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訓“走出去” 中國足球“站起來”

職業聯賽“引進來”,人才培養“走出去”,這早已成為國際足壇不成文的規律。然而,過去多年來,閉門造車的青訓模式,讓中國足球輸在起跑線上。

走出去,才能讓人看到希望。日前,恆大在青訓領域的又一“大動作”引發輿論關注:從2019年開始,恆大集團將每年專項投入5000萬元,在西班牙舉辦U14-U18共5個年齡段的“恆大杯”馬德里足球冠軍賽,邀請馬德里同年齡段最高級別聯賽隊伍參賽。未來此項賽事的落地,有望為中國俱樂部青訓發展提供一個可供參考的成功樣本。

青訓“走出去” 中國足球“站起來”

自從恆大於2010年進入職業足球領域以來,其取得的一系列成績震驚了外界,2011年第一次打中超就奪得冠軍,2013年第二次打亞冠就將亞冠獎盃帶回中國,實現了職業化以來其他中國俱樂部都未能完成的使命,恆大未贏夠成為了恆大球迷響亮的口頭禪。

資料顯示,恆大投入19億建造世界規模最大的足校,辦學六年來累計虧損已經超6.5億元。2018年開始,恆大進一步加大對足校的投入,今年已經投入近2億元人民幣,這還不算從2019年其每年專項投入5000萬元舉辦“恆大杯”馬德里足球冠軍賽。僅此一項賽事的投入,就在很多中超俱樂部每年青訓總投入之上。總有一些言論稱廣州恆大隻顧及眼下成績,但這些實實在在的在青訓上的投入表明恆大亦非常著眼於未來。

青訓“走出去” 中國足球“站起來”

近幾年來中國足球一直嚷嚷要加大投入打造更好的青訓,但在執行層面,沒有哪傢俱樂部比恆大做得更堅決更到位。事實上,人們只注意到了恆大一線隊在職業賽場上高歌猛進,卻沒有意識到恆大在青訓領域的大動作。恆大足球早早就制定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第一步是,在起初的三到五年時間,通過世界頂級教練團隊、高水平外援、優秀內援,實施與國際接軌的管理模式和從嚴管理、重獎重罰的管理機制,打造中國最強俱樂部。這一步無疑早已成功實現,中超七連冠、亞冠兩個冠軍就是最好的證明。

“三步走”的第二步是,用五到十年時間,力爭2020年實現“全華班”並繼續領先。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早在2011年,恆大集團就投入19億元,在位於廣州北部100公里的清遠市開工建設了全球最大的恆大足球學校,希望培養出更多的足球人才。

青訓“走出去” 中國足球“站起來”

都知道青訓見效至少需要10年時間,所以這也可見恆大對中國足球的誠意,已不容置疑。客觀來說,恆大足校在規模、訓練模式、留洋模式上的探索對中國足球青訓是實實在在的貢獻。一家職業俱樂部的一線隊只有30人的容量,所以恆大足校培養球員不僅僅只為自己,他的輸血成功會惠及整個中國足球。而恆大青訓的留洋模式,則有可能比此前中國青訓經驗更進一步,因為眼下中國足球的最大的問題是與國際先進水準脫軌。這也是恆大為培養學員果斷舉辦馬德里冠軍賽的原因。

如今,距離2020年的時間節點已經很近了。梳理一下恆大足球建校6年來的成果,數字中隱含著諸多信息:恆大足校已累計獲得國內外重要比賽冠軍56個,為中國國青、國少輸送球員269人次,為恆大俱樂部各梯隊輸送83人。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奪得四冠王的恆大U13球隊,是恆大足校成立之初招收的年齡最小的一批孩子,代表了恆大足校的發展軌跡,而U13年齡段又是註冊人數最多、競爭最激烈的,四冠王的成績證明恆大足校青訓的效果。

青訓“走出去” 中國足球“站起來”

俗話說,十年磨一劍。過去,國內也有張引教練帶出了李金羽、張玉寧等遼小虎一代,徐根寶培養出了崇明島一代。與這些足球前輩僅依靠個人力量不同,恆大足球是依靠體系在前進,希望通過制度和模式為中國足球培養出更多人才,這樣的規模效應無疑更大。

按照恆大足球“三步走”發展戰略,長遠目標將是持續抓好青訓,恆大足校不斷輸送人才,俱樂部“全華班”取得更多冠軍,為中國足球打進世界盃貢獻人才。相信有了這樣走出去的機制,中國的足球小將們能夠在西班牙馬德里的比賽中真正提高競技能力和全方面素質,從根本上提高中國足球的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