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簡主義生活18條,醍醐灌頂!(後悔沒早看到)

極簡生活似乎是當下最流行的生活態度。

日本作家山下英子創作的家庭生活著作《斷舍離》首次出版於2009年,便風靡全球。

2016年一部日劇《我的家裡空無一物》影響了千萬人。

一時間網絡上各種極簡生活教程不計其數。

“極簡生活需要哪些東西?”

“極簡生活需要幾件傢俱?”

“極簡生活需要多少衣服?”

......

“極簡生活需要冰箱麼?”

然而。人生活所必須的物品有多少呢?

答案是少的驚人,幾乎是零。

你生活的好不好和你擁有多少物品毫不相關。

極簡生活不是扔扔扔,不是需要家裡空無一物,更不是做苦行僧。

“斷舍離”一詞來自佛教,本來是一種行為法則,亦是一種行為哲學。就是面對人生的各種“貪嗔痴慢”,要斷然捨棄。

極簡主義生活18條,醍醐灌頂!(後悔沒早看到)

1

曾國藩說:“既往不戀,當下不雜,未來不迎。”

莊子說:“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

少即是多,宋瓷應該是古人最偉大的極簡。

一千多年前的蘇軾經歷一生坎坷波折,仕途幾起幾落,嚐盡人生五味後終悟得“人間有味是清歡。”

1845年,梭羅隻身帶了一把斧頭,在瓦爾登湖邊建了一間木屋,獨居2年零2個月。所悟“不再慼慼於聲名,不再汲汲於富貴”。

著名的《瓦爾登湖》:“我們每一天努力忙碌、用力生活,卻在不知不覺間遺失了什麼。我們需要一顆能靜下來的心。人的靈魂必須的東西,是不需要花錢購買的。”

極簡主義生活18條,醍醐灌頂!(後悔沒早看到)

2

道家名言:大道至簡。

簡單是高級形式的複雜,越是高級的東西越是簡單。

“外在形式越簡單的東西,智慧含量越高,因為它已經不再依賴形式了,必須依靠智慧。”

1664年,米開朗基羅的雕塑《大衛》,在意大利展出後,轟動整個歐洲。

記者問,您是如何雕出大衛的?

米開朗基羅說,我在採石場看到一塊巨大的大理石,在它身上我看到了大衛。於是我鑿去多餘的石頭。《大衛》就誕生了。

米開朗基羅曾說:“美就是淨化過剩的過程。人生就是如此,要想活的美,就得刪繁就簡,去掉多餘的東西。”

亦如漫畫家蔡志忠說:“每塊木頭都可以成為一尊佛,只要去掉多餘的部分。”

生活和藝術,本就是殊途同歸。

極簡主義生活18條,醍醐灌頂!(後悔沒早看到)

3

李嘉誠戴的西鐵城表,市價1000港幣,他已經戴了十幾年了。

扎克伯格開的是1.6萬美元的本田。

喬布斯說:我喜歡極簡生活。並在工作中踐行這種極簡的態度。

“把最複雜最強大的功能最簡單化。”於是極簡的iPhone4,開創了全球智能手機時代。

記者問奧巴馬:為什麼他永遠都穿著灰色或藍色的西服。

奧巴馬答:我不想在穿什麼上做選擇,我要把時間花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並不是他們刻意追求極簡的物質,而是:簡單才是效率。

他們只專注在自己最喜愛、最重要的事情上。

極簡主義生活18條,醍醐灌頂!(後悔沒早看到)

4

極簡生活不在於擁有很少的用品,很節制的人際,很精煉的生活理念。

而是在於每一個明確的目標,分清主次的生活,每一段逝去的時光都不被浪費。

心若雜草叢生,儘管家中空無一物,你跟極簡生活也沒有半毛錢關係。

人生需要留白,你才能夠清楚你最在乎的。

極簡慾望。直視自己真正的慾望,不跟風、不盲從。將自己真正熱愛的東西做到極致。

極簡精神。選擇自己真正想從事的精神活動,充分學習,提高。不浪費自己的時間與精力。

信息極簡。精簡信息來源,減少無用的網絡社交,遠離“時間殺手”的娛樂性軟件。減少使用手機,避免信息騷擾。

極簡主義生活18條,醍醐灌頂!(後悔沒早看到)

5

極簡主義生活,我們可以從以下做起:

1、找到對你最重要的幾件事。

2、簡化你的工作任務。

3、一次只做一件事,做到最好。

4、釋放時間培養你的興趣。

5、養成規律的作息習慣。

6、定期整理房間。

7、控制購買慾。

8、減少無效的網絡社交,少刷抖音快手等。

9、找出可以宣洩自己情緒的有效方式。

10、刪除長期不用的APP。

11、享受慢生活。

12、堅持鍛鍊身體。

13、遠離垃圾食品。

14、留給自己獨處的時間。

15、分給愛人和家庭多點時間。

16、學會拒絕。

17、控制自己的情緒。

18、淨化心靈。

非常實用,值得收藏品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