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畝均指揮棒”提升發展含金量我市探索實施畝均效益評價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同一個車間,新生產線的人均勞動生產率近100萬元/年,是老生產線的1.6倍;同一道加工工序,通過技改實現智能生產,生產效率從過去一天最多加工3件提高到現在40分鐘加工1件,產品質量和加工精度大幅提升……

“在用地‘分母’不變的情況下,通過技改創新、產品升級不斷做大做優‘分子’,讓畝產更高、品質更優,讓傳統制造企業穩步走上了高質量發展新路。”馬鞍山方圓精密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鮑治國說。

“畝產論英雄”的方圓實踐,正是馬鞍山深入實施畝均效益評價,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

當粗放型增長模式走到盡頭,為加快資源型城市轉型步伐,我市搶抓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機遇,主動向東看齊,先學先試,今年在全省首創企業畝均效益評價機制,通過正向激發要素資源配置,反向倒逼企業“鳳凰涅槃”,全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截至目前,我市共對1948戶企業實施畝均效益評價,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畝均稅收12.59萬元,同比增幅高達30%。

實施企業畝均效益評價,關鍵是要“學以致用”,通過資源要素差別化配置,推動資源要素向優質高效領域集中,實現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基於此,我市強化評價結果運用,根據不同區域、行業特點,分類指導,精準施策。

針對“大而強”企業,我市結合“四送一服”雙千工程活動,推進資金、技術、人才、土地等要素與優質企業精準對接,今年以來共對接資金要素項目211個,金額12.24億元;人才要素項目364個,解決企業用工1776人;科技要素項目78個,正式簽約78個;土地要素項目51個,涉及土地1867畝。同時,通過實行政策差別化配置,從項目資金申報、評先評優、榮譽稱號認定等各方面給予重點支持。

瞄準“小而優”企業,我市及時梳理並關注企業成長走勢,根據每個企業不同特點和具體需求,量身定製個性化服務方案,有效解決其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今年以來,各部門、各單位共自行收集並解決企業問題1318個,推動企業發展環境持續優化。同時,堅持“一企一組一策”,加大企業培育力度,共計新推進27戶潛力企業進入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行列,打造了一批工業經濟全新增長點。

以“畝產論英雄”為指揮棒,可以著力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產業佈局、提升發展質效,那麼“劣質”企業如何有序退出?馬鞍山的答案是——“騰籠換鳥”。

對畝均效益評價中發現的停產、半停產企業,我市啟動“停產企業處置幫扶行動”,幫扶難以恢復生產的“殭屍”企業,依法依規關停退出。今年以來,我市先後關停企業7戶,幫扶停產、半停產企業56戶,兼併重組企業33戶。同時,不斷加大對存量低效用地企業的整治力度,截至目前,累計盤活存量土地5942畝,為加快推進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加速產業轉型升級騰出了寶貴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