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范文程?為什麼有人說他是“助滿清毀華夏”的奸臣?

歷史一書生


作為范仲淹的十七世孫,范文程是最早投奔滿清的漢人之一。他為了幫助滿清打敗明朝,一生鞠躬盡瘁。有人認為他為國家統一作出了傑出的貢獻,有人則認為他是漢奸。

(范文程劇照)

那麼,范文程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算不算漢奸呢?

范文程出生在明朝萬曆年間。在後金軍隊攻下撫順後,范文程和兄長範文寀一同去面見了努爾哈赤,從此便開始為後金效命。

最開始的時候,范文程只能參與一些謀劃指揮類的簡單事宜,並沒有得到努爾哈赤的重用。

皇太極即位後,設立了一個文館,專門培養讀書人。范文程由此成為文館書房官之一。在隨軍出征期間,范文程常常會先進行一些招撫工作。由於他能言善辯,清軍在他的幫助下,常常會兵不血刃地收復一些城池。

當然了,范文程也會打仗。他常常在戰場上奮勇殺敵,立下了不少功勞。

智勇雙全的范文程,很快在清軍中揚名。由於戰功卓著,他也被皇太極授予了遊擊世職。

范文程做得最多的,還是擔任皇太極的說客,全權負責明將的招降工作。比較著名的故事,是范文程招降洪承疇。

當時洪承疇以絕食相逼,拒降態度非常堅決。但凡是前去勸降的官員,多半都會被洪承疇給罵回來。

但范文程在勸降時,則是默默承受了洪承疇的痛罵。等到洪承疇罵累了,范文程才開始與其談天論地,反而對招降一事避而不談。

經過一番努力與觀察,范文程以“洪承疇撣開身上的塵土,不可能不惜命”為理由,力勸皇太極繼續勸降。皇太極因此收復了大將洪承疇。

(洪承疇劇照)

隨著皇太極對范文程越發倚重,范文程也知恩圖報,工作得越發賣力。

在幫助清朝軍隊一路征討的過程中,范文程可謂殫精竭慮,鞠躬盡瘁。而皇太極每每商議軍國大事,也都會詢問他的意見。兩人之間的關係非常親密。

皇太極死後,福臨登上皇位,是為順治帝。此時范文程被撥入了鑲白旗下,歸屬於旗主多鐸統領。按照當時的制度,旗主奪取人妻並不違法,多鐸由此搶奪了范文程的妻子,這讓范文程非常惱怒。

由於當時范文程在朝中地位顯赫,諸王貝勒在商議之後,決定罰多鐸銀一千兩,奪其十五個牛錄。儘管風波平定,但范文程卻依然憂心忡忡,而這件事也為他後來隱退埋下了伏筆。

不久之後,多爾袞聽取了范文程的意見,開始以驅趕大順軍為理由進軍北京。攻取北京看起來容易,但要讓民在四十多天裡就接受兩個政權卻實在太難。范文程讓清軍堅決打起“驅賊復仇”的旗號,維持軍紀禁止搶掠,終於讓民心暫時安定了下來。

然而清軍畢竟屬於異族入侵,全國各地人心波動,社會仍然處在混亂中。范文程為了定國安邦,晝夜操勞,佐治國政。尤其是在他提出以帝王規格厚葬崇禎皇帝,並且為吊死他的罪槐套上鎖鏈後,明朝官員和百姓,才開始漸漸平穩下來。

(多爾袞劇照)

隨著多爾袞的慾望一步步膨脹,范文程開始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地步。本來他受皇太極厚恩,理應輔助福臨,誓死效忠。但由於多鐸奪妻事件在前,范文程如果要避免報復尋求庇護,又必須投靠到多爾袞的陣營中。這讓范文程非常為難。

最終,范文程乾脆以病為由,蝸居家中不理朝政。直到多爾袞死後,順治帝重新掌權,范文程才終於又復官回崗。順治帝為了表達對他的尊敬,曾專門派人去范文程家中畫了畫像,放在皇宮內不時觀看。

康熙五年,范文程因病去世,享年70歲。

說起來,范文程之所以主動投靠努爾哈赤,其實是和當時的制度有一定關係。范文程在18歲時就考取了秀才,但卻在進士考試中接連碰壁。作為名臣之後,范文程心中一直有著大展宏圖的夢。但想在明朝當官,就只有成為進士這一條路。

眼看著明朝江河日下,范文程卻苦於不能一展身手。相比之下,當時的後金正是蓬勃發展,急需人才之時。為了一展抱負,范文程這才投向了努爾哈赤。站在漢人的立場來說,范文程的民族意識不強,確實當屬漢奸之列。

不過,范文程對皇太極卻是一生忠心耿耿。在奉命祭告太宗山陵時,范文程悲傷地趴在地上哭,旁人都扶不起來。這份情誼卻又讓人動容。


張生全精彩歷史


拋開在歷史進程中的作用。我個人對他的評價:范文程,人品低劣,主動叛國投敵,引狼入室,充當了大清侵略中原的帶路人與急先鋒。說他是“助滿清毀華夏”的奸臣名副其實,也是有事實依據的。



1招降大明重臣洪承疇。

當時,洪承疇誓死效忠大明,以絕食相逼,拒降態度堅決而明確。凡是前去勸降的官員,多半都會被洪承疇罵得體無完膚,狗血淋頭。而胸有成竹的范文程在勸降時,面對洪承疇痛快淋漓的怒罵,洗耳恭聽,不急不火。待洪承疇消了氣,出了火。范文程才文縐縐地與其談天論地,避而不談招降的事。


此過程中,范文程觀察到洪承疇“撣開身上的塵土”,於是他得出結論,這樣的人“不可能不惜命”。於是力勸皇太極繼續勸降。最終明朝大將洪承疇終為皇太極所用。 此事過後,皇太極對范文程越發倚重,范文程也投其所好, 在幫助清朝軍隊征討大明的過程中殫精竭慮,鞠躬盡瘁。皇太極每遇軍國大事都會詢問他的意見。


2.向外族人忍受奪妻之恨,沒有漢民族男人的骨氣。皇太極去世後,福臨登上皇位。此時身為漢人的范文程被撥入了鑲白旗下,歸屬旗主多鐸領導。按照當時旗人的制度,旗主奪人妻並不違法,多鐸奪走了范文程的老婆。這讓范文程怒髮衝冠,卻沒有抗爭的骨氣。由於范文程在朝中地位不低,諸王,貝勒在商議之後,決定對多鐸進行懲罰。風波平定,范文程沒有報奪妻之仇。隨後,還向多爾袞獻計,以“驅趕大順軍”為由進軍明朝的首都北京。



3.北京畢竟是大明的都城,農民軍佔領不過四十多天,讓北京平民接受滿清政權並非輕而易舉的事。范文程主張讓清軍打起“驅賊復仇”的旗號,而且嚴明軍隊軍紀,禁止搶掠,這讓北京的民心安定了下來。 面對異族入侵,大明全國各地人心是抗拒的,整個社會仍處在混亂之中。范文程審時度勢,提出以帝王規格厚葬明朝末代崇禎皇帝,以此收買人心,使明朝官員和百姓漸趨平穩下來,削弱了漢民族的反抗力量。
站在漢民族的立場來說,范文程是民族的敗類,無國家民族意識,對自己的民族犯下了滔天罪行,當屬漢奸之列。


希望星晨58298869


首先我是漢族,無意幫滿族翻案,滿清入關後揚州十日 嘉定三屠 江陰全城百姓全部殉難,滿清入關後漢族人口至少被殺3000餘萬,可這些是范文程控制不了的,他既然沒在明朝做官,何來奸臣之說,他是范仲淹的後人,在哪個亂世,想要做一番大事成就功名,必須依靠兩個朝廷明廷以及清廷,可能他也希望大明有明君復生,拯救漢人於水火之中。但崇禎帝剛愎自用疑心很大,從來不會選擇相信臣下,袁崇煥就是例子,當一個人像范文程那樣擁有經天緯地之才,他不求別的,只希望能有明君讓他一展所長實現他理想抱負,這個人正好是皇太極我們大明的對手,大清的律法,反間計等出自范文程之口,因為他忠於自己的工作,忠於賞識他的皇太極,如果說范文程錯了,那為什麼沒人去說,衛鞅 張儀 范雎,他們可都是魏國人,可他們一步步的指揮秦國攆平魏國,就因為他范文程背叛的是我們漢族,就沒有人指責衛鞅三人等?這公平嗎?所以我認為范文程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名留青史沒有錯。。(我也是漢人,也有熱血,也會反抗滿清得剃髮令)。


乞丐皇帝朱重八


范文程是北宋名家范仲淹的十七世孫,歷任清朝4代皇帝,分別是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清聖祖四代帝王,更是被稱為文臣之首。皇太極有次評價“範章京才誠勝此,然固山職一軍耳,朕方資為心膂。其別議之”,康熙皇帝也有“文程之策,可抵百萬雄兵!”的肯定,足以見證范文程擁有極大的智慧和謀略。


但他怎麼洗也洗不掉是他屬於叛明靠清,在很多人眼中是一個賣國賊,身為一個名門之後,接受者明朝帶來的便利,最後卻帶著成就投靠敵人。甚至在自己的老婆被人搶了知乎還盡心竭力顯示自己的忠心,實屬奸臣。


為何叛明

為什麼他要選擇投靠清,難道明朝不受重用嗎?先看看兩個人的下場就有點眉目了, 熊廷弼、袁崇煥這兩個人在明朝可以說是位極人臣,忠心耿耿。最後的下場一個被天啟殺,傳首九邊,一個不遠千里救駕結果被崇禎千刀萬剮。


而且這只是在明朝後期發生的事情,開國的時候朱元璋欲殺盡開國功臣,中期弄死過於謙,這些案例並不少。而且一個讀書人又不是書呆子,沒有傻到看到一個岌岌可危的王朝之後還要選擇往裡撲,范文程只是為了自身考慮,看到即將發生的亂世,要麼找個絕對安全的深山野林苟全一生,要麼找一個覺得真正的明主去發展。


偏偏范文程是一個讀書人,讀書人都有一顆拯救天下蒼生的心,看到明朝末期長期亂戰,越來越黑暗,而一個冉冉升起的清朝新星,他會去選擇後者,畢竟生命安全第一,名聲只需要厚臉皮那就無所謂。


發家之路

  • 仕途不順還被抓

范文程在展露頭角的時候是18歲拿下秀才,但是在官途之路並不順暢,一路磕磕絆絆,一直到了21歲。努爾哈赤攻下撫順城。他與他的兄弟被抓,當成俘虜,並不是主動投敵。

而這一待就是差不多九年的凌辱歲月,因為滿清八旗有著非常狹隘的觀念,認為除了八旗以外的人都是“下等”。一直到了皇太極才有所改變,先是通過皇太極下諭考試生員,范文程被選拔出來,並且當上剛剛成立的“書房官”,開始一步步成為清朝頂級智囊團的人才之一。


  • 展露頭角

在天聰三年,八旗兵進攻關中,這是三年之後再一次率軍親征的一場重要戰役,范文程在這一場戰役中用文臣的身份開始嶄露頭角。對於進軍路線、方法、策略等方面都給到了一些建議。當明朝派兵圍攻大安口城市,他親自率領槍炮手殺敵。


  • 出奇計拉人心

天生聰慧的范文程經常能夠在危機時刻提出奇計,在天聰六年,皇太極遠征蒙古擦哈爾,林丹汗知道後帶著一眾人逃走,清軍醉倒歸化之後發現已經是一座空城,這時候幾萬大軍進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范文程這時候提議:“繼續深入,當明朝沒有準備的時候用一盒作為幌子,抵達北京,然後毀掉山海關之後就班師回朝,如果不這樣做現在就回去,不要讓士兵更加疲憊”。這一條建議直接獲得皇太極的肯定,將士看雖然沒有打一次丈,但是也有一些成就而歸,心情也不會太低落。


在一次多爾袞諸侯王因為戰略上的失誤導致要遭到重罪,不僅有親王、還有貝勒和從徵軍官都要被判罰不允許進入大清門。范文程衝中多次調解,上書皇帝息怒,不就之後親王貝勒等一眾大臣被允許入朝辦事,事後一群人感激歡悅,就這樣範文程的地位一路高升,直到70歲死亡。


功過是非

范文程一直以來都是一個爭議性很大的一個人物,不過大多數人都是站在他是一個無恥小人這一方面,因為如果沒有他清朝就不會入關那麼順利。而且知道明朝岌岌可危卻沒有站出來力圖挽救,而是碰到一點點小困難就直接投敵,這種行為令人不齒。


而站在個人角度上看,只是為了個人理想抱負能夠實現,面對一個已經失望的朝廷投敵那又有什麼所謂,立場不同,只要能夠接受帶來的結果那就沒有對錯。


弦外音

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那就是清朝本身,因為清朝是一個爛到地裡面的朝代,也是距離我們最近的一個朝代,可以清楚的瞭解這個朝代個不齒。對於這個朝代中的很多人的看法有很大程度上受到清朝整體作為的影響。


當清朝入關之後並沒有實行正確的策略,而是進行很多帶有歧視性的行為,因為是少數民族成為統治者,除了自己本族以外的人都帶有很大歧視。加上閉關鎖國、皇帝的腐敗等等一系列敗人品的行為直接導致清朝的風評極差。


為什麼這麼說,知道雍正時期不錯,但是雍正十幾年丹藥爐的火沒斷過、乾隆因為為了私慾縱容和珅貪汙。說清朝皇帝好的無非就是矮個子裡面挑高個子。

與其說范文程是無恥小人,不如說清朝從上爛到底


點個關注,發現更多不一樣的精彩內容


空夢歷史


范文程自稱是范仲淹後裔,范仲淹何許人??那可是敢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人傑,范文程又是怎麼做的呢?大明再怎麼腐敗,那也是漢人的天下,不想辦法撥亂反正,反而跑到滿清韃子那裡,剃髮易服效忠敵國幫著敵人打自己的國家屠殺自己的同胞,這種人與畜牲有何異!

良禽擇木而棲,忠臣不事二主,范文程真正做到為敵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嘉定三屠,揚州十日,廣州大屠殺等大江南北多少漢人被韃子所殺,包括近代中國所有遭遇這一切的根源就來自於這個十足的民族敗類。


最後的騎兵90


不邀自答。

先來看看《清史稿》的記載:

天命三年,太祖既下撫順,文寀、文程共謁太祖。太祖偉文程,與語,器之,知為鏓曾孫,顧謂諸貝勒曰:“此名臣後也,善遇之!”上伐明,取遼陽,度三岔攻西平,下廣寧,文程皆在行間。

這段記錄顯示範文程主動投奔努爾哈齊,並得到了努爾哈齊的賞識,可是問題是,為什麼天命年間關於范文程的記錄要以文程皆在行間而匆匆帶過,為什麼會在皇太極即位後才有比較詳細的記錄?這一切都說明,《清史稿》的這段記錄是為先者諱的曲筆。

那麼我們可以勾勒一下范文程到底是如何成為大清的棟樑的。首先可以確定,他是被擄的,而不是主動投奔的。努爾哈齊素來痛恨儒生,他不會去搭理他所痛恨的人,而且范文程也不會去主動投奔被他們瞧不起的東夷的。其次,從《清史稿》皇太極即位後召直左右以及解放被擄為奴的儒生並且開科取士來看,他應該是努爾哈齊攻克撫順後被擄為奴,後來被皇太極解放並參與了皇太極選拔人才的考試,進而成為皇太極的文官。第三,康熙即位後,范文程奉詔前往瀋陽祭福陵(努爾哈齊)和昭陵(皇太極),范文程在昭陵前伏地痛哭,可知道他在被擄為奴期間受盡凌辱,直到遇到皇太極他才算是守得雲開見月明。

范文程成為後金的文官後,也算是文武雙全,並逐漸得到了皇太極的賞識與信任,被皇太極引為心腹謀士,常言範先生知道否?範先生怎麼看?在皇太極創建漢軍的時候,眾人力薦范文程為都統,但是被皇太極否決,因為皇太極認為這不過是是一軍職,他需要的是范文程的智慧。皇太極駕崩後,多爾袞也不敢怠慢范文程,行事乖方的多鐸搶了范文程的妻子,不僅被多爾袞責令送還,還被處以罰銀、剝奪15個牛錄作為處罰。罰銀是小事,剝奪15個牛錄就是重罰了,因為清初王爺們權力大小取決於手下人口多少,剝奪了多鐸的牛錄,等於是打多鐸的臉。由此可見清初范文程的重要地位。

清初的文官體系其實很有意思,是皇太極君主專制改革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因為清初還是過去的軍事貴族民主制,極大的限制了皇太極的君權,而文官則成為皇太極限制滿洲軍事貴族的重要政治力量。而對於文官來說,主要由儒生構成,儒生了解君主專制制度的特點,以及人才培養方式,而且他們也樂意效忠皇太極。因為跟著皇太極,他們能獲得財富、地位,否則他們什麼也不是。所以,後金的漢官成為推動大清入關的重要政治勢力,因為入關不僅符合大清的利益,也符合他們的利益,因為馬上可以取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最後還得是依靠漢官而不是那些彎弓射大雕的滿洲軍事貴族。換句話說,滿洲漢化是不可避免的。

說到說一下,皇太極對文(漢)臣還是挺寬容的,張存仁作為一個降官,多次和皇太極爭的面紅耳赤,就差互相對罵了,結果皇太極為沒有處理張存仁。寧完我也是皇太極的謀士,但是寧完我好賭,讓皇太極十分生氣,還因為賭博被皇太極罰沒為奴,但是後來皇太極也赦免了他,讓他繼續做官,還鼓勵他戒賭。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清初漢官對大清死心塌地的原因,畢竟按照儒家傳統,皇太極屬於明主,所謂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這是聖人教誨。

正如一句老話所說,女為悅己者容,士為知己者死,范文程也是報答皇太極知遇之恩,所以也就死心塌地為大清肝腦塗地了。在他重病期間,康熙親自去慰問併為他端藥,並派宮廷畫師給他畫像,賜太傅銜。對於范文程來說,這也是為人臣之極了。

至於毀滅華夏?不好意思,滿洲漢化就是以范文程為代表的文臣來的頭,最後滿洲人比漢人還要漢人,毀滅個大頭鬼。

全文完


北洋海軍炮手


世人對范文程褒貶不一。有人說他是千古大漢奸,豬狗不如。有人說他良禽擇木而棲,實現了自身抱負,值得稱讚。客觀的說,范文程對滿清統一中國起到了關鍵作用,但他提倡民族合作,民族諒解,安定百姓,輕徭薄賦,發展生產,選拔人才,對當時的社會進步具有推動作用。范文程的成功與其說是明君賢相的完美結合,不如說是封建儒家思想對滿清統治階層的勝利。

范文程出身於名門仕宦家庭,是宋朝大學士范仲淹的第十七世孫,到范文程這輩時家道落魄。在范文程十八歲的時候,他與其兄一同考中了瀋陽縣學的秀才。當時的遼東,地處東北邊陲之地,文化很不發達,能熟讀四書五經成為縣學生員,真可謂是鳳毛麟角了。此時的明朝,正處於激烈動盪的形勢之下,階級矛盾異常尖銳,農民起義此起彼伏,民族矛盾也日益熾烈。在范文程的家鄉撫順,明朝和滿清的鬥爭日趨激烈,富有政治遠見的范文程敏銳的覺察到大明氣數已盡,滿清崛起勢不可擋。為了實現個人抱負,范文程投靠滿清。沉著、剛毅、聰穎、機敏的范文程很快脫穎而出,他的儒家思想也逐漸影響滿清的統治階層。努爾哈赤、皇太極不囿於民族偏見,重用范文程,委以重任,給以重權,君臣相互支持,相輔相成。范文程為皇太極問鼎中原出“定國策”,面對清軍初佔北京城人心惶惶的局面,他創造性地提出:“官來歸,復其職;民來歸,復其業”,安定了士心、穩住了民心,填平了滿漢之間的民族鴻溝,使清朝得以在中原站住腳跟。

范文程在漢人眼裡是逆臣賊子,但在滿清眼裡卻是香饃饃。《清史稿》載譽:文程定大計,左臺贊襄,佐命勳最高。努爾哈赤稱讚:此名臣後也,善遇之!皇太極誇獎:範章京才誠勝此,然固山職一軍耳,朕方資為心膂。其別議之。另有順治、康熙等人對范文程評價都很高。范文程於康熙五年逝世,終年七十歲。康熙親筆書寫了“元輔高風”四個字,做為祠堂橫額。這是清朝統治者對他的最高評價。


希榮文創


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

范文程的經歷,史書早有先例

那是一千多年前的五胡十六國時期,羯族後趙石勒麾下,有兩大漢家重臣:一個叫張賓,是石勒謀主,輔助石勒建立後趙政權;一個叫程遐,為張賓死後後趙宰輔,其妹嫁給了石勒,並生下太子石弘。大清的范文程,其經歷、作用,就像張程二人的綜合體

公元308年前後,山東士族張賓,見石勒人高馬大很有氣勢,就對隨從說,這個胡將軍能成勢,我要去投靠。於是執劍闖石勒軍營,大呼請見投靠。之後成為君子營謀主,輔佐石勒南征北戰,經歷了洛陽屠城,妻略帝妃……以襄國為中心,初步建立後趙政權,最終引來石勒猜忌,好友無辜被殺,自己鬱鬱而終

程遐,史書記載並不多,出場都已是後趙成立在即,猜測也是出身於君子營,輔助石勒建立出後趙的行政體系,對自己的太子外甥悉心教導,用石勒的話說,自家的娃都沒一點胡相了。這程遐之所以出名流傳至今,是因為一件事,後趙石虎(石勒侄子),帶幾十人闖進相府,當面糟蹋了程府中的所有女人,並且搶走了衣服當作紀念。事情告到石勒處後,不了了之……

石趙燒殺搶掠,這張程二人,自有一份罪孽。如審判,那和偽滿中的汪周差不多吧

這范文程呢,公元1618年前後,和前輩張賓一樣,主動投靠努爾哈赤,參與軍機謀劃,後金針對漢家子弟的遼東大屠殺,范文程自有因果!其正真發跡,是在皇太極時期,作為文館大學士,范文程也算是皇太極謀主。老皇設立六部、易金為清、去女真為滿洲,中原攻略等,其中都有范文程影子

和前輩程遐一樣,作為重臣,自己的老婆也讓人給睡了,這個人叫多鐸,鑲白旗旗主,比前輩好一些的地方就是糟蹋程家妻女的石虎不了了之,而這多鐸被罰了萬兩白銀,削去三分之一兵馬。為了避免報復,在多爾袞當政期,范文程避開朝堂託病居家,呵呵,奪妻之恨,作為受害人,還怕被報復,叛徒的悲哀啊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儒家胸襟,實際大半都是打著幌子的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說的好聽些叫良禽擇木而棲,不好聽點叫有奶便是娘……不說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但,作為叛徒,骨子裡真心沒人把你當人看,至少輕看三分。張賓程遐如此,范文程如此,溥儀如此,香蕉人亦是如此


靈石蘊珠寶


因為它是滿人的走狗,漢人的敗類!是華夏民族的恥辱!它助滿為虐,屠殺自己的骨肉同胞。還有它的後代,如今不思悔改,棄滿歸漢,反而變本加厲的幫助滿人偷樑換柱。一個個竟然成為滿洲文明的滿服:旗袍文化形象大使,拉攏部分的滿族狡猾之徒,以及其它異族明星在影視圈裡面不斷的干涉我漢家事務來博取觀眾的眼球。更有恃無恐的是偷稅漏稅,欺騙國家和民眾。






漢化失敗


范文程以一布衣,助努爾哈赤父子崛起於建州一隅。後乘亂進關,橫掃六合,席捲神州,為滿清一統天下建立不世功勳,誠人中之傑出人才也。至於助滿清滅明,招惹非議以至於漢奸論之,誠狹隘之論也。聖人云: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人人之天下。唯有德者居之,無德者失之。有道是,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不世之功非賢能之士不能建立,張良陳平之輩是人傑,獨範先生是荼毒華夏之兇犯,此不公也,也難以服眾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