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月的孩子,應該怎樣和他進行親子互動?

雨在下


4個月的寶寶身體已經硬朗很多,會咿咿呀呀發出聲音,會對媽媽發出咯咯的笑聲,這一時期的寶寶喜歡與家長互動。

一位產後媽媽帶著小丑面具,企圖逗笑正在嬰兒床上哭鬧的寶寶,沒想到寶寶一看到面具立即發出尖銳的啼哭,不僅哭得面色發紫,還開始大口地吐奶……把媽媽嚇壞了。

這說明:嬰幼兒期的“理智腦”還不成熟,這就常常導致孩子的行為情緒與理智分離。

科學瞭解寶寶的生理特點,合理養育出健康寶寶。

1.在做好清潔衛生的前提下,允許寶寶吃手,並儘量放手讓寶寶用“嘴”探索周圍世界。

“吃手”這個行為出現後,寶寶智力進入飛速發展期。


2.4~5月的寶寶,可以兩手互換東西了。

在擺弄物體過程中,孩子會逐步提高對事物大小、長短、輕重的感知能力。

可以給寶寶提供不同質地的可以抓握的玩具,以豐富寶寶探索的內容。對此時期的寶寶來說,最喜歡質地黏的物品。

在發現新物品時,寶寶往往會首先用自己比較熟悉的用嘴咬的方式來對新物品進行探索。

家長除了不要粗暴呵斥寶寶,可以進行各種不同的手部觸覺探索。另外,給寶寶的手心、手背、手指做做撫觸。


3.從4個月開始一直到3歲,是孩子要和媽媽或爸爸剪斷心理臍帶的過程。

如果這個過程沒有做好,孩子永遠不知道如何獨立。這個階段,孩子需要的心理營養是:安全感。

所謂的“安全感”是指,孩子相信自己。他知道,自己在面對各種困難、問題時是安全的,可以從困難、問題中走過去。

這一時期家長多多陪孩子說話、唱歌、做一些遊戲等等,不要讓寶寶長時間處於無聊的狀態。


凡萌育兒


我們知道,嬰兒時期是一個人一生中發展最快的階段,各項功能的發育、各種技能的學習,在這一階段都是突飛猛進的,而父母與孩子的互動,在其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互動為孩子身心健康發育奠定了基礎。

嬰兒到4個月時,身長比出生長了10釐米以上,體重是出生時的2倍左右。比起前幾個月,4個月的嬰兒已經非常可愛了,逗起來會咯各笑的笑,還會衝著媽媽或其他人咿咿呀呀,抱起來頭能直立,大部分寶寶也能夠翻身,抬頭更是小兒科了。

這時候寶寶睡眠和大小便都有了一定的規律,所以照顧起來也比前幾個月要省心一些,媽媽可以把更多的時間用來和寶寶互動,美國兒科學會推薦媽媽或其他的主要照料人通過各種方式與寶寶互動。

1、用玩具吸引寶寶鍛鍊動作和視力發展。

可以用搖鈴或捏著能響的玩具等發聲的玩具,讓寶寶趴在床上,手臂伸真,手扶在床上,讓玩具發出聲音,引導寶寶隨著玩具的聲音轉動頭部,這樣既能鍛鍊頸部和背部的肌肉,也能鍛鍊視力和聽力。

也可以用一些有著鮮豔圖案的紙板,吸引孩子的目光隨著這些紙板的移動而移動,這時候寶寶的目光能夠隨物體而移動,也能夠看到幾米遠的物品,但其實視力還沒有完全發育好。

2、給寶寶玩具鍛鍊抓握能力。

手部的精細化動作發展也需要不斷練習,開始寶寶的手只能五個手指一起抓握住東西,可以給寶寶一些可以握住的玩具,以及可以用手指撥動的玩具,讓寶寶鍛鍊手指的抓握和靈活度。

適合寶寶的玩具有:可以發現悅耳聲音的玩具、有指洞的小玩具、布書或紙板書等。

3、多和寶寶說話,把看到的物品告訴他名字。

4個月的寶寶語言發展已經能夠呀呀學語,也會觀察媽媽的面部表情,可以經常抱寶寶到室外去玩,把看到的物品都告訴寶寶名字,在家裡也要多和寶寶說話,你會發現寶寶會發出一些音節,比如A 、BA等。多和寶寶講話會讓孩子更聰明,語言發展更快。

4、和寶寶玩藏貓貓的遊戲。、

在前幾個月時,由於認知發育有限,寶寶認為他看到的才是有的,沒看到的就是沒有的,還沒有“物體恆存”的概念,可以和寶寶玩藏貓貓的遊戲,躲起來,再出現,讓寶寶知道物體消失還會再出現,用玩具也可以,藏起來,再拿出來。


兒科醫生李樹珍


四個月的寶寶比過去的身體要硬朗很多,學會了抬頭,小手大部分時間都是張開的,家長開始訓練寶寶抓握玩具(要有家長在身邊,這時候的寶寶手還不是很協調,抓不牢,要給很輕的東西,以免砸到寶寶);寶寶的腿腳也變的靈活了,會時不時的蹬幾下,開始學會踢被子了;有的寶寶這個時期開始流口水了,是因為唾液開始分泌,有身體很硬朗的寶寶也可能是要出牙了;對於四個月的寶寶,寶媽、寶爸們要多給孩子語言交流,雖然寶寶太小,還聽不懂,但是寶寶可以用心靈感覺到,爸爸媽媽在逗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