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再迎重磅利好,如何篩選指數基金抓機會?

創業板再迎重磅利好,如何篩選指數基金抓機會?

上週五(11月8日)晚間,創業板迎來重磅利好。證監會就修改《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創業板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暫行辦法》等公開徵求意見。

這被視為是對上市公司再融資的全面鬆綁,主要修改內容有:支持上市公司引入戰略投資者;將非公開發行價格不得低於定價基準日前20個交易日均價的9折改為8折;將鎖定期由現在的36個月和12個月分別縮短至18個月和6個月;將再融資批文有效期從6個月延長至12個月。專門針對創業板的擬修訂內容主要有取消創業板上市最近一期末資產負債率高於45%、連續2年盈利的條件。

創業板於2009年10月開板,十年來創業板上市公司已擴圍至776家。截至2019年11月8日,創業板有2家公司市值超過千億元,66家公司市值超過100億元,培育出了邁瑞醫療、愛爾眼科、寧德時代、樂普醫療、東方財富等一批行業龍頭型企業。

創業板再迎重磅利好,如何篩選指數基金抓機會?

目前表徵創業板整體走勢的指數主要有創業板指和創業板50指數。創業板指(399006)於2010年6月1日發佈,由創業板中市值、成交活躍度排名前100的個股組成。創業板50(399673)是從創業板指數的100只樣本股中選取交易量排名前50的個股,更看重活躍度。

對於想捕捉創業板投資機會的投資者來講,可以選擇指數基金這種成本低、可以規避個股風險的工具。

首先是場內ETF指數基金,這類指基需要從產品規模和流動性方面來選擇,因為ETF是用於每日場內實時成交的,如果規模不夠、日均成交量不足,很容易造成報價撮合困難,提高交易過程中的摩擦成本。目前規模和流動性兩個指標都比較優秀的兩個產品是華安創業板50ETF和易方達創業板ETF。

易方達創業板ETF成立已經有8年多,先發優勢明顯,因此規模在同類創業板ETF中最大,近1月日均成交額達到5.56億。華安創業板50ETF也在同類創業板50ETF中規模最大,流動性優勢顯著。

創業板再迎重磅利好,如何篩選指數基金抓機會?

對於場外的指數基金來說,基金規模比較重要,如果基金規模過小,容易被清盤,而指數投資一般都是著眼於長遠,尤其是定投的時候,只有時間夠長才能夠等到微笑曲線。

場外創業板相關指數基金中,易方達創業板ETF聯接和富國創業板指數分級比較有優勢。這兩個成立的時間都比較早,易方達創業板ETF聯接規模最大為193億,富國創業板指數分級規模也有45.7億。

創業板再迎重磅利好,如何篩選指數基金抓機會?

當前政策對創業板的呵護態度明顯,各種政策支持也陸續推出,高層也多次表態,將推動創業板改革,比如參考科創板實行註冊制。如果投資者想捕捉創業板的投資機會,可以考慮上面幫大家篩選出來的指數工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