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沾了誰的光?參觀北京大學校園才知道的驚天史實

這次來到北大,沒準備給女兒心中埋下“志在名校”的種子。身邊司空見慣、信手拈來的陽春白雪,反倒沒覺得有多神乎其神,只當是閒暇的午後,觀賞秋末冬初的風景,閱讀百年塵封的往事。

北大沾了誰的光?參觀北京大學校園才知道的驚天史實

週末,我和愛人、孩子在線填寫了校園參觀預約表,隨著遊學的人流來到北京大學。

廈門大學校園成為旅遊點、限流參觀已經不是新聞,北大也已經抵擋不住紛至沓來的“朝聖者”,慢慢掩上校門,只對外人留一道窄縫。

之前為給小侄女加油,我們全家去清華大學參加了“小鐵人賽”,“無體育,不清華”的標語赫然入目,傳承著馬約翰的體育精神,分外感動。

這次來到北大,沒準備給女兒心中埋下“志在名校”的種子。身邊司空見慣、信手拈來的陽春白雪,反倒沒覺得有多神乎其神,只當是閒暇的午後,觀賞秋末冬初的風景,閱讀百年塵封的往事。

北大沾了誰的光?參觀北京大學校園才知道的驚天史實

我來北大的次數已經數不清了。記得20世紀九十年代末,我有一段時間著魔似地下班後從位於北京東北方向遠郊的單位,趕到西北方向的北大,聽社科系的系列講座。有時散場了還幫著錄像的工作人員拿設備,尾隨一陣剛剛講完的教授、名師,很有追星的躁動、留戀。

如今再來,基本上是給愛人和孩子當導遊,還得做做功課。一看資料不得了,把我的膚淺和無知暴露無餘。

北京大學的前身是中國第一所國立綜合大學——1898年戊戌變法時期建立的京師大學堂。

原址在今天沙灘后街55號院(兩層迴廊樓,即理學院一部分)、59號院、五四大街29號(北大紅樓,即文學院)。其中沙灘后街55號院還包含了乾隆的女兒和嘉公主的府第(北大大講堂)。

北大沾了誰的光?參觀北京大學校園才知道的驚天史實

也就是說,北大原本是在市中心。而今天被人熟知的、位於海淀區頤和園路5號的校址,則是1952年全國院校調整後搬過來的。

北大新校址的絕大部分是原燕京大學的校園“燕園”。

今天北大的位置正是明代高官權貴的私家宅院,比如米萬鍾(1570—1628)的芍園。

這位北宋書法大家米芾的後人,經歷了明朝中後期的隆慶、萬曆、泰昌、天啟、崇禎五朝。當然,隆慶朝的尾巴、崇禎朝的剛開頭可以忽略不計,泰昌皇帝在位不足一個月也可以不算,掐頭、去尾、“折中”,米萬鍾經歷了整個萬曆朝和天啟朝。

北大沾了誰的光?參觀北京大學校園才知道的驚天史實

他的命運在萬曆時期處於上升階段,按部就班地中舉、考取進士後,仕途穩步發展,曾在戶部、工部任職,也曾做到地方按察使、布政使的副職。

文人氣質的米萬鍾,在做官的餘暇,寄情書畫、奇石、名園,他購得的芍園成為京城一景,引來士人、官宦的垂青,為一睹秀色而紛至沓來。

如今存放在頤和園樂壽堂前庭的花石“青芝岫”,據說是米萬鍾在房山意外發現的,準備運送到芍園。山高路遠,體積巨大的花石運費昂貴,讓老米幾乎耗盡家財,最終作罷,遺棄在路邊。這“敗家石”後來竟讓附庸風雅的乾隆皇帝得到手。

北大未名湖畔的周邊區域據說就是當年芍園的所在地。

北大沾了誰的光?參觀北京大學校園才知道的驚天史實

至今在北京大學中,連同未名湖在內的其他幾處景觀(鳴鶴園、鏡春園、朗潤園)都是圓明園的附屬園林——淑春園,在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時被一併焚燬。

20世紀二十年代,由幾所教會學校合併成的燕京大學從陝西督軍、皖系軍閥陳樹藩手中購得了曾是皇家園林的京西宅邸。

校長司徒雷登(John Leighton Stuart)邀請曾為清華大學做規劃設計的美國建築師亨利·墨菲(Henry Murphy),按照中式殿宇、園林的模式設計、修建“燕園”。

在諳熟中國文化的司徒雷登的建議下,殘破、廢棄的圓明園中的部分石雕物件被移至新校園。

北大沾了誰的光?參觀北京大學校園才知道的驚天史實

1926年,燕京大學正式遷往燕園校址,一代名校從此聲名鵲起,感動了民國教育家、時任北京大學校長的蔡元培。蔡先生親自為燕大書寫校名,懸掛在西門,也就是今天我們看到的毛澤東書寫“北京大學”牌匾所懸掛的位置。

傳教士出身的司徒雷登,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授予名譽博士學位。他在辦學中不斷弱化宗教對教育的影響,以教育家的情懷傳播普世價值,啟迪師生心智。

在千瘡百孔、哀鴻遍野的舊中國,他提倡自由、民主、平等、博愛,鼓勵學生參與抗日救亡運動,並義正辭嚴地與侵略者周旋,使燕大成為北平陷落後愛國學生的避風港,也使這座與北大、清華齊名的高等學府沒有經歷南遷之苦,使美麗、壯觀的燕園免於兵燹之災。

北大沾了誰的光?參觀北京大學校園才知道的驚天史實

住在臨湖軒的司徒雷登見證了他的學生冰心的婚禮,冰心和丈夫、中國社會學先驅吳文藻都在燕大任教,讓充滿愛意的燕園傳承更多的人文精神。

1949年8月,即將卸任美國駐華大使的燕大老校長司徒雷登,黯然神傷地離開南京,返回美國。

這位曾被侵華日軍軟禁,被中國主流政治和輿論排斥,被美國右翼勢力打壓的教育家,再也沒能回到他出生的杭州,再也沒能回到他為之傾注心血的燕園。

北大沾了誰的光?參觀北京大學校園才知道的驚天史實

20世紀五十年代早期,燕京大學解體,不同院系與不同院校合併,從此消失在歷史的紅塵中。燕園完整地保留下來,換了主人。

1962年,燕園的創立者司徒雷登,在病痛的折磨中孤獨地離開了人世。

他的後人要求其骨灰安放在北大燕園的請求幾經輾轉,在得到了中國官方的同意後,並未最終實施。

2008年,司徒雷登的骨灰被存放在杭州安賢園陵園。

北大沾了誰的光?參觀北京大學校園才知道的驚天史實

北京城市廣播特聘教育專家,英國使館文化教育處特邀留學培訓師,英國格拉斯哥大學MBA,曾長期擔任英國大學中國區首席代表,撰寫出版《留學的邏輯》《到英國去》等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