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報道之太谷篇(二)專訪太谷縣委副書記、縣長南宏:提質增效 擦亮“農谷”金字招牌

系列報道之太谷篇(二)專訪太谷縣委副書記、縣長南宏:提質增效 擦亮“農谷”金字招牌

<strong>太谷縣委書記、縣長南宏暢談攻堅行動

2018年以來,太谷縣委、縣政府按照晉中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以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為重點,以樹好樣板為抓手,全力推進鄉村振興工作,收到明顯成效。

忙,是“激活農村資源促進鄉村振興”採訪團對太谷縣委書記、縣長南宏最深刻的印象,幾次走訪太谷,南宏一直強調:“我們將按照晉中市委、市政府的安排,全力推進整個攻堅行動,確保每一項任務落實到位。”

系列报道之太谷篇(二)专访太谷县委副书记、县长南宏:提质增效 擦亮“农谷”金字招牌

<strong>各職能部門就“激活農村資源 促進鄉村振興”活動召開座談會

山西晚報:太谷縣是全市、乃至全省的農業大縣,更是山西農谷所在地,請您介紹一下當前太谷的基本情況?

南宏:太谷縣位於山西省中部,總面積1050平方公里,轄3鎮6鄉3個城區,198個行政村,32萬人口,43.3萬畝耕地。太谷是殷商箕子封地、春秋孟母故里、明清晉商策源之地,明清時期就有“中國華爾街”“旱碼頭”“金太谷”的美譽,是中國農村改革開拓者之一——杜潤生的故鄉。太谷交通區位突出、生態環境優美,尤其是農業科技資源豐富、產業基礎良好,是全省知名的農業大縣、教育強縣、文化名縣,承擔著山西農谷和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兩大省級戰略,連續多年榮獲“山西省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稱號,率先在全省進入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階段。

山西晚報:去年5月,晉中市委、市政府啟動了“激活農村資源促進鄉村振興”攻堅行動,太谷縣都做了哪些具體工作?

南宏:太谷縣積極響應市委政府的決策,結合太谷自身縣情,做了大量工作。以自然資源局為例,縣委、縣政府做出工作目標任務部署,下發了《關於印發〈晉中市“激活農村資源促進鄉村振興”攻堅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自然資源局高度重視,把這項攻堅行動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同時和土地整治工作密切配合。太谷縣將“激活農村資源促進鄉村振興”工作提上工作重要議程,成立以自然資源局局長為組長的領導小組,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明確了工作任務、措施及步驟,落實責任到人。同時,自然資源局制定了《關於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土地整治的實施辦法》,以政府資金為引導,鼓勵採取

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先建後補等方式,引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工商資本、土地整治專業機構等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土地整治規劃,規範有序投資參與土地整治項目建設。按照統籌規劃、宏觀管理,政府引導、多元參與,明確權責、合作共贏的原則,先後兩批選定了共15家社會資本投資者參與太谷縣土地整治項目。目前,社會資本參與投資的太谷縣範村鎮閆村高標準農田整理項目已竣工並驗收報備,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另外,在林業產業方面,太谷縣主要採取了以下措施提質增效,推動林業產業快速發展:通過園區引領,基地規模不斷擴大;通過典型示範,產業效果大幅提升;通過企業帶動,產業運作不斷完善;通過市場引導,育苗結構不斷優化;通過加強監管,提升技術規範管理。

山西晚報:

晉中市委、市政府明確了“三年任務兩年完成”的工作目標,那麼太谷縣目前的進度如何?

南宏:太谷是農業大縣,又是農谷所在地,在農業方面自然是先行者,一定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堅決打贏攻堅戰。

說到太谷縣攻堅行動的進度,從水資源開發利用方面太谷縣的情況如下:首先從用水量及用水方面講,2018年太谷縣用水總量為10200萬m³,其中:地表水供水量2250萬m³,佔22.06%;地下水供水量為7750萬m³,佔75.98%;中水利用量為200萬m³,佔1.96%,用於城市綠化用水。從不同用水情況來看,第一產業用水量為7962萬m³,其中:農業灌溉取水7532萬m³、林牧漁畜業等取水430萬m³;第二產業用水量為713萬m³;第三產業用水量為305萬m³,全縣居民用水量920萬m³,佔總取水量的7.91%,其中城鎮生活取水量540萬m³,農村居民取水380萬m³,生態用水量300萬m³。

其次,在水土流失治理方面,太谷縣結合基層工作經驗,研究和探索水土保持項目在整合產業發展、土地整理、農業綜合開發等多元化利用,確保水土保持這項惠及子孫後代的民生工程落到實處。2018年-2020年,太谷縣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1萬畝,到2020年底,治理度達到69.7%。2018年計劃治理面積5萬畝,治理度達到62.45%;2019年計劃治理面積3萬畝,治理度達到66.07%;2020年計劃治理面積3萬畝,治理度達到69.7%。截至2018年底,太谷縣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5萬畝,基本農田建設4.25萬畝,主要為水平梯田;水保造林0.75萬畝,包括退耕還林、水源造林、補植補造等工程,治理度已達到62.45%。

圍繞太谷縣水利方面的重點工程,太谷縣水利局協同土地、自然資源農綜等部門落實“激活農村資源促進鄉村振興”攻堅行動實施了一系列措施:東山供水太谷縣小水網配套侯城鄉灌區改造工程,是太谷縣小水網工程建設的一部分,工程規劃以東山供水工程為水源,從咸陽河水庫至擬建侯城40萬m³調蓄池埋設主管線4.6公里,分別向裡修、侯城、東咸陽、桃園堡、貫家堡等12個自然村供水,工程總投資4685萬元。建成後,可以根本改善太谷縣侯城鄉灌區2.2萬畝耕地的灌溉;郭堡水庫灌區節水灌溉改造工程涉及胡村和任村兩鄉鎮,工程總投資2700萬,工程實施後,可以提高5萬畝農田灌溉面積;太谷縣南山水庫為東山供水工程向太谷縣供水的調蓄水庫,位於太谷縣北洸鄉三臺村附近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南山水庫規模為小(1)型水庫,總庫容108.3萬m³,工程總投資4000萬,可以改善北洸鄉曹莊村、南北西付井村、北洸村等村的2萬畝農田灌溉面積。

同時,太谷縣也非常重視林業產業方面的工作,近年來,太谷縣育苗總面積基本穩定在13萬畝,苗木品類達6大類160餘個品種。其中,落葉喬木主要有楊、柳、槐等,種植面積1.3萬畝,佔總育苗面積約10%。常綠喬木針葉樹主要有白皮松、油松、雲杉、樟子松、檜柏、側柏等,種植面積1.3萬畝,佔育苗總面積約10%。各類彩葉樹種、小喬木,如海棠、矮櫻、金葉榆等,種植面積2萬畝,佔總育苗面積約15%。各類花灌木及地被植物,如丁香、連翹、木槿、膠東衛矛、金葉女貞、紫葉小檗、水蠟、草皮等,種植面積84000餘畝,佔總育苗面積約65%。

2018年,全縣苗木保有量仍然穩定在13萬畝,9個鄉鎮3個城區198個行政村均有分佈,苗木品類達6大類160餘個品種,育苗戶數達1.3萬戶,註冊苗木公司和合作社共157戶。全年各類苗木產量達到6.958億株,較去年同期增加88萬株,全年苗木產值達13.35936億元。全年出圃各類苗木1.92億株,苗木銷售值達到4.8億元,與去年相比,產值、銷售值同比增幅2.8%。2019年受到工程施工需求量增加等因素的影響,苗木平均市場價格有所上漲,苗木市場呈現除了逐漸回暖的趨勢。2019年上半年各類苗木產量達到了5.57億株,產值為10.8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3.22%。

兩年來,太谷縣自然資源局共落實開發造地項目20個,4494畝;高標準項目3個,整理耕地

30482畝。2018年,共落實土地開發項目11個,預計新增耕地2244畝,開工率100%,達到年度任務目標;已竣工驗收的項目有10個,完成新增耕地指標1972畝。共落實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3個,總規模3.0482萬畝,開工率100%。2018年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3萬畝,實際完成30482畝。分別是:太谷縣胡村鎮小常村等六村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建設規模18824畝;太谷縣胡村鎮等兩鄉鎮胡村莊村等五村基本農田建設項目,建設規模10542畝;太谷縣範村鎮閆村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建設規模1116畝,超額完成目標任務。共落實增減掛鉤項目3個,總規模1697.4畝。2019年土地開發項目用於佔補平衡的新增耕地指標2000畝,計劃完成2250畝。

山西晚報:可以看到,太谷縣在攻堅行動開展後,做了很多工作,並且有了顯著的成效。下一步將如何持續引深攻堅行動?

南宏:太谷縣在攻堅行動開展後,確實做了一些工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以林業方面為例:首先,市場影響力不強。全縣苗木產業雖已初具規模,但整體實力不強,企業之間未形成緊密的利益共同體,缺少太谷品牌,產品在全國市場上缺乏影響力。其次,產品優勢不足。結構雖然不斷優化,但仍存在常規樹種比例偏大,優勢龍頭產品不多,且科技含量不高,沒有很好的競爭力。同時,銷售體系不健全。全縣沒有功能齊全的大型苗木交易市場,目前主要以田間地頭交易和苗木經紀人交易的傳統交易模式為主,不能較好地實現信息資源共享,銷售市場有待進一步開發。除此之外,還有多重因素制約。規模化、標準化已成為現代苗木產業的發展趨勢,土地作為首要制約因素,土地流轉困難一直影響著我縣苗木產業的發展,而土地大多都是農民承包地,很難集中連片,無法大規模、標準化生產苗木。此外,資金不足也是困擾苗木企業、合作社、農民等不同經濟主體的問題,無論是育苗、管理、施工、設計等諸多環節需要資金支持,金融機構貸款門檻高、利率水平高,隨之企業資金成本也相應提高。

對此,林業方面下一步也做出了相應的調整措施:首先,太谷縣將打造精品苗木和亮點園區。引導苗木企業加快品種結構調整,實現“精細化、標準化、特色化”管理,儘快形成產品優勢和品牌效應,促進太谷苗木佔領更多、更大的市場。其次,提升苗木種植管理科技含量。隨著時代的發展,城鄉道路、景點的綠化水平提高,對苗木的規格有了更高的要求,應當積極引導農民改變以往過去傳統“散、亂、雜”的育苗模式,逐步地向規模化、標準化、園藝化、精品化、特色化轉變,關鍵從提升育苗種植和管理的科技含量入手。第三,還將繼續深化產業結構轉型,充分利用“互聯網+”新模式,主動同市場對接,藉助苗木協會搭建更好地交易平臺,積極拓展電子商務,逐步實現銷售一站式配送服務,搶佔外地市場份額。同時積極扶持引導苗木企業建設專業產業園或開展集賞花、觀景、休閒旅遊於一體的一系列文化旅遊活動,延伸苗木產業發展鏈條,進一步提高太谷縣苗木產業的效益。

除此以外,其他產業方面也都在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號召,採取相應措施,進一步推進攻堅行動成果。

採寫:山西晚報全媒體記者 趙琴

攝影:山西晚報全媒體記者 武六紅 胡續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