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兒莊戰役是滇軍的成名曲,但為何現所有影視文章記錄片談及臺兒莊戰役都基本不提滇軍?

大眼v小眼


那就講一下臺兒莊戰役吧。

在講臺兒莊戰役之前,我們先理一下之前的事情,這樣才能明白這場戰役的勝利對我們的意義所在。

1937年,七七事變,中國全面抗戰,此時日軍的主要進攻方面是華北。但在8月份的時候,蔣介石主動發起淞滬會戰,將日軍的主力吸引到上海打了一仗。這個戰役從戰術上來說是比較失敗的,中國最精銳的軍隊遭到重挫。

事後分析,如果日軍沿著長江一線往上,佔領武漢,中國極有可能陷入亡國的地步。因為當時國民政府剛宣佈遷都重慶,但重要機關還在武漢。

這個時候,日本突然又把主攻方向調回了華北。

為什麼呢?

因為日軍發現華北有便宜可撿。在1937年底,駐紮山東的第3集團軍總司令韓復榘竟然好學不學跟張學良學。帶著部隊從自己防區跑了,這等於把濟南、泰安這些地方讓給了日軍。

簡單介紹一下韓復榘。

此人是河北省霸州市人。馮玉祥十三太保之一。後來投靠了蔣介石。論軍事能力還是有一些的,論抗戰之心,也不是完全沒有。比如在德州韓復榘跟日本打了一仗,所部損失也很大。

那為什麼韓復榘跑路了呢?

這裡面也有蔣介石的原因。因為這個韓復榘是投降過來的,不是蔣介石的嫡系。蔣介石這個人是很偏心的,對嫡系特別關照。對雜牌軍呢,有點愛管不管。搞得各地的軍頭都認為蔣介石一邊抗日,一邊讓日本人替他消滅這些地方軍。

所以,為了保護實力,韓復榘就跑了。當然,跑了沒多久,蔣介石就請他去開封開會,說大家把槍拿下來,開重要會議。一開會,就把韓復榘抓起來,然後槍斃了。這個事情對地方軍震動還是很大的。老蔣玩真的了,再忽悠是不行的了。

韓復榘讓出濟南,日本發現這是一個機會,可以趁機把南北兩線打通,使兩線會師,然後一齊往西推進,達到儘快亡我中國的目的。

但在南北之間,有個戰略要地:徐州。徐州的門戶就是臺兒莊。

於是,日軍開始進攻徐州,中國軍隊要保護徐州。繼淞滬會戰之後的徐州會戰就開始了。

中國軍隊的指揮官是李宗仁。

李宗仁,廣西桂林人,桂系軍首領,與另一位號稱“小諸葛”的桂系將領白宗僖組成李白組合,其桂系是地方軍中最強的一支。

此時李宗仁為第五戰區司令長官,駐紮在徐州,他指揮的卻不僅僅是他的桂系,還包括東北軍、川軍、西北軍以及中央軍在內的數路大軍。

正所謂“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以前還經常打一打內戰,現在日本鬼子來了,當然要先消滅日軍再說。

第一個出彩的是西北軍。

當時日軍第5師團進攻臨沂,駐守臨沂的是龐炳勳。此人有一條腿是瘸的,人稱“瘸腿將軍”,原本是馮玉祥部下,是西北軍,後面投靠蔣介石,也還是雜牌軍。但這支部隊在臨沂抵抗日軍的飛機大炮,作戰十分頑強。

與時同時,李宗仁又派了張自忠率59軍前去增援。

張自忠也是西北軍人。而且在龐炳勳當年倒戈時,兩人交過手。李自忠吃過大虧。但現在共同抗日,自然就不提往事了。當時日軍估計張自忠最快也要三天才能抵達。所以日軍的算盤是用一天時間拿下龐炳勳,然後休息二天,等張自忠送上門來。日軍稱張自忠的59軍為“找死軍”。

接到任務後,張自忠率59軍急行軍,一天一夜抵達臨沂。從背後猛攻日軍第5師團,龐炳勳亦抓住機會馬上進行陣地反擊。夾擊之下,日軍不得不丟下屍體撤退。

臨沂之戰的勝利為臺兒莊會戰開了一個好頭。

接下來給力的是川軍。日軍第10師團從北而來,進攻滕縣。李宗仁調川軍鄧錫侯第22集團軍,孫震的第41軍駐防滕縣。此戰,日軍配以飛機大炮猛攻。這些出川抗日的川娃子裝備落後,但鬥志彌堅。全軍浴血奮戰,下屬兩個師基本拼光,師長王銘璋殉國。

此戰,川軍以劣勢兵力阻擊日軍優勢兵力四天,為臺兒莊戰役打下堅實基礎。

1938年3月20日,日軍集結四萬兵力,向臺兒莊發動猛攻。固守臺兒莊的是西北軍系的孫連仲部。孫連仲部一向以鐵血防守著稱。此戰,孫連仲率部在臺兒莊與日軍大打白刃戰。許多連隊就此拼光也毫不退縮,終於為李宗仁爭取到了最關鍵的時間。

李宗仁的計劃就是以臺兒莊為核心,誘使日軍深入,然後從外實施大包圍。

3月31日,李宗仁終於將進入臺兒莊地區的日軍完全包圍。

4月3日,李宗仁下達總攻,第20軍團湯恩伯部之第52軍、王仲廉第85軍、第75軍向日軍發起總攻。

這裡的第52軍,85軍都是中央軍,屬蔣介石的嫡系。第75軍前身是直系孫傳芳的部隊。

此戰,三軍用命,與日軍巷戰、肉搏戰,最終使日軍全線敗退。

發一些老照片吧,圖片總是比文字有力量。

奔赴戰場

部隊入城

李宗仁查看戰場

李宗仁與白崇僖

守城的國軍士兵

我軍反擊

此戰,擊潰日軍第5、第10兩個精銳師團的主力,殲敵二萬餘,是我們在正面抗戰戰場的一次大勝利,一掃淞滬會戰以來的頹勢,併為武漢會戰爭取到了時間。

此戰,西北軍,川軍兩個歷來不受重視的地方軍可謂打出了中央軍的氣勢。除此之外,桂軍與東北軍在外圍打援亦出色完成了任務。就是蔣介石也親臨臺兒莊南站觀戰,極大鼓舞了我方士氣。

此外,新四軍亦積極在外圍進行騷擾日軍,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戰場。

臺兒莊會戰正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的最佳體現。

為什麼不提滇軍呢?

因為滇軍的60軍參加了徐州會戰,但已經是徐州會戰的第二階段,錯過了徐州會戰第一階段,也就是臺兒莊大捷。所以沒有提到。


腦洞歷史觀


先說三點:第一,當年小日本打算從雲南入侵中國,但是失敗了,飛機大炮都進不來。所以,才轉而從東北入侵……

第二,當年日本報紙曾經刊登過這樣的內容:“自九·一八 與華軍開戰以來, 遇到滇軍這樣猛烈衝鋒, 置生命於不顧,實為罕見……

第三:滇軍是“外戰內行,內戰外行”。什麼意思?就是打日本的時候非常狠,內戰跟紅軍對陣的時候隨便打一下,敷衍蔣介石。這是用心良苦不願內戰的做法。但這一點,今時今日很多人都不知道,不清楚……

我們今天所說的滇軍,指的是民國時期的雲南部隊。從辛亥革命到衛國戰爭,到抗日戰爭,隨處都有滇軍的身影。當時素有“滇軍精銳,冠於全國”的美稱。

雲南為全國抗日貢獻了巨大的力量。因為當時,雲南有陸軍講武堂,也就是那個時期的中國四大軍校之一,培養出了無數的將才。朱老總也是其中之一……

接下來大概講一下那個時期雲南的情況。其實非常複雜,只能略說一二,很多東西,因為時過境遷不好表述。

雲南的地理位置比較特殊,民族比較多,情況比較特殊,歷史也比較複雜。現在我們回過頭去看雲南那一段時間的歷史,很多東西都覺得難以理解。其實,因為那個時候封建帝制殘餘勢力還在蔓延,軍閥勢力湧動,革命勢力也剛剛興起。還有各種內部派系錯綜複雜的關係,這些糾纏在一起,讓當時的情況變得非常複雜。

這種複雜性導致今天的雲南人都不懂或者不瞭解本地的歷史。其實很多人,包括一些學者都是很難看清楚的。也就是說,那個時候就算有同樣的救國目的,所作所為也不一定符合今時今日的價值觀。所以,如果我們用今天的價值觀去看當時的雲南歷史,得到的結果就有可能是片面的……

先簡單說兩句雲南在當時歷史上的重要性。比如:救國第一槍是在雲南打響的。

還比如說:大家都知道辛亥革命,大家都知道武昌起義,大家都知道孫中山。但很少有人知道在武昌起義的同時,雲南騰越也爆發了革命,目的是推翻清王朝對雲南騰越的統治。騰越,就是今天的雲南騰衝。

還比如說:護國運動。當時的主力軍隊是在雲南。也就是唐繼堯領導雲南時期,蔡鍔北伐的事情。

那個時候,昆明有一個陸軍講武堂,朱老總就是在1909年考進雲南陸軍陸軍講武堂。在蔡鍔部下從軍。後來朱老總又在雲南退出軍界。凡此種種,可見當時情況的複雜。

簡單的說:反對清王朝救國,到後來的推翻帝制護國,再到後來的抗日戰爭,一直都有滇軍的參與,而且戰績是功不可沒的。

只不過,由於當時的情況非常複雜,比如滇桂軍閥之間的不和,滇軍閥與川軍閥之戰,各方勢力在雲南的爭奪糾纏,等等,情況不是今人所能理解的。

導致今天人們只知道唐繼堯,蔡鍔,龍雲這些人。其實,雲南會澤人唐繼堯和湖南人蔡鍔時期,他們是有功有過的。在辛亥革命之前,他們讓鴉片在雲南合法化了。所以那個時期,其實是功過並存的。同時,蔡鍔的最大功績就是在雲南打響了反袁世凱的第一槍,若不然,歷史恐怕又是另一番景象。

到了抗日戰爭時期,整個抗日戰爭過程中,雲南先後向抗日前線輸送兵力達40多萬人,可能今天有些人會說:40萬不多啊!但是,要知道,這個只是有統計的。在那個年代,沒有統計的,被抓壯丁抓去的,做苦役的,混雜在其他隊伍中的滇軍,不計其數。真正算起來,最起碼有100萬。

要知道,那個時候整個雲南僅有800多萬人口。也就是說,去了八分之一。雲南有八分之一的人口都捲入了抗日戰爭。可以想象,情況之嚴重。

更嚴重的是,有統計的40多萬人之中,死亡的有十幾萬以上,也就是說,基本上都血染沙場了。絕大部分有去無回。

更值得一提的是,當時雲南軍隊的後勤補給完全自籌,也就是說基本上都是自己想辦法。

而且,滇軍的足跡遍及全國各地,甚至打到了越南。後來還參加了抗美援朝,參與了無數的大會戰。

而1938年臺兒莊戰役,只是其中之一而已。臺兒莊戰役,滇軍是最後一個撤出的,戰鬥最激烈,死傷最嚴重……

臺兒莊戰役是繼長城戰役、平行關大捷之後又一次勝利,是最大的勝利。在此次戰爭中,中國軍隊付出了慘烈的代價,這場戰役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堅定了全國軍民堅持抗戰的信心。可以說是抗戰史上讓國人看到可以打敗日寇的希望之戰。

但是,上面也提到過了,軍閥勢力恩怨,以及種種原因,導致滇軍默默無聞,他們的事蹟被埋沒了,搞得好像整個戰爭時期都沒有什麼戰功。其實,這是一種悲哀……

反正,雲南的情況,即便到了今天也是非常非常的複雜,外人對雲南的看法都是片面的,雲南人對雲南的歷史也沒有太多的瞭解……





二蛋天王


雲南滇軍抗戰特別是參加臺兒莊會戰,影視劇表現的不少,臺兒莊紀念館已補上了滇軍的功勞,我想說說接觸過的幾位抗日滇軍的事,或許對我們瞭解滇軍抗日會有一個新的認識。

二十幾年前,咱村子就有幾位抗日戰場活下來的倖存者,其中一位是這麼跟我說的(他姓王):小日本很厲害,十個中國人還打不過一個日本人,並不是日本人有多厲害,而是十個中國人十條心,一盤散沙;日本人的翻皮鞋質量太好了,穿了幾十年了,還沒穿爛(腳上當時就穿的是日本死人身上摘下來的翻皮鞋)。他還給我講過很多打日本的事,一時記不清楚了。從這位抗日前輩口中,知道了為什麼國軍幾十萬還會被幾萬日軍追著跑,幾次大會戰都失敗了(長沙會戰打了好幾次勝仗算例外),中國人當時不團結!一旦團結起來,日軍必敗!也可以說,是日本的侵略,把本是軍閥割據多各自為戰的舊中國軍隊逼到了死角,不得不團結在一起共御外敵,趕跑日軍,取得全面抗戰的勝利!

決定戰爭成敗的是人而不是武器,毛主席老人家說得多麼好啊。

向滇軍致敬!


黑虎97


滇軍六十軍不光是在電視劇和文學作品裡沒有出現,就連臺兒莊戰役紀念館,北京軍事博物館,徐州會戰裡也難有隻言片語,在臺兒莊大戰紀念館初建時,(惹來了很多非議,因為是給國軍建紀念館)還通知滇軍組織老同志寫回憶錄,作畫,往臺兒莊寄了很多資料,但是後來卻不了了之,不知是在哪個審查環節出了問題,當時的陳列大綱而經過層層審批,最後抹掉了六十軍(至於為何,大家還是評論區說比較穩妥)。



歷史遠去,外界少為人知,瞭解渠道又極少所以很難在大眾喜聞樂見的影視作品裡見到。當年四萬草鞋兵,傷亡慘烈,拖住了一半多日軍,掩護了數十萬大軍撤離,一寸山河一寸血。

好在幾十年過去,當年的是是非非已經淡化,臺兒莊戰役紀念館,已經開始著手補充滇軍在臺兒莊的卓越貢獻,這全得益於雲南師範大學文學院的羅越先教授,他參觀完臺兒莊戰役紀念館居然發現,裡頭沒有一個字提及臺兒莊,沒有一件滇軍打仗的實物,在和館長進行激烈討論並多次來山東調查後,終於開始收集資料,充實館藏。

(昆明唯一參加過臺兒莊戰役的滇軍女兵)


風雲一點通


在北伐時期,滇軍是國內最強的軍閥,李宗仁和白崇禧治軍治民有方,兵強馬壯,訓練有訓,糧草充沛。蔣介石去招安時,中央軍與滇軍大戰,結下了樑子。再加上在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時,桂系滇軍為了保存實力故意放水,也給蔣李不和,留下了伏筆。

抗日戰爭時期,滇軍正處於邊緣化,武器落後,缺少軍響,缺乏訓練,部隊戰力大不如前。

抗日戰暴發,蔣介石作為東亞戰區的總司令,調兵遣將,積極抗日。兵到用時方恨少,蔣介石對抗戰信心不足,又要保存實力,又要抗日,軍力捉襟見肘。李宗仁不計前嫌,主動向蔣介石請纓,要求上前線抗戰。

蔣介石居心叵測,心懷鬼胎,認為李宗仁帶滇軍上前線抗戰①可擋日本🇯🇵侵略軍的鋒芒銳氣。②借日本人之手鏟除地方軍閥,即借刀殺人。③戰勝了,是蔣介石的功勞,戰敗了,李宗仁和桂系填軍將退出歷史舞臺。蔣介石雖然下軍令委任李宗仁和滇軍前往抗戰,但卻扣壓軍響,令中央軍暫緩協同作戰。

李宗仁作為戰區司令,就是調不動中央軍和周邊的軍隊,戰事吃緊,火燒眉毛,這時有雙槍軍(川貴軍)等雜牌軍相繼加入。李宗仁就是在缺乏中央政府的支持下,用雜牌軍對抗日本的尖銳師團。在全體將士的同仇敵愾的精神鼓勵下,中國軍隊以弱勝強,臺兒莊取得了輝煌的勝利,同時長了中國人民的抗日高潮,滅了侵略者的銳氣。

綜上所述,臺兒莊大戰是中國成建制的部隊,苐一次正面阻擊戰。臺兒莊是雜牌軍對抗日本侵略的正規軍戰役。臺兒莊大捷是李宗仁的經典之作,一戰成名。臺兒莊大捷鼓勵全國人民的抗日必勝信心,挫敗日本侵略者想要三個月滅中國的狼子野心。


用戶1495609362175


首先,我們知道,據守臺兒莊的部隊,是中央旁系部隊,反攻臺兒莊戰場的是中央軍嫡系部隊。臺兒莊戰役主要戰場沒有滇軍。

據守臺兒莊的是孫連仲第2集團軍,孫連仲是西北軍出身,但是在1930年就投入了中央軍,成為中央軍旁系部隊(旁系與雜牌軍是本質不同的)。而反攻臺兒莊的屬於湯恩伯軍團,是中央軍嫡系部隊。

滇軍參加的實際嚴格來說,不算是臺兒莊戰役,而是徐州會戰,當然臺兒莊戰役也是徐州會戰的一部分。我們所熟知的臺兒莊戰役是4月6日結束的,而滇軍第60軍是4月22日,開始在臺兒莊和禹王山與日軍交戰的。為此,這次戰鬥,基本都稱為禹王山戰鬥。

這個是兩個不同的戰鬥,因此,談到臺兒莊戰役,極少有人會提到滇軍。因為,不是一個戰鬥。雖然都在臺兒莊爆發了戰鬥,2次都有湯恩伯兵團反擊,但是這卻是兩次戰鬥。現在影視劇談的是孫連仲第2集團軍的第一次臺兒莊戰役,而不是滇軍參加的第二次據守臺兒莊。

滇軍第60軍在禹王山和臺兒莊的戰鬥,打的非常英勇頑強。第60軍經過20多天的激烈戰鬥,將日軍阻止禹王山一線,有力地支援了第五戰區其它部隊的作戰。

同時,第60軍也受到很大的損失。第182師和183師各縮編為一個團,第184師縮編為三個團。全軍4萬,共傷亡七個團,約24000餘人,其中8000餘人犧牲,16000餘人負傷,全軍軍官傷亡800餘人。


深度軍事



在徐州會戰結束後,宣傳上就已經出現了厚此薄彼的問題。徐州會戰結束後,湯恩伯軍團撤退到武漢外圍之後,就發現報紙上到處都在宣傳五十九軍和孫連仲,甚至龐炳勳,但是湯恩伯軍團的貢獻卻基本上沒有被媒體提到,搞的湯恩伯很生氣。

其實在徐州會戰之前,湯恩伯就已經發現了這個問題。在從河南趕往山東參加徐州會戰的路上,湯恩伯就很感慨的對下屬說,相比胡宗南來說,他的能力和實力都不差,但是地位卻不如胡宗南,差就差在他身邊沒有籠絡起一幫文人和學生,幫他做宣傳工作。

所以,在徐州會戰前,湯恩伯特意收集愛國學生為主體的青年學生,組織了一個戰地服務團,來做宣傳工作。但徐州會戰結束後,他的貢獻還是被無視了,他發現還是沒有用,最後只能把這些人留在當地,自己率軍轉移了。其實根本上是因為他自己急功近利,完全沒有重視這些方面的工作。


在徐州戰場上,湯恩伯軍團是絕對主力,而且也算是很好的扮演了機動打擊兵團的角色,為臺兒莊戰役的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是他的貢獻仍然是被當時的宣傳無視了,其他部隊就更加可想而知了。但在這個問題上,其實和李宗仁再第五戰區的宣傳上的策略很有關係。

五十九軍和孫連仲之所以能夠得到宣傳,是因為戰前有大批國內外記者群集在第五戰區。而這些記者要到前線去,都是需要跟著部隊去的,而且基本上要在設防嚴密的城鎮才能長期生活,觀察和記錄。後來隨著戰爭的進程,到了前線,而湯恩伯兵團一開始一直在距離主戰場比較遠的地方,所以就很容易被無視。

滇軍的情況就是這樣。臺兒莊戰役分前後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各部隊配合,在臨沂和臺兒莊兩次挫敗日軍的進攻,對日軍造成重大殺傷,並且打退日軍的進攻,一度迫使日軍殘部只能退回嶧縣和莒縣據城死守,這是抗戰以來的第一次如此酣暢淋漓的勝利,當然會被大肆宣傳。


而滇軍趕到徐州會戰戰場的時候,徐州會戰已經進入第二階段,也就是日軍再得到增援之後捲土重來,再次進攻臨沂和臺兒莊,而這次國軍並未能擊退日軍,只能邊打邊撤,最後變成了從日軍的包圍圈中突圍。滇軍表現出色的禹王山血戰,就是在掩護徐州會戰的參戰部隊逐步轉移和撤退,按照國軍諱敗揚勝的宣傳習慣,當然不會大肆宣傳。

而且,滇軍再徐州會戰中損失慘重,三個師在戰後縮編成了一個師,另外兩個師回雲南補充整訓,所以在武漢會戰時表現一般。武漢失守後,六十軍又轉移到江西戰鬥,也都表現一般,後來龍雲和蔣爭奪雲南控制權,六十軍為主的第一集團軍也被調回雲南,在滇越邊境擔任防守任務,連滇西反攻也未參加。

所以國軍方面並不怎麼喜歡宣傳滇軍,後來拍的宣傳臺兒莊戰役的影視劇,也都是把重點放在臺兒莊戰役的第一階段,自然沒有滇軍什麼事了。反而是近幾年來,陳寶國主演的一個電視劇,以六十軍參加徐州會戰為背景,反響也一般。


蕭武


眾所周知,中國的抗日戰爭,關內國軍5一6百萬打不過80萬左右的日軍;而日軍又打不過美軍,太平洋諸島爭奪戰是不爭的事實。但朝鮮戰爭,志願軍硬生生把美軍打回三八線簽字。為什麼?是因為共產黨領導的軍隊,是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為自已翻身求解放的人民軍隊。尤其對比鮮明的是,原國軍序列時的熊師..爛軍,在整建制反正編為人民軍隊後,共產黨只派些政工人員進去,經過改造,使原有官兵明白:共產黨毛主席領導的人民軍隊的軍人為誰扛槍,為誰打仗,與國民黨的軍隊有本質區別。部隊立馬脫胎換骨,面貌一新。打進南京城把紅旗插到總統府的就是原國民黨吳文化的部隊,打進漢城的是曾澤生的部隊。同樣還是那幫人,那個部隊,熊師變成了雄師。如把抗戰指揮權交由共產黨領導毛澤東掌控指揮,起碼也會把日軍擋在朝鮮圍殲了。還讓他佔東北,進中國。南京三十萬人不會冤死,國軍也不會被殲三百餘萬,國民不會被殺二千餘萬,財物礦產不會被掠奪。腐敗無能的蔣公介石及其手下貪官汙吏,還有國軍中的眾多熊師"名將",讓國民損失慘重,讓國人在世界眾民族之中顏面盡失,抬不起頭來。


平和286679958


臺兒莊戰役,與禹王山戰役,是徐州戰役(魯南會戰)的兩個組成部分 。徐州戰役,由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指揮。臺兒莊戰役,參戰主力為川軍,西北軍,是抗戰以來的首次戰役,傷亡兩萬,斃傷日寇一萬多,取得慘勝。

禹王山戰役,是第五戰區總預備隊滇軍(第六十軍),掩護臺兒莊戰役後,第五戰區主力撤了臺兒莊的狙擊戰。近四萬滇軍將士,英勇抵抗,傷亡近半,粉碎了日軍企圖報復,消滅第五戰區主力的陰謀。

第一次看到臺兒莊戰役經過,是從《李宗仁回憶錄》,後來才是歷史教科書。李宗仁的回憶錄,只寫了臺兒莊戰役,沒寫到禹王山戰役,可能出於兩個原因:一是他的桂軍與滇軍曾經為敵,不願意褒揚滇軍。二是臺兒莊戰役後,他帶第五戰區主力撤退,覺得勝之不武。但由此臺兒莊戰役見光。改革開放後,文化思想解放,臺兒莊戰役得以上歷史教科書,這在之前是不可能的。遠征軍在緬甸的抗戰,人們知道的更晚。

祖父的胞弟,我的五爺,當年是中國駐印軍新三十八師上尉,孫立人將軍部下,在緬甸浴血奮戰,親手擊斃13個鬼子,九死一生回國,1945年10月復原回鄉。因為我祖父(清末考入西安陸軍學堂,參加了辛亥革命陝西首義)的竭力保護,解放初這位敵偽軍官沒有被清算,而他卻沒有躲過“文化大革命”。下雨天沒事,五爺經不起幾個年輕人糾纏,講起了駐印軍舊事,說到他們打鬼子的情景,遠征軍的淤血奮戰。說者無心,聽者有心,被革命積極分子舉報,惹火上身,被打成“與人民為敵”的“歷史反革命”,文革中成革命對象。受不了批鬥大會羞辱,悲憤中投井自殺!









臺兒莊戰役可以說是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就是常說的“臺兒莊大捷”,滇軍參加的是第二階段,或者說是後臺兒莊戰役。整個臺兒莊戰役又是“徐州會戰”的主要部分。

在後臺兒莊戰役中,有三場激烈的狙擊戰,不僅有滇軍的禹王山狙擊戰,還有中央軍和東北軍的兩場大戰。



徐州會戰可以說是國軍打得很漂亮的一場大會戰。在剛剛遭遇淞滬會戰的失敗和南京失守的不利形勢下,各地的部隊齊心合力,死戰不退,彰顯出中國軍人威武不屈慷慨赴死的勇氣。

臺兒莊戰役指揮者----第五戰區司令李宗仁



戰前態勢

徐州是當時第五戰區司令部所在地,自古徐州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徐州當時面臨日軍南北兩個方向的威脅。南邊是日軍華中派遣軍,北邊是日軍華北方面軍。

南線

日軍華中派遣軍在37年12月13日佔領南京後,從12月中旬開始從南京、鎮江、蕪湖等地渡江,沿津浦鐵路北進,佔領了江淮大片區域。2月9日,日軍強渡淮河,意圖衝向黃河,中國軍隊抵抗越發激烈。在東北軍于學忠51軍,西北軍張自忠59軍和廣西軍廖磊21集團軍(7,48,粵桂軍31)的頑強反擊下,2月16日,日軍被迫撤回淮河南岸,與北岸的國軍隔河對峙。

隨棗會戰中殉國的張自忠將軍



這場淮河血戰雖然未能消滅淮河北岸的日軍,但是給日軍以沉重打擊。之後,直至徐州會戰結束,在南線未再發生大規模戰鬥,有力保證了臺兒莊戰役我後背之安全。

日軍方面,由於在佔領南京後南京大屠殺,世界輿論譁然,日軍大本營被迫將華中派遣軍司令松進石根撤職調回日本,派畑俊六接任司令官。

畑俊六在戰後曾說:“最後悔的就是指揮了徐州會戰和武漢會戰。在佔領南京後是到了見好就收的階段,為此曾經上書天皇。但是由於其他方向的部隊和國內大將們的堅持,戰爭擴大化。佔領漢口後,國內僅剩一個師團未投入戰爭。”他雖然控制住了華中派遣軍,但是北線的華北方面軍的寺內壽一卻野心勃勃。

畑俊六算是日軍方面比較有戰略頭腦的人。

北線

日軍華北方面軍在佔領平津後,先是侵入山西,經忻口會戰後佔領山西;繼而派軍攻入山東。此時,在山東的韓復渠沒能看清楚形勢,把民族戰爭當成了以往的軍閥混戰,一味避戰保存實力,讓日軍於37年12月27日輕易佔領了濟南,1月1日佔領泰安。致使中國軍隊失去了黃河天險,使得津浦路北段門戶大開,韓復渠也成為了抗戰中第一個被槍斃的將軍。

之後,日軍主力從安陽沿平漢路南下,山東日軍迂迴側擊,兩路日軍攻入河南,佔領新鄉,直抵黃河北岸。

臺兒莊戰役第一階段----臺兒莊大捷

寺內壽一就任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後,一再突破大本營的限制,指揮部隊擴大戰爭,佔領了華北全境。本來日軍大本營規定的主要任務是:“佔領平津地區及附近要地......迅速殲滅河北省中部之敵。”本來寺內壽一準備在華北平原迎戰北上的中央軍主力,但是中央軍一退再退,劉峙的部隊跑的太快,日軍根本追不上。大本營原定的進攻限制線是保定---獨流鎮,後改為石家莊----德州,但是中央軍跑的比兔子還快,讓日軍輕鬆抵達漳河一線,佔領河北全境。

國軍五虎上將劉峙



其實,劉峙最應該被第一個槍斃,但是他是委員長的愛將,是中央軍。

日軍原無計劃進攻山西,但是在側後方的板垣徵四郎第五師團竟然千里長驅直入山西,陷入苦戰,迫使華北方面軍增派兵力,最後攻取山西。

37年11月24日,日本御前會議通過軍部作戰計劃,要求華北方面軍“無益擴大戰線,保持迎擊敵人的態勢。”日軍大本營這時候的重點是攻克上海和南京。但是,寺內壽一不管那麼多,他又盯上了山東。於是就發生了日軍進攻,韓復渠撤退逃跑的事情。最終,整個華北淪陷敵手。

在佔領華北後,寺內壽一開始整頓佔領區的治安,重點對付開入敵後作戰的八路軍。同時,命令第五師團和第十師團各派出一個支隊(旅團規模)向南進行威力搜索,進行戰略偵察。於是,臺兒莊戰役第一階段(臺兒莊大捷)就圍繞這兩個支隊展開。



第五師團派出的是以第21旅團為主編成的坂本支隊,加強有一個野戰炮兵聯隊和一個山炮中隊。進攻臨沂方向。

第十師團派出的是以第33旅團為主編成的瀨谷支隊。加強有兩個裝甲車中隊,獨立機關槍第10大隊,野戰炮兵第10聯隊(缺一個大隊),野戰重炮兵第2聯隊(缺一個大隊),華北駐屯軍炮兵聯隊第3大隊,臨時野戰炮兵中隊,臨時山炮兵中隊。進攻臺兒莊方向。

可以看出,日軍主攻方向是臺兒莊。不過,日軍參戰規模也就是一個師團多一些,不考慮前期減員是否能及時補充,按照日軍常設甲類師團戰時滿編制2.8萬人,臺兒莊戰役日軍人數也就是三萬多,與國軍宣傳的五萬日軍有不小差距。

臨沂大戰

2月下旬,東路日軍(第五師團)開始向臨沂進攻,西北軍龐炳勳部(第40軍)節節抵抗。正當40軍彈盡援絕即將崩潰時,3月14日,張自忠率59軍從淮河流域以急行軍趕到臨沂。日軍未料到一支生力軍突然出現在戰場。張自忠率領59軍奮勇衝殺,戰至18日,被內外夾攻的日軍不支撤退回莒縣固守。

臨沂之戰的勝利,使得日軍左路臂膀被砍斷,從而為在臺兒莊圍殲孤軍深入的日軍創造了條件。

29日,由於臺兒莊方向日軍情況危急,日軍除留兩個大隊牽制59軍外,其餘四個大隊和炮兵部隊轉至臺兒莊作戰。

藤縣戰鬥

3月14日,日軍瀨谷支隊開始向藤縣發起攻擊。面對絕對優勢的日軍,裝備與兵力都處於劣勢的川軍41軍死守藤縣三天半,師長王銘章殉國。藤縣縣長周同在得知王銘章殉國後,也從城牆跳下,陪同殉國。

沒有滕縣死守就沒有臺兒莊大捷。殉國的川軍將領王銘章



在藤縣危急時,第五戰區司令李宗仁急調第20軍團湯恩伯派軍救援,但是蔣的嫡系根本不聽指揮,眼看著川軍將士大批戰死,藤縣失守。

正是由於王銘章將軍和其他川軍將士在藤縣的死守,為第五戰區之後的臺兒莊會戰爭取了有利時間。

滕縣陷落



臺兒莊戰鬥

日軍佔領藤縣後,18日佔領棗莊,20日佔領嶧縣。23日,日軍從棗莊南下,直撲臺兒莊。24日,日軍逼近臺兒莊,在坦克、大炮掩護下向臺兒莊發動大舉進攻。

臺兒莊大捷首功者池峰城



防守臺兒莊的是西北軍孫連仲部第2集團軍第31師,師長池峰城。面對來勢洶洶的日軍,守軍頑強抵抗,日軍猛攻三天方才攻破北門突入城內。守軍死戰不退,與日軍展開巷戰。

28日,日軍已經佔領臺兒莊的大部,守軍也傷亡大半。池峰城組織一批敢死隊,夜襲日軍,繼續與日軍纏鬥。29日,日軍再次增兵進攻,池峰城率守軍苦苦支撐。



李宗仁命令在附近山區的湯恩伯軍團出擊,但是指揮不動,眼看滕縣悲劇又將重演。不得已將此事告訴委員長,由蔣給湯下令出擊。

湯軍團出擊後,至31日,國軍將孤軍深入的瀨谷支隊包圍在臺兒莊地區。此時,從臨沂過來增援的日軍也趕到,與湯軍團激戰數日,其救援臺兒莊的計劃落空。

4月3日,李宗仁下達總攻擊令,湯軍團第52,85,75軍向日軍發起猛烈攻擊。6日,國軍以孫連仲第二集團軍為左路,湯恩伯第20軍團為右路向日軍發起全線反攻,戰至7日,日軍全線撤退,向嶧縣、棗莊突圍。

此戰,日軍被殲滅萬餘人(也有七千,兩萬等數據)。國軍獲得抗戰以來最大一次勝利。



遺憾的是,日軍孤軍深入,陷入合圍,然而中央軍發揮了完不成圍殲的“優點”,對於被川軍、西北軍打得已成強弩之末的日軍,竟然被其破圍而出。之後,國軍反攻嶧縣、棗莊,連攻數日不克。

至此,臺兒莊戰役第一階段臺兒莊大捷結束。

後臺兒莊戰役

寺內壽一在得知臺兒莊戰敗後,惱羞成怒。於是與畑俊六會面,兩個戰犯商量出一個南北夾擊,將徐州地區國軍合圍殲滅的作戰計劃。

畑俊六和寺內壽一



國軍方面,一時被臺兒莊大捷衝昏頭腦(特別是委員長),不顧李宗仁的建議,調兵遣將,妄想在徐州平原地帶與日軍決戰並一舉擊敗日軍。

一時間徐州地區集結了七十萬國軍,而日軍也集中了三十五萬,準備採取大迂迴戰術將國軍全部包圍消滅。

4月9日----14日,日軍向臺兒莊徐州方向開始集結大批兵力,退守的日軍也開始從守勢轉為攻勢。14日,李宗仁命令停止進攻,並後撤防守。

於是,就發生了三次慘烈的臺兒莊外圍狙擊戰。

一、連防山狙擊戰

4月21日,日軍第五師團從臨沂南下,於是湯恩伯令第52軍撤至臺兒莊以東十公里的連防山一線佔領陣地防守。

23日日軍先以飛機轟炸,次以重炮轟擊發起了進攻。守軍在軍長關麟徵率領下與日軍激戰,陣地反覆爭奪。戰至五月中旬,給日軍以大量殺傷。接李宗仁命令,由第二軍李延年部接替防務,52軍撤往徐州。

二、陶墩狙擊戰

4月中旬,李宗仁調在淮河以北休整的51軍增援臺兒莊,4月20日,日軍在坦克大炮掩護下向51軍防守的陶墩(臺兒莊以北20公里)發起進攻。東北軍為國效命,拼死抵抗,戰至5月14日,全軍4名旅長死傷3人,團長死傷7人,營以下官兵傷亡萬餘人,完成阻擊任務。51軍奉命佔領運河西岸,固守臺兒莊車站後新閘一線,與日軍對峙。

三、滇軍禹王山狙擊戰

4月21日佛曉,出滇抗戰的60軍和黔軍140師在軍長盧漢率領下,渡過運河。上午八時,第一八三師先頭部隊楊宏光旅行至臺兒莊以東陳瓦房、邢家樓、五聖堂一帶,突然與日軍遭遇,發生激烈戰鬥。經反覆拉鋸,戰至4月28日,日軍從正面突擊臺兒莊企圖未能得逞,於是改變方向,全力向禹王山猛撲。



禹王山是臺兒莊東南3公里運河北岸的一座面積較大的山頭,與臺兒莊互成犄角,日軍勢在必奪。

雙方在此爆發激烈戰鬥。戰鬥到5月18日,滇軍60軍在27天的戰鬥中,付出了13869人犧牲,負傷4545人,失蹤430人,各級軍官犧牲177人,其中旅長一傷一亡,團長5亡4傷,守住了禹王山陣地,完成了阻擊任務。

禹王山抗戰紀念館



在發現日軍調集兵力企圖合圍我徐州地區國軍的企圖後,5月18日,第五戰區下達總撤退命令,大部隊跳出日軍包圍圈,分別向西向南撤退。日軍圍殲國軍主力的企圖落空。5月20日,臺兒莊和徐州陷落,徐州會戰結束。

由於未能圍殲國軍主力,寺內壽一一氣之下將負責迂迴包抄的第一軍司令官香月清司撤職。

由於滇軍的禹王山狙擊戰雖然是在臺兒莊進行,屬於臺兒莊戰役的第二部分戰鬥,而影視劇等作品一般都是表現臺兒莊大捷(臺兒莊戰役第一階段),因此,在記錄臺兒莊大捷的影視文學紀錄片等作品裡沒有能夠提及滇軍英勇抗戰的壯舉。但是,在整個臺兒莊戰役中,無論是川軍、黔軍、東北軍、西北軍、桂軍、粵軍、滇軍、魯軍、中央軍等等來自全國各地的部隊,均展示了中國軍人慷慨赴國難,與敵寇血拼到底的英雄氣概,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捍衛了中國人的尊嚴,他們的功績與世長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