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部电影是年度最佳?因为它就是真实世界的缩影

为什么这部电影是年度最佳?因为它就是真实世界的缩影

年度最佳新片,《小丑》排第二,大概没人敢说第一。

全球票房超过9亿美元。

IMDB上44万人打出8.8的高分。

为什么这部电影是年度最佳?因为它就是真实世界的缩影

豆瓣上11万人评分,至今稳居9分以上。

为什么这部电影是年度最佳?因为它就是真实世界的缩影

普通观众说好,专业人士也不吝溢美。

今年的威尼斯金狮奖,第一次颁给漫画改编电影。向来关注艺术电影的三大电影节,怎么会选择《小丑》?

因为《小丑》就是艺术。

提到小丑,我们都会想到《蝙蝠侠:黑暗骑士》。连环校车抢银行,是在影史上拥有姓名的出手即高潮。

为什么这部电影是年度最佳?因为它就是真实世界的缩影

希斯·莱杰的小丑形象,连同他颇有隐喻意义的英年早逝,也让人唏嘘遗憾,一个把精神病人演活的好演员,最终却没扛住精神压力。

如果说《蝙蝠侠:黑暗骑士》在讲小丑做了什么,那《小丑》关注的则是,小丑是怎么成为小丑的。

一句话:被逼的。

(以下涉及剧透,但更多是基于剧情的解读,看片后服用效果更佳)

为什么这部电影是年度最佳?因为它就是真实世界的缩影

故事发生在虚构的哥谭市。杰昆·菲尼克斯饰演的亚瑟,生活窘迫,和母亲相依为命。更准确一点,是他一直在照顾没有自理能力的母亲。

用亚瑟的话说,从他有意识开始,家里就没有父亲,他小小年纪已是一家之主。说这话的时候,亚瑟满是自豪。可越自豪,越让人觉得心酸。

亚瑟的事业也很不顺利。他是一个脱口秀演员,却患有一种大脑损伤,症状是受到刺激就抑制不住地大笑,笑到喘气咳嗽也难以停止。别人的笑是一种心情,他的笑是一种病情。

打个有点奇怪的比方,每次看到亚瑟的表情在大悲大喜僵硬夸张之间切换,我总是忍不住脑补一段BGM:你不是真正的快乐,你的笑只是你穿的保护色。

为什么这部电影是年度最佳?因为它就是真实世界的缩影

因为这种疾病,他随身带着卡片,以便大笑不止时向别人解释,这不是带有攻击性的嘲讽,而是病发了。

因为这种疾病,他在脱口秀表演一开始就兀自狂笑,台上演员喘不过气,台下观众莫名冷场。

你以为这就完了吗?

远远没有。

因为脱口秀事业毫无希望,亚瑟要靠扮小丑赚钱。

他在音像店门口跳舞揽客,却被街头小混混抢走广告牌,一顿暴打。

他带着枪去儿童医院表演,事发后被送枪的同事出卖,丢了工作。

他尴尬的大笑脱口秀被当作段子,在崇拜的节目里被调侃讥刺。

为什么这部电影是年度最佳?因为它就是真实世界的缩影

一个人生愿景是想为高谭市带来欢笑的人,却变成大半个高谭市的笑料。在无穷无尽的围观里,病人亚瑟仿佛听到无数遥远的回声:小丑。小丑。小丑。

是亚瑟病了,还是这座城市病了?

《小丑》充斥着暧昧与矛盾:一个有太多理由放声大哭的人,生来却只会大笑。一个想给别人带去快乐的人,自己却是个悲剧。一个应该受到社会援助的人,却成为嘲笑的目标。一个有病的人往人群里一站,却让人觉得不虚伪没得病的只有他。

潮湿、灰暗、混乱的哥谭市,鼠患盛行,满目垃圾。而小丑,当然也是其中之一。

为什么这部电影是年度最佳?因为它就是真实世界的缩影

问题是,“垃圾”是怎么成为众人眼中的垃圾的?

因为家的面纱撕破了。

亚瑟的母亲曾经在社会精英汤马斯·韦恩家里工作。她误以为亚瑟是汤马斯的私生子,也让亚瑟一度这样以为。可事实上,这都是她精神疾病的幻想产物。

亚瑟并没有被他的“名流父亲”抛弃。实情是,母亲收养了他,并默许有暴力倾向的男友虐待他。小时候的他甚至被绑在暖气机上,他背上的烧伤正是因此而来。

为什么这部电影是年度最佳?因为它就是真实世界的缩影

就是这样的成长环境,母亲要求他一定记得装出笑脸,还给他起了个小名叫Happy。

这就像是用两根手指把嘴角上提,硬生生摆出一副笑容,却比冷漠还恐怖。

为什么这部电影是年度最佳?因为它就是真实世界的缩影

而亚瑟回报母亲的,是过分的敏感早熟。用母亲的话来说,从来没听到他哭,他永远是快乐的小男孩。

他快乐吗?当然不。但他忍着。为了母亲,为了家,为了爱。

直到谎言拆穿,那个从小需要照顾的母亲,原来也是可怜人,更是自己身上种种苦难的观众和帮凶。

于是用病床上的枕头把母亲闷死,小丑开枪了。

家把亚瑟推向深渊,社会加快了滑落的速度。

扮小丑本身很卑微,而卑微也成了进一步受欺负的理由。小混混玩弄他,地铁里性骚扰未遂的乘客拿他泄愤,他的偶像、主持人莫瑞消费他,就连一样是小丑侏儒,身为猎奇观赏对象的同事,都把锅往他身上甩。

无怪乎他离职的时候,要把楼道标语上写的Don't forget to smile 划成Don't smile。

为什么这部电影是年度最佳?因为它就是真实世界的缩影

这是一种无声的宣言:是你们逼我把善意和笑容收敛起来,我能回报你们的唯有刀与枪。

这当然是不对的。个人的苦难导致心理障碍,不能全部归咎于他人和社会。但放在具体的人身上里,又如此合理,叫人心生恻隐。世界本身的荒谬,不正在于此吗?

这个世界会好吗?每一个地域,每一个时代,都会有人发出类似的天问。

也许有人心里相信,会的。但眼前总有一些事情提醒,不会了。

亚瑟努力想变好,但家庭和社会把他每一条变好的路堵死了。小丑从人变成半疯半神,从纯洁无辜变成放纵血腥。堕落的路,飞流直下,永不回头。

为什么这部电影是年度最佳?因为它就是真实世界的缩影

再看周遭的世界,汤马斯·韦恩这样的精英,公开指责民众是小丑,透着不加审视的傲慢。而民众的回应是戴上小丑的面具,上街示威,反对精英的掌控。

精英和民粹极端对立,个体的心灵不断被牺牲和扭曲,人性的微妙和社会的阴暗搅合在一起,我们看看《小丑》,再读读每天发生的新闻,谁能分辨清楚,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呢?

任何有理智的文明人,都知道反对暴力,拥护和平,激扬善念,但行好事。

可回到真实世界,从来没有嘴上说说那么容易的事。

《小丑》当然是想象的。但它浓缩了真实世界的种种景观,再用一个悲伤压抑的故事揭示出来。这有戏剧加工的成分,但也是郑重的提醒:别忘了我们身处怎样一个世界,别忘了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他人,别忘了我们如何面对复杂保持欢喜。

电影里有一段戏中戏。小丑在电影院里看卓别林的《摩登时代》。那似乎是他最快乐的时刻。

为什么这部电影是年度最佳?因为它就是真实世界的缩影

《摩登时代》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

对工业化时代无处不在的监视、永远运转的流水线和唯一的确定标准,毫不留情地加以讽刺。

小丑对着《摩登时代》开怀大笑,何尝不是在嘲笑他所身处的暧昧不明的时代呢?

看完《小丑》,我想到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的结语:

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制造出受规训的个人。这种处于中心位置的并被统一起来的人性是复杂的权力关系的效果和工具,是受制于多种“监禁”机制的肉体和力量,是本身就包含着这种战略的诸种因素的话语的对象。在这种人性中,我们应该能听到隐约传来的战斗厮杀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