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籍青訓總監:中日孩子差距不大,教練員教學方法錯誤,水平太差

11月10日的京少聯賽,有一位身份特殊的教練,他是是日本人,曾經在日本J2聯賽中擔任大阪櫻花主教練,他是塚田雄二,在北京八喜足球俱樂部擔任青訓總監,他更是一位在北京致力於發展北京足球的日本人。

日籍青訓總監:中日孩子差距不大,教練員教學方法錯誤,水平太差

據北京足協消息,在談到中日足球差距時塚田雄二說道:“孩子的自主意識還沒有那麼強烈,主要是教練員,基本上是教練員的指導思想反映在孩子的行為表現上。有的教練,把自己的個人經歷和看法全部灌輸給隊員。沒有形成年齡段的因材施教,他們的經驗是成年人的經驗,而不應灌輸給孩子;有的教練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給定性了,認為只能踢前鋒或只能踢守門員,但是小孩的年齡體現不出來這些,就是多運動,多體驗。”

他認為教練員也應當要培養孩子的自主思考能力:“青訓不單單是場地的問題、硬件的問題,也有軟件的東西。中國的硬件方面比日本好很多。經過一段時間的親身瞭解,中國青訓真正缺少的是培養孩子主動思考的能力。從教練員來說,和日本最大的區別,就是在指導的過程中是直接命令型的,足球這項體育運動的前提條件強調持球人的主體性,只有持球隊員知道眼前是什麼情況,通過自己的觀察判斷知道球應該給誰、自己突破還是帶球。只有孩子是主體,不是教練。”

之後教練員應要對孩子的自主性進行鼓勵:“足球是有對抗的,是有對手的。作為教練,孩子做選擇,教練不滿就會斥責,這樣一來,孩子的想象力都被抹殺了,孩子就不敢做動作了,害怕失誤,成長不起來。如果隊員是經過思考之後作出的挑戰失誤了,教練員應該鼓勵表揚而不是一失誤就去斥責。還有就是比賽的環境,家長總是外面指揮、喊叫,不應該這樣,讓孩子真正享受到足球的快樂,這是他們自己的運動。”

轉發過來,就是讓更多人看到,中國足球衰敗的真相。日本韓國足球運動員退役以後,大部分都投身與青少年的培育工作。很多人都到學校甚至是社區去教孩子們踢球,很多足球運動員也許球踢的不太成功。但是他是發自內心的熱愛這項運動,那麼他退役以後就開始當教練培訓孩子來踢球。反觀我們的球員退役以後從事教練工作的屈指可數,他們就把足球當成工作,根本談不上對足球的熱愛。記得幾年前,韓國球隊客戰廣州恆大,韓國教練問起和他同齡的郝海東在幹什麼,我們簡直無言以對。總不能說他在賣嘴吧,他現在除了偶爾做個節目噴一下,能給中國足球帶來什麼幫助。

可能我說的有點偏激了,可能有人不愛聽,但是這就事實上。中國球員現在就李鐵當教練比較出色,名氣大點。高雷雷對青少年足球有點貢獻,別人真的少的可憐。孫繼海本來期望很高,但是隨著希丁克的下臺,他也連帶的退出了被噴的夠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