪武十五年卧龙历史碑、明英宗正统十年颁赐藏经碑、明武宗正德十六年重修碑、清咸丰二年重兴十方规约碑、同治七年卧龙历史碑、清光绪二十七年太后捐银两重修碑。

  西安这座城市埋藏了太多历史的细节,只有真正走入这座城市,了解它大街小巷的故事,才能明白李白为何在金陵城喟叹“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