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縣李氏探源

吾本豐縣李氏第二十三世孫,自遷豐始祖李七公已傳至700餘年,族人以“世李”自稱來區分豐縣其他李氏,也有支系稱狀元李。

開基始祖李七公,諱失考,字正居,於元大德五年(1301年)自河北正定縣押解徭役來到豐縣梁寨鎮李新集村(古稱程子院),因此地傳說為宋代明道先生(程顥)講學之地,故址尚存,流風餘韻,猶在人間,正居公看此地學風濃厚,可以啟佑後人,遂將家安在此地,並示後世子孫無輕去其鄉也。配張氏,生恭 賓 謹 讓 武五子。四子讓因功被封世裔錦衣衛千戶,正居公被封一品正堂督同知,歿後葬李新集村東南,世稱“一世祖林”(墓碑尚存)。傳說正居公出門打仗,戰死沙場,所騎白馬馱著七公戰靴,日夜兼程,回到家鄉,到了家門,由於勞累過度而死,族人將戰靴埋於墳墓,為感恩白馬,把白馬葬於墳後,外世稱為“白馬林”,一世祖林呈子午向,取“頭枕華山,腳蹬黃河”之意。

豐縣李氏探源

新建程子書院

恭、賓、謹、讓、武五兄弟並葬於江蘇省大沙河鎮夾河村北,世稱“二世祖林”,為五房分派之始,二、五房後失考。四子讓,因戰功被封為世襲錦衣衛千戶,後有子孫李珍,李福徵雲南未歸失續。2017年4月福建石圳李氏認祖歸宗,確認是二房賓公後裔,歷經650餘年世傳26代,族人約2萬3千多人,分佈在晉江、香港、澳門、臺灣、菲律賓、新加坡等地。時至今日,豐縣世李已傳30代,入譜18萬餘人。

豐縣李氏探源

石圳李氏認祖歸宗

700年來豐縣李氏可謂人才濟濟,英傑輩出。明清徐州唯一的狀元李蟠,兵部尚書李衛,福建督軍李厚基,抗戰烈士李雲鵬均系豐縣李氏一脈。另外還有1個武探花、18個舉人,12個知府,40多個通判、世統,其他官職甚眾。

豐縣李氏探源

狀元李蟠石像

700年後的18萬多後人基本上都找清了,但是往上查卻沒了頭緒。當初只知道一世祖排行老七,李家後人先後幾次北上,到河北、河南等地尋訪一世祖的家源,後來在河北河南分別找到一支。這樣順著這兩支往上溯源,才得知豐縣李氏一脈系唐昭宗李曄的後人。據考證,908年,唐昭宗李曄及部分宗室成員被朱全中指使他人殺害,王子李仲也同時被殺。李仲剛滿週歲的兒子李瑞及其母親趙氏被人救出後,來到河北省真定府住在姥姥家隱姓避難,隨母姓改為趙瑞,趙氏晚年臨終時告訴瑞後複姓李,李瑞生一子李文,以後12代分別名為;思源 明 相 兆 興 喬 邴 洲 朝 皆 旭 大元。大元公生七子為天居.平居.三居.四居.興居.來居.正居。

自得姓始祖李利貞為一世算起,李耳為17世,李世民57世,唐昭宗李曄68世,豐縣李氏始祖李正居為84世,傳至吾輩已是106世。

豐縣李氏探源

李氏始祖 利貞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