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視角深扒王思聰丨電競大佬+商業天才的隕落?你們都上當了

王思聰這兩天被各類媒體炒的是沸沸揚揚,先是被法院起訴,被限制消費,緊接著又被上海法院起訴。隨後,普斯投資又發聲明,各種信息接踵而來,讓看吃瓜群眾是越聚越多。

經濟視角深扒王思聰丨電競大佬+商業天才的隕落?你們都上當了

如此的熱議必然有個背景,而這個背景儼然就是王思聰的身份,一個被不斷輿論包裝出來的娛樂富二代,一個從5億賺到50億的商業天才,一個電競領域的大佬!不管那個身份都足夠的吸睛和亮眼,但是如今這個曾經集萬千光環於一身的人物卻面臨著這樣的窘境,那麼到底王思聰的這些頭銜是不是名副其實呢?今天咱們試著從另一個角度來扒一扒,從商業角度來看一看這個所謂的“商業天才”。

從5億賺到50億,這個所謂的優異數據是支撐這個稱謂的原點,那麼這個數據表現真的就可以論證:“商業天才”這個稱謂嗎?顯然這裡面卻少了太多的支撐點。

我們都知道,一個創業者從無到有,需要一個漫長的爬升過程,但是有多到更多隻需要一個可以撬動的支點環境即可。這也就是很多人不明白的,估值50億和賺到50億不是一個意思。換句話說,這句話背後其實是一個很大的偷換概念。從現金流角度來說,王思聰從來沒有真正賺到過錢。

我們從經濟角度來進行一個假設:一個人自己拿1000萬成立一家公司,然後他藉助自身人脈的優勢,找到一家投資機構,我們暫且稱之為機構甲,這家機構也拿出1000萬來增資這家企業,投資後估值1億,股權的比例為創始人90%,投資機構甲10%。

然後,後面的故事就可以有一個不錯的開端了,創始人可以對外宣佈股權價值9000萬,這樣投資人就是一個投資天才,因為他把初始的1000萬變成了9000萬。然後再拿著手中實際的可用資金2000萬不斷導流做廣告,繼續把攤子鋪大。

半年之後,創始人和投資機構甲又找到了投資機構乙拿1億來增資,投入後這家公司的估值變成了5億。而股權比例也隨之變化:創始人佔比72%,投資機構甲佔比8%,而投資機構乙為20%,這個時候創始人就又有可以講的故事了,那就是他的股權值3.6億,商業天才的故事繼續瀰漫擴大,不到一年創始人把初始資金1000萬變成了3.6億。而投資機構甲號稱1000萬變4000萬,然後到處做PPT去募資騙管理費了。然後的劇情可以是這樣的,又過了一年創始人和投資機構甲、乙又找來了機構丙,當然劇情的結構還是可以是一樣的理論上只要不斷找到下家融資,這個遊戲就可以無限玩下去。

經濟視角深扒王思聰丨電競大佬+商業天才的隕落?你們都上當了

而我們今天所議論的主角王思聰先生,恰恰具備了這樣的特質,儘管他自己可能沒有回購的能力,但是在胡潤的排行榜上,不是還有個能給他託底的人在嗎!所以所謂的商業天才,只不過就是用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字玩了一個遊戲而已。是不是覺得上當了?其實大眾熟知的公眾人物裡這樣的人還有的是,不知道你還想到了誰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