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順治帝為什麼要把皇位傳於三子玄燁,而不是次子福全?

宇澤歷史


順治十八年正月,順治帝福臨病逝,正月十九,順治帝第三子玄燁於太和殿登基稱帝,時年6歲(虛歲8歲),並改明年為康熙元年,是為康熙帝。

康熙一生南征北戰,勤政愛民,擒鰲拜,平三藩,收臺灣,親征準噶爾,開創了康熙盛世,被稱為“千古一帝”。

那麼康熙非嫡非長,為何順治要傳位於他呢?

其原因有三。

第一,康熙自幼聰穎,喜好讀書

《康熙起居注》記載,康熙小時候“早夜通讀,無間寒暑,至忘寢食”,不管是早上還是晚上,夏天還是冬天,小康熙都會看書,還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

而那時候服侍他的人覺得他年齡太小,擔心他這樣讀書會累壞身體,因而不止一次地把他的書藏起來,希望他可以休息下,不用那麼刻苦。

可是,每次康熙一旦發現書本不見了,就會立刻找侍從要回,然後繼續津津有味地讀起來。可見,康熙刻苦讀書,並且嗜讀成性。

這在順治帝和眾大臣看來是極為難得的。所以,年幼的康熙便在眾多的皇子中脫穎而出。而這也是他能繼承皇位的一個原因。

第二,孝莊太后很喜歡和疼愛康熙,意扶他為帝。

順治帝和孝莊雖然是親母子,可卻因為順治在後宮妃子的選擇上,而鬧了不少矛盾。

尤其是順治帝寵愛董鄂妃,讓母子二人的關係更為緊張。

然而,順治帝卻生了個好兒子,那就是玄燁,也就是後來的康熙帝,康熙的性格和特點都跟孝莊很像,再加上其又嗜好讀書,所以孝莊很喜歡和疼愛康熙,祖孫二人的關係也很好。

後來,孝莊病重的時候,康熙一直親侍湯藥,還祈願“願減臣齡,冀增太皇太后數年之壽。”,意思就是說願意減少自己的陽壽,用自己的陽壽換取祖母多幾年的壽命。

從中可見,祖孫二人感情不一般,所以孝莊自然是極力地要扶持這個最疼愛的孫子繼承大統了,而憑孝莊的才智和她在文武百官中的影響,她對康熙的支持,可以說是為康熙贏得了一個繼任的籌碼。

這也是順治能傳位於康熙的又一個原因。

第三,就是康熙染上天花還未死。

天花是一種傳染病,尤其在古代,更為人們所恐懼。而當年的順治帝便是死於天花的,一代帝王都死於天花,可見,天花的殺傷力有多大。

而康熙出生之後不久,正趕上天花大流行時期。順治帝為了防止他染天花,將他送到宮外,然而不幸的是只有兩歲的康熙還是沒有躲過天花的侵害,終究還是感染了天花。但是康熙沒死,成功地戰勝了這種傳染病,也獲得了天花的終身免疫力。

而這也成為了他登上帝位的又一個原因。

雖然孝莊主張立康熙,但是順治帝則更喜歡福全,就在這猶豫不決的時候,順治帝詢問了德國傳教士湯若望的意見。而湯若望的意思是支持立康熙為太子,因為在當時天花流行的情況下,康熙是皇子中唯一一個出過天花,獲得終身免疫力的。

立康熙為太子,有利於國家的長治久安。順治帝覺得有理,又加上各方面的原因,所以下定決心傳位於三子玄燁,也就是後來的聖祖皇帝康熙。

以上,就是順治傳位三子玄燁的原因。


白話歷史君


小編問“清順治帝為什麼要把皇位傳於三子玄燁,而不是次子福全”。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將當時玄燁(康熙帝)的繼位背景說清楚,否則,讀者朋友就會困惑不解,下面我就簡單介紹一下:

順治帝有兩位皇后,第一個皇后是孝莊皇太后的侄女博爾濟吉特氏,是蒙古科爾沁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的女兒。當時由多爾袞做主,訂娶。福臨與這個皇后不和,經常發生口角,冊封皇后兩年多一點就被福臨廢為側宮為靜妃,因不受順治帝寵幸,無子女。第二位皇后是前一個皇后的侄女,也就是孝莊皇太后的侄孫女博爾濟吉特氏,是科爾沁貝勒淖爾濟的女兒。雖然這個皇后比較賢德,但是福臨(順治)對這位新皇后仍不滿意。然而,這位皇后儘管得不到順治帝的寵愛,卻得到孝莊皇太后的信任,成功的保住了皇后地位。因為她也沒有兒子,所以,順治帝並無嫡子。順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順治帝最為寵愛的董鄂妃(諡號孝獻端敬皇后)病逝於承乾宮,福臨陷入了痛苦之中,萌生了出家為僧的念頭。

在立儲君的問題上,順治帝病中曾考慮在自己的兄弟中選擇一個立為儲君,而孝莊太后堅決主張在順治帝的兒子中選擇一個做為儲君,得到了順治的認可。順治帝共有八子,長子和四子早年夭折(其中,四子是順治帝最寵愛董鄂妃所生)。五至八子在順治帝去世時年齡還太小,最大的尚不足五歲。適合繼承皇位的只有次子福全和三子玄燁,他們當時也只有八歲。由於順治帝福臨自己是六歲繼位,深知年幼的皇帝會受到權臣的欺壓(多爾袞攝政專權)。甚至皇位不保,所以,首先將五至八子繼承皇位可能性排除在外。因此,只能在福全和玄燁之間二選其一。

下面,我們將福全與玄燁做個對比:

第一、愛新覺羅·福全(1654—1703年),滿洲鑲白旗人。清朝宗室大臣、清初傑出的軍事統帥,順治帝次子,康熙帝異母兄,母親為寧愨妃董鄂氏(長史喀濟咳女。初為世祖庶妃。康熙十二年十二月初四,尊封為皇考寧愨妃為皇考寧謐妃。康熙三十三年【1694】甲戌六月二十一日薨)。愛新覺羅·玄燁(1654-1722年),順治帝第三子,母親為佟佳氏(當時沒有封號)。他們兩個人的母親都是側妃。按說福全的母親董鄂氏地位要高於玄燁的母親佟佳氏很多,而且,董鄂氏還比較受順治帝的寵愛。但是,玄燁出生後,就得到了順治帝的歡心,也得到皇后博爾濟吉特氏的喜愛(視如己出)。並且幼時由孝莊皇太后親自撫養,孝莊太后去世後,康熙在誦讀祝文時涕淚交頤,曾這樣說:“憶自弱齡,早失估恃,趨承祖母膝下,三十餘年,鞠養教誨,以至有成。設無祖母太皇太后,斷不能致有今日成立”。可見玄燁與祖母孝莊太后的感情至深。這一點是福全無法比擬的。


第二、福全的母親儘管是得到皇帝比較寵幸的寧愨妃董鄂氏(非那個皇貴妃、死後諡號為孝獻端敬皇后的董鄂妃)。怎麼能與的皇太后、皇后和佟佳妃相比呢?特別是孝莊皇太后權利、影響力和號召力是當時清朝廷內外無人能比的。有了孝莊皇太后的支持。這一點就算是“子因母貴”的福全也是無法與玄燁競爭的。

第三、玄燁、福全六歲的時候,他們倆偕同眾兄弟向父皇問安。世祖福臨問皇子們最想做什麼。其他皇子最大的才三歲,不能回答什麼。皇二子福全說:“願為賢王足矣”。玄燁卻道:“效法父皇,黽勉盡力”。於是福臨十分看重玄燁,在順治心目中,福全自然又差了一步。

最後、順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順治帝臨終時接受洋大臣湯若望的建議,因玄燁出過天花具有免疫力而選其為繼承人,以遺詔的形式正式冊立玄燁為皇太子。所以,這個正式的皇位繼承人自然非玄燁莫屬了。補充一點,福全的母親董鄂氏不是那個死後諡號為孝獻端敬皇后的董鄂妃,請讀者不要混為一人,回答完畢,謝謝!


聊以自娛2


順治傳位於玄燁,實際是順治帝和孝莊太后協商的結果。

順治去世那年,福全九歲,玄燁八歲,年齡上沒有明顯差別。但福全排行老二,玄燁排行老三。以漢文化“嫡長子繼承製”,有嫡立嫡,無嫡立長。順治深受漢文化影響,他考慮的是“嫡長子繼承製”,想讓福全繼承皇位。



但是,順治六歲登基,叔父多爾袞攝政,君臣關係扭曲,給順治身心造成巨大傷害,他擔心九歲的兒子福全登基,繼承皇位,會走自己的老路。所以他一度想採取漢文化的另外一種傳承製度,“兄終弟及”制,讓自己的弟弟接班。但是孝莊只有順治一個兒子,為了避免皇權旁落,順治“兄終弟及”的想法,遭到孝莊太后的強烈反對。

孝莊想讓玄燁繼位。孝莊不接受漢文化,她不考慮“嫡長子繼承製”,也不考慮“兄終弟及”,她考慮的是她的後代,她的直系,福全和玄燁才在考慮範圍之內。而福全和玄燁比,玄燁更加優秀。所以她才推玄燁。福全和玄燁孝莊都帶過,兩個孩子學習都很刻苦,只是福全有眼疾,對學習有影響,未來發展會受限制,所以孝莊力挺玄燁。



順治和孝莊想法明顯發生背離,這種背離實際上是漢滿兩種文化的背離。這種背離使順治陷入猶豫不決之中。

為此,順治徵詢德國傳教士湯若望的意見。湯若望說,天花流行,危害嚴重,選一個得過天花的人當皇帝,有利於王朝穩定。玄燁得過天花,對天花病毒有免疫力,不會再得天花,由他繼位比較合適。順治接受了湯若望的觀點。



順治之前,清朝選繼承人主要採取“貴族公推制”,選皇位繼承人主要考慮的是繼承人的才能,所以孝莊才選玄燁。順治身受漢文化影響,他選皇位繼承人主要考慮的是保持國家穩定。考慮國家穩定,“兄終弟及”沒有“嫡長子繼承製”好,所以順治先排除了“兄終弟及”,得過天花的比沒得過天花的好,又排除了福全。

這樣順治為了國家穩定鎖定了玄燁,孝莊為國家發展鎖定了玄燁。順治孝莊選繼承人標準不同,結果卻一樣。形成了統一意見,就這樣玄燁就成了順治的繼承人。


豫有得


順治帝其實最喜歡的皇子是二皇子福全,福全的母親是順治帝的寵妃董鄂妃。順治帝的長子早逝,福全就成了嫡長子,而且他也是順治帝最寵愛的皇子,那麼為什麼最終順治還是立了玄燁為帝呢?

順治帝英年早逝,他的早逝由於天花,而天花在當時基本就是無法治癒的疾病,而三子玄燁年少時候得過天花但是他最終活了下來,這是玄燁的優勢,因為他不會再得天花對於皇權的穩定性具有保障,順治帝在位時期對於洋教士湯若望十分看重,而順治帝得天花也就湯若望知道,順治帝曾經詢問過湯若望立誰為帝,湯若望以天花如果流行開來的結果會非常嚴重,必須找一個得過天花的皇子為帝,所以順治帝在聽湯若望的建議後也開始向玄燁靠攏。

孝莊太后是非常喜歡玄燁的,因為年少時候玄燁的患病讓孝莊極度寵愛這個皇孫,而玄燁也是眾皇子中才華最出眾的一個,所以孝莊太后執意要立玄燁為皇帝,而順治在湯若望與孝莊兩位支持玄燁的情況下最終也同意了立玄燁為帝,成就了康熙大帝偉大的一生。


Sylar弈


順治皇帝福臨自幼身體羸弱,6歲即位為帝,各種繁雜的禮儀一直折磨、牢籠著他,使他不得自由。14歲開始親政,沉重的政務負擔,並不是一個14歲的少年所能承擔得了的,精神一直處於高度緊張狀態。肉體和精神的痛苦,曾一度逼得他產生遁入空門的念頭。

順治十七年(1660年)年底,福臨染上天花。在當時的醫療條件下,天花被視為不治之症。福臨自知將不久於人世,不得不考慮嗣位問題。當時福臨年僅虛齡24歲,膝下無成年之子。幼子嗣位,易生動亂。是傳子還是傳兄弟?福臨拿不定主意。其母孝莊皇太后力主將皇位傳給嫡孫。福臨同意母后立子為嗣的意見。

上圖湯若望

福臨較大的兒子是皇次子福全和皇三子玄燁。福臨初意立福全,孝莊皇太后主張立玄燁。福臨又徵求德國來華耶穌會傳教士湯若望的意見。湯若望認為玄燁已出過天花,有了免疫力,認為立玄燁為宜。湯若望的意見正與孝莊皇太后相一致。福臨決定立玄燁為嗣。

順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八,福臨崩於大內養心殿。遺詔第三子玄燁即位,並“特命內大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為輔臣”。玄燁時年8歲,即位後改年號為康熙,以明年(1662)為康熙元年。

福全比玄燁大1歲,寧愨妃董鄂氏所生。康熙六年(1667)封和碩裕親王。曾從玄燁征討噶爾丹,康熙四十二年(1703)去世。其後代兒、孫輩襲封裕親王,曾孫及以下降為郡王、貝勒、鎮國公。


陵西散人


順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四,順治帝愛新覺羅.福臨身染天花已經臥床不起。幾個月以前,順治帝最心愛的董鄂妃離他而去,順治帝已經心灰意冷,打算拋卻江山遁入空門。所以此次病重順治並不畏懼死亡,死去對他來說反而是解脫,他最掛念的是大清皇位繼承人的問題。正月初七,順治帝駕崩,傳下遺詔:立皇三子玄燁為皇太子,即皇帝位。

玄燁既不是嫡出,也不是年齡最大的皇子,為什麼能繼承皇位呢?這得益於一名外國人的舉薦。

順治帝在考慮繼承人的問題時,因為自己的孩子年幼,首先考慮讓自己的堂兄弟繼承皇位。這遭到了順治帝母親孝莊太后的反對,孝莊太后認為應該立皇子為繼承人。順治同意立皇子為嗣,本著立長原則,打算立皇二子福全為繼承人。而孝莊太后更喜歡皇三子玄燁,希望玄燁繼承皇位。

這時順治想到了學識淵博、德高望重的湯若望。湯若望是德國人,是一名傳教士,他從明代就來到中國,在朝中負責天文曆法工作。清朝建立以後,受命繼續修正曆法。順治帝親政以後,被湯若望淵博的學識和高尚的情操所折服,許多國家大事都徵求湯若望的意見,對其到了言聽計從的地步。


順治帝詢問湯若望應該如何選擇皇位繼承人。湯若望經過認真思考,認為應該立皇三子玄燁為繼承人。然後湯若望說出一個讓人難以反駁的理由:玄燁出過天花,對這種可怕的疾病有了終身的免疫力,而福全沒有出過天花,難保以後不會患病。

順治帝經過思考,同意了湯若望的意見,為了大清國的長治久安,選擇皇三子玄燁為皇位繼承人。


淡墨殘煙


在做皇帝前,最關心的莫過於自己能否坐上龍椅;等做了皇帝后,最關心的便是自己的位置將來傳給誰。就順治而言,他無疑是幸運的,少不更事時便被推上了皇位;然而,他又是頗為不幸的,正值大好年華,卻患上天花,不得不草草選就接班人。

儘管後人稱康熙為千古一帝,足見順治當初沒有選錯繼承人。但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樣一個現實:彌留之際的順治,看到的只是幾個懵懂的孩子,所謂的帝王之相與天子之氣,不過是人後演繹出來的。

除了年齡太小的皇子(相對而言),當時,順治能夠選擇的,也不過是福全、玄燁和嶽樂。而最終玄燁脫穎而出,倒也並非就是他顯得多麼出眾,一個令其決勝的因素就在於——這個皇子已然出痘,對天花有了抵抗力。

清朝時,天花還是一種死亡率極高的疾病。僅就清朝皇帝而言,便有順治、同治二帝死於此病。因此,清朝統治者極為重視防禦天花。而適逢順治患天花,已無痊癒希望,所以在考慮皇位繼承人時,勢必將皇子是否出痘作為重要的參考標準。

以傳教士湯若望的記載來看,當時順治也曾徵求過他的意見,而湯若望也指出玄燁已經出痘,具有優勢。儘管我個人始終覺得這些傳教士喜歡誇大其詞,並故意凸顯自己的作用,但順治因玄燁出痘而選擇其為繼承人,大體還是可信的。

另外,在不少人心中,孝莊皇太后對玄燁這個嫡孫非常喜愛,也是決定玄燁獲勝的重要因素。以《嘯亭雜錄》等書籍的記載來看,孝莊還曾親自委派蘇麻喇姑照料、啟蒙玄燁。要知道,蘇麻喇姑是孝莊陪嫁侍女,幾乎歷經了清初所有的重大事件。在玄燁童年時,孝莊命她前去照料,足見用意之深。

在此還需指出的一點是,儘管福全比玄燁年長,但清朝統治者併為全然接納漢人的嫡長子繼承製。事實上,終有清一朝,嫡長子繼位者微乎其微。

更為重要的是,福全僅比巡夜年長一歲。從這一角度來看,九歲的孩子和八歲的孩子,無論是誰坐上皇位,都需要得力的輔政大臣。因此,福全的年齡優勢在玄燁的出痘優勢面前,顯得不堪一擊了。

就這樣,順治十八年正月,經過數次修改而擬定的“遺詔”被最終確定下來。在最後一部分,順治皇帝公佈了自己的“後事”:

朕子玄燁,佟氏妃所生也,年八歲,岐嶷穎慧,克承宗祧,茲立為皇太子,即遵典制,持服二十七日,釋服,即皇帝位。特命內大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為輔臣,伊等皆勳舊重臣,朕以腹心寄託,其勉天忠盡,保翊衝主,佐理政務,而告中外,鹹使聞知。

按照這份遺詔來看,順治對玄燁僅有“岐嶷穎慧”四字的評價。“岐嶷”(音:qí nì)實則與“穎慧”為近義詞,亦是指玄燁幼年聰慧之意。說白了,除了聰明,順治自己也想不出什麼更值得誇讚皇太子的辭藻了。

彌留之際的順治,除了給玄燁安排了四大輔臣外,再也沒有什麼能做的。就這樣,這位清朝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將清王朝的接力棒交到了康熙的手上。所以,儘管順治遺詔稱玄燁聰慧過人,但康熙之所以獲得皇位,更重要的還是因為自己此前已經出痘。當然,這其中也少不了孝莊皇太后的鼎力支持。



史海爛柯人


選福全還是選玄燁基本上是隨機選擇的結果,扔硬幣而已。

順治6歲繼位,14歲親政,在位共計18年,24歲死掉,是清前期唯一的短命皇帝。具體死因不詳,有天花病死之說,有受傷不治死亡之說,民間傳說還有沒死出家了的說法,總之是匆匆忙忙不再是皇帝了。帶來的問題就是對繼承人沒有充分的選擇和考驗、培養的時間,好在扔硬幣賭贏了。

順治共有8個兒子,當他死時,長子、四子兩個已經夭折了,剩下的六個當中次子福全8歲,三子玄燁7歲,五六七八子分別4、2、1、1歲,只能在稍微大些的次子和三子之中進行選擇,他倆只差半歲。


首先,這2個孩子的母親在當時都是普通妃子,家世也差不多,無從影響這種決定。福全的母親活了大概50多歲,而康熙的母親在康熙剛剛繼位、24歲就死了,死因不詳。真正有影響力的是順治的老孃——孝莊皇太后,某種程度上說,孝莊比順治更有決定權,是不是因為康熙的生母更好被處理掉而選康熙就不得而知了;

第二,康熙在中國古代歷代帝王中算是卓越人物,智商和治國能力肯定是在平均水平之上的。而福全一生雖無大錯但也無大功,一般人兒吧。他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應當能夠表現出智商上的區別,順治應該會認為康熙更聰明一些;

第三,福全活了50歲,正常死亡,在世的時候據說和康熙兄弟倆關係還不錯,康熙也屢次任用福全,甚至允許福全帶兵,曾為撫遠大將軍討伐準噶爾。這說明當時三十七八的福全並未表現出對皇位的追求,而且是這方面從小到大一直沒有野心,康熙才會放心的把軍隊交給福全掌握。而這種對權力的慾望是帝王選擇繼承人的指標之一,順治會覺得福全這孩子沒理想;

至於因為康熙得過天花的說法,應該不算是關鍵因素,畢竟清代前期帝王的後代因為天花死掉的並不算多,這個和飲食水平、衛生條件都有關係。孝莊是奶奶,一個東北滿族老太太是否會因為一個孫子得過大病又活過來了而把家裡最珍貴的東西給他,不好說啊。


《清史稿》中說順治死前1年和兩個大點兒的兒子談話,福全說“要當個好王爺”,而玄燁說“要仿效父皇”,是不是康熙繼位之後往臉上貼金就不知道了,這是康熙從小就有大志向的旁證。當初康熙他媽懷孕的時候據說衣服上發光,像龍的形狀,孝莊說當年我懷順治的時候也是這樣,以後這孩子肯定有福。歷史書看起來像是奇幻小說,不知道該不該相信。



理工男讀歷史


歷史上皇室後宮勾心鬥角,只為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那張龍椅,但想坐上皇位除了個人能力外,還需要靠點運氣。順治祚皇帝在位不到18年便駕崩,他雖然生了8個皇子,但有機會繼承皇位的只有5個孩子,因為長子、四子、六子都已夭折。

在這五位皇子中,年紀太小的就不在順治考慮範圍,在年齡上有資格繼承這個位置的只有次子福全和三子玄燁,以及安親王嶽樂(也有人說是康親王傑書)。

據以上分析,現在能有資格坐上皇位的有:玄燁、福全、嶽樂或傑書。這四位兄弟的才能其實都不相上下,那為何順治選了玄燁而不選福全或嶽樂呢?

我個人分析後覺得有以下幾點原因:

  • 胸懷大志、勤奮好學

(康熙劇照)

玄燁一直以來的表現就很得孝莊太后的喜歡,他所表現出來的氣質很符合作為帝王的人選,並且玄燁平常也很勤奮好學,對於國家大事也有自己比較獨到的看法。而反觀福全,這在歷史上是一個謎團,因為他在一次順治舉行的皇子考試中向順治表明他對皇位沒有興趣,想做一個安樂的賢王。

  •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康熙幼年劇照)

清朝初期,天花病是當時最危險的流行病,那時候並沒有有效的藥物治療,死亡率高達9成。不管是王公貴族還是黎明百姓,在這個病面前都是平等。玄燁小時候就得過天花,留下滿臉麻子的後遺症,因此後世有人稱他“康麻子”。這是不幸、也是萬幸的,玄燁得了天花後竟然痊癒,除了有後遺症外,從此對天花免疫。考慮到天花病毒會致死,導致皇位更替,朝野動盪,而玄燁已經對天花免疫,因此玄燁成了最好的選擇。

  • 皇家子嗣,血統純正(康熙童年劇照)

上面說到,順治的幾個皇子除了夭折的、年齡不夠的、無心爭奪皇位的,只剩下了玄燁、嶽樂和傑書。雖然嶽樂和傑書都是太祖自後,但嶽樂是阿巴泰兒子、順治的堂哥;傑書是代善第八子祜塞的兒子,他是順子的侄子、康熙的堂哥。這兩人都不是太宗文皇帝的直系後代,皇家血脈肯定是要一條線下來的純正,因此順治也接受了湯若望的意見,選擇玄燁繼承的皇位,以避免皇權旁落。

(康熙復原圖)

綜上分析,順治選擇玄燁繼位總結為:孝莊太后的喜歡、湯若望的支持、對天花病毒免疫、勤奮好學等。而事實也證明,玄燁當上皇帝后,果然不負順治和孝莊太后的期望,把國家治理的緊緊有條,開創了“康熙盛世”。


大國布衣


順治帝叫福臨,六歲的時候繼位為帝,是大清入關後的第一個皇帝,順治帝十七年八月,順治帝最寵愛的董鄂妃病逝,順治帝傷心欲絕,十月份的時候順治帝決定出家,由僧人茆溪森為他剃度。

孝莊太后趕緊將茆溪森的師父玉林通琇禪師叫到京城,他聽說他的弟子為順治帝剃度了,十分生氣,想要燒死他的弟子,並且勸說順治帝不要出家,福臨聽了玉林通琇禪師的勸,就打消了出家的弟子,茆溪森也免於一死,但是隻能離開了京城。

順治帝十八年正月初二,順治帝讓吳良輔替他出家為僧,當天他去觀禮,一回來就得了天花,病得很重,初七就病逝,孝莊太后就依照順治帝的遺詔,讓順治帝的皇三子玄燁繼位,也就是康熙帝,然後讓索尼、鰲拜、蘇克薩哈、遏必隆做為顧命大臣。

民間傳說,順治帝並不是死於天花,而是出家了,不過這些都是民間傳說,沒有一點歷史依據,在小說、電視劇這樣說可以,但是用來說歷史的話,那就完全不可信的,順治帝正是死於天花的。

而康熙帝在小的時候就得過天花沒有死,而順治帝正是死於天花,他們知道天花的可怕之處,康熙得過天花沒有死,那麼就不會再因為天花的事情而病死,這個就是康熙帝能繼位的重要原因。

康熙從五歲的時候就開始讀書,聰明又勤奮,是兄弟幾個讀書讀得最好的,順治帝有問過他們的理想是什麼,康熙說他想做和父親一樣的好皇帝,而福全說只想要做一個賢王,可見康熙比福全的志向更為高遠。

另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孝莊太后的因素,根據清史記載,康熙的母親孝康章皇后向孝莊太后問安的時候,孝莊太后看到孝康章皇后身上有龍纏繞,就知道孝康章皇后懷孕了,說她懷順治帝的時候,也有這個情況。

康熙從小就特別受到孝莊太后的照顧,而康熙從小就聰明伶俐,孝莊太后也自然疼愛這個孫子,順治帝在立儲君的時候自然要考慮一下孝莊太后的意見,另外大清立賢不立長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否則還是得福全繼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