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記憶力差被媽媽狠揍,掌握這四大記憶法比打孩子管用

週末的時候家庭聚會,我們都到堂哥家去玩,小侄子卻窩在臥室一上午不出來,我讓嫂子把孩子喊出來一起玩,嫂子特別生氣地說:"玩什麼玩?昨天一天都沒背完課文,讓我狠揍了一頓,今天再不背完不讓睡覺了!"

小侄子學習一直都不錯,難道背個東西這麼費勁麼?跟嫂子細聊了才知道,孩子記憶方面是弱項,每次背誦東西都能墨跡好久,讓人抓狂。嫂子跟老師也交流了很多次,苦於沒有辦法改善,只能笨鳥先飛,比別人先背,還比別人晚掌握。

其實,不光是孩子,很多大人也有這樣的苦惱,記憶對我們每個人都很重要,思維、語言,還有各種技能,都建立在記憶的基礎上。

每個人的記憶水平都不一樣,有的人能夠在一個小時內記住100個單詞,而有的人就要花一天的時間來記這些單詞。

是這些人天生就記憶力超群嗎?不是這樣的,他們最大的區別是記憶方法不同。

孩子記憶力差被媽媽狠揍,掌握這四大記憶法比打孩子管用

曾有一個學校老師經過對比發現,有的孩子背單詞,毫無規劃,從最簡單的第一章開始背,直到最後一章,背完就成了。可它不符合記憶規律,記憶效果也不好,也許兩天就忘了,更關鍵的是他在記憶的過程中浪費了太多的時間,效率極低。

心理學家通過研究發現,我們每個人的記憶空間都是一樣大的,天生記憶力也沒多大差別,而記憶水平的差別在於後天的開發。

其實,記憶的秘訣任何人都可以掌握,就看你能不能吃透記憶的規律和方法。

記憶力曲線

  • 記憶分很多種,有些記憶只能持續幾秒鐘,人們每天的生活中存在著大量幾秒鐘的記憶,這些信息並不需要刻意留心,叫做瞬時記憶。
  • 有些記憶能記住個把小時,譬如你把車子在了哪個地方,你正在接待的顧客叫什麼名字,這些叫做短期記憶。
  • 短期記憶只有轉化為長期記憶,才能對我們的生活產生最有效的幫助,我們頭腦中的管理員就可以最方便地找到它們。
孩子記憶力差被媽媽狠揍,掌握這四大記憶法比打孩子管用

所謂的記憶力曲線,是用來描述記憶與遺忘的規律的。記憶力最大的敵人,就是遺忘,在頭腦中會形成短期記憶,但如果不去管它,過段時間都會忘。

心理學家做過一個這樣的實驗,把40個人分成A、B兩組,讓他們同時背誦《唐璜》中的詩句。A組在背誦完一段時間後進行了一次複習,而B組從來不復習。

24小時過後,A組學生記住了98%的內容,B組學生記住56%;7天之後,A組學生記住70%,B組學生記住50%。

這表明,一次複習雖然會增加記憶的保持度,但隨著時間的增加,這種優勢會逐漸降低。

人們的意識找不到的記憶,並不代表它已經從大腦中消失了,而是隱藏在某個角落,你沒把它調出來而已,這些記憶慢慢的就被遺忘了。

心理學家進行了一系列實驗,做了嚴格的記錄,劃出了一條記憶力曲線圖。這條曲線的縱軸,代表記憶內容的數量,橫軸代表天數,也就是被試在記憶完畢後經歷的天數,這期間不再複習記憶的內容。

這條曲線呈現下降的趨勢,最開始下降得最快。也就是說,記憶的遺忘速度是不規則的,不是每天忘掉平均數量的內容,而是在最開始的階段遺忘得最快,隨著時間的推移,遺忘的速度逐漸放慢。

最後,遺忘停止,沒有被遺忘的記憶就成為了長期記憶,可以被隨時調取,或者在某些特殊環境和某個事件的觸發下再次讓你想起來。

孩子記憶力差被媽媽狠揍,掌握這四大記憶法比打孩子管用

這正是著名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它讓我們認識到,在學習之後,如果能在遺忘點出現之前複習,就能避免遺忘的出現,把知識變成更多的長期記憶,從而終身保留下來。

提高記憶力

每個人的性格特點不同,生理有差異,社會履歷和生活經驗也不同,這就使得不同的人有各自的記憶特點。

因此,記憶保持曲線的規律對於我們認識記憶只能起到一個普通的參考作用。

在選取適合自己的記憶方式時,最好是多種方法相結合,找到適合自己實際情況的記憶方法。

那麼,都有哪些提高記憶力的好方法呢?

1、複習法

記憶最大的敵人是遺忘,那麼提高記憶力的首要方法就是降低遺忘的概率,也就是恰當地複習。

根據記憶力曲線分析,如果記憶的內容在20分鐘後不復習,就會遺忘40%以上,9個小時後就會遺忘65%左右。

心理學家依據記憶力曲線的規律,發明了一種複習方法,叫做"351-351"記憶法。這個方法的重點就在於掌握最恰當的複習間隔。

具體做法是,當孩子把需要學習的內容全部記住後,要儘量在3個小時之內回憶一遍。接下來,在5小時內、10小時內、3天內、5天內、10天內分別複習一遍,經過這6次的學習,長期記憶就會形成,你會發現孩子對這部分內容的記憶力會相當深刻。

在複習的時候,也有一個方法可以嘗試,那就是整體複習。譬如在複習背誦的文章時,遇到記不起來的段落,不要翻書查看,要把這一段略過去,繼續往下回憶。

整篇文章已經複習完後,再重新回想剛才遺忘的那一部分,這時孩子就很容易回憶起那一段遺忘的內容。

因為,內容上下文之間是有聯繫的,如果孩子把記憶的整體內容框架把握好,就可以利用整體將暫時遺忘的部分重新回憶起來。

孩子記憶力差被媽媽狠揍,掌握這四大記憶法比打孩子管用

回憶的有效不僅體現在複習上,在孩子背誦東西的時候,也可以儘量多回憶。

這裡的"回憶",指的是把記住的知識在頭腦中再回想一遍,就像看完電影后,人們會不由自主地回味精彩的情節一樣。

心理學家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把受試者分成兩組,每組10人,同時背誦《唐璜》裡的一段內容。

第一組用的是朗讀和回憶相結合的方式,也就是在朗讀一小段文章後,開始回憶這部分內容,先通過回憶驗證哪些記住了,哪些沒有記住,沒有記住的部分再看書背誦。

而第二組只是採用單純的朗讀記憶,也就是死記硬背。

在實驗開始後的30分鐘、2小時和4小時的時候,對兩組被試進行了考查,發現第一組的記憶效果要遠遠好於第二組。也就是說,相對於反覆的朗讀,通過回憶背誦具有更好的效果。

2、鏈接記憶法

它是提高記憶速度的一種方法,是指找到需要記憶的內容和內容之間的鏈接點,形成一個記憶鏈條,從而更快地記住大量的內容。

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有意思的東西會比抽象的東西更容易讓人記住。這主要是因為大腦對抽象事物的記憶並不是那麼深刻,也不如形象記憶那麼輕鬆。

譬如記"書包""鉛筆""桌椅"這些詞的時候,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記住。但如果記各種自然科學定理和公式的時候,記憶難度就會成倍地增加。

如果孩子遇到的是不熟悉的或者抽象難理解的內容,就需要把它進行轉換,變為生動、直觀的形象內容,激發自己的正面情緒,從而更利於記憶,這就是鏈接記憶法。

孩子記憶力差被媽媽狠揍,掌握這四大記憶法比打孩子管用

舉例來說,孩子要記住幾組詞語:蒸汽機和人、馬和麵包、神父和酒吧。

這些都是形象詞語,每一組的兩個事物看似都毫無聯繫,但其實只要運用鏈式記憶,就能很輕鬆地使它們產生聯繫,達到記住一個就能記住另一個的效果。

譬如蒸汽機和人,人和蒸汽機比工作速度,結果累得滿頭大汗;馬和麵包,這匹馬很肥,就像一個大面包;神父和酒吧,神父去酒吧喝酒,醉酒之後大鬧酒吧。

用這種鏈接的方式,我們就將每組的兩個形象詞語串聯到了一起,組成了有趣的一句話,這句話雖然很誇張,但卻完全可以使孩子印象深刻。

通過把抽象的內容形象化,也就解決了記憶難的問題,其實就是把我們腦海中那些枯燥乏味的材料想象成可愛、生動的場景,需要的時候,我們從腦海中調用出場景,就能還原那些抽象的材料了。

當孩子需要記住一整本書的時候,這些詞彙量是非常龐大的,這個時候,就需要運用環形的鏈式記憶法,讓彼此沒有關聯的詞彙環環相扣。例如,有A、B、C、D、E五個詞,孩子可以先把A和B建立鏈接,再把B和C建立鏈接,最後讓D和E建立鏈接。這樣,只要孩子記得A,你就可以順藤摸瓜,記起B、C、D、E中的任何一個詞。

譬如孩子需要記憶的內容中出現了"繩子——斧頭——沙發——叔叔——蘋果"這五個詞,看上去毫無關聯,為了方便記憶,可以讓孩子把這五個詞相互關聯到一起。

  • 繩子跟斧頭:一把斧頭上綁著五顏六色的繩子;
  • 斧頭和沙發:斧頭從天上掉下來把沙發砸了一個洞;
  • 桌子跟叔叔:叔叔坐在一個軟綿綿的沙發上;
  • 叔叔和蘋果:叔叔把蘋果拿出來給我吃。

這樣一來,只需要記住第一個詞,後面的詞就通通出來了。

孩子記憶力差被媽媽狠揍,掌握這四大記憶法比打孩子管用

採用什麼樣的方法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讓它們彼此鏈接,根據這些詞彙編一個故事,把鏈接升級,因為故事有情節有意義,能夠讓人情緒高漲,尤其是假想是自己身上發生的故事,就會記憶得更牢。

3、聯想記憶法

如果說鏈接記憶法是把沒有什麼關係的內容彼此鏈接,產生一個場景或者情節,那麼聯想記憶法就是利用聯想使思維發散,產生畫面感。

聯想的畫面越誇張越能讓人印象深刻,因為人們通常無法記住每天見到的那些不起眼的小事,但是對那些古怪的場景卻是印象深刻。誇張的畫面能夠刺激人的感官,印象才更加深刻。

譬如孩子需要記憶關於戰爭的一段文字,如果只是機械性地記憶裡面的文字,可能會感到非常吃力。但是,如果孩子能再讀到描述戰爭的內容時,想象血流成河、大家拼命廝殺的場景,這個場景的構建可以儘量慘烈和血腥。這種誇張的聯想方法反而會幫孩子在背誦的時候聯想到具體事件,再通過具體事件還原文字。

可以說,想象力對人來說非常重要,一個擁有豐富想象力的人也一定具備強大的記憶力。

孩子記憶力差被媽媽狠揍,掌握這四大記憶法比打孩子管用

曾經有心理學專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讓很多擊劍愛好者分成三組:

  • 第一組每天練習20分鐘的實際擊劍,練習20天;
  • 第二組在20天內不做任何練習;
  • 第三組在20天內先做10分鐘的實際擊劍,再做10分鐘的冥想擊劍,也就是靠著想象糾正自己的技術動作。

20天過後,再去檢測他們的練習成果,發現第二組也就是不做任何練習的那一組,進步率最低,這個很好解釋。

不過,第一組也就是每天練習20分鐘的那組,進步率只比第二組略高,而第三組也就是實際練習加冥想的那組,進步率竟然超出了第一組很多。

這個實驗就說明,想象力對人的作用是巨大的。

在記憶力的訓練中,你不用擔心孩子的想象力是不是太不切實際了,他只需要把想象中的圖像、聲音、動作、節奏等與所要記憶的內容聯繫在一起,就可以把記憶中的要點結合起來,這比機械性的記憶強很多倍。

4、整體濃縮記憶法

在記憶的過程中,孩子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就是在回憶內容的時候會相互混淆,不是弄錯了章節,就是弄錯了對象。

這是因為,他在後面記住的內容會干擾前面記住的內容。

孩子記憶力差被媽媽狠揍,掌握這四大記憶法比打孩子管用

心理學家就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把12個德語單詞排成一排,讓一批受試者背誦。結果,很少有人會記錯第一個單詞和第二個單詞,但從第三個開始,錯誤率就顯著增加,到了最後幾個單詞的時候,錯誤率又減少了,最後一個單詞的正確率和第一個單詞的正確率竟然相同。

要想解決記憶前後干擾的問題,需要採用整體濃縮的方法,把記憶內容看作一個整體,然後再找出重點。

簡單的說,這個方法的本質就是抓重點、列清單。讓孩子把要記憶的內容中最重要的幾點,列成一個清單,通過這個清單濃縮記憶,串起整個內容。

具體操作是這樣的,在記憶的時候,把整篇內容通讀一遍,然後分塊,提煉出有特點的或者有代表性的句子,譬如帶有數字的句子,或者是能夠體現文章中心的句子。

把這些句子整合在一起,利用之前講的鏈接記憶法把這些句子聯繫在一起,便於整體記憶。

在需要背誦的時候,利用這些有特點的內容還原出整體內容。可能需要多次的重複和複習,才能完整復現這篇文章的完整內容。

當孩子在記憶大量的自然科學資料、實驗資料和演講稿的時候,它非常管用,可以大大減少大腦的思維負擔,讓記憶事半功倍。

孩子記憶力差被媽媽狠揍,掌握這四大記憶法比打孩子管用

當然,這裡還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因為孩子在記憶內容的時候很容易受到以前記憶內容和以後記憶內容的干擾,所以找對記憶時間很重要。

根據生物學對人類普遍作息規律的研究,人類思維最活躍的時間是睡覺前和醒來後的一小時內,在這個時間段,人腦中的雜念最少,也是最適合記憶的時間段。

也就是"睡前醒後",早上記憶能有效避免以前內容的干擾,睡覺前記憶也能避免以後記憶內容的干擾。換句話說,中午的記憶力是最差的。

以上就是四種最佳的記憶方法,都是經過專家多年經驗實踐得來的,非常奏效。

無論怎樣,父母對孩子記憶力的鍛鍊一定要重視,記憶力的提升最主要的是後天培養,要抓住培養記憶力的高效期,才能讓孩子終身受益匪淺。

你我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