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三觀是如何形成的?哲學會給你答案!”

“你的三觀是如何形成的?哲學會給你答案!”

人為什麼要學哲學?

在我看來,哲學就是一種探究本質的學問,哲學為我們提供的,永遠不是一個認識的結果,而是一種關於認識的思維。

學習哲學,或許不能讓我們賺錢的時候賺得更快一些,或許不能讓我們吃飯吃得更好一點,但是卻可以讓我們看待同樣的事情,看到不一樣的東西,那些東西或許不能吃不能穿,卻可以讓我們的生命更加充實。

那種東西,簡單來說,其實就是我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就是我們的人生信念。

人的信念,也就是人的生活方式,信念指導人生,這話一點都沒有錯。只是對於人類來說,每個人都有機會改變自己的信念,重塑自己的人生。

人活著,吃的是飯,走的是路,可是指導這些的,都是心裡的信念,都是我們內在的觀念:世界觀,人生觀。

我們眼裡的世界,是看得見的,可是卻是極小的,我們心裡的世界,別人看不見,可是那才是真的大,所以,一個人心裡裝著什麼,他的生活就會過成什麼樣。

下面我們分別從世界觀和人生觀等兩個方面,看看哲學是如何改變我們的人生的。

“你的三觀是如何形成的?哲學會給你答案!”

“你的三觀是如何形成的?哲學會給你答案!”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需要不停地和外界發生聯繫,你要吃飯,就得勞動,要幹什麼,都得努力,和外界接觸多了,也就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人們就試圖解決這些問題,就成了最初的智慧,先民的智慧都是從省會開始的。

外界不停地發生變化,因此我們希望能夠了解外界,找到關於外界的規律,瞭解了我們身處的環境,我們才能更好地生活,所以在最早的時候,哲學和科學是不分家的,哲學是科學,科學也是一種哲學,只不過,那時候的科學,叫做自然哲學,因為人們主要是觀察自然界的現象的,通過探索自然的奧秘,讓人獲得更好的生活環境。

但不管從哪個方面來看,哲學的起源,都是起源於問題,可以說,沒有問題,就不會有哲學。

“你的三觀是如何形成的?哲學會給你答案!”

很多小孩子,看到什麼他都喜歡問,問樹為什麼會長大,問自己從哪裡來,問為什麼要吃飯,各種各樣的問題,不管在大人聽起來多麼有意思,他們總是能夠津津有味地詢問,他為什麼會問?因為他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他希望能夠了解世界,甚至很多小孩子的問題,家長都是無法解答的,這不是他無聊,而恰恰是因為他聰明。

我們長大了,很多觀念都成熟了,也認識了很多東西,可是曾經我們學習最快的時候,恰恰也是我們問題最多的時候。

因此,哲學起源於問題,哲學便是愛智慧,遇到問題了,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也就形成了智慧和認識。

最開始的時候,人們對於天地的認識,天地在人們的眼裡,遼闊無比,無邊無際,地球也不是圓形的,而是方塊的,也不是地球繞著太陽轉,而是太陽圍著地球轉。

“你的三觀是如何形成的?哲學會給你答案!”

哲學家就是這樣,他不斷看到問題,然後不斷論證,尋找答案。

只不過,人類的認識,是不斷拓寬和進步的,今天看起來很簡單很自然的一些東西,對於古人來說,都是無法想象的,而我們之所以能有這些認識,主要也還是因為我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就像地球繞著太陽轉,這個今天我們看來,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小學生都知道,可是當時人們就不知道,他們以為,太陽是繞著地球轉的。

為什麼會認為太陽繞著地球轉呢?有很多例子可以證明,就像現在,你坐在家門口,看太陽出來,一點點的升上高空,然後到了下午,你坐在家門口,又看著太陽一點點落下去,你人都沒動,那肯定就是太陽在動了,所以人們就以為,太陽圍著地球轉。

這種想法一致持續到中世紀,哥白尼提出了,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太陽不是圍著地球轉,而是地球圍繞著太陽轉。

“你的三觀是如何形成的?哲學會給你答案!”

太陽圍著地球轉,這種觀念佔據了人類大部分的歷史,直到日心說出現,都沒能對這種信念造成衝擊,相反,哥白尼說地球圍繞著太陽轉,反而被認為是大逆不道的。

因為這種認識太顛覆了,和當時人們的世界觀完全不同。真相之所以很難被接受,就是因為他不符合人們認識的信念。

全世界的人都說地球是世界的中心,你突然說地球是圍繞太陽轉的一顆星球,這不符合常識,不符合人們長期生活形成的世界觀。

世界觀的形成,本就是長期的文化環境和個人學習形成的,所以世界觀一旦形成,想要改變是很難的。

為什麼說地球是圓的很顛覆呢?為什麼說地球圍繞著太陽轉很難被接受?就是因為很多常識都在證明,地球不可能是圓的,地球不可能圍繞著太陽轉。

所以在那樣一種文化環境當中,真相之所以被掩蓋那麼久,確實是生活裡面很多想象,都是指向,地球是靜止不動的,而太陽一直在動,人們就算想找點證據證明,地球圍繞著太陽轉,那也找不到這樣的證據。

直到後面,望遠鏡出現,人們可以觀測天體,這時候,地球繞著太陽轉,才變得順理成章。

“你的三觀是如何形成的?哲學會給你答案!”

和地心說一起的,還有大地是四四方方的這種說法,即所謂天圓地方。為什麼會產生這種想法呢?他也是有各種各樣的證據可以證明的,首先,你拿一個籃球,籃球頂上的一面,可以放東西,但是底下的一面,放啥上去都沒法穩定,直接就掉在地上了,大地也是這樣,如果是球行的,那麼底下的一面,怎麼可能住人,不都全掉下去了嗎。

根據生活經驗,種種跡象都表明,地球不可能是球形的。而且,那時候交通工具也沒那麼發達,去哪裡都慢吞吞的,也環遊不了世界。所以壓根就不知道哪裡是天涯海角。

“你的三觀是如何形成的?哲學會給你答案!”

直到出現了哥倫布,哥倫布比較有趣,他真的就開著船,朝著同一個方向不斷前進,最後不止發現了新大陸,轉了一圈之後,他發現,自己最後回來的地方,離自己出發的地方並不遠,這時候才發現,原來地球真的是一個球形的,沿著你的正前方一直往前,你是可以回到原點的。

哥倫布的這次旅行,就是環遊世界,今天環遊世界是常見的,甚至是簡單的,但是古代的時候,想要環遊世界,就是天方夜譚。

“你的三觀是如何形成的?哲學會給你答案!”

為什麼說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不同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因為世界觀的形成,主要就是所處的文化環境和個人的學習能力不同造成的。

在理查德·德威特的《世界觀:現代人必須要懂的科學哲學和科學史》一書當中,他說,每個人的世界觀,就是一個積木遊戲,中間的一塊積木就決定了周圍會有什麼樣的積木,我們平時接觸的文化和學習到的東西,就是那些積木,但是最核心的那個東西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

就好像地心說稱霸數千年,其實這就是世界觀難以改變最好的證明。

為什麼呢?地球是世界的中心,太陽圍繞著地球轉,這個觀念一旦形成,你就會發現很多事實都可以證明這個觀點,地心說這個大的核心觀念周圍,就圍繞著許多小的概念,就好像地心說就是積木遊戲最中間的一塊,其他的都是可以和這塊完整契合在一起的積木。

要想換掉中間一塊,可能周圍的所有東西,都要重新換了。

所以說,想要改變一個人的核心世界觀,就等於將他最堅定不移的信念打破,重新給他一個,這是大多數人都難以忍受的痛苦。

“你的三觀是如何形成的?哲學會給你答案!”

雖然說今天對世界的認識已經進步了很多,但誰也不敢說,我們今天的認識就是完善的,也許多年之後,有人看我們今天的世界觀觀念,就好像我們今天看過去一樣。

但不管怎麼樣,我們的某些觀念,直接決定了我們會怎麼做,一個覺得世界很大應該到處看看的人,和一個覺得世界就是眼前工作的人,他們的行為會有不同。

“你的三觀是如何形成的?哲學會給你答案!”

世界觀是我們對於外界的認識,而人生觀,就是我們對自己的認識。

人生觀總的來說,就是解決關於人是什麼的問題!

人是什麼?帕斯卡爾說,人是一根會思想的蘆葦。也有人說,人是尋找意義的動物。所以關於人是什麼這個問題,可以分為三個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

不管你孩子還是大人“你是誰”,可能他都會告訴你他的名字,我是張三,我是李四,我是王二。可是仔細一想,這是名字,這名字可能還不是你一個人獨有的,那他怎麼就能代表你這個人呢?

我是誰,絕對不僅僅是我們自己的名字。或者還有人說:我是公司老闆,我是公司高管,可是老闆和管理層這樣的身份,就能代表你是誰了嗎?

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說:認識你自己。我們人生最大的奧秘,其實不是別的,就是我們自身。當你越是思考自身,越會發現,這是一條極其博大深沉的道路,博大到你一輩子都無法真正窮盡。

我是誰?我是這天地間最獨一無二的存在。當我們真正明白我是誰的時候,我們的生活,就會多許多平靜,不容易被外界影響,因為我們不會跟別人比較,不會覺得自己不好,不會羨慕別人。

我是誰,是我們對於自己的定義,我們把自己看成是某種身份,還是把自己看成一個“人”,這其實很重要。

“你的三觀是如何形成的?哲學會給你答案!”

因為如果是把自己看成某種身份背景,可能一輩子都是為了身份活著,而不是為自己活著。

關於人是什麼的第二個問題,我從哪裡來。這是人的一個歸宿問題。我們都知道,每個人都是母親十月懷胎生下來的,可是這是我們身體的來源,那麼我們的心靈呢?

十月懷胎,給了我們生命,這是一個可以確定的事實。

可是每次想到我從哪裡來,都覺得這個問題是一個很好玩的問題,十月懷胎來的,那為什麼恰好是我,而不是別的另一個存在呢?

我為什麼是我,我真正的來源在哪裡?

父母誠然給了我一個會長大的身體,可是這個身體,來得實在太偶然,來得實在太巧合,巧合到也許當初只要有一點點變化,這個世界就沒有現在的我。

所以,我從哪裡來,問的是人類靈魂的歸宿。

我們的肉體在這個世間,可我們的靈魂從何處來?

這是一個問題,和這個問題連起來的,就是關於人是什麼的第三個問題:我要到哪裡去?

人生在世,不過百年,最終都難免一死,表面上看,我要到何處去?最終也只有死之一字。不過這生死之間該何去何從,才是最終要的問題,生不能控制,死也不能控制,唯有生死之間的百年時光,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

有些人走上名利之路,一輩子去到名利當中,最終丟了自己,連自己也沒了,有些人貪圖享樂,看似瀟灑自由,其實生命鄙如糟粕。

“你的三觀是如何形成的?哲學會給你答案!”

我們該去往何處,這是意義問題。只不過,每個人為自己選擇的人生意義不同,意義並無大小,膽最終應該都指向靈魂安定。

我們(的靈魂)從哪裡來?(靈魂)要到哪裡去,這個問題或許每個人答案都不同。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當中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只不過很多人最終看不到自己的使命,完成自己的使命,就是為自己的靈魂找到一個方向。

使命未必是驚天動地的大事,但一定是可以讓自己安寧和舒坦的事情。

生命來來往往,就像天上的雲彩,聚散離合,雲捲雲舒。

比較幸運的是,在聚散之間,我們可以有很多選擇,讓自己的人生有許多可能,這可能才是人生最有魅力的地方吧。

文|帝小羽,我從山裡來,欲回山裡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