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地標故事:黎元洪為歸元寺題寫的牌匾今何在

歸元禪師由浙江僧人白光、主峰兩位法師於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興建。系出禪宗曹洞宗,取佛家《楞嚴經》中“歸元無二路,方便有多門”偈語,故名歸元禪寺。經歷明末天下大亂,清初,天下初建,民心未定。歸元寺弘法行善,感化民眾,從此香火日旺,聲名日隆。

至光緒十三年(1887年),光緒皇帝敕賜“歸元禪寺”四字匾額以及《龍藏》一部,由此,歸元禪寺由民間寺院提升至皇家寺院,聲譽地位更盛。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革命黨人迅速佔領武漢三鎮,成立湖北軍政府,推舉黎元洪為都督,改國號為中華民國,同時,各省革命黨人紛紛起義響應。隨即,清政府迅速組織軍隊鎮壓起義,啟用袁世凱,督辦對武昌起義的“剿撫事宜”。在武漢進行了激烈的“陽夏保衛戰”。據《歸元禪寺志》記載:陽夏保衛戰中,總司令黃興率民軍在漢陽與清軍激戰,將戰時總指揮部及後勤基地設在歸元寺與其南側的昭宗祠內。因而一些殿堂樓閣屢遭清軍炮火轟擊,損失慘重。斯時歸元寺方丈雲巖長老率眾僧人參加民軍,成立“和尚大隊”開赴前線作戰。漢陽失守時,為使大批糧秣不落入清軍之手,革命軍決定點火焚寺,雲巖長老以身殉法。

歸元寺幫助革命黨人抗敵,為“陽夏保衛戰”做出了貢獻,做出了犧牲!

武漢革命精神,民主首義,敢為人先,堅持戰鬥,這種信仰與力量,深入各階層人心,所以武昌起義能夠得到廣大民眾的支持,包括歸元寺僧眾的支持;武漢的首創精神,為國開路,推翻2000多年封建帝制,成立民主政府,約法三權分立。武漢是共和先鋒!

“陽夏保衛戰”在力量懸殊情況下,革命黨人堅持戰鬥,41天!為全國革命局勢的發展發揮了關鍵性作用。牽制清軍主力,全國各省紛紛獨立響應,革命黨各省代表召開會議決議成立民國中央軍政府,黎元洪為軍政府大都督,袁世凱也慢慢獲得清政府內閣總理職權。在各方力量平衡下,最終達成南北停戰協議,開始和談。

1912年,時任民國副總統黎元洪感念歸元寺眾僧相助革命,帶頭捐錢,重建歸元寺,建成後,民國四年(1915年)親書兩款牌匾,“歸元古剎”、“勝大宏闊”,民國十一年(1922年)任大總統後,又親書橫匾“三乘廣運”。

文革期間,紅衛兵運動,破壞寺廟,昌明長老寫信周恩來總理,請求保護歸元古剎,總理回覆明令保護歸元寺。雖然歸元寺大部分建築得到了保護,但是在總理批覆前,還有部分遭到了破壞,其中黎元洪題的牌匾“三乘廣運”就被毀滅了。

現在,“歸元古剎”牌匾懸掛在歸元寺韋馱殿門額,“勝大宏闊”牌匾懸掛在藏經閣門額。

觀黎元洪題字書法,遒勁秀媚,結體嚴密規整,筆法圓熟老辣,字體骨氣勁峭,四角舒展,於平正中又見飄逸之風。

至今“歸元古剎”、“勝大宏闊”牌匾仍在,思考著時代的變遷,召喚著武漢!

武漢地標故事:黎元洪為歸元寺題寫的牌匾今何在

黎元洪1915年題:歸元古剎

武漢地標故事:黎元洪為歸元寺題寫的牌匾今何在

黎元洪1915年題:勝大宏闊

武漢地標故事:黎元洪為歸元寺題寫的牌匾今何在

昌明老和尚書:應如是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