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曾经的“母亲河”——老澴河

老澴河曾经是家乡的一条护城河,也是孝感的“母亲河”,相传这条河途经四个城门,绕城七里三分。在孝感城的历史上,有“金西门,银南门,迎官接府大东门,挑水卖菜小东门,黑漆棺材出学门,杀牛剐羊是北门。”的说法。

最早的城区乃弹丸之地,三面环水。因府澴河与老澴河曾经交汇,所以主要交通为航运,当时西门为最大航运的集散地,人来人往、贸易繁华,曾有县志说:“日有千人拱手,夜有万盏渔火”,为当时的盛况,才有“金西门”的传说。

城东南端方向的三军台以前是富人聚集的地方,嫁进来的媳妇大都漂亮,而且在富人家女子都不用干活,出门不是轿子就是乘船,所以有民谣说 : “养女要嫁三军台,轿子去,划子来。”

三军台地名的由来,传说是三家大户人家,都想以自己姓氏来做命名,谁也斗不过谁,所以只好用“三军台”这三个字命名。

南门码头以前是官码头,来往的游人大多在这里上、下船,从三军台来的婆娘如要进城,大多都在这里上岸。

南门码头因地势坡度大,所以只能装卸一些瓷器及生活日用品。靠近码头的几条街是繁华的商业街,生活日用品比比皆是,此地相对富裕,故称为“银南门”。

东门码头分上、下码头,一直以来就是贩卖蔬菜、水果的主要之地,古时候的东城门每天天不亮就有菜农挑菜进城。卖菜的吆喝声此起彼落,讨价还价的热闹非凡。

东城门除了卖菜的还有卖水的。

过去的老澴河河床宽广,水质清澈透亮,有钱的人家在家中打井,自不愁吃喝。没有井的小户人家只能靠买水过日子,于是就形成了挑水这种行业,靠近东码头这条街的人大部分以此为生,所以也称为挑水街。

每天早上东门码头就有成群结队在河边取水的人,挑一担水不容易,为了防止在运送途中水溢出来,就在两边的木桶中各放一个用麻绳系着的小木板——水漂,随着挑担人的步伐水漂在水中摇摇晃晃,再远的路再快的脚步,水也不会漫出来,倒也成就了一道人文风景。

东门码头上、下坡度大,挑工们为了减轻上、下台阶的负担,会来回成之字形前行,远远看去人影婆娑,形如波浪起伏煞是壮观。同时嘴里喊着号子为自己和同伴们打气,高兴的时候还会唱一唱民谣以示助威,仿佛一肩的艰辛也化为乌有。

在小时候的记忆中,南门桥离家最近,经常去玩的就是这里。随着上游流下的金沙、银沙也将河床慢慢填高,南门码头已荡然无存,河里再也看不见大船游轮,只有供人乘坐的小划子游戈于河上两岸。

但老澴河的水质依然清亮,夏天和小伙伴们在河边玩水,一眼能看见水下的鹅卵石和水中嬉戏的小鱼。那时南桥的水比较湍急,经常有在河边洗衣服的妇女,不小心将衣服没抓紧而被流水冲走,想打捞都来不及。

孝感有名的特产就是“孝感麻糖”,以“甜、薄、脆、香”做为黄家的贡品而流传上百年,最早的发源地是八埠口,有一句本地民谣就是“八埠口的麻糖,三军台的婆娘,”可想而知它在当时的名气。

麻糖厂是最早在孝感成立的国有企业,从八埠口搬迁至南门桥附近,做麻糖的水也取自南门的地下水,水质甘甜可口,熬制的麦芽糖晶莹剔透,口感清甜是做麻糖的重要原料之一。

随着麻糖厂的发展,这里已不能满足生产的需求,沿着老澴河的流向又搬迁至城隍潭附近,所以正宗“孝感麻糖”的注册商标就是“城隍潭”。

我父亲原是麻糖厂的一名修理工,原厂址被改造成职工宿舍,我家也分到了一套三间挨着河边的房子。每年夏天涨水季节,老澴河的水只需几天的时间就可以漫延至我们家的窗户下,有一年父亲来了兴致,在家的窗户下也能钓到老澴河里的鱼。

老澴河曾经最热闹的时候要数端午节的龙舟赛,从城隍潭到南门码头的这段水域一大早就挤满了人,龙舟赛刚开始要举行祭祀仪式。

据县史记载,城隍潭因处于西、南交界之地属于风水宝地,在老澴河中有一口自然形成的深潭,正对应岸上的一座城隍庙,城隍庙中终年香火鼎盛,于是市民将此地段称为“城隍潭”。

祭祀仪式在城隍庙中举行,为龙舟开光、焚香敬神,也祈福来年能风调雨顺保一城平安。

在城隍潭的两岸有修筑好的石头台阶(现在早已不见,代替的是一排排的民房),可以供人歇息和观赏,台阶宽大、视角宽广,也是大家观看龙舟赛的不二之选,有打油为证 : “城隍潭,砖岸高,五月端阳看抢标。”

这时的龙舟都是浓墨重彩,每个龙舟队的队员人数相等统一着装非常整齐,但颜色各不相同方便辨别,龙舟一字排开,那气势麻溜的就出来了。

开赛时,船头由一人鸣钲击鼓,其余人按击鼓声划桨,动作一致,舟行如飞你追我赶。孝感城区有民谚云:“听鼓下桡,船儿直飙。”岸上观众呐喊助威,小孩子追着龙舟在人群里钻来钻去,兴奋异常。到终点,鞭炮齐鸣,响彻澴天,甭提多热闹!

老澴河历经岁月的沧桑,因为自然灾害的形成,曾洪水滔滔淹没了多少良田和小镇,于是考虑到这些因素故将老澴河改道,掐断了洪水的源头,同时也让老澴河成了一潭不能流动的死水。加之城市化建设,各厂矿企业生产的污水未经过净化而排入老澴河,还有全市的生活废水的排入和生活垃圾的倾泻,让老澴河不堪重负,水质一天一天的下降,最后成了一条臭水沟,给澴河附近的居民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好的环境才能安居乐业,老澴河的改造迫在眉睫,市委也加大力度,最早将造成污染的厂矿企业全部迁离,然后清除河中的淤泥,开闸放水净化水质,相继在老澴河的东区(源头)和南区建成了两座水上公园,占地面积几公里。

时间在推移,相同的故事也在上映,老澴河再次响起了赛龙舟的锣鼓声。东区高楼林立、河水轻轻荡漾,荷花摇曳于清波上,树木葱翠、鸟语花香。现有城铁贯穿南北,已成了孝感通向全国的起始地,也是孝感发展建设中的地标之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相信老澴河的历史会再现,而且比之更美更动人!

孝感曾经的“母亲河”——老澴河
孝感曾经的“母亲河”——老澴河
孝感曾经的“母亲河”——老澴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